首页 / 正文

卷十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详解卷十

宋 陈经 撰

汤誓【商书】

读此篇有以见圣人处君臣之变时中之义葢不可以常理论也有天地男女父子而后有君臣名分葢不可逾越见路马者必式齿君之路马者有诛其严如此不如是则乱臣贼子皆有觊觎窥伺之心三纲沦九法斁而人纪不立矣虽然天生民而立之君者正为司牧吾民设也乃有恃富贵之权谓天下莫吾敌借是而肆其恶于民使生民涂炭无所告诉则人纪之不立抑又甚矣由前之説则君为重若春秋之法君将不言帅师是也由后之説则民为重若孟子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也天下之理有常有变中智以下当安其常尽其变而能不失其常者惟圣人能之故曰可与立未可与权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簒也此篇之意大槩以顺天而举事无所利于其间桀之罪天所弃也汤之德天所命也天弃桀而汤不有以伐其罪天命汤而汤不有以承其休则汤之罪殆与桀等惟圣人于此深见天命之去就天人本一理圣人把作一事防后世徃徃分天人作两件事皆其诚意有未尽处设使天命在桀犹有眷之之意则汤当退而就臣子之位汤之本心也惟其不然所以不得已而为称乱之举虽然天道圣人何从而卜之曰以人事卜之汤之所以卜天意者以贤者之心斯民之心天心即贤者之心即斯民之心也自伊尹丑夏归亳攸徂之民室家相庆观之则天意可见矣不然妄为托天以神其事则莽卓曹操司马懿之流亦皆借天以为辞矣何足以为汤

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伊尹相汤伐桀可见君臣无异谋聿求元圣与之戮力説者谓孔子序书先言伊尹以伐桀之谋出于伊尹而不出于汤果若是则伊尹教汤为称乱之事汤独无所任其责乎不必如此泥升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桀都安邑鸣条在安邑之西先儒以为出其不意恐未必然升道从陑葢用兵行师自然取其地利故也

王曰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尔有众汝曰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

汤称王则比桀于一夫汤已受命于天君臣之义已絶矣格尔众庶即亳邑之众也非我小子敢行举乱之事自尧舜揖逊禹传之子曽未闻有征伐之事至于汤之身而为之汤岂无不足之意有夏多罪为天命所殛予不可不顺天也今尔有众反以为怨曰我后指汤也不恤我亳众舍我稼穑之事而割伐正夏观此可见汤之德泽及民也深而教化之在民心也素明何以知之桀之暴虐桀之民誓不与俱生至于汤之民则恬然如在袵席之上更不知桀之为虐成汤为应天顺人之举亳之民尚以夏为正以夏为正则汤之所行非正矣此汤民所见如此予闻于众人之言但夏桀之罪上通于天予畏上帝不敢不正茍拘于一时之名分而为姑息则违天矣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汝众反以为夏王之罪其如我何虽夏桀之虐不及亳众独不念桀之民受其害乎

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夏德若兹今朕必徃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

前既言亳众之不欲徃此乃言夏桀之罪如此我不可不徃夏王与其臣同恶相率而遏絶众人之力谓役民以为台榭宫室也又相率而割剥夏邑之赋税谓横敛以伤民财也既竭民力又竭民财于是有众相率而怠弗协其上怠惰而无意以与上和合也且曰时日曷丧日君也是君何不丧亡予及汝皆亡有生不如无生夏之恶德如此今朕必徃无疑尔庶防辅我一人以致天之罚功成事毕当有以赉赐汝尔无有不信我言者我不食其言谓非空言无实也尔不从誓言则有孥戮之刑罔有攸赦观此足以知风俗之变愈薄啓之誓师也曰赏于祖戮于社诱之以赏威之以刑则既薄于唐虞时矣至汤不徒曰赉之戮之而已且曰尔无不信朕不食言恐恐然惧夫人之不已信则又薄于夏时矣于此大道既天下为家小康之事也欤

汤既胜夏欲迁其社不可作夏社疑至臣扈夏师败绩汤遂从之遂伐三朡俘厥寳玉谊伯仲伯作典寳孔安国云汤承禅代之后逆取顺守犹有慙德故改正易服变置社稷后世无及句龙者故不可而止唐孔氏释其意按左传昭公十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后土为社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祭法云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植百谷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是言变置之事也汤初时社稷俱欲改之周弃功居多于柱即令废柱祀弃而上世治水土之人其功无及句龙者故不可迁而止汉世儒者説社稷有二左传説社稷句龙者稷祭柱弃惟祭人神而巳孝经説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句龙柱弃是配食者也据先儒所説第言配食之神按经文欲迁其社不可有以见成汤忠厚不忍之心不欲遽废夏之社屋之使不受天阳丧国之社如此若天子之大社必受风雨霜露以达天地之气作夏社疑至臣扈疑至臣扈二臣名三篇之书大率言迁社不可之意夏师既败绩汤遂从之从之者任其所徃不迫之也遂伐三朡俘厥寳王者桀当败亡之余犹不知悔且伐三朡之国取其寳玉以行谊伯仲伯作典寳之书意其所言者必云国有常寳当以民为贵若孟子所谓诸侯之寳三土地人民政事寳珠玉者殃必及身与此同意也其书亡矣不可得而强通

尚书详解卷十

猜你喜欢
  景公为长庲欲美之晏子谏第六·晏婴
  卷十二 事谱十一(上)·孙星衍
  言语篇 第十八 凡二十五条·范立本
  卷九·蔡清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孔子
  卷八十八·秦蕙田
  卷二十八·魏了翁
  昔者先王未有宫室①·戴圣
  算地第六·商鞅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九·唐慧琳
  佛七开示录·太虚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八·佚名
  佛说金刚三昧本性清净不坏不灭经·佚名
  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一卷·佚名
  心存速证易着魔·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三十六·彭定求

        卷336_1 【元和圣德诗】韩愈   皇帝即阼,物无违拒。曰旸而旸,曰雨而雨。维是元年,   有盗在夏。欲覆其州,以踵近武。皇帝曰嘻,岂不在我。   负鄙为艰,纵则不可。出师征之,其众十旅。军其城下,   告以福祸。

  • 第四折·佚名

    (齐公子领卒子上)(齐公子诗云)自来东土列诸侯,渤海琅邪占上游。为甚河山称十二,甘心臣魏不知羞。某乃齐公子是也,姓田名辟疆。始祖本姬姓宗亲,自陈敬仲入齐,赐姓田氏。后来田恒篡了齐国,至田和奉周天子的命,列为诸侯,世世相承

  • 卷七十三·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七十三目録【一百一字】翦牡丹张先凤箫吟【又一体】晁补之瑞雪浓慢陈亮金盏子【又一体】赵以夫桂枝香王安石陈允平李彭老唐艺孙练恕可唐珏张翥吴子孝张

  • 八六一 军机大臣奏遵旨考证王羲之兼衔情形片·佚名

    八六一 军机大臣奏遵旨考证王羲之兼衔情形片乾隆四十七年三月初十日臣等遵旨交四库馆查晋王羲之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考晋《职官志》,郡置太守,诸王国以内史掌太守之任,当时会稽有王封,故以太守为内史,其加右军将军,乃晋

  • 二二三 翰林院典簿厅为抄送永瑢等奏折事致内阁典籍厅移会(附黏单)·佚名

    二二三 翰林院典簿厅为抄送永瑢等奏折事致内阁典籍厅移会(附黏单)乾隆四十年正月初七日翰林院典簿厅为移会事。照得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由内阁抄出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前事等因一折,相应抄录原奏黏连移送贵厅查核

  • 孟尝君列传第十五·司马迁

    张凤岭译注【说明】战国末期,各诸侯国贵族为了维护岌岌可危的统治地位,竭力网罗人才,以扩大自己的势力,而社会上的“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也企图依靠权贵获得锦衣玉食,因此养“士”之风盛行。当时,以养“

  • 宇文瞖传·李延寿

    宇文瞖字公辅,河南洛阳人。其祖与周朝宗室同出一支。祖父直力勤,魏时任钜鹿太守。父宇文珍,曾任周朝宕州刺史。  宇文瞖情感激昂,有非凡的节操,学问广博,多所精通。出仕周朝,曾奉命出使邓至国和黑水、龙涸等羌族部落,前后投

  • 一三五、宋康王灭滕考·钱穆

    《宋策》:&ldquo;康王灭滕伐薛,取淮北之地。&rdquo;金正炜《国策补释》云:&ldquo;《世本》称齐景公亡滕,《汉?地理志》《水经注》并云齐灭滕。《竹书纪年》书于越灭滕,《春秋正义》谓滕三十一世为楚所灭,《春秋释例》又云:滕

  • 卷十一·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十一宋 赵汝愚 编君道门恭俭上仁宗乞罢雇珠玉匠   庞 籍臣近者伏见传降圣旨差雇玉工真珠匠小臣疎贱不知所造服用然而职在耳目之官苟有愚见不敢缄默恭惟陛下自纂位以来积德修道日谨一日

  • 卷一百九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九十六人物志七十六大臣传六十二【汉军正白旗一 和济格尔 马国柱 宜永贵 沈永忠 徐大贵 蔡士英 于时跃 赵祥星 孙思克】和济格尔【子拜音达礼】和济格尔本蒙古乌噜特人後隶正

  • 第四节 官 制(下)·吕思勉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罢郡,以州统县,已见第一章第一节。其时有州三百一十,郡五百有八,见《通典》。隋于雍州置牧。州、县亦如北齐,分为九等。开皇十四年(594年),改为四等:曰上,曰中,曰中下,曰下。镇置将、副。戍置主、副。关置令、

  • 胡诒谷·周诒春

    胡诒谷 字文甫。年四十一岁。生于浙江慈谿县。兄诒经。业商。弟诒芳。充任教员。已婚。子二。女三。永久通信岁。上海天主堂街泰和里十二号。初学于圣约翰大学。任圣约翰大学图书室管理及文案。又任南洋公学英文教员

  • 第六篇 统治的理论 第六十八章 不争之德·林语堂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语译善于做将帅的人,不会显出凶猛的样子;善于作战的人,不轻易发怒;善于克敌的人,不用和敌人交锋;善于用人的人,反处于众人之

  • 第十章 12·辜鸿铭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辜讲有一次刚刚当孔子从宫廷应诏回到家,听说国家的马厩着火,他首先问,“是否有人受伤? ”而没有问马的状况。辜解今曰地方一有事故,内外衮衮诸公,莫不函电交驰,亟问曰:“伤羊乎? ”不问民。

  • 卷二百六十·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六十刑部尚书秦?田撰凶礼十五防礼仪礼士防礼【郑目録云士防其父母自始死至于既殡之礼于五礼属凶 疏此诸侯之士也士有上中下及行防礼其节同但铭旌有异耳郑直

  • 攝大乘論本品目·欧阳竟无

      總標綱要分第一   所知依分第二   所知相分第三   入所知相分第四   彼入因果分第五   彼修差別分第六   增上戒學分第七   增上心學分第八   增上慧學分第九   彼果斷分第十   彼果智分第十

  • 卷第六·宋濂

    嘉兴大藏经 护法录 宋文宪公护法录卷第六 皇明金华宋濂着 云栖袾宏 辑 虞山钱谦益订 序 金刚般若经新解序 金刚般若经世尊第四时所说中夏六译互有不同唯童寿本详略适中甚得义趣名僧达贤笺之者亡虑千余家唯天亲无著

  • 金史·脱脱

    纪传体史书。元脱脱、阿鲁图等撰。一百三十五卷。包括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另附《金国语解》一卷。修于元至正三年至四年(1343—1344)。记述了从金太祖收国元年(1115)阿骨打称帝至金哀宗天兴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