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言语篇 第十八 凡二十五条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士相见,《礼》曰:“与君言,言使臣;与大夫言,言事君;与老者言,言使弟子;与幼者言,言孝弟于父兄;与众言,言忠信慈祥;与居官者言,言忠信。”

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刘会曰:“言不中理,不如不言。一言不中,千言无用。”

《景行录》云:“稠人广坐,一言之失,颜色之差,便有悔吝。”

子曰:“小辨害义,小言破道。”

君平曰:“口舌者,祸患之门,灭身之斧也。”

四皓谓子房曰:“向兽弹琴,徒尽其声。以言伤人,痛如刀戟。”

荀子曰:“与人善言,暖如布帛。伤人之言,深如矛戟。”

《离骚经》云:“甜言如蜜,恶语如刀。人不以多言为益,犬不以善吠为良。”

刀疮易好,恶语难消。

利人之言,暖如绵丝。伤人之语,利如荆棘。一言半句,重值千金。一语伤人,痛如刀割。

口是伤人斧,唇是割舌刀。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

子贡曰:“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言不可不慎也。”

《论语》云:“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藏经》云:“人于仓卒颠沛之际,善用一言者,上资祖考,下荫儿孙。”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不怕虎生三个口,只恐人怀两样心。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酒逢知己千钟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能言能语解人,胸宽腹大。

荀子云:“赠人一句(以言),重如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如诗赋文章。听人以言,乐如钟鼓琴瑟。”

子曰:“恶人难与言,逊避以自勉。”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先儒曰:“能行不能言,无损其行。能言不能行,不如勿言。”

对病夫勿言某死,对贪夫勿言己廉。言虽无意,听者必厌。

妇人之言不可听,婢妾之言尤不可听。

说性命,虽不必真,强似说**;言道德,虽不必行,强似讲俗事。

顾东桥先生曰:“好辩以招尤,不若默以怕性。夸能以诲妬,不若韬精以示拙。”

猜你喜欢
  文公(元年~十八年)·公羊高
  卷十六·高诱
  卷七【起庄公元年尽十年】·杜预
  论语集解义疏卷五·皇侃
  卷五·陈傅良
  卷九·真德秀
  卷一百九十六·山井鼎
  卷十五·刘瑾
  提要·蔡沈
  愚闇品法句经第十三(二十有一章)·佚名
  卷二十七·佚名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六·欧阳竟无
  佛 学·太虚
  起世经卷第三·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十一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曹遇·唐圭璋

      宴桃源   游西湖   西湖避暑棹扁舟。忘机狎白鸥。荷香十里供瀛州。山光翠欲流。   歌浩浩,思悠悠。诗成兴未休。清风明月解相留。琴声万籁幽。   又   廉纤小雨养花天。池光映远山。蕙兰风暖正喧妍。归

  • 后汉孝献皇帝纪三卷第二十八·袁宏

      二年(乙亥、一九五)  春正月癸酉〔一〕,大赦天下。 〔一〕 按范书献帝纪作“正月癸丑 ”。正月癸卯朔,无癸酉,袁纪误。   即拜袁绍为后将军〔一〕,使持节冀州牧,封邧乡侯。 〔一〕 范书袁绍传作“

  • 雍正上谕 吕留良怎么得罪了圣祖皇帝在天之灵,而落致·雍正

      【原文】  上谕:我朝肇造区夏,天锡人归,列圣相承,中外景从。逮我圣祖仁皇帝,继天立极,福庇兆民,文治武功,恩施德教,超越百王,亘古罕有。此普天率土,心悦诚服。虽深山穷谷,庸夫孺子,以及凡有血气之伦,亦莫不尊亲者。讵意逆贼吕

  • 半村野人闲谈·姜南

    ●用刑周公政书,谓刑乱国用重典。林少颖曰:以其顽昏暴悖,不可训化,则歼渠魁,威强梗,宜以刚克之义也。书曰:惟敬五刑,以成三德,此之谓乎?高皇初定天下,承元大乱之后,痛五教之大坏,疾四维之不张,于是用重典以治之。乃有刖膝断趾、钩背

  • 卷三十六·杨士奇

    永乐二年十一月己亥朔钦天监进永乐三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颁赐诸王及文武群臣 日本国王源道义遣使永俊等奉表贺册立 皇太子并献方物命礼部赐王钞钱彩币及宴赉永俊等 哈密忠顺王安克帖木儿遣兀鲁思等贡马谢恩命

  • 卷之五百七十五·佚名

    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六月。庚申朔。上诣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丁亥皆如之。记注○谕内阁、昨据端方、冯煦等电奏、安徽巡抚恩铭、赴灾警学堂考验。该学堂会办道员徐锡麟、胆敢率血

  • 第十四册 崇德元年五月·佚名

    第十四册 崇德元年五月二十六日,奉圣汗谕旨,文馆大学士范文程、希福、刚林及学士罗硕、并詹霸、罗?锦至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府门外立椿以示乘马坐车之人到此下马下车。和硕亲王府门各四十根;多罗郡王府门各三

  • 孟尝君列传第十五·司马迁

    张凤岭 译注【说明】战国末期,各诸侯国贵族为了维护岌岌可危的统治地位,竭力网罗人才,以扩大自己的势力,而社会上的“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也企图依靠权贵获得锦衣玉食,因此养“士”之

  • 选举三·徐松

    贡举杂录太祖建隆三年九月一日,诏曰:「国家悬科 取士,为官择人,既擢第于公朝,宁谢恩于私室。将惩薄俗,宜举明文。今后及第举人,不得辄拜知举官子孙弟侄,如违,御史台弹奏。应名姓次第发榜时,并须据才艺高低,从上安排,不得以只科为

  • 卷九·何楷

    <经部,诗类,诗经世本古义>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世本古义卷九 明 何楷 撰 周武王之世诗十三篇 鱼藻武王克商饮至也【按大雅云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经有王在在镐之文此以知其为武王也礼君行反必告庙告庙则

  • 卷七·王安石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官新义  钦定四库全书周官新义卷七    宋 王安石 撰地官二司市掌市之治敎政刑量度禁令以次叙分地而经市以陈肆辨物而平市以政令禁物靡而均市以商贾阜货而行布以量度成贾而征儥以质剂结

  • 下孟·章世纯

    ○不以六律 二句声音之道、亦以法理矣、夫法者、万物之所待也、师旷舍之、无以比乐、而余可知矣、天地间虽至微至深之物。亦必因子以存之。而妙者可效。令夫声音之道。物之至希微者也。非可搏而执也

  • 文昌帝君阴骘文·周梦颜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锡汝以福。  于是训于人曰:昔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救蚁中状元之选

  • 卷五·佚名

    △宝女品第三之一尔时世尊,故在欲色二界中间大宝坊中师子座上。与诸大众围绕说法。尔时会中有一童女名曰宝女。即从坐起。右手执持白真珠贯。而作是言:若我真实能於十方无量世界。受持如是大集正典。读诵书写演说其义广

  • 弘一大师行谊大事年表·李叔同

    西元纪年中国纪年重要记事一八八○清光绪六年(庚辰) 十月二十三日(农历九月二十日)辰时,生于天津河东区地藏前故居李宅。生后,取名文涛。行列第三。一八八四清光绪十年(甲申) 五岁,八月五日,生父李世珍(筱楼)病逝。一八八六清光

  • 净土论卷下·迦才

        大唐弘法寺释迦才撰  第六引现得往生人相貌(谓引道俗得往生人示诸学者)  道俗得往生净土者。略有二十人(比丘僧六人。比丘尼四人。优婆塞五人。优婆夷五人)。  问曰。上引经论二教。证往生事。实为良验

  • 四 集·佚名

    第一 班达迦玛品一一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跋耆之班达迦玛。于彼处,世尊言诸比丘曰:&ldquo;诸比丘!&rdquo;诸比丘答世尊:&ldquo;大德!&rdquo;世尊曰:二&ldquo;诸比丘!由于不知四法,不获证悟故,我与汝等长劫以来,如是流浪与轮回

  • 续仙传·沈汾

    一称《续神仙传》。古代神仙传记。南唐沈汾撰。三卷。约成书于五代南唐时期(937—975年)。沈汾,一作沈玢。唐末五代南唐时期人。官至溧水县(今属江苏)令兼监察御史。吴淑《江淮异人录》载有唐末侍御沈汾退居乐道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