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生活的准则 第四十九章 民心
圣人无常心 ,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语译
圣人没有成见,而以百姓的意见为意见。百姓善良的,固然善待他们;百姓不善良的,不但不摒弃,反而更加善待他们。因为圣人是各因其用而用之,绝不失其善,这样人人自然都会同归于善。百姓信实的,固然要以信对待;百姓不信实的,更应以诚信对待,因为圣人是只守信实,不知虚伪,惟其如此,所以才能化去虚伪,使人人同归于信实。
圣人治理天下,是无私无欲,无莫无适的。在他的治理下,百姓也是浑朴没有机心,因为圣人对待他们,就好像对自己的孩子一般爱护,务期使他们各顺其性。
老、庄教导贤明的君主,要让百姓自己判决事情,自己生活,而君主本身,不但不能以自己的意见限制百姓的思想,甚至还应以人民的意见来引导自己。
圣人接受百姓的意见并据为己有
《庄子》之《在宥》
世俗的人,都喜欢别人的意见和自己的相同,而厌恶别人的意见和自己的相反。他们这种好恶的心理,主要还是想胜过别人罢了!但是,他们果真能超出众人之上吗?与其如此,还不如听任众人的见闻,以求心灵的安宁,若想徒逞自己的才技,不但胜不了别人,反而还会比不上别人。
治理国家的人,只看见三王治理天下的利益,不见逞才而治的祸患。他们存着侥幸的心理拿别人的国家去求利,又怎么会不因这种心理而丧失别人的国家呢?若想保存别人的国家,可说万分之一的机会都没有。如此一来,丧失国土,恐怕一万个国家都不够丢失的。可悲啊!这是治国的人不知道的事啊!
随民
《庄子》之《在宥》
万物虽贱,却又不能不任其自然;百姓虽卑,却又不能不随从。
猜你喜欢 卷一·黄道周 绪论 二·林语堂 经说卷二·熊朋来 卷五十七·山井鼎 卷五十四·胡广 卷一·范家相 卷之四十五·邵经邦 襄公·襄公二十九年·左丘明 四无所畏品第七·佚名 卷三百五十七·佚名 尘垢品法句经第二十六(十有九章)·佚名 四十二章经序·佚名 开元释教录卷第十·智升 佛说宝雨经卷第三·佚名 拨无因果为魔说·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