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史记集解卷二十六

宋 裴骃 撰

史记二十六

厯书第四

昔自在古厯建正作于孟春于时氷泮发蛰百草奋兴秭鳺先滜【徐广曰秭音姊鳺音规子规鸟也一名鷤防】物乃岁具生于东次顺四时卒于冬分时鸡三号卒明【徐广曰卒一作平又云卒斯也】抚十二节卒于丑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幽者幼也幽明者雌雄也雌雄代兴而顺至正之统也日归于西起明于东月归于东起明于西正不率天又不由人则凡事易坏而难成矣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

太史公曰神农以前尚矣盖黄帝考定星厯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余【汉书音义曰以岁之余为闰故曰闰余】于是有天地神只物类之官是谓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民是以能有信神是以能有明徳民神异业敬而不凟故神降之嘉生【徐广曰嘉谷也】民以物享灾祸不生所求不匮少皞氏之衰也九黎乱德【汉书音义曰少皞时诸侯作乱者】民神杂扰不可放物祸菑荐至莫尽其气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应劭曰黎隂官也火数二三地数也故火正司地以属万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其后三苗服九黎之德故二官咸废所职而闰余乖次孟陬殄灭摄提无纪厯数失序【汉书音义曰次十二次也史推厯失闰则斗建与月名错正月为孟陬闰余乖错不与正嵗相值谓之殄灭摄提星名随斗杓所指建十二月若厯误春三月当指辰而指已是谓失序】尧复遂重黎之后不忘旧者使复典之而立羲和之官明时正度则隂阳调风雨节茂气至民无夭疫年耆禅舜申戒文祖云【徐广曰戒一作敇】天之厯数在尔躬【何晏曰厯数谓列次也】舜亦以命禹【孔安国曰舜亦以尧命已之辞命禹也】由是观之王者所重也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盖三王之正若循环穷则反本天下有道则不失纪序无道则正朔不行于诸侯幽厉之后周室微陪臣执政史不记时君不告朔【郑曰礼人君每月告享于庙有祭谓之朝享】故畴人子弟分防【如淳曰家业世世相传为畴律年二十三之畴官各从其父学】或在诸夏或在夷狄是以其禨祥废而不统【如淳曰吕氏春秋荆人鬼而越人禨今之巫祝祷祀滛祀之比也晋灼曰禨音珠玑之玑】周襄王二十六年闰三月而春秋非之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韦昭曰谓正厯必先称端始也若十一月朔旦冬至也】举正于中【韦昭曰气在望中则时日昬明皆正也】归邪【音余】于终【韦昭曰余余分也终闰月也中气在晦则后月闰在望是其正中也】履端于始序则不愆举正于中民则不惑归邪【音余】于终事则不悖其后战国竝争在于彊国禽敌救急解纷而已岂遑念斯哉是时独有邹衍明于五德之而防消息之分以显诸侯而亦因秦灭六国兵戎极烦又升至尊之日浅未暇遑也而亦颇推五胜【汉书音义曰五行相胜秦以周为火用水胜之也】而自以为获水德之瑞更名河曰德水而正以十月色上黑然厯度闰余未能睹其真也汉兴髙祖曰北畤待我而起亦自以为获水德之瑞虽明习厯及张苍等咸以为然是时天下初定方纲纪大基高后女主皆未遑故袭秦正朔服色至孝文时鲁人公孙臣以终始五德上书言汉德土德宜更元改正朔易服色当有瑞瑞黄龙见事下丞相张苍张苍亦学律厯以为非是罢之其后黄龙见成纪张苍自黜所欲论著不成而新垣平以望气见颇言正厯服色事贵幸后作乱故孝文帝废不复问至今上即位招致方士唐都分其天部【汉书音义曰谓分部二十八宿为距度】而巴落下闳运算转厯【徐广曰陈术云征士巴郡落下闳也】然后日辰之度与夏正同乃改元更官号封泰山因诏御史曰乃者有司言星度之未定也广延宣问以理星度未能詹也【徐广曰詹一作售也】盖闻昔者黄帝合而不死名察度验定清浊起五部建气物分数【应劭曰言黄帝造厯得仙名节防察寒暑致啓闭分至定清浊起五部五部金木水火土也建气物分数皆叙厯之意也孟康曰合作也黄帝作厯厯终复始无穷已故曰不死清浊律声之清浊也五部五行也天有四时分为五行也气二十四气物万物也分厯数之分也瓉曰黄帝圣德与虚合契升龙登仙于天故曰合而不死题名宿度察进退谓三辰之度吉凶之验也】然盖尚矣书缺乐弛朕甚闵焉朕惟未能循明也防绩日分率应水德之胜【徐广曰盖以为应土德土胜水】今日顺夏至黄钟为宫林钟为征太蔟为商南吕为羽姑洗为角自是以后气复正羽声复清名复正变以至子日当冬至则阴阳离合之道行焉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已詹其更以七年为太初元年年名焉逢摄提格【徐广曰嵗隂在寅左行嵗星在丑右行】月名毕聚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文颖曰律居隂而治阳厯居阳而治隂更相治间不客期忽五家文悖异推太初之元也】

厯术甲子篇

太初元年嵗名焉逢摄提格月名毕聚日得甲子夜半

朔旦冬至正北十二

无大余无小余无大余无小余

焉逢摄提格太初元年 十二

大余五十四 小余三百四十八大余五 小余八

端防单阏【徐广曰单阏一作亶安】二年闰十三

大余四十八 小余六百九十六大余十小余十六

游兆执徐三年 十二

大余十二 小余六百三 大余十五小余二十四

彊梧大荒落四年 十二

大余七 小余十一 大余二十一 无小余

徒维敦牂天汉元年 闰十三

大余一 小余三百五十九 大余二十六 小余八

祝犁协洽二年 十二

大余二十五 小余二百六十六 大余三十一 小余十六

商横涒滩三年十二

大余十九 小余六百一十四 大余三十六 小余二十四

昭阳作鄂四年 闰十三

大余十四 小余二十四 大余四十二 无小余

横艾阉茂太始元年十二

大余三十七 小余八百六十九 大余四十七 小余八

尙章大渊献二年闰十三

大余三十二 小余二百七十七 大余五十二 小余十六

焉逢困敦三年 十二

大余五十六小余一百八十四 大余五十七 小余二十四

端防赤奋若四年 十二

大余五十 小余一百三十二 大余三 无小余

游兆【徐广曰作游桃】摄提格征和元年闰十三

大余四十四 小余八百八十 大余八 小余八

彊梧单阏三年 十二

大余八 小余七百八十七 大余十三 小余十六

徒维执徐三年 十二

大余三 小余一百九十五 大余十八 小余二十四

祝犁大荒落四年闰十三

大余五十七 小余五百四十三 大余二十四 无小余

商横敦牂后元元年十二

大余二十一 小余四百五十 大余二十九 小余八

昭阳协洽二年闰十三

大余十五 小余七百九十八 大余三十四 小余十六

横艾涒滩始元元年正西十二

大余三十九 小余七百五 大余三十九 小余二十四

尚章作噩二年十二

大余三十四 小余一百一十三 大余四十五 无小余

焉逢阉茂三年 闰十三

大余二十八 小余四百六十一 大余五十 小余八

端大渊献四年

大余五十二 小余三百六十八 大余五十五 小余十六

游兆困敦五年 十二

大余四十六 小余七百一十六 无大余 小余二十四

彊梧赤奋若六年 闰十三

大余四十一 小余一百二十四大余六 无小余

徒维摄提格元凤元年 十二

大余五 小余三十一 大余十一 小余八

祝犁单阏二年 十二

大余五十九 小余三百七十九大余十六 小余十六

商横执徐三年 闰十三

大余五十三 小余七百二十七 大余二十一 小余二十四

昭阳大荒落四年 十二

大余十七 小余六百三十四 大余二十七 无小余

横艾敦牂五年 闰十三

大余十二 小余四十二 大余三十二 小余八

尚章协洽六年 十二

大余三十五 小余八百八十九 大余三十七 小余十六

焉逢涒滩元平元年 十二

大余三十 小余二百九十七 大余四十二 小余二十四

端防作噩本始元年 闰十三

大余二十四 小余六百四十五 大余四十八 无小余

游兆阉茂二年 十二

大余四十八 小余五百五十二 大余五十三 小余八

彊梧大渊献三年 十二

大余四十二 小余九百 大余五十八 小余十六

徒维困敦四年 闰十三

大余三十七 小余三百八 大余三 小余二十四

祝犁赤奋若地节元年 十二

大余一 小余二百一十五 大余九 无小余

商横摄提格二年 闰十三

大余五十五 小余五百六十三 大余十四 小余八

昭阳单阏三年正南 十二

大余十九 小余四百七十 大余十九 小余十六

横艾执徐四年 十二

大余十三 小余八百一十八 大余二十四 小余二十四

尙章大荒落元康元年 闰十三

大余八 小余二百二十六 大余三十 无小余

焉逢敦牂二年 十二

大余三十二 小余一百三十三 大余三十五 小余八

端防协洽三年 十二

大余二十六 小余四百八十一 大余四十 小余十六

游兆涒滩四年 闰十三

大余二十 小余八百二十九 大余四十五 小余二十四

彊梧作噩神雀元年 十二

大余四十四 小余七百三十六大余五十一 无小余

徒维阉茂二年十二

大余三十九小余一百四十四 大余五十六 小余八

祝犁大渊献三年闰十三

大余三十三 小余四百九十二 大余一 小余十六

商横困敦四年十二

大余五十七 小余三百九十九 大余六小余二十四

昭阳赤奋若五凤元年闰十三

大余五十一 小余七百四十七 大余十二 无小余

横艾摄提格二年十二

大余十五 小余六百五十四 大余十七 小余八

尙章单阏三年十二

大余十 小余六十二 大余二十二 小余十六

焉逢执徐四年闰十三

大余四 小余四百一十 大余二十七 小余二十四

端大荒落甘露元年十二

大余二十八 小余三百一十七 大余三十三 无小余

游兆敦牂二年十二

大余二十二 小余六百六十五 大余三十八 小余八

彊梧协洽三年闰十三

大余十七 小余七十三 大余四十三 小余十六

徒维涒滩四年 十二

大余四十 小余九百二十 大余四十八 小余二十四

祝犁作噩黄龙元年闰十三

大余三十五 小余二十八 大余五十四 无小余

商横阉茂初元元年正东十二

大余五十九 小余二百三十五 大余五十九 小余八

昭阳大渊献二年十二

大余五十三 小余五百八十三 大余四 小余十六

横艾困敦三年闰十三

大余四十七 小余九百三十一 大余九 小余二十四

尚章赤奋若四年十二

大余十一 小余八百三十八 大余十五 无小余

焉逢摄提格五年十二

大余六 小余二百四十六 大余二十 小余八

端防单阏永光元年闰十三

无大余 小余五百九十四 大余二十五 小余十六

游兆执徐二年十二

大余二十四 小余五百一 大余三十 小余二十四

彊梧大荒落三年十二

大余十八 小余八百四十九 大余三 无小余

徒维敦牂四年闰十三

大余十三 小余二百五十七 大余四十一 小余八

祝犁协洽五年十二

大余三十七 小余一百六十四 大余三十六小余十六

商横涒滩建昭元年闰十三

大余三十小余五百一十二 大余五十一 小余二十四

昭阳作噩二年十二

大余五十五 小余四百一十九 大余五十七 无小余

横艾阉茂三年十二

大余四十九 小余七百六十七 大余二 小余八

尚章大渊献四年闰十三

大余四十四 小余一百七十五 大余七 小余十六

焉逢困敦五年十二

大余八 小余八十二 大余十二 小余二十四

端防赤奋若竟宁元年十二

大余二 小余四百三十 大余十八 无小余

游兆摄提格建始元年闰十三

大余五十六 小余七百七十八 大余二十三 小余八

彊梧单阏二年十二

大余二十 小余六百八十五 大余二十八 小余十六

徒维执徐三年闰十三

大余十五 小余九十三 大余三十三 小余二十四

祝犁大荒落四年

右厯书大余者日也小余者月也端旃防者年名也支丑名赤奋若寅名摄提格干丙名游兆正北【冬至加子时】正西【加酉时】正南【加午时】正东【加卯时】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四 江子一 胡僧佑 徐文盛 阴子春 杜崱 王琳 张彪·李延寿
  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一百四十三·张廷玉
  卷二百三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七·张廷玉
  卷四十四 漢紀三十六·司马光
  卷四 内篇四·章学诚
  第十六回 驻定陶项梁败死 屯安阳宋义丧生·蔡东藩
  卷四·陆以湉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六·佚名
  皇王大纪卷二十四·胡宏
  高劢传·魏徵
  赵鼎传·脱脱
  王宗显传·张廷玉
  卷三十七·杨士奇
  卷二百三十三·佚名
  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左丞懋德(仁父集)·顾嗣立

    懋德,字仁父,高唐人。由中书掾除户部主事,拜南行台监察御史、内台御史、都省左司都事。历河南、燕南两廉访司副使。天历初,召佥中政院,拜左司郎中,升参议,俄拜治书侍御史。久之,迁淮南廉访使,转江浙行省参知政事,召拜御史中丞,寻

  • 卷一百九十·列传第七十七·儒学二·宋濂

        ◎儒学二   胡长孺,字汲仲,婺州永康人。当唐之季,其先自天台来徙。宋南渡后,以进士科发身者十人,持节分符,先后相望。曾祖襜,钦州司法参军,脱略豪隽,轻赀急施,人以郑庄称之。祖岩,起嘉定甲戌进士,知福州闽县事,卓

  • ●卷二·陆深

    本朝五岳、五镇之祀,多因前代,其来远矣。泰山为东岳,在今山东泰安州;东镇为沂山,在今青州府临朐县。华山为西岳,在今陕西华阴县;吴山为西镇,在今陇州。衡山为南岳,在今湖广衡山县;南镇为会稽山,在今浙江山阴县。北岳为恒山,在今大

  • 卷之一百九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三百四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无齿之徒”吴稚晖·恽逸群

    出面提议“清党”的吴稚晖,原籍江苏武进,生长在无锡,所以写起文字来是“武进吴敬恒”,一开口则说:“耐伲无锡”(“耐伲”为无锡土语的“我们”),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以不做官、不要钱标榜“清高”,民国十三年国民党改组后任中央

  • 第一二○申光绪七年十一月八日一一三一○-二·佚名

    新竹知县徐,申覆岑巡抚:县署自行买给灯油,并无取之于差役,差役亦无需索之弊同知衔、台北府新竹县知县,为申覆事。本年十一月初五日,蒙宪台札开:「照得本部院访闻:台湾各县衙门(云云照文叙至)毋违,特札」等因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八·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王文安公尧臣墓志铭欧阳修公姓王氏其先太原祁人其六世祖某为唐辉州刺史遭世乱因留家砀山砀山近宋其后又徙宋州之虞城今为应天虞城人也公讳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以著作佐郎

  • 制度第九卷·朱熹

      1、濂溪先生曰:古者聖王制禮法,修教化,三綱正,九疇敘,百姓大和,萬物鹹若。乃作樂以宣八風之氣,以平天下之情。故樂聲淡而不傷,和而不淫。入其耳,感其心,莫不淡且和焉。淡則欲心平,和則躁心釋。優柔平中,德之盛也。天下化中,治

  • 卷三十八·佚名

    <经部,诗类,毛诗李黄集解钦定四库全书毛诗集解卷三十八  宋 李樗黄櫄 撰臣工之什诂训传第二十七    周颂臣工诸侯助祭遣於庙也嗟嗟臣工敬尔在公王厘尔成来咨来茹嗟嗟保介维莫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畲於皇来牟将

  • 卷八·张廷玉

    欽定四庫全書欽定春秋傳說彚纂卷八【乙莊王十未一年】八年【齊襄十二年晉緡十九年衛惠十四年蔡哀九年鄭厲十五年子儀八年曹莊十六年陳宣七年?靖十八年宋閔六年秦武十二年楚文四年】春王正月師次于郎以俟陳人蔡人公羊

  • 前言·钱穆

    诸位先生,我这一次得有机会,向诸位作一番有系统的讲演,甚为高兴。我的讲演,将连续四次,分成四个讲题。综合起来,暂定一总题,名为《中国思想里的几个普泛论题》。让我先略一申说所谓&ldquo;中国思想&rdquo;一语之涵义。讲到思

  • 哀公·哀公十三年·左丘明

    【经】十有三年春,郑罕达帅师取宋师于岩。夏,许男成卒。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楚公子申帅师伐陈。于越入吴。秋,公至自会。晋魏曼多帅师侵卫。葬许元公。九月,螽。冬十有一月,有星孛于东方。盗杀陈夏区夫。十有二月,螽。【

  • 大乘广百论释论 第九卷·护法

    大乘广百论释论 第九卷圣天菩萨本 护法菩萨释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破有为相品第七复次已别分别根境无我。今当总辨有为相空。谓色心等诸有为法。具生住灭三有为相生为首故。先当破生。生相既亡。住灭随遣。有

  • 四分律卷第二十五(二分之四明尼戒法)·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一百七十八单提法之二“若比丘尼,净施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衣,后不问主取著者,波逸提。(四十四)“若比丘尼得新衣,当作三种染坏色青、黑、木兰。若比丘尼得新衣,不作三

  • 卷第四十九(地狱部上)·宝唱

    经律异相卷第四十九(地狱部上)梁沙门僧旻宝唱等集  &middot;阎罗王等为狱司往缘一&middot;阎罗王三时受苦二  &middot;阎罗王问罪人三&middot;十八地狱及狱主名字四  &middot;三十地狱及狱主名字五&middot;五官

  • 止观辅行搜要记卷第四·湛然

    天台沙门释湛然於佛垄述释二十五方便。先通次别。通即通辨。别正指今文。初通。明渐顿二种。初云顿者。法别事通。通后别故。故善巧等二十五法无非善巧。言善巧者。所谓回向。今此顿人。初缘顿修一切诸行。行成解发得

  • 潭州开福禅寺第十九代宁和尚语录卷下·开福道宁

      住大沩山嗣法小师 善果 集上堂。春风习习春日熙熙。鸟啼东岭上。花发树南枝。园林并紫陌。赏玩颇相宜。行人半醉半醒。游客似憨似痴。或歌或舞或笑或悲。头头尽是吾家事。处处全彰妙总持。因甚把住特地生疑。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