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章 9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三·馀编一·冯金伯

    温庭筠菩萨蛮唐宣宗爱唱菩萨蛮,令狐丞相温飞卿撰进,宣宗使宫嫔歌之。词云:“玉纤弹处真珠落。流多暗湿铅华薄。春露朝花。秋波浸晚霞。风流心上物。本为风流出。看取薄情人。罗衣无比痕。”又云:“南

  • 目录下·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目录下卷七十二 宫殿甘泉宫赋【汉刘歆】许昌宫赋【魏卞兰 魏杨修】新宫赋【北齐邢邵】上阳宫赋【唐贾登】望春宫赋【唐阙名】华清宫望幸赋【唐李程】晴望长春宫赋【唐梁洽】上阳宫望幸赋【

  • 唐六臣传第二十三·欧阳修

    甚哉,白马之祸,悲夫,可为流涕者矣!然士之生死,岂其一身之事哉?初,唐天祐三年,梁王欲以嬖吏张廷范为太常卿,唐宰相裴枢以谓太常卿唐常以清流为之,廷范乃梁客将,不可。梁王由此大怒,曰:“吾常语裴枢纯厚不陷浮薄,今亦为此邪!”是岁四月

  • 卷二十七 志二·赵尔巽

      ◎天文二   △仪象   汉创浑天仪,谓即玑衡遗制,唐、宋皆仿为之。至元始有简仪、仰仪、闚几、景符等器,视古加详焉。明于北京齐化门内倚城筑观象台,仿元制作浑仪、简仪、天体三仪,置于台上。台下有晷景堂、圭表、壶

  • ●滿洲實錄卷八·佚名

      天命十年正月至十一年八月   ○天命十年正月至十一年八月   ○乙丑天命十年正月朝鮮國韓潤韓義來降潤父韓明廉與總兵官李國謀篡起兵攻王京國王遣兵迎戰為明廉等所敗遂棄城而走二人領兵入城有李國部下中軍執二

  • 大事记续编卷五十二·王祎

    唐髙宗皇帝永徽四年春二月甲申驸马都尉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髙阳巴陵公主谋反伏诛杀司徒荆王元景吴王恪流宇文节太常卿江夏王道宗于岭表废恪母弟蜀王愔为庶人【以新纪朱熹纲目修】解题曰胡寅曰唐起晋阳裴刘之谋太宗承统

  • 第三三四保结状道光二十三年九月初三日一二二○二--一一·佚名

    东门总理及铺户等,保结林承恩为西门总理具保结状,治下城工总理林扬芳、铺户宝源号、吉昌号等,今当大老爷台前,保结得林承恩一名,为人诚实,有家有室,办事公正,兼符众望,堪以顶充西门总理遗缺,小心奉公,不致玩

  • 论语纂疏卷十·赵顺孙

    钦定四库全书论语纂疏卷十     宋 赵顺孙 撰朱子集注子张第十九此篇皆记弟子之言而子夏爲多子贡次之盖孔门自顔子以下颖悟莫若子贡自曾子以下笃实无若子夏故特记之详焉【辅氏曰详考论语所载二子之言行可见然

  • 卷一·陈天祥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辨疑卷一     元 陈天祥 撰大学在亲民○注程子曰亲当作新程子为见亲字义不可通又传中所引汤铭康诰等文皆是日新新民之说以此知亲字为误故改为新此谁不知或问中问曰程子之改亲为新也何所据子之

  • 卷四·司马光

    钦定四库全书书仪卷四宋 司马光 撰防仪下妇见舅姑妇明日夙兴盛服饰俟见舅姑执事者设盥盆于堂阼阶下帨架在北兄弟姊妹立于盆东如冠礼男女异列男在西女在东皆北上平明舅姑坐于堂上东西相向各置卓子于前赞者见妇于舅姑

  • 卷一·方苞

    钦定四库全书周官集注卷一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汉河间献王好古书购得周官五篇武帝求遗书得之藏于秘府诸儒皆莫之见哀帝时刘歆校理秘书始着于録略以考工记补冬官之阙歆门人河南杜子春能通其读郑众贾逵受业于杜汉末马融传

  • 卷二十三·熊节

    钦定四库全书性理羣书句解卷二十三宋 熊 节 撰熊刚大 注行实晦庵朱先生行状【此篇言先生立身行己之方着书传道之实】勉斋黄先生先生姓朱氏【姓朱】讳熹【熹其名也】字仲晦【仲晦其字】世居徽之婺源【世居徽州婺源

  • 卷三十五·佚名

    △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三善男子,如是诤讼是佛境界。非诸声闻缘觉所知。若人於是生疑心者犹能摧坏。无量恼如须弥山。若於是中生决定者,是名执著。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执著。佛言:男子,如是之人若从他闻。若自寻经若他故

  • 瑜伽论记卷第二十四(之上)(论本第九十四至九十六)·遁伦

    释遁伦集撰论本第九十四大文第三。解触为缘等。先颂列十门。一触缘。二见圆满。三实。四解。五不爱乐。六法住智。七精进。八生处等中有二复次也。长行释中。初解触缘大意。因触生受既现可得。何须妄计自作苦乐及他作

  • 卷第二·佚名

    阿毗达磨发智论卷第二尊者迦多衍尼子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杂蕴第一中爱敬纳息第四爱养敬力灭  涅槃蕴究竟取遍知三归  此章愿具说云何爱。答诸爱等爱喜等喜。乐等乐。是谓爱。云何敬。答诸有敬有敬性。有自在有

  • 六字神咒经·佚名

    南天竺国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唵婆髻驮那(上)莫此文殊师利六字咒功能我今欲说。若有持此咒欲成就者。或食乳糜或食菜。或食果食乳。应食此食日别三时洗浴。谓入五更以后为初时。午时已后是第二时。黄昏已后至初夜为第

  • 原本周易本义·朱熹

    朱熹著。成书于淳熙十五年(1188年)。朱熹在《答黎季忱》中认为“《易》本卜筮之书”(《朱文公文集》卷六十二),作《周易本义》就是要还《周易》的本来面目。原本依吕祖谦《古周易》本,经与传相分,共十二卷,上下经各一

  • 笺注陶渊明集·李公焕

    陶诗文注本。十卷。李公焕撰。公焕,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平事迹不详。吴焯跋称:“此编汇集宋朝群公评注,淳祐中又刻于省署,当时所称玉堂本者。”据此则公焕为宋人,而何孟春跋以为元人。二说皆未言所据,不知孰是。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