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辜讲
孔子的一位学生(有若,姓有,名若,字子有。外貌酷似孔子,被尊称为有子)说:“作为一个孝子及良民绝不会以下犯上,这样的人也绝不会破坏国家的安宁与阶层顺序。聪明的人会把精力放在生命基础的本质方面,一旦有了基础,就有了做人的智慧。那么,作为一个孝子及良民,难倒这些不可以构成道德高尚的生活基础吗? ”
辜解
孔子曾说过:“做一个孝子和好公民是人生的主要目标。”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孔门“十哲”之一,孔子曾称赞说正是因为有了子游,自己的学说才得以在南方传播)也曾说:“聪明人精力集中在生活的基础——人的主要目标上,只要基础打好了,就自然会有智慧和信仰。在日常生活中,作一个孝子和好公民,不就是人生的基础——特别是人道德生命的主要目标吗? ”东西方对比一下,欧洲宗教想让信徒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一个理想的人,一个圣徒,一个佛,一个圣洁的天使,而儒教则仅仅想让人成为一个好人——能作为一个孝子和好公民生活着。欧洲的信徒说: “你是一个圣徒、一个佛、一个圣洁天使,才能拥有信仰。”而儒生则说:“只要你是一个孝子和好公民,你就会有信仰。”事实上,儒教和欧洲宗教的真正区别,类似于佛教与基督教,前者是一种社会信仰,也可以看成是国家信仰,而后者是个人信仰,或可称作教会信仰。孔子所做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他给了中华民族一个真正的国家观念,并且,孔子还使得这个观念固化、扩大,成为一种宗教观念。在欧洲,政治一直是一门科学,而在中国,在春秋战国时代政治就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变成了一种宗教。我想说的是,不吝啬称颂孔子就是他给了中华民族以国家信仰。孔子在《春秋》——国家的春天和秋天——里详细描述了这种国家信仰,在道德层面上,他在这本书里指出,社会动荡就是因为人们没有道德层面上的真正的国家观念。
孟子曾说:“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汉语里的“乱臣”,和卡莱尔 所说的“不遵守法律而作乱的人”意思一样,指的是违法乱纪、作乱犯上的家臣或官员。这种人作乱犯上,并不一定是出于恶意,而是因为他们内心世界的——因为现代的“走狗人生观”和“坦诚的虚伪”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催化效果——引起的。这种不平静让他们背离了人与生俱来的善,背叛了自己的人民、国家和君主。而且,这种背离不可能带来秩序、和平与亲善,相反的是一个完全没有秩序、和平和亲善的世界。汉语中的“贼子”,指的是举止粗俗无礼、无法无天的地痞流氓,有时候也可以指盗贼以及他们的后代,这些人的共同特征是残酷、不仁、乐于毁灭。
罗斯金 曾说过:“和上帝的相对抗的东西或者力量,是名为‘钱财’的‘大敌’。我们可以轻松地把这个恶魔分辨出来,只需要简单的功能分析:有些人,具有超凡的欺骗能力;另外一些人,带来的只能是灾难。”很显然,中国文化中的“乱臣” “贼子”就是这么两种魔鬼。
猜你喜欢 续孟子卷上·林慎思 卷六天地篇·杨时 卷十八·纳兰性德 卷二十六·胡广 卷九十三·卫湜 卷二十五·沈廷芳 卷三十三·康熙 卷十七·高闶 卷九·王与之 论语正义卷二十四·刘宝楠 论语正义卷五·刘宝楠 人都会自己去走对的路·梁漱溟 觉社丛书出版之宣言·太虚 学佛之简明标准·太虚 佛说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卷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