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五经语类卷七十七

钱塘程川撰

礼十八

小戴礼记八

李丈问四时之祫高祖有时而在穆曰某以意推之如此无甚要何必理防礼书大槩差舛不可晓如祭法一篇即国语栁下恵説祀爰居一段但文有先后如祀稷祀契之类只是祭祖宗耳末又説有功则祀之若然则祖宗无功不祀乎

【陈淳録祭法】

【黄义刚録略】

古时天地定是不合祭日月山川百神亦无合共一时祭享之礼当时礼数也简仪从也省必是天子躬亲行事岂有祭天便将下许多百神一齐排作一堆都祭只看郊防阶级两邉是踏过处中间自上排下都是神位更不通看

【叶贺孙録祭法】

问先朝南北郊之辨曰如礼説郊特牲而社稷太牢书谓用牲于郊牛二及社于新邑此其明騐也故本朝后来亦尝分南北郊至徽宗时又不知何故却合为一又曰但周礼亦只是説祀昊天上帝不説祀后土故先儒説祭社便是又问周礼大司乐冬至奏乐于圜丘以礼天夏至奏乐于方丘以礼地曰周礼中止有此説更有礼大神享大鬼祭大祗之説余皆无明文

【辅广録祭法附】

天地本朝只是郊时合祭神宗尝南郊祭天矣未及次年祭地而上仙元祐间尝议分祭东坡议只合祭引诗郊祀天地为证刘元城遂件驳之秋冬祈谷之类亦是二祭而合言之东坡只是谓祖宗几年合祭一旦分之恐致祸其説甚无道理元城谓子由在政府见其论无道理遂且罢议后张耒辈以众説易当时文字徽宗时分祭祀后土皇地汉时谓之媪神汉武明皇以南郊祭天为未足遂祭于泰山以北郊祭地为未足遂祭于汾隂立一后土庙真宗亦皆即泰山汾隂而祭焉先生曰分祭是

【包扬録祭法附】

如今士大夫家都要理防古礼今天下有二件极大底事恁地循袭其一是天地同祭于南郊其一是太祖不特立庙而与诸祖同一庙自东汉以来如此子谓为刍灵也善谓为俑者不仁虽是前代己用物事到不是处也须改用教是始得

【叶贺孙録祭法附】

【録中自东汉以来如此又録云千五六百年无人整理】

如今祀天地山川神塑貌像以祭极无义理

【钱木之録祭法附】

问山川之尸曰仪礼周公祭太山以召公为尸

【黄义刚録祭法】

祈雨之类亦是以诚感其气如祈神佛之类亦是其所居山川之气可感今之神佛所居皆是山川之胜而灵者雨亦近山者易至以多隂也

【包扬録祭法】

问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二庙官师一庙若只是一庙只祭得父母更不及祖矣无乃不尽人情曰位卑则流泽浅其理自然如此文蔚曰今虽士庶人家亦祭三代如此却是道理曰虽祭三代却无庙亦不可谓之僣古之所谓庙者其体面甚大皆是门堂寝室胜如所居之宫非如今人但以室为之【陈文蔚録祭法】

古者各有始祖庙以藏祧主如适士二庙各有门堂寝各三间是十八间屋今士人如何要行得

【叶贺孙録祭法】

官师诸有司之长也官师一庙止及祢却于祢庙并祭祖适士二庙即祭祖祭祢皆不及高曽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庙而三大夫亦有始封之君如鲁季氏则公子友仲孙氏则公子庆父叔孙氏则公子牙是也

【董铢録祭法】

一庙者得祭祖祢古今祭礼中江都集礼内有説【潘时举録祭法】

叔器问士庶当祭几代曰古时一代即有一庙其礼甚多今于礼制大段亏缺而士庶皆无庙但温公礼祭三代伊川祭自高祖始疑其过要之既无庙又于礼煞缺祭四代亦无害义刚问东坡小宗之説如何曰便是祭四代盖自己成一代説起仲蔚问邮表畷不知为何神曰却不曽子细考东坡以为犹如戏又问中霤是何处曰上世人居土屋中间开一天窻此便是中霤后人易为屋不忘古制相承亦有中霤之名今之中霤但当于室中祭之张以道问蜡便是腊否曰模様腊自是腊蜡自是蜡义刚曰腊之名至秦方有

【黄义刚録祭法】

或问逺庙为祧如何曰天子七庙如周文武之庙不祧文为穆则凡后之属乎穆者皆归于文之庙武为昭则凡后之属乎昭者皆归于武之庙也

【潘时举録祭法】

问祧主当迁何地曰便是这事难处汉唐人多瘗于两阶之间然今人家庙亦无所谓两阶者两阶之间以其人迹不取其洁耳问各以昭穆瘗于祖宗之坟如何曰唐人亦有瘗于寝园者但今人坟墓又有太逺者恐难用耳顷在朝因僖祖之祧与诸公争辨几至喧忿后来因是去国不然亦必为人论逐当时全不曽商议只见刘智夫崇之时为太常卿来言欲祧僖祖某问欲祧之何所刘曰正未有以处因此方诏集议某论卒不合后来竟为别庙于太庙之侧奉僖祖宣祖祧主藏之于别庙不知祫禘时如何这都行不得若禘祫太祖之庙不成教祖宗来就子孙之庙若移太祖之主合禘于别庙则太祖复不得正东向之位都行不得治平间曽如此祧了及至熙宁章衡上疏论僖祖不当祧想其论是主王介甫然其论甚正介甫尝上疏云皇家僖祖正如周家之稷契皆为始祖百世不迁之庙今替其祀而使下祔于子孙之夹室非所谓事亡如事存事死如事生而顺祖宗之孝心也此论甚正后来复僖祖之庙某当时之论正用介甫之意某谓僖祖当为始祖百世不迁之庙如周之后稷而太祖太宗则比周之文武有何不可而赵丞相一向不从当时如楼大防陈君举谢深甫力主其説而彭子寿孙从之之徒又从而和之或云太祖取天下何与僖祖事某应之曰诸公身自取富贵致位通显然则何用封赠父祖邪又许及之上疏云太祖皇帝开基而不得正东向之位虽三尺童子亦为之不平其鄙陋如此后来集议某度议必不合遂不曽与议却上一疏论其事赵丞相又执之不下某数问之亦不从后来归家亦数写书去问之何故不降出亦不从后己南迁而事定矣僖祖翼祖顺祖宣祖中间尝祧去翼祖所以不讳敬字得几时及蔡京建立九庙遂复取还翼祖以足九庙之数后来渡江翼祖顺祖庙已祧去若论庙数则自祧僖祖之外由宣祖以至孝庙方成九数乃并宣祖而祧之某尝闻某人云快便难逢不如祧了且得一件事了其不恭敢如此某为之骇然

【不知何氏録祭法】

胡兄问祧主置何处曰古者始祖之庙有夹室凡祧主皆藏之于夹室自天子至于士庶皆然今士庶之家不敢僣立始祖之庙故祧主无安顿处只得如伊川説埋于两阶之间而已某家庙中亦如此两阶之间人迹不到取其洁尔今人家庙亦安有所谓两阶但择净处埋之可也思之不若埋于始祖墓邉縁无个始祖庙所以难处只得如此

【沈僴録祭法】

问祧主诸侯于祫祭时祧今士人家无祫祭只于四时祭祧仍用祝词告之可否曰黙地祧又不是也古者适士二庙庙是个大台特牲馈食礼有宗祝等许多官属祭祀时礼数大今士人家无庙亦无许大礼数【陈淳録祭法】

问祧礼曰天子诸侯有太庙夹室则祧主藏于其中今士人家无此祧主无可置处礼注説藏于两阶间今不得已只埋于墓所问有祭告否曰横渠説三年后祫祭于太庙因其祭毕还主之时遂奉祧主归于夹室迁主新主皆归于庙郑氏周礼注大宗伯享先王处亦有此意今略放而行之问考妣入庙有先后则祧以何时曰妣先未得入庙考入庙则祧【宗伯注曰鲁礼三年防毕而祫于太祖明年春禘于羣庙自尔以后率五年而再几祭凡一祫一禘王制注亦然黄义刚録祭法】

先生因泛説祭祀以社祭为祀地诸儒云立大社王社诸侯国社侯社五峯有此説谓此即祭地之礼周礼他处不説只宗伯以黄琮礼地注谓夏至地神在昆仑典瑞两圭有邸以祀地注谓祀于北郊大司乐夏日至于泽中方丘奏之八变则地可得而礼矣他书亦无所考书云乃社于新邑牛一羊一然礼云诸侯社稷皆少牢此处或不可晓

【叶贺孙録祭法】

【録中五峯有此説二句杨道夫録云五峯言无北郊只社便是祭地却説得好】

尧卿问社主平时藏在何处曰向来沙随説以所宜木刻而为主某尝辨之后来觉得却是但以所宜木为主如今世俗神树模様非是将木来截作主也以木名社如栎社枌榆社之类又问社稷神曰説得不同或云稷是山林原隰之神或云是谷神看来谷神较是社是土神又问社何以有神曰能生物便是神也又曰周礼亡国之社却用刑人为尸一部周礼却是看得天理烂熟也

【林夔孙録祭法】

程沙随云古者社以木为主今以石为主非古也【李方子録祭法】

问后土氏之祭曰极而言之亦似僭然此即古人中霤之祭而今之所谓土地者郊特牲取财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教民美报焉故家主中霤而国主社观此则天不可祭而土神在民亦可祭盖自古古陶为土室其当中处上为一窍以通明名之曰中霤及中古有宫室亦以室之中央为中霤存古之旧示不忘本虽曰土神而只以小者言之非如天子所谓祭皇天后土者也

【黄义刚録祭法】

五祀行是道路之神伊川云是宇廊未必然门是门神户是户神与中霤灶凡五古圣人为之祭祀亦必有其神如孔子説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是有这祭便有这神不是圣人若有若亡见得一半便是恁地但不如后世门神便画一个神象如此

【叶贺孙録祭法】

叔器问五祀祭行之义曰行堂涂也古人无廊屋只于堂阶下取两条路五祀虽分四时祭然出则独祭行及出门又有一祭作两小山于门前烹狗置之山上祭毕却就山邉吃却推车从两山间过盖取防履山川之义舜功问祭五祀想也只是当如此致敬未必有此神曰神也者妙万物而言者也盈天地之间皆神若説五祀无神处是甚麽道理叔器问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山川大夫祭五祀士庶人祭其先此是分当如此否曰也是气与他相闗如天子则是天地之主便祭得那天地若似其他人与他全不相闗系祭个甚麽如诸侯祭山川也只祭得境内底如楚昭王病后卜云河为祟诸大夫欲祭河昭王自言楚之分地不及于河河非所以为祟孔子所以美之云昭王之不失国也宜哉这便见得境外山川与我不相闗自不当祭又问如杀孝妇天为之旱如何曰这自是他一人足以感动天地若祭祀则分与他不相闗如何祭得又问人而今去烧香拜天之类恐也不是曰天只在我更祷个甚麽一身之中凡所思虑运动无非是天一身在天里行如鱼在水里满肚里都是水某説人家还醮无意思岂有斟一杯酒盛两个饼要享上帝且説有此理无此理某在南康祈雨每日去天庆观烧香某説且谩去今若有个人不经州县便去天子那里下状时你嫌他不嫌他你须捉来打不合越诉而今祈雨却如何不祭境内山川如何便去告上帝

【黄义刚録祭法】

【録中还醮无意思一作还醮最可笑録中且谩去一作且慢】

古者人有逺行者就路间祭所谓行神者用牲为两断车过其中祭了却将吃谓之饯礼用兵时用犯军法当死底人斩于路却兵过其中

【包扬録祭法】

祖道之祭是作一土堆置犬羊于其上祭毕而以车碾从上过象行者无险阻之患也如周礼犯軷是也此是门外事门内又有行祭乃祀中之一也

【吕焘録祭法】

问灶可祭否曰人家饮食所系亦可祭问灶尸曰想是以庖人为之问祭灶之仪曰亦略如祭宗庙仪【陈淳録祭法】

问祭五祀皆有尸祀灶则以谁为尸曰今亦无可考者但如墓祭则以冡人为尸以此推之则祀灶之尸恐是膳夫之类祀门之尸恐是阍人之类又如祀山川则是虞衡之类问尸之坐立曰夏立尸商坐尸周旅酬六尸后稷之尸不旅酬问祭妣之尸曰妇人不立尸却有明文又曰古者以先王衣服藏之庙中临祭则出以衣尸如后稷之衣到周时恐己不在亦不可晓

【李儒用録祭法】

因説五祀伊川疑不祭井古人恐是同井曰然

【郑可学録祭法】

李守约问祭殇几代而止曰礼经无所见只程氏遗书一段説此亦是以义起

【黄义刚録祭法】

或问祭法云鲧鄣洪水而殛死禹能修鲧之功所以举鲧莫是因言禹后并及之耶曰不然

【金去伪録祭法】

朱子五经语类卷七十七

猜你喜欢
  思辨録辑要卷四·陆世仪
  诗与政治·孔子
  卷二十七·胡广
  卷二十七·余萧客
  第九章 25·辜鸿铭
  卷三十八·林之奇
  提要·王志长
  卷三·朱鹤龄
  凡例·朱鹤龄
  卷四·夏良胜
  卷四·梁寅
  第四篇 心与物游(上)·丰子恺
  昭公·昭公元年·左丘明
  卷一·佚名
  附:临终舟楫·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三十七·彭定求

        卷337_1 【北极赠李观】韩愈   北极有羁羽,南溟有沈鳞。川源浩浩隔,影响两无因。   风云一朝会,变化成一身。谁言道里远,感激疾如神。   我年二十五,求友昧其人。哀歌西京市,乃与夫子亲。   所尚苟同趋,贤

  • 沈唐·唐圭璋

      唐字公述,韩琦之客。官大名府签判,后改辟签判渭州。   失调名   蝗虫三叠   不是这,下辈无礼,都缘是我,自家遭逢。   雨中花   有谁念我、如今霜鬓,远赴边堠。……身在碧云西畔,情随陇水东流。   霜叶飞  

  • 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外集·吴正子

    宋 呉正子 注刘辰翁 评【京师本无后巻有后巻者鲍本也尝闻薛常州士龙言长吉诗蜀本防稽姚氏本皆二百一十九篇宣城本二百四十二篇蜀本不知所从来姚氏本出秘阁而宣城本则自贺铸方囘也宣城多羡诗十九蜀与姚少亡诗四而姚

  • 巻十八·邵浩

    钦定四库全书坡门酬唱集卷十八宋 邵浩 编栾城送赵防秘书还钱塘世人何局促奔走鬓苍苍闻道余杭守独游何有乡禅心朝吐月元气夜生光清静安罢瘵寛仁服暴强声名高一世风采见诸郎谒帝朱为绂还家防作裳经过留画舫谈笑接清觞

  • ●崇禎長編卷之五十八·汪楫

      崇禎五年四月   ○崇禎五年四月   五年壬申四月戊辰朔孟夏帝親享太廟   太子太傅禮部尚書黃汝良上言天之立君以為民也人君敬天孰有先於恤民者顧四海九州無非皇上赤子無不藉皇上生全惟是窮簷蔀屋之情狀祁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三·佚名

    万历十八年五月辛丑朔升光禄寺寺丞詹沂为南京尚宝司卿升整饬苏松常镇兵备副使李涞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等处○以宁夏镇河堡堤坝城垣工完叙录在事诸臣巡抚梁问孟以下各赏有差○癸卯大学士王家屏因灾异自劾言臣起田间再

  • 卷之三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二百八十二 江宁织造曹(兆页)进物单·佚名

    原件无日期 江宁织造奴才曹(兆页)跪进单: 匾对单条字绫壹百副 朱批:用不著的东西,再不必进。 笺纸肆百张 朱批:也用〔不〕了如许之多,再少进些。 湖笔肆百枝 朱批:笔用得好。 锦扇壹百把 朱批:此种徒费事,朕甚嫌,到是墨色曹扇朕

  • 二百三十九 内务府奏请将人参交曹(兆页)李煦孙文成售卖摺·佚名

    康熙五十七年正月初三日 总管内务府奏奏:为请旨事。 案据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为前事具奏事。是月十九日,奏事六品官双全等,交出郎中尚志杰所奏售卖人参、貂皮价格之汉文摺,传旨:著将此交与十二阿哥,查其真假。钦此钦

  • 志卷第三十三 高丽史七十九·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食货*(二)。户口。○国制民年十六为丁始服国役六十为老而免役州郡每岁计口籍民贡于户部凡征兵调役以户籍抄定。仁宗十三年二月判: 居京大小

  • 第十七章 2·辜鸿铭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辜讲孔子说:“人的本性相仿,但是经过实践,人却变得千差万别。”

  • 第一章 3·辜鸿铭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辜讲孔子说:“满嘴花言巧语而举止优雅的人,绝不是德高望重之人。”

  • 卷一·傅逊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属事卷一    明 傅逊 撰周桓王伐郑隐公三年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

  • 卷一百一十四(释道龚译)·佚名

    △宝梁聚会第四十四阿兰若比丘品第五尔时摩诃迦叶白佛言:世尊,若有比丘自言阿兰若比丘。世尊,齐几所名阿兰若比丘。齐几所名乞食比丘。齐几所名畜粪扫衣比丘。齐几所名树下比丘。齐几所名冢间比丘。齐几所名露处比丘。佛

  • 卷第五·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五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不与取学处第二之四尔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有二苾刍。一名苏师牟。二名婆苏达多。共为知友情义相顺。时苏师牟有好大钵。婆苏达多有好小钵。彼于异时

  • 卷八·净挺

    嘉兴大藏经 学佛考训学佛考训卷八钱唐俍亭和尚净挺缉秀州息波道人成源订慧业中朝宰相独友支公高座上人偏留玄度鱼山之响旧矣竹林之意终焉。范晔西域传论云灵圣之所降集贤懿之所挺生神迹跪异则理绝人区感验明显则事出

  • 秋涧集·王恽

    诗文别集。元王恽著。其长子王公孺辑编。一百卷。全称《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卷首有明弘治十一年(1498)车玺序、王恽小像。全书前七十七卷皆为各体诗、文,包括颂赋一卷、乐府(词、曲)四卷。后二十三卷中,包括《承华事

  • 道典论·佚名

    编撰者不详,当为唐代人所辑。原书三十卷,今存四卷。为道教辞书。列举道教名词术语凡五十四条,引据道教典籍加以诠释。大致分为六类: (1) 神名,如“太君”、“飞天”之类;(2)道门称呼,如“太上”、“道士”之类;(3)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