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

<经部,春秋类,春秋五礼例宗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五礼例宗卷三

宋 张大亨 撰

凶礼下

弑杀

外弑君【灭执以杀以用三见执门】

隠四年二月戊申卫州吁弑其君完

九月卫人杀州吁于濮

五年夏四月卫桓公

桓二年正月戊申宋督弑其君与夷及其大夫孔父六年蔡人杀陈佗【左传五年陈侯鲍卒文公子佗杀太子免而代之】

庄八年十一月癸未齐无知弑其君诸儿

九年春齐人杀无知

七月丁酉齐襄公

十二年八月甲午宋万弑其君防及其大夫仇牧

僖十年正月晋里克弑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夏晋杀其大夫里克

文元年十月丁未楚世子商臣弑其君頵

十四年九月齐公子商人弑其君舍

十六年十一月宋人弑其君杵臼

十八年五月戊戌齐人弑其君商人

冬莒弑其君庶其

宣二年九月乙丑赵盾弑其君夷臯

四年六月乙酉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

十年五月癸巳陈夏徴舒弑其君平国

十一年十月楚人杀陈夏徴舒

十二年春陈灵公

十八年七月邾人戕鄫子于鄫

成十八年正月庚申晋弑其君州蒲

襄二十五年五月乙亥齐崔杼弑其君光

二十六年二月辛卯卫寗喜弑其君剽

二十六年夏卫杀其大夫寗喜

二十九年五月阍弑吴子余祭

三十年四月蔡世子般弑其君固

十月蔡景公

三十一年十一月莒人弑其君宻州

昭十一年夏四月丁巳楚子防诱蔡侯般杀之于申十三年冬十月蔡灵公

十三年四月楚公子比自晋归于楚弑其君防于干谿楚公子弃疾杀公子比

十六年春楚子诱戎蛮子杀之

十九年夏五月戊辰许世子止弑其君买【谷梁曰止未逾年而死】

冬许悼公

二十七年夏四月吴弑其君僚

定十三年冬薛弑其君比

哀四年二月庚戌盗弑蔡侯申

十二月蔡昭公【左氏夏蔡人杀贼】

六年秋齐陈乞弑其君荼

外未成君

僖九年冬晋里克弑其君之子奚齐

左氏曰凡弑君称君君无道也称臣臣之罪也公羊曰大夫弑君称名氏微者穷诸人贱者穷诸盗其称国者众辞也谷梁曰称国以弑其君君恶甚矣夫弑君天地之大恶人伦之所弃也君虽无道臣必蒙首恶之诛所以定名分遏祸乱也今以君无道而略弑贼之名则是君可得而僇矣岂圣人意哉凡弑者难生于一人则斥其名合众力以行之则称人假国势以行之则称国人臣假国之灵以取重而反以其重危其君此之谓大恶然则恶大矣而没其名岂不利于为恶者哉夫国人君之而已独致难焉则恶其名之彰彻圣人于是名之名之则其罪显力足以使众权足以用国以此危其君则将以有为也圣人扵是没其名没其名则其罪深夫春秋非特録善恶之实而已也其文则存乎史其义则见乎经故由其文则名虽没而不忧后世之无所攷由其义则凡不即史者圣人之意也凡诸侯不以道终扵下曰弑于兵曰灭戕之曰戕尸之曰用于敌国曰杀重君变也大夫公子不以其道死皆曰杀略臣事也

公羊曰君弑而贼不讨则不书谓其国无臣子也然则贼已讨而不书者鲁不防也何以知其然鲁之隠闵非不也而不书则以贼不讨故也宋公防卫侯剽之贼讨矣而不书则以鲁不防故也夫弑而不讨固臣子之罪然有可讨者有不可讨者弑而簒之位未及定未命于天子未防于诸侯国人杀之圣人与焉书曰某人杀某是也既命于天子既防扵诸侯而位既定矣国人杀之圣人不与书曰某人弑其君是也此可讨不可讨之义也夫夺君之国而有之其罪显且大故不俟贬絶而恶见然天子已命之诸侯已列之则成其为君成其为君而国人又加僇焉则是君无时而定位国无时而难息也故复被以弑君之名夫使簒人得正其名为君者是天子诸侯之过也若国人已君之则又安得加僇僇虽不可加而其罪则不为之冺不冺其罪以存善恶之戒不戮其成君以息争夺之难圣人之微意也陈恒弑君孔子请讨之则凡弑者内外皆得以讨今不讨而又防之故曰诸侯之过也若乃鲁桓公见杀于齐蔡灵公见杀于楚则以敌国非所以言弑故不以讨罪而也

王杀大夫

宣十五年王札子杀召伯毛伯

襄三十年五月天王杀其弟佞夫

内杀大夫

僖二十八年春公子买戍卫不卒戍刺之

成十六年二月乙酉刺公子偃

外杀大夫【杀弑贼七见杀门 因弑被杀三见杀门 执以杀二见执门】

庄九年九月齐人取子紏杀之

二十二年正月陈人杀其公子御寇

二十六年夏曹杀其大夫

僖五年春晋人杀其世子申生

七年夏郑杀其大夫申侯

十一年春晋杀其大夫防郑父

二十五年夏宋杀其大夫

二十八年四月楚杀其大夫得臣

三十年秋卫杀其大夫元咺及公子瑕

文六年十月晋杀其大夫阳处父

七年四月宋人杀其大夫

八年十月宋人杀其大夫司马

九年二月晋人杀其大夫先都

三月晋人杀其大夫士縠及箕郑父

十年夏楚杀其大夫宜申

宣九年冬陈杀其大夫冶

十三年冬晋杀其大夫先縠

十四年卫杀其大夫孔逹

成八年夏晋杀其大夫赵同赵括

十五年秋宋杀其大夫山

十六年六月楚杀其大夫侧

十七年十二月晋杀其大夫郤锜郤犨郤至十八年春正月晋杀其大夫胥童

齐杀其大夫国佐

襄二年冬楚杀其大夫公子申

五年秋楚杀其大夫公子壬夫

十年冬盗杀郑公子騑公子发公孙輙

十九年秋齐杀其大夫高厚

郑杀其大夫公子嘉

二十年秋蔡杀其大夫公子爕

二十二年冬楚杀其大夫公子追舒

二十三年夏陈杀其大夫庆虎及庆寅

冬晋人杀栾盈

二十六年秋宋公杀其世子痤

三十年秋郑人杀良霄

昭二年秋郑杀其大夫公孙黒

五年春楚杀其大夫屈申

八年春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

秋陈人杀其大夫公子过

冬十月楚师灭陈执陈公子招放之于越杀陈孔奂

十二年五月楚杀其大夫成熊

十四年冬莒杀其公子意恢

二十年秋盗杀卫侯之兄絷

二十七年四月楚杀其大夫郤宛

哀二年十一月蔡杀其大夫公子驷

四年夏蔡杀其大夫公孙姓公孙霍

十三年十一月盗杀陈夏区夫

公羊曰称国以杀者君杀大夫之辞也谷梁曰称国以杀杀无罪也又曰罪累上也称人以杀杀有罪也左氏曰杀大夫不称名众也且言非其罪也夫大夫之罪不登于死而君杀之徒以有国之威耳故谓之君杀大夫葵丘之盟无专杀大夫意谓此也其曰罪累上者以系之君也大夫有罪国人皆曰可杀于是杀之则称人此与众弃之之义也大夫生死皆名虽曰无罪而死亦必名之所以正君臣之分其是非不在此也杀而不名虽曰众也然晋郑一日杀三卿而经并书其名则曹宋之卿亦未必众也特以彼不告故不得而详耳然卿与大夫异位而皆曰大夫以周官大夫有中下而无上则卿者上大夫故也或曰大夫或曰公子或曰世子或曰兄弟谷梁谓公子未命为大夫者然其重视大夫君之世嫡曰世子母昆弟曰兄弟其见杀也不以有罪无罪皆斥其君以明亲亲之道也彼无罪而君杀之君失其亲彼有罪而致杀彼失其亲然周制同姓之罪不即市而致刑于甸师焉不与国人虑之也为人君而自贼其类不祥莫大焉

灾变

日食

隠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

桓三年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

十七年冬十月朔日有食之

庄十八年春王三月日有食之

二十五年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二十六年十二月癸亥朔日有食之

三十年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鼔用牲于社

僖五年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

十二年春王三月庚午日有食之

十五年夏五月日有食之

文元年二月癸亥日有食之

十五年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

宣八年七月甲子日有食之既

十年夏四月丙辰日有食之

十七年六月癸卯日有食之

成十六年六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十七年十二月丁巳朔日有食之

襄十四年二月乙未朔日有食之

十五年八月丁巳日有食之

二十年十月丙辰朔日有食之

二十一年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

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二十三年春王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

二十四年七月甲子朔日有食之既

八月癸巳朔日有食之

二十七年十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

昭七年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

十五年六月丁巳朔日有食之

十七年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

二十一年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

二十二年十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

二十四年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

三十一年十二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定五年春王三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十二年十一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十五年八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凡日月之食有当交而食者隂阳之数也有不应食者变异之所出也夫阳不胜隂则日为之食是以人君恶之先王克谨天戒设官置史以先之自尧舜以来未之改也或失其职则以为大戮故左氏谓天子有日官诸侯有日御其不书日者官失之而羲和废时乱日则夏后征焉春秋之时官废不举所书日食或失其甲子或失其晦朔圣人不加损焉以示过也然春秋不以日月为例而此独以不书为失则以日之食也必在于朔而晦朔必由甲乙然后可推今既曰朔矣则是知其甲乙也既知其甲乙矣则是知其为晦朔也然或书朔而无甲乙或书甲乙而无朔或两不书为足以明日官日御之过而异乎余事之系于日月者也余事不系之以日月则前史所阙虽孔子不可得而知非若日食之存乎度数者可攷故也夫春秋不以日月为例何也曰日月记事之常体本无可以示义之意先儒之説虽多然攷其所书杂然不可为之典要故或时而不月或月而不时或有时与日而无月或有月而无时或全年无月【凡五】或全年无日或无事书首月以具四时亦或不必具者时月日皆备惟襄公三十年一且圣人不务弥缝其阙则以褒贬所寄不在乎此也

晦朔附

僖十五年九月乙卯晦

十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

二十二年冬十一月己巳朔

成十六年六月甲午晦

庄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文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昭十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

哀十三年冬十一月有星孛于东方

僖三十三年十二月陨霜不杀草李梅实

定元年冬十月陨霜杀菽

雪【一见震雷门】

桓八年冬十月雨雪

僖十年冬大雨雪

昭四年春王正月大雨雪【左作雹】

震电

隠九年三月癸酉大雨震电庚辰大雨雪

僖十五年九月己卯晦震夷伯之庙

僖二十九年秋大雨雹

昭三年冬大雨雹

庄三十一年冬不雨

僖二年冬十月不雨

三年春王正月不雨

夏四月不雨

六月雨

文二年自二月不雨至于秋七月

十年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

十三年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

僖二十一年夏大旱

宣七年秋大旱

桓元年秋大水

十三年夏大水

庄十年秋大水

十一年秋宋大水

二十四年八月大水

二十五年秋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门

宣十年秋大水

成五年秋大水

襄二十四年秋七月大水

凶年

庄七年秋无麦苖

二十八年冬大无麦禾臧孙辰告籴于齐

宣十年冬饥

十五年冬饥

防二十四年冬大饥

定三年夏归粟于蔡

凶年一也或以所无书或以饥书书所无者民未必饥也而上有所乏至于饥则上下匮矣

桓十四年春正月无冰

成元年二月无冰

十六年春王正月雨大冰

襄二十八年春无冰

火【宫庙三见本门】

庄二十年夏齐大灾

僖二十年五月乙巳西宫灾

宣十六年夏成周宣榭火

襄九年春宋灾

三十年五月甲午宋灾冬晋人齐人宋人卫人郑人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人小邾人防于澶渊宋灾故

昭九年夏四月陈灾

十八年五月壬午宋卫陈郑灾

定二年夏五月壬辰雉社及两观灾

哀四年六月辛丑亳社灾

左氏曰凡火天火曰灾人曰火火之所及者小则人可为也至于所及者广则宜非人力所可为故谓之灾谓之灾则吊恤之礼行焉公羊以为国邑之辨误矣

文九年九月癸酉地震

襄十六年五月甲子地震

昭十九年五月己卯地震

二十三年八月乙未地震

哀三年四月甲午地震

山石

僖十四年秋八月辛卯沙鹿崩

十六年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丘

成五年夏梁山崩

桓五年秋螽

僖十五年八月螽

文三年秋雨螽于宋

八年冬十月螽

宣六年秋八月螽

十三年秋螽

十五年秋螽

防七年八月螽

哀十二年冬十二月螽

十三年九月螽

十二月螽

隠五年九月螟

八年九月螟

庄六年秋螟

杂虫

庄十八年秋有

二十九年秋有蜚

宣十五年冬蝝生

禽兽

庄十七年冬多麋

僖十六年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

昭二十五年夏鸜鹆来巢

左氏曰凡物不为灾不书夫螽螟麋固害物矣而蜚鹢鸜鹆则非能为灾者也公羊有记灾记异之辨是矣灾异

春秋之书变异为传者其説不同圣人果以人事测天乎曰天地与人其类既殊其事相逺非有语言臭味可相交际而得之也然至其变景象怪忒之物动乎其间则君子恐惧修省而弗敢忽焉是故天大雷电以风书志成王之畏日食震电川沸山崩诗刺幽王之乱而雊鼎之雉同颖之禾拱生之桑谷圣人存之以示戒而于春秋尤详焉以谓天地之道虽幽微逺甚而其气类越托于众类者必皆有以召之然圣人不主名其所以召之者以谓不可知也吾见天地之行有异也曰是必人事之有失云耳吾将推人事之失以合于天而不知其果合与否也曰是不可必存之以示戒云耳及后之为説者不然曰天地之异如此吾必求所以当之者昔为某事今有某应于是附防白黒弃捐度数而务通其意之所同至其不合也则迁就以益之诬天罔民莫大于此吾知其所本矣葢为传者之过也夫为传者不深求圣人所以必书之意而扳援慎灶卜祝之言以为説凡日星有谪曰今兹某国之君盍当其变或水或旱盍系其应又或縁其事而生或因其言而息呜呼天道果如是其胶耶葢其间固有度数所防不得不然者有隂阳错盭不可以度数求者有非常而兴者圣人兼而举之以见天道之多变以明吉凶之无常非必指事以为应也洪范五徴虽主于五事然五事之所该有不可胜穷者矣夫既或系乎度数而不得不然则其以变异书何也曰由度数而然者常也其不可以度数求者异也即其常则足以见其异是故两不相废焉不然则当时诸侯其数千百事之善否日固万变苟一国之君一事之失而必谪见于天则天事亦已劳矣

春秋五礼例宗卷三

猜你喜欢
  卷八七·邱濬
  卷六·陈祥道
  孟子纂笺卷十·詹道传
  卷二十六·陆陇其
  孟子集编卷九·真德秀
  论语集注考证卷八·金履祥
  孝心是孝道的根本·孔子
  卷十二·沈棐
  卷十二·孙瑴
  卷六·傅逊
  卷二十九·王道焜
  卷二·王质
  (二十九)朱子之文学·钱穆
  天官第一·尉缭
  达摩笈多译·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七十五·彭定求

        卷575_1 【鸡鸣埭曲】温庭筠   南朝天子射雉时,银河耿耿星参差。铜壶漏断梦初觉,   宝马尘高人未知。鱼跃莲东荡宫沼,濛濛御柳悬栖鸟。   红妆万户镜中春,碧树一声天下晓。盘踞势穷三百年,   朱方杀气成

  • 卷七百二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二十一李洞李洞字才江京兆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赠唐山人垂须长似髪七十色如黳醉眼青天小吟情太华低千年松

  • 卷九十三·志第六十·柯劭忞

      ○乐三   △郊祀乐舞 宗庙乐舞 泰宗十室乐舞   郊祀降神文舞,崇德之舞。《乾宁之曲》六成。   圜钟宫三成。始听三鼓。一声钟,一声鼓,凡三作,后仿此。一鼓,稍前,开手立;二鼓合手,退后;三鼓,相顾蹲。三鼓毕,间声作。

  • 卷之二百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十·佚名

    光绪元年。乙亥五月。壬子。谕内阁。刑部步军统领衙门奏、刑部科房失火情形各一摺。本部山东司科房。不戒于火延烧陕西广东湖广三司。及山东广东陕西等司科房。共十余闲。旋即扑宿书吏孟继孔。着交步军统领衙门照例

  • 第三六二保结状道光二十四年四月三十日一二二○三--二九·佚名

    总理、街庄正、保长暨铺户等,保结陈存仁为竹南三保董事具保结状人竹南三保吞霄街总理梁壬生、街正王丙秀、保长刘黄成、庄正杜赏、张文来暨铺户等,今当大老爷台前,结得本街铺民陈存仁一人,堪充董事额

  • 列传卷第二十 高丽史一百七·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韩康[*(韩)渥*(韩)修*(韩)方信]。○韩康初名璟淸州人性酷好浮屠法高宗时登第累迁监察御史出守金州。 前此田赋常不满额守多坐罢康始至理屯田

  • 郗鉴传·房玄龄

    郗鉴字道徽,高平国金乡县人,是汉朝御史大夫郗虑的玄孙。郗鉴从小甭贫,博览经书典籍,躬耕于陇亩之中,吟咏诗书从不怠倦,得到了儒雅的名声,对州府的征召一概不应。赵王司马伦辟他为掾,他看到司马伦有不轨的行迹,称疾离职而去。到

  • 冯慈明传·李延寿

    冯慈明,字无佚,冯子琮的儿子。慈明在北齐时任中书舍人,隋开皇时,兼任内史舍人。大业时,官至尚书兵部郎,加朝请大夫。大业十三年(617),代理江都郡丞事。  李密进逼东都洛阳,朝廷命慈明率兵进攻李密,被李密的党羽崔枢抓获。李

  • 高勋传·脱脱

    高勋,字鼎臣,晋北平王信韬之子。生性通达聪慧。在晋国担任阁门使。会同九年(946),与杜重威一道前来投降。太宗入汴京,授四方馆使。喜好结纳权贵,服持职事勤劳,大臣们大多对他推奖美誉。天禄年间,任枢密使,总揽汉军事务。五年(

  • 邹元标传·张廷玉

    邹元标,字尔瞻,江西吉水人。九岁通晓“五经”。泰和人胡直,是嘉靖时的进士,官做到福建按察使,师从于欧阳德、罗洪先,得到王守仁学说的真传。邹元标年轻时跟胡直交游,就有志于学术探讨。万历五年(1577)中进士,在刑部学习政事。

  • 卷七十五·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七十五宋 宋敏求 编典礼太清宫太清宫行礼官改用朝服并停祝版勅太清宫改为朝献荐献制庙制令所司与礼官议宗庙制令公卿议太原建寝庙诏增置太庙九室诏常荐宗庙荐享别奠樽爵诏太庙五享令宗子摄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三·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三 洪武十五年闰二月辛巳朔。 癸未,置马驿二十三:安庆府五,桐城县二,曰吕亭,曰陶冲,潜山县一,曰清口,太湖县一,曰小池,宿松县一,曰枫香;湖广十七,黄州府八,黄梅县一,曰停前,广济县二,曰双城,曰广济,靳州一

  • 60.萧曹两相国·林汉达

    汉惠帝即位第二年,年老的相国萧何病重。汉惠帝亲自去探望他,还问他将来谁来接替他合适。萧何不愿意表示意见,只说:“谁还能像陛下那样了解臣下呢?”汉惠帝问他:“你看曹参怎么样?”萧何和曹参早年都是沛县的官吏,跟随汉高祖一

  • 尽善尽美的追求·孔子

    【原文】 子谓《韶》①:“尽美矣,又尽善②也。”谓《武》》③:“尽美矣,谓尽善也。” 【注释】 ①《韶》:舜时的乐曲名。②美、善:美指声音,即艺术形式方面;善指思想内容方面。③《武》:周武王时的乐曲名。 【译文】 孔子评论

  • 卷六·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六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六圜丘祀天史记封禅书三年一郊秦以冬十月爲岁首故常以十月上宿郊见【李奇曰宿犹斋戒也】通权火【张晏曰权火防火也状若井桔橰其法类称故谓

  • 妙法莲华经信解品第四·佚名

    尔时慧命须菩提、摩诃迦旃延、摩诃迦叶、摩诃目犍连,从佛所、闻未曾有法,世尊授舍利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发稀有心,欢喜踊跃,即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一心合掌,屈躬恭敬,瞻仰尊颜、而白佛言:&lsquo;我等居僧之首,年

  • 明本释·刘荀

    一名《明本》。南宋理学普及读物。刘荀撰。3卷。刘荀以为事物莫不有本,学者进德修业,必先明本,循序而进,然后德业可成。然初学者往往事于末而昧乎本,因撰是书。举关于大体、切于实用者凡33条,各著明其本。大体可分为三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