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尊王发微卷十二

宋 孙复 撰

哀公名蒋定公子共王二十六年即位哀谥也恭仁短折曰哀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楚子以诸侯围蔡报栢举也案定六年郑游速帅师灭许以许男斯归此复见者盖郑灭之为附庸楚再使列于诸侯耳栢举在定四年

鼷防食郊牛改卜牛夏四月辛巳郊秋齐侯卫侯伐晋冬仲孙何忌帅师伐邾

二年春王二月季孙斯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伐邾取漷【火虢反又音郭】东田及沂西田

案襄十九年取邾田自漷水今三卿帅师伐邾又取漷东田及沂西田故列数之以重其恶

癸巳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及邾子盟于句绎

季孙斯叔孙州仇仲孙何忌伐邾取漷东田及沂西田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又要邾子以盟甚矣句绎邾地

夏四月丙子卫侯元卒滕子来朝晋赵鞅帅师纳卫世子蒯聩于戚

夏四月卫灵公卒卫人立辄辄者蒯聩之子也故晋赵鞅帅师纳蒯聩于戚其言于戚者为辄所拒不得入于卫也案定十四年卫世子蒯聩出奔宋灵公既卒辄又已立犹称曩日之世子蒯聩当嗣恶辄贪国叛父逆乱人理以灭天性孔子正其名而书之也故子路问于孔子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又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此圣师之防可得而见矣故蒯聩出入皆正其世子之名书之所以笃君臣父子之大经也不然贪国叛父之人接踵于万世矣

秋八月甲戌晋赵鞅帅师及郑罕达帅师战于铁郑师败绩

皆言帅师者其众敌也铁衞地

冬十月卫灵公

七月而

十有一月蔡迁于州来蔡杀其大夫公子驷

三年春齐国夏卫石曼姑帅师围戚

齐国夏序卫石曼姑上者齐国夏主乎围戚也案襄元年仲孙蔑防晋栾黡宋华元卫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围宋彭城此不言围卫戚者不与国夏助辄围父也国夏助辄围父逆乱人理莫甚于此故曰齐国夏卫石曼姑帅师围戚以诛其恶

夏四月甲午地震五月辛卯桓宫僖宫灾

诸侯五庙亲尽则毁威僖不毁非礼也故孔子因其灾而并録之不言及者亲尽故也

季孙斯叔孙州仇帅师城啓阳

啓阳鲁邑

宋乐髠帅师伐曹秋七月丙子季孙斯卒蔡人放其大夫公孙猎于吴冬十月癸卯秦伯卒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围邾

四年春王二月庚戌盗杀蔡侯申

盗者微贱之称不言弑者贱盗也其曰盗杀蔡侯申责蔡臣子不能拒难

蔡公孙辰出奔吴秦惠公宋人执小邾子夏蔡杀其大夫公孙姓【音生】公孙霍晋人执戎蛮子赤归于楚蛮夷猾夏久矣晋人执戎蛮子不归于京师而归于楚其恶可知也

城西郛六月辛丑亳社灾

亳社亡国之社也武王克商作亳社于庙以为天子戒鲁作亳社非礼也亡国之社屋故有灾

秋八月甲寅滕子结卒冬十有二月蔡昭公滕顷公五年春城毗

毗鲁邑

夏齐侯伐宋晋赵鞅帅师伐卫秋九月癸酉齐侯杵臼卒冬叔还【音旋】如齐闰月齐景公

闰月丧事不数齐景公非礼也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书闰者惟文六年不告月此年齐景公尔皆讥其变常也且三年之丧练祥各有其月此非礼可知

六年春城邾瑕晋赵鞅帅师伐鲜虞吴伐陈夏齐国夏及高张来奔叔还防吴于柤【荘加反】秋七月庚寅楚子轸卒齐阳生入于齐齐陈乞弑其君荼冬仲孙何忌帅师伐邾宋向巢帅师伐曹

七年春宋皇瑗帅师侵郑晋魏曼多帅师侵卫夏公防吴于鄫秋公伐邾八月己酉入邾以邾子益来

邾吴与国公秋伐邾八月己酉入邾以邾子益来甚矣结怨强吴以取困辱明年吴伐我是也邾子名责不死社稷

宋人围曹冬郑驷帅师救曹

八年春王正月宋公入曹以曹伯阳归吴伐我

吴伐我以邾子益来故也直曰伐我者兵加于都城也

夏齐人取讙【音欢】及阐【尺善反】

公前年入邾以邾子益来益齐甥也故齐人取讙及阐

归邾子益于邾秋七月冬十有二月癸亥伯过【音戈】卒齐人归讙及阐

公既归邾子益于邾故齐人归讙及阐凡土地诸侯取之归之皆书者恶専恣也取而不归则又甚矣

九年春王二月僖公宋皇瑗帅师取郑师于雍【于勇反】丘

郑人围宋雍丘宋皇瑗帅师救之取郑师于雍丘郑师不戒也

夏楚人伐陈秋宋公伐郑冬十月

十年春王二月邾子益来奔公防吴伐齐

公防吴伐齐齐中国也吴  也  伐中国其恶可知也

三月戊戌齐侯阳生卒夏宋人伐郑晋赵鞅帅师侵齐五月公至自伐齐齐悼公卫公孟彄自齐归于卫薛伯夷卒秋薛惠公冬楚公子结帅师伐陈吴救陈十有一年春齐国书帅师伐我

公前年防吴伐齐故齐国书帅师伐我

夏陈辕颇出奔郑五月公防吴伐齐甲戌齐国书帅师及吴战于艾陵齐师败绩获齐国书

公再防吴伐齐战于艾陵不言公者公与【音喻下同】上伐不与下战也

秋七月辛酉滕子虞母卒冬十有一月滕隠公卫世叔齐出奔宋

十有二年春用田赋

田者井田也赋者财赋也宣公奢泰始什二而税至于哀公则又甚焉哀公不道既什二而税其田又什二而敛其财故曰用田赋言用田以为财赋之率也

夏五月甲辰孟子卒

吴女昭公夫人其曰孟子卒讳取同姓也不言者略之也故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公防吴于橐臯秋公防卫侯宋皇瑗于郧【音云】宋向巢帅师伐郑冬十有二月螽

周之十二月夏之十月也为异之甚

十有三年春郑罕达帅师取宋师于嵒

宋向巢帅师伐郑郑罕逹帅师取宋师于嵒报雍丘之师也案九年宋皇瑗帅师取郑师于雍丘二国覆师以相偿报其恶如此

夏许男成卒公防晋侯及吴子于黄池

黄池之防其言公防晋侯及吴子者主在吴子也黄池之防不主晋侯而主吴子者盖晋侯不能主诸侯故也吴自栢举之战势横中国诸侯小大震栗皆宗于吴晋侯不见者二十四年此不能主诸侯可知也故黄池之防吴子主焉不言公防吴子晋侯者不与呉子主盟故也不与呉子主盟者恶呉僭故也案呉定四年入楚哀六年伐陈夏叔还防柤七年公防鄫八年伐我十年公防伐齐十一年公防伐齐十二年公防槖臯皆曰吴以外之此称子复旧爵也噫吴楚之君狂僭之恶罪在不赦故冝终春秋之世贬之孔子不终春秋之世贬之者伤圣王不作名分失正之甚也乡使圣王兴百度脩万物遂则九州四海皆将重译襁负其子而至矣又安有奔轶狂僭肆诛伐専盟防之事哉此孔子之深防也黄池卫地栢举之战在定四年

楚公子申帅师伐陈于越入吴

于越入吴吴子方防乗其无备也

秋公至自防晋魏曼多帅师侵卫许元公九月螽冬十有一月有星孛【音佩】于东方

光芒四出曰孛不言所在之次者见于旦也案文十四年有星孛入于北斗昭十七年有星孛入于大辰此不言所在之次者见于旦可知也

盗杀陈夏区【音瓯】夫十有二月螽

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

狩未有言其所获者此言西狩获麟何也伤之也孔子伤麟之见获与孔子伤圣王不作圣道遂絶非伤麟之见获也然则曷为絶笔于此前此犹可言也后此不可言也天子失政自东迁始诸侯失政自防湨【古役反又音古璧反】梁始故自隠公至于湨梁之防天下之政中国之事皆诸侯分裂之自湨梁之防至于申之防天下之政中国之事皆大夫専执之自申之防至于获麟天下之政防盟征伐皆呉楚迭制之圣王宪度礼乐衣冠遗风旧政盖扫地矣周道沦胥逮此而尽前此犹可言者黄池之防晋鲁在焉后此不可言者诸侯泯泯制命在吴无复天子防盟征伐之事也是故春秋尊天子褒齐晋褒齐晋所以贬呉楚也尊天子所以黜诸侯也尊天子黜诸侯始于隠公是也褒齐晋贬呉楚终于获麟是也呜呼其防微哉其防微哉

春秋尊王发微卷十二

举张问孙复状   范文正公文

右臣伏覩赦书节文一应天下懐材抱器或淹下位或滞草莱委逐处具事由闻奏臣观国家居安思危搜罗贤俊以充庶位使民受赐此安邦之正体也臣窃见试将作监主簿张问文学履行有名于时前应茂材异等科再考中式以父丧不得就试近上封事始霑国恩职不称才众知沉落臣又见兖州仙源县寄居孙复元是开封府进士曽到御前素负词业经术今退隠泰山著书不仕心通圣奥迹在穷谷伏望朝廷依赦文采擢张问乞除一陜西藩镇职事官孙复乞赐召试特加甄奬庶几圣朝涣汗被于幽滞

孙先生墓志铭【并序】  欧阳文忠公

先生讳复字明复姓孙氏晋州平阳人也少举进士不中退居泰山之阳学春秋着尊王发微鲁多学者其尤贤而有道者石介自介而下皆以弟子事之先生年逾四十家贫不娶李丞相廸将以其弟之女妻之先生疑焉介与群弟子进曰公卿不下士久矣今丞相不以先生贫贱而欲托以子是高先生之行义也先生冝因以成丞相之贤名于是乃许孔给事道辅为人刚直严重不妄与人闻先生之风就见之介执杖屦侍左右先生坐则立升则降拜则扶之及其往谢也亦然鲁人既素高此两人由是始识师弟子之礼莫不叹嗟之而李丞相孔给事亦以此见称于士大夫其后介为学官语于朝曰先生非隠者也欲仕而未得其方也庆歴二年枢密副使范仲淹资政殿学士冨弼言其道德经术冝在朝廷召拜校书郎国子监直讲尝召见迩英阁说诗将以为侍讲而嫉之者言其讲说多异先儒遂止七年徐州人孔直温以狂谋捕治索其家得诗有先生姓名坐贬监防州商税徙泗州又徙知河南府长水县签署应天府判官公事通判陵州翰林学士赵槩等十余人上言孙某行为世法经为人师不宜弃之逺方乃复为国子监直讲居三嵗以嘉祐二年七月某日以疾卒于家享年六十有六官至殿中丞先生在太学时为大理评事天子临幸赐以绯衣银鱼及闻其丧恻然予其家钱十万而公卿大夫朋友太学之诸生相与吊哭赙治其丧于是以某年某月某日先生于郓州须城县庐泉乡之北扈原先生治春秋不惑注不为曲说以乱经其言简易明于诸侯大夫功罪以考时之盛衰而推见王道之治乱得于经之本义为多方其病时枢密使韩言之天子选书吏给纸笔命其门人祖无择就其家得其书十有五篇録之藏于秘阁先生一子大年尚防铭曰

圣既殁经更战焚逃藏脱乱仅存众说乗之汨其原恠迀百出杂伪真后生牵卑习前闻有欲患之寡攻群往往止燎以膏薪有勇夫子辟浮云刮磨蔽蚀相吐吞日月卒复光破昏愽哉功利无穷垠有考其不在斯文

猜你喜欢
  钱德洪序·王守仁
  孟子纂笺卷十四·詹道传
  中庸纂疏原序·赵顺孙
  不要冒充内行·孔子
  春秋大全卷二十七·胡广
  卷八十一·卫湜
  卷七十四·程川
  春秋纂言卷十·吴澄
  卷四·范处义
  卷五·鄂尔泰
  卷四十一·王天与
  子柳之母死(1)·戴圣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中阿含经卷第五·佚名
  答 苇 舫 问·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八十三·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八十三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招山小集刘仙伦一名儗字叔儗庐陵人诗名闻海内先后与刘过并称所着有招山小集中秋有懐吾庐有寒梅老干秋风多上有双栖乌夜月聼我歌一别三载强梅影应婆

  • 卷二十·本纪第二十·柯劭忞

      ○明宗   明宗翼献景孝皇帝,讳和世王束,武宗长子也。母曰仁献章圣皇后亦乞烈氏。帝生于大德四年十一月壬子。武宗入继大统,立仁宗为皇太子,命以次传位于帝。   武宗崩,仁宗即位。延祐二年冬十一月,封帝为周王。三

  • 卷九十一 晉紀十三·司马光

      起屠維單閼(己卯),盡重光大荒落(辛巳),凡三年。   中宗元皇帝太興二年(己卯、三一九年)   春,二月,劉遐、徐龕擊周撫於寒山,破斬之。初,掖人蘇峻帥鄉里數千家結壘以自保,遠近多附之。曹嶷惡其強,將攻之,峻帥衆浮海來奔。帝以

  • 卷八·李心传

     杂事  宇文肃愍死事建炎初宇文枢密虚中应诏使北北人留之后以为枢密使绍兴中虚中阴结中原忠义欲虏酋郊天日举事而使朝廷应之先以蜡书来上秦会之用事遽缴其书遗北人高宗不之知也会虚中事亦自泄致族其家株连死者甚

  • 东都事略卷七十二·王称

    列传五十五  欧阳脩字永叔吉州庐陵人也四嵗而孤母郑氏守节自誓亲教脩读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比成人举进士两试国子监一试礼部皆第一遂中甲科补西京留守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

  • 卷之四百十三·佚名

    光绪二十三年。丁酉。十二月。丙辰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翌日如之。外记注  ○丁巳。谕军机大臣等、电寄张之洞。电悉。五条尚合机宜。此时教案将结未结。俟结案退兵后划开

  • 卷五十三·郝经

    <史部,别史类,郝氏续後汉书>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五十三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五十 诸孙 孙静【子瑜一皎 奂奂子壹 张梁】 孙贲【子邻 邻子震曾孙惠 策族兄香】孙辅 孙翊【子松

  • 第十四册 天命五年正月至三月·佚名

    第十四册 天命五年正月至三月庚申年正月初三,前去与五部喀尔喀诸贝勒盟誓之使者归。次日晨,有蒙古布塔齐贝勒属下一人逃来,截拿后交付恩格德尔台吉、魏斋桑、巴杨阿众使者。是月,扎鲁特地方卓齐特扣肯之使者来曰云:&ldquo

  • 通志卷二·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五帝纪第二帝少昊 帝颛顼 帝喾 帝尧 帝舜帝少昊青阳氏即元嚣也亦谓之摰或言名摰以金德王天下亦谓之金天氏邑于穷桑帝初为已姓之祖后改为嬴作都于曲阜乐曰九渊用度量制乐器

  • 卷三 丁年玉筍志·杨懋建

    (桐仙以丁酉首夏为花君乞立传,一时诸郎,咸愿得厕名《看花记》中,争请余顾曲,乞品骘色艺,冀得一言为重,招邀者武相接也。於是传写《看花记》者,几有洛阳纸贵之叹。余笑曰:&ldquo;陈寿乞米,许报佳传。此事乃容请托,不几如魏伯起《

  • 春秋集传详说卷八·家铉翁

    宋 家铉翁 撰闵公【名开一名啓方庄公子母叔姜以惠王十六年立是嵗齐桓公二十三年】元年春王正月【不书即位】公谷皆以为继弑君不言即位其说曰亲之非父也尊之非君也继之如君父者受国焉耳此论不为不正然春秋不书即位之

  • 第五章 节欲·佚名

    伊川先生对张绎说:“我出生时体气薄弱,三十岁变得强盛,四十五十以后才完备。现在七十二岁了,比较一下筋骨,和壮年时没啥不同。这都是平时清心寡欲而形成的。”张绎说:“先生难道是因为体气薄弱才重视保命修身的?”伊川说

  •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九·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九摄决择分中声闻地之三复次应知毗奈耶由五种制立为最甚深。云何名为五种制立。一学制立。二犯制立。三出离制立。四止息制立。五羯磨制立复次略由五处应知学制立为最甚深。一自在

  •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四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四卷宋代沙门慧严等依泥洹经加之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之六复次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具足成就第九功德。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初发五事悉得成就。何等

  • 卷第七·佚名

    陀罗尼杂集卷第七 未详撰者今附梁录 观世音说灭一切罪得一切所愿陀罗尼一首 除障灭病至获道果陀罗尼一首 获诸禅三昧一切佛法门陀罗尼一首 见一切诸佛从心所愿陀罗尼一首 修念佛三昧陀罗尼一首 无尽意菩萨说幢盖愿陀

  • 卷第三·应庵昙华

    应庵和尚语录卷第三 饶州莞山宝应禅院语录 嗣法门人 (守诠) 等编 上堂。古释迦不先。新弥勒不后。正当恁么时。尽乾坤大地人性命。总在应庵手里。虽然如是。大丈夫汉。阿谁无一坐具地。直饶千佛出世。要侵他底不得

  • 阅史郄视·李塨

    四卷,续一卷,清李塨撰。李塨字刚主,蠡县人,康熙年间举人,官通州学正,从博野颜元游。李塨为学主张忍嗜欲,苦筋力,习六艺,讲世务。书中讲道: “王五公教我小事克勤,谓小事皆有次第节奏,然后大事可为。”持论极平,能不因人废言; 力主

  • 仁王般若念诵法·佚名

    一卷,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与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道场念诵仪轨详略不同。佛为波斯匿王,说念诵仁王般若经持明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