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予学译文

得失卷一

大失莫逾亡也,身存则无失焉。

译文:人这辈子最大的失去没有大过死亡的,只要人还活着,就不算是真正的失去。

大得莫及生也,害命则无得焉。

译文:人这辈子最大的收获也没有大过生命本身的,如果危害到了性命,那么也不过是一场空,谈不上真正的收获。

得失之患,启于不舍。

译文:得失之间的忧患和灾祸,皆来自于不肯舍弃。

不予之心,兴于愚念。

译文:不肯施舍、给予的念头,发蒙于一些愚蠢的念头。

人皆有图也,先予后取,顺人之愿,智者之智耳。

译文:人活在这世上,不可能是毫无追求和企图的。先给予然后获取,顺从他人的心理愿望,这才是智者的智慧所在啊。

强者不予,得而复失。

译文:势强的人不肯给予他人,目前所得将来也会失去。

弱者不予,失之难测。

译文:势弱之人不肯给予他人,将来的损失更是坏到不可预期。

予非失,乃存也。

译文:不要以为给予就是让自己蒙受了损失,这才是生存的根本。

得勿喜,失或幸,功不论此也。

译文:今日所得无需欢喜,今日之失也许反倒是一桩幸事,功业功名从来不是以得失来衡量的。

夺招怨,予生敬,名成于此矣。

译文:剥夺他人的利益会招来对方的怨怼,给予他人会令对方于你产生敬意,所谓声名也就是从这点点给予之中来的。

顺逆卷二

患死者痴,患生者智。

译文:忧虑死亡的人,傻;担心生存的人,聪明。

安顺者庸,安逆者泰。

译文:安心享受顺境的人难免平庸,安于逆境、隐忍自处的人平安。

多予不亡,少施必殃。

译文:多为他人付出不会让你一无所有,吝啬少施必定会带来不测祸殃。

惠人惠己,天不佑凶也。

译文:施惠他人也等于是惠泽自身,天道是不会庇佑那些凶神恶煞的。

顺由予生,逆自虐起。

译文:顺境之得来自于不断的给予,逆境之祸来自于残忍的自私心理。

君子不责小过,哀人失德焉。

译文:君子不责怪他人的小小过失,反倒会为他们的丧失德性而感到痛心。

小人不纳大言,恨己无势焉。

译文:小人不采纳圣贤的教诲,只会怨恨自己没有势力。

君子逆而不危,小人顺而弗远。

译文:君子遇到挫折不顺却不会危险临命,小人境遇顺达却难得长久。

福祸不侵,心静可也。

译文:对福祸得失的来来往往,若能做到不被打扰,那样就能让内心平静下来。

苦乐不怨,非悟莫及矣。

译文:看一个人是否真的对世情开悟,可观其是否做到对自身的苦难与欢乐都保持如一的平和与不抱怨的态度。

尊卑卷三

尊者人予也,失之则卑。

译文:那些受人尊崇的地位都是别人给予的,如果失去了人们的支持,这个人也就地位卑微了。

卑者自强也,恃之则尊。

译文:地位卑下的人自强不息,凭借着这份上进心也可突破命运的牢笼,获得他人的拥戴,收获尊崇地位。

以金市爵,得而不祥。

译文:用金钱买官爵禄位,即便得到了也不会是什么好事。

以势迫人,威而有虞。

译文:许多时候,拥有权势的人习惯于以自己的地位和权力来迫使别人接受一些事情,虽然可以一时威风,事情也进展顺利,其实却因此暗藏危机,后患无穷。

金不可滥,权不可纵,极则易也。

译文:钱不是万能的,对于金钱的迷恋和使用更是不可过度,权力的行使也万万不可放纵,事情做过了头就会发生异变了。

贫者勿轻,其忠贵也。

译文:暂时贫困中的人们啊,请不要看轻自己,你身上的忠诚品格和尽心尽力的为人态度是弥足珍贵的。

卑者莫弃,其义厚也。

译文:地位低卑的人不要自暴自弃,地位低下却可做到义薄云天,这种德性宽厚仁道啊。

忠予明主,义施君子,必有报焉。

译文: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作为属下忠诚于那些英明的领导者,恩义施加于那些谦谦道德君子,一定会有所回报的。

誉非予莫取,取之非誉也。

译文:荣誉不是他人主动给予的就不要急着拿下,拼命往自己脸上贴金,这样取得的东西就不再是荣誉了。

功不争乃获,获之则功也。

译文:不与他人争功,才能获得功劳,能收获到的就是你的功劳了。(功劳何须争?功劳何敢争?)

休戚卷四

物有异也,理自通焉。

译文:这大千世界里面的纷繁复杂事物虽然看上去各不相同,但这事物背后的道理却是相通的。

命有别也,情自同焉。

译文:人与人的命数不同,但将心比心,人的感情其实都是相同的。

悦可悦人,哀可哀人,休戚堪予也。

译文:你的快乐可带动他人的快乐,你的忧伤也会引发他人的忧伤,欢乐悲伤都是可以给予他人的。

福不可继,祸不可养,福祸莫受也。

译文: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无论是不可承继的福禄,还是不可放任姑息的祸患,都不宜轻易接受。

不省之人,事无功耳。

译文:不能够自我反省的人,很难指望他将来能成就什么大事业。

同欢者寡,贵而远离也。

译文:能一起共患难的人,未必能一起共富贵。所以说,可以一同享受欢乐的人很少,对于富贵之人应远远避开,以免生出一些无谓的是非恩怨,无端让自己愁肠百结。

共难者众,卑而无间也。

译文:能一起共患难的人是很多的,地位低下而能保持亲密无间。

苦乐由人,非苦乐也。

译文:悲苦与欢乐都是当事人的心理感受,并不是悲苦与欢乐本身的样子。

至乐乃予,生之崇焉。

译文:人这辈子最大的快乐就是给予(他人),这就是生命的崇高意义。

至苦乃亏,死之惶焉。

译文:人这一辈子最大的痛苦也就是亏欠他人,即便离世也会心有不安的。

荣辱卷五

人强不辱,气傲无荣。

译文:有本事、有能力的人不会遭受到羞辱,心高气傲的人也不会收获荣耀。

荣辱莫改,其人惟贤。

译文:能做到宠辱不惊,始终保持为人的志向和气节,这种人一定大贤。

予人荣者,自荣也。

译文:给予他人荣耀,自己也会得到荣耀。

予人辱者,自辱也。

译文:给予他人耻辱,自己也会得到耻辱。

君子不长衰,小人无久运,道之故也。

译文:君子不会长期命运多舛,小人也不会一直走大运,这是天道昭彰,外示于人世的道理。

饥以食,莫逾困以怜。

译文:在人饥饿的时候施舍一饭,不如对处在困境中的人施加怜悯。

寒以暖,无及厄以诫。

译文:在人受冻的时候给予他温暖,不如对处在逆境中的人振聋发聩的劝诫。

予人至缺,其可立也。

译文:给予人当下最稀缺的东西,则双方均能安身立命。

荣极则辱,惟德可存焉。

译文:亢龙有悔,荣耀到了极致则难免遭受屈辱了,只有那良好的德行才能得以保存啊。

辱极则荣,惟善勿失焉。

译文:屈辱受到极致,则将荣耀等身,只是这内心的良善不可丢失啊。

成败卷六

成无定式,利己利人乃成焉。

译文:成功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能做到对人对己都有利,才算是成功了。

败有定法,害人害己乃败焉。

译文:导致失败的道理却总是一样的,害人又害己,万事皆溃败。

君子之名,胜于小人之实。

译文:君子的名望,胜过小人的小小实惠。

小人之祸,烈于君子之难。

译文:小人所遭受的祸患,要比君子的为难险恶得多。

观其人也,可知成败矣。

译文:观察一个人的言行做派,便可知其成败与否了。

敌者,予之可制也。

译文:敌人,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先给予他一些,便有望手到擒来,成功制敌。

友者,予之可久也。

译文:对待朋友,不间断的给予一些,朋友的缘分也就长久了。

亲者,予之可安也。

译文:对待亲人,毫不吝啬地给予一些,则可使家庭和睦,常处安泰。

功高未可言胜,功不为胜也。

译文:功高者不可轻言其胜利,功劳并不等同于胜利与成功。

人愚未可言败,愚不为败矣。

译文:看起来笨笨的人不可轻言其失败,愚笨并不导致一定的失败。

兴亡卷七

无不亡之身,存不灭之理。

译文:没有不死的肉身(凡人),却有不灭的天理。

春秋易逝,宏业可留。

译文:江山代有才人出,人的一生也不过几轮春秋,只有宏大的功业可以长久留存。

薄敛则民富,兴焉。

译文:轻徭薄赋可以藏富于民,百姓富裕则国家兴旺。

政苛则民怨,亡焉。

译文:对老百姓苛刻的政令一多,老百姓就会怨恨,那样国家就会灭亡。

人主兴亡,非为天也。

译文:是人之所为导致了天下兴亡事,而不是上天原本如此安排。

君子兴家,不用奇计。

译文:君子兴家立业,靠的是行走正道,点滴累积,不是凭借一时奇巧侥幸得道,更不是偏离正道,以不义

之财发家置业。

小人败业,坏于奸谋。

译文:小人败坏家业事业,都是毁在狡诈阴谋之上。

正不予贿,邪不予济,察之无误也。

译文:正直的人不会给予别人贿赂,邪恶的人不会在危难时候济人渡难关,仔细观察就不难做出正确的判断了。

天降之喜,莫径取焉。

译文:天上掉下来的好事情,不要贸然收入囊中。

不测之灾,勿相欺焉。

译文:突发的灾祸降临,也不要故意隐瞒试图欺骗他人。

猜你喜欢
  卷二十 文王世子第八·郑玄
  第五章 中学院·梁启超
  近思録集注卷十四·茅星来
  经济文衡续集卷二十一·佚名
   七 幽默·林语堂
  卷十·刘敞
  卷十一·朱朝瑛
  卷五百八十·佚名
  地狱品第六·佚名
  大智度論卷第四·欧阳竟无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唐慧琳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八·佚名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十之一·智旭
  宗镜录卷第二十一·延寿
  重刻禅关策进后序·祩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一·钱仲联

    一、樊山前后《彩云曲》,哀感顽艳,传诵艺林已久。余友王君瑗仲尊人部昀(甲荣)先生,亦有此曲,特较樊山为胜。有序云:“曩在天津,耳赛金花之名。休沐之暇,与朋辈访之。直其晨妆未竟,良久始出。一出而满室生春,坐客六人,罔不周

  • 序幕·老舍

    (三幕十三场话剧)人物 表宋爷爷——男,年近八十。摆小茶摊子。硬朗,正直。宋玉娥——女,十六岁,团负。宋爷爷的孙女。聪明,略有娇气。余母——女,五十多岁,余志芳的母亲,对女儿有偏见。余志芳——女,十六岁,团员。勇于反抗,热爱劳

  • 再休怪我的脸沉·徐志摩

    不要着恼,乖乖,不要怪嫌 我的脸绷得直长, 我的脸绷得是长,可不是对你,对恋爱生厌。不要凭空往大坑里盲跳: 胡猜是一个大坑, 这里面坑得死人;你听我讲,乖,用不着烦恼。你,我的恋爱,早就不是你: 你我早变成一身, 呼吸,命运,灵魂&m

  • 宛陵羣英集巻十·汪泽民

    元汪泽民张师愚同编今体【七言律】元施震仲寄朱理甫别后谁怜久索居寄书长恨便鸿无青山招隐思佳士白髪催人惜壮圗休羡羊何临海峤愿如朱陆防鹅湖肯来邂逅成清话不用郫筒满眼酤【原注理甫不嗜酒】赵由皦饯孔常轩馆木塔寺

  • 巻二·童轩

    ●钦定四库全书清风亭稿卷二(明)童轩 撰○乐府歌行艾而张维网有纲载张其日设彼中林以罗以■〈罒示〉【叶伏】蕞尔燕雀亦既来止莫黒匪乌亦既离止有鸟有鸟其名曰凰其仪煌煌文明之祥周旋以适九仭其翼于观于游而不来集张而

  • 卷二百二十三·列传第一百十一·张廷玉

        盛应期 朱衡 潘季驯 万恭 吴桂芳 王宗沐 刘东星 徐贞明   盛应期,字思徵,吴江人。弘治六年进士。授都水主事,出辖济宁诸闸。太监李广家人市私盐至济,畏应期,投水中去。会南京进贡内官诬应期阻荐新船,广从

  • ●原李耳载卷下·李中馥

    文昌现像 魁星现像 大士昭报 梦得正凶 梦获逃僧 灵魂雪恨 秉理通神 注经掩骼 七日溺返 指甲出棺 冢气忌泄 趋吉奇灾 神感听琴 试法移栽 正术诛邪 女道归山 一字速化 披云僊去 云游异术 扶乩召异 点金代府 火化成佛 前

  • 列传卷第四十三 高丽史一百三十·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叛逆四。韩恂[多智]。○韩恂多智皆义州戍卒恂为别将智为郞将。 高宗六年二人反杀其防戍将军赵宣及其守李 自称元帅署置监仓使及台官擅发国

  • 汉纪五十九 孝献皇帝壬建安十九年(甲午、214)·司马光

    汉纪五十九 汉献帝建安十九年(甲午,公元214年) [1]春,马超从张鲁求兵,北取凉州,鲁遣超还围祁山。姜叙告急于夏候渊,诸将议欲须魏公操节度。渊曰:“公在邺,反覆四千里,比报,叙等必败,非救急也。”遂行,使张督步骑五千为前军。超败走

  • 天道施第八十二·苏舆

      天道施,地道化,人道義。聖人見端而知本,精之至也;得一而應萬,類之治也。動其本者不知靜其末,受其始者不能辭其終。利者盜之本也,妄者亂之始也。夫受亂之始,動盜之本,而欲民之靜,不可得也。故君子非禮而不言,非禮而不動。好色

  • 第五章 24·辜鸿铭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辜讲孔子说:“夸夸其谈、装腔作势、故弄玄虚,这些都是我的一个朋友(即左丘明,相传为《左传》的作者)不屑一顾的事情,我对这样的事情也感觉

  • 香港登九莲华山佛教公墓弁言·太虚

    十方佛土,亦复皆空,觅身心世界都不可得,何生养死葬之有!然理性常寂,而事缘恒差别无尽,现通自出神火而化,佛与阿罗诃尚矣。舍利建塔,以作人天福田,本异乎世俗之墓,隋信行禅师,高唱第三阶普法;寂后,其徒多依附师塔而葬,不期形成佛教公

  • 咫尺千里·李叔同

    1.青年佛徒应注意的四项养正院从开办到现在,已是一年多了。外面的名誉很好,这因为由瑞金法师主办,又得各位法师热心爱护,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我这次到厦门,得来这里参观,心里非常欢喜。各方面的布置都很完美,就是地上也扫得

  • 全宋文·严可均

    《全宋文》是清人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之一集,64卷,是一部宋代文章总集。其对于研究宋文代的历史、文化、文学的重要价值,已为学界广泛肯定。

  • 草堂集·王丹桂

    王丹桂撰。明正统本《道藏·太平部》有《草堂集》一卷,无序跋,题“五峰白云子王先生撰”,词一百四十五首。按集中《行香子》注云:“忆师父训号白云子,名丹桂,字昌龄。”知为王丹桂撰。饶宗颐《词籍考》卷七云:“其《

  • 火神庙的和尚·废名

    短篇小说,废名著。《火神庙的和尚》写了一个叫金喜的和尚。他本是一个流浪汉在三十岁的时候流浪到了当地在好心人王四爹的关照下被荐到了庙里做和尚这一做就是三十年最后孤寂而死。他出家做和尚的初衷并不是一心归佛也

  • 建国方略·孙中山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政治著作。孙中山著。写于1917—1919年,由3部分组成,曾多次印行。1956年编入《孙中山选集》上卷。第1部分“心理建设”,即“孙文学说”(1918年著),共8章,主要论述“知难行易”的哲学思想。指出:辛亥

  • 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憬兴

    凡三卷。新罗僧璟兴撰。又称无量寿经述赞。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为西晋竺法护译(今已不存)无量寿经二卷之注释书。全篇内容分为来意、释名、解本文等三门。解说简明,然现存本约有八处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