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状留篇第四十

【题解】

本篇作者陈述了“贤儒”长期滞留不被提拔、重用的原因,故篇名“状留”。王充认为,由于“贤儒”遵循礼义,修养身心,遵守节操,集中精力研究先王之道,半生都在做学问,没有贪图做官的心,所以长期不被推荐。由于他们胸怀古今学问太多,受礼义节操的约束太重,对自己有坚强的信心,不肯去钻营,因而不被任用。即使做了官,由于特别纯洁,非常正直,有权势的人不会提拔他们,所以长期处于低下的地位。由于器重难举,器贵难售,需要有力大者、有伯乐,他们才能被提拔、重用。然而当时的地方长官昏暗不明,能力低劣,不能知贤,只凭个人爱好提拔官吏,因而“贤儒”不被推荐,做官无门。再加之有的地方长官“妒贤,不能容善”,不仅使“贤儒”空有一身本领无处施展,而且还发出免于受刑就算幸运的哀叹。

【原文】

40·1论贤儒之才(1),既超程矣(2)。世人怪其仕宦不进,官爵卑细(3)。以贤才退在俗吏之后,信不怪也。夫如是而适足以见贤不肖之分,睹高下多少之实也。龟生三百岁大如钱,游于莲叶之上。三千岁青边缘,巨尺二寸(4)。蓍生七十岁生一茎(5),七百岁生十茎。神灵之物也(6),故生迟留,历岁长久,故能明审(7)。实贤儒之在世也,犹灵蓍、神龟也。计学问之日,固已尽年之半矣。锐意于道(8),遂无贪仕之心。及其仕也,纯特方正,无员锐之操(9)。故世人迟取进难也(10)。针锥所穿,无不畅达。使针锥末方(11),穿物无一分之深矣。贤儒方节而行,无针锥之锐,固安能自穿,取畅达方功乎!

【注释】

(1)贤儒:即《效力篇》的“文儒”,《别通篇》的“通人”,《超奇篇》的“文人”、“鸿儒”。本篇侧重谈他们的道德,故称“贤儒”。

(2)超程:超过一般标准。这里是出众的意思。

(3)细:微小。这里是低下的意思。

(4)以上说法参见《史记·龟策列传》。

(5)蓍(shī师):蓍草,又称锯齿草,蚰蜒草。菊科,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代用它的茎来占卜吉凶,认为它是一种神物。

(6)也:根据文气,疑衍文。《太平御览》卷九九七引《论衡》文,无“也”字,可证。

(7)明审:明察。这里是灵验的意思。

(8)锐:尖锐。这里是集中的意思。

(9)员:通“圆”,圆滑。锐:尖锐。这里指善于钻营。

(10)进难:“迟取”与“难进”对文,故疑“进难”系“难进”之误倒。

(11)末:末端。这里指尖端。

【译文】

论说贤儒的才能,已经很出众了。世人惊异他们做官得不到提拔,官爵低下。其实以贤才落在俗吏的后面,实际并不值得奇怪。像这样才恰好足以显出贤与不贤的区别,看出才能高低大小的实际情况。乌龟活三百年才像铜钱大,在莲叶上游玩。活三千年龟壳的边缘才会变青,身体才有一尺二寸长。蓍草活七十年长一根茎,活七百年才长十根茎。因它们是神奇灵验的东西,所以生长得很缓慢,由于经历的年代长,所以用来占卜非常灵验。考察贤儒在社会上,就像灵验的蓍草,神奇的乌龟一样。算一算他们钻研学问的日子,确实已以有半辈子了。他们集中精力研究先王之道,于是没有贪图做官的心。等到他们做了官,就特别纯洁,非常正直,没有圆滑钻营的行为。所以世上有权势的人难得录用和提拔他们。针和锥穿过的地方,没有不通畅的。假使针和锥的尖端是方的,穿进物体里就不会有一分深。贤儒本着正直的节操办事,失去了针锥的锐利,所以怎么能亲自去钻营,取得到飞黄腾达的功效呢!

【原文】

40·2且骥一日行千里者,无所服也,使服任车,舆驽马同(1)。音骥曾以引盐车矣(2),垂头落汗,行不能进(3)。伯乐顾之(4),王良御之,空身轻驰,故有千里之名。今贤儒怀古今之学,负荷礼义之重,内累于胸中之知,外劬于礼义之操(5),不敢妄进苟取,故有稽留之难(6)。无伯乐之友,不遭王良之将,安得驰于清明之朝,立千里之迹乎?

【注释】

(1)舆:句不可通。根据文意,疑系“与(与)”字形近而误。

(2)音:句不可通。根据文音,疑系“昔”字形近而误。

(3)以上参见《盐铁论·讼贤》。

(4)伯乐:相传是古代善相马的人。顾:看。这里是发现的意思。

(5)劬(qú渠):递修本作“拘”,可从。

(6)稽:停滞。稽留:这里指不能当官或不被提拔。

【译文】

再说千里马一天能跑一千里,是没有负重,假使让它拉着装满东西的车子,跟劣马一样。过去,千里马曾用来拉过盐车,结果它垂着头浑身冒汗,想往前走却不能前进。伯乐发现它,请王良来驾御,光着身体快跑,所以有千里马的美名。如今贤儒胸怀古今的学问,担负着礼义的重任,内心受胸中知识的束缚,行为又受礼义节操的约束,不敢随便乱谋求官位,所以不易当官或被提拔。没有伯乐这样的朋友,不遇上王良这样的地方长官,怎么能在清明的朝廷上驰骋,表现出千里马的样子来呢?

【原文】

40·3且夫含血气物之生也,行则背在上,而腹在下;其病若死,则背在下,而腹在上。何则?背肉厚而重,腹肉薄而轻也。贤儒、俗吏,并在当世,有似于此。将明道行,则俗吏载贤儒,贤儒乘俗吏。将暗道废,则俗吏乘贤儒,贤儒处下位,犹物遇害,腹在上而背在下也。且背法天而腹地(1),生行得其正,故腹背得其位;病死失其宜,故腹反而在背上。非唯腹也,凡物仆僵者,足又在上。贤儒不遇,仆废于世,踝足之吏(2),皆在其上。

【注释】

(1)法:效法。这里是象征的意思。

(2)踝:句不可通,疑有误。十五卷本作“躁”,可从。躁足之吏:急着去抢官当的。这里指妄进苟取的官吏。

【译文】

有血气的动物活着的时候,走路则背朝上,腹向下;要是生病或死去,那么就背在下,腹朝上。为什么呢?因为背部肉厚肉多,腹部肉薄肉少。贤儒、俗吏同时生在当今世上,有点类似这种情况。要是地方长官贤明先王之道就能实行,那么是俗吏驮贤儒,贤儒骑俗吏。要是地方长官昏庸先王之道被废弃,那么就是俗吏骑贤儒,贤儒处在低下的位置,就像动物遇害,腹朝上背在下一样。背象征天,腹象征地,活着走路的时候,背和腹的位置符合天在上、地在下的原则,所以腹背得到了它们各自正确的位置;生病或者死去,违反正常状态,所以腹部反而在背的上面。不仅仅是腹部在上,凡是动物死了,脚也会朝上。贤儒不被赏识重用,等于死在世上,而那些妄进苟取的俗吏,却都在他们上面。

【原文】

40·4东方朔曰:“目不在面而在于足,救昧不给(1),能何见乎!”汲黯谓武帝曰(2):“陛下用吏如积薪矣,后来者居上(3)。”原汲黯之言,察东方朔之语,独以非俗吏之得地(4),贤儒之失职哉!故夫仕宦失地,难以观德;得地,难以察不肖。名生于高官而毁起于卑位,卑位固常贤儒之所在也。遵礼蹈绳(5),修身守节,在下不汲汲,故有沉滞之留(6)。沉滞在能自济(7),故有不拔之扼(8)。其积学于身也多,故用心也固。俗吏无以自修,身虽拔进,利心摇动(9),则有下道侵渔之操矣(10)。

【注释】

(1)昧:不明。这里指眼瞎。不给:供不上。这里是来不及的意思。

(2)汲黯(?~公元前112年):字长孺。西汉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县西南)人。汉武帝时,曾任东海太守、淮阳太守。好黄老之术,常直言切谏。

(3)引文参见《史记·汲郑列传》。

(4)以非:根据文意,疑“非以”之误倒。递修本作“非以”,可证。

(5)绳:准绳。这里是规矩的意思。

(6)沉:埋没。滞:停滞。沉滞之留:这里指长期得不到任用和提拔。

(7)在:根据文意,疑作“不”。

(8)扼:通“厄”。

(9)摇动:骚动。这里是作怪的意思。

(10)下:这里是违背的意思。

【译文】

东方朔说:“如果眼睛不在脸上而长在脚上,救治眼瞎都来不及,怎么还谈得上看见东西呢?”汲黯对汉武帝说:“陛下使用官吏就像堆柴一样,后来的放在上面。”考察汲黯的话,考察东方朔的话,岂不是因为俗吏得到了很高的地位,而贤儒却失去了应得的官职吗!因此,做官没有得到应有地位,难以了解他的品德;得到了应得的地位,又难以考察他的不贤。好名声来自高官显位,遭诽谤起源于地位低下,地位低下本来经常是贤儒所处的环境。他们遵循礼义,按规矩办事,修养身心,遵守节操,处在低下地位而不急于上爬,所以长期得不到任用和提拔。长期被埋没又不能自己想办法,所以才处于不被提拔的困境。他们自身积累的学问很多,因此不钻营的意志很坚定。俗吏没有什么用来作自我修养的,地位虽然被提升,由于贪图私利的心在作怪,就会有违背道德侵夺财物的行为出现。

【原文】

40·5枫桐之树,生而速长,故其皮肌不能坚刚。树檀以五月生叶,后彼春荣之木(1),其材强劲,车以为轴。殷之桑穀,七日大拱,长速大暴,故为变怪(2)。大器晚成,宝货难售者(3)。不崇一朝辄成贾者(4),菜果之物也。是故湍濑之流,沙石转而大石不移。何者?大石重而沙石轻也。沙石转积于大石之上,大石没而不见。贤儒俗吏,并在世俗,有似于此。遇暗长吏,转移俗吏超在贤儒之上,贤儒处下,受驰走之使,至或岩居穴处,没身不见。咎在长吏不能知贤,而贤者道大,力劣不能拔举之故也。

【注释】

(1)彼:根据文意,疑作“于”。

(2)故为变怪:参见7·5注(1)“桑穀之异”条。

(3)者:根据文气,疑是衍文。

(4)成贾:成交。这里是卖完的意思。

【译文】

枫树桐树,生长速度快,所以它们的树枝不坚硬。檀树在五月份长叶子,虽然在春天树木茂盛之后,但它的木质却坚强有力,所以车子用它来做车轴。殷朝时有桑树和穀树,七天长成一抱粗,高得太迅速,大得太突然,所以是灾变。珍贵的器物形成总是缓慢,宝贵的货物销售总是困难。而瓜菜之类东西,不到一个早晨就能卖完。所以急流流过时,沙砾冲得打转,而大石头却不动。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大石头重而沙砾轻。沙砾辗转堆积在大石头上,大石头就被埋没而看不见了。贤儒、俗吏,同时生在社会上,就有点类似这种情况。遇到昏庸的地方长官,使俗吏升迁超在贤儒之上,贤儒却处于低下地位,干些跑腿的差使,甚至有的人被迫隐居山洞,终身无所表现。过错在于地方长吏不能了解贤儒,贤儒的先王之道大,而地方长吏能力低下不能提拔、推荐他们的缘故。

【原文】

40·6夫手指之物器也,度力不能举,则不敢动。贤儒之道,非徒物器之重也。是故金铁在地,焱风不能动(1),毛芥在其间,飞杨千里(2)。夫贤儒所怀,其犹水中大石、在地金铁也。其进不若俗吏速者,长吏力劣,不能用也。毛芥在铁石间也,一口之气,能吹毛芥,非必焱风。俗吏之易迁,犹毛芥之易吹也。故夫转沙石者,湍濑也;飞毛芥者,焱风也。活水(3),洋风,毛芥不动。无道理之将,用心暴猥,察吏不详,遭以好迁,妄授官爵,猛水之转沙石,焱风之飞毛芥也。是故毛芥因异风而飞,沙石遭猛流而转,俗吏遇悖将而迁。

【注释】

(1)焱:疑“猋”字形近而误。下同。猋(biāo标):暴风。

(2)杨:宋本残卷作“扬”,可从。

(3)活:根据文意,疑是“恬”字形近而误。恬:安静。恬水与“毛芥不动”无关,故疑下有脱文。根据下文“洋风,毛芥不动”,疑本句为“恬水,沙石不转”。

【译文】

用手去拿东西,估计力气不能举起来,就不敢动它。贤儒的先王之道,不仅仅是东西的重量能比。铜铁在地上,暴风吹不动;毛草在地上,能飞扬一千里。贤儒胸中所怀藏的东西,就像水中的大石、在地上的铜铁一样。他们被提升不像俗吏那样快的原因,是地方长官能力低下,不能重用。毛草在铁与石头之间,一口气,就能吹它起来,不一定靠风暴。俗吏容易迁升,就像毛草容易吹起来一样。所以能使沙砾打转的是急流,能使毛草飞扬千里的是暴风。平静的水,不会使沙砾打转;平和的风,不会使毛草飞动。不懂先王之道的地方长官,用心急躁不正派,考察官吏不公平,任用官吏,凭自己喜欢来提拔,乱授官爵,就像洪水使沙砾转动,暴风使毛草飞扬一样。所以毛草靠暴风而飞扬,沙砾遇洪流而转动,俗吏碰到昏乱的地方长官而得升迁。

【原文】

40·7且圆物投之于地,东西南北,无之不可,策杖叩动(1),才微辄停。方物集地,壹投而止,及其移徙,须人动举(2)。贤儒,世之方物也。其难转移者,其动须人也。鸟轻便于人,趋远,人不如鸟,然而天地之性,人为贵。蝗虫之飞,能至万里,麒麟须献,乃达阙下。然而蝗虫为灾,麒麟为瑞。麟有四足,尚不能自致,人有两足,安能自达?故曰:燕飞轻于凤皇,兔走疾于麒麟,蛙跃躁于灵龟,蛇腾便于神龙。吕望之徒(3),白首乃显(4);百里奚之知(5),明于黄发(6)。深为国谋,因为王辅,皆夫沉重难进之人也。轻躁早成,祸害暴疾。故曰:“其进锐者退速(7)。”阳温阴寒(8),历月乃至;灾变之气,一朝成怪。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干将之剑,久在炉炭,铦锋利刃,百熟炼厉(9)。久销乃见作留,成迟故能割断。肉暴长者曰肿,泉暴出者曰涌,酒暴熟者易酸,醢暴酸者易臭(10)。由此言之,贤儒迟留,皆有状故。状故云何?学多、道重为身累也。

【注释】

(1)叩:碰。这里是阻挡的意思。

(2)举:递修本作“之”,可从。

(3)吕望:即姜太公。参见1·4注(1)。

(4)参见《说苑·杂言》。

(5)百里奚:春秋时虞国人,晚年被秦穆公任用为相。

(6)黄发:这里指老年人。事参见《太平御览》卷四○四引《新论》文。

(7)引文参见《孟子·尽心下》。

(8)阳温阴寒:古人认为春夏属阳,气候暖和;秋冬属阴,气候寒冷。这里是指季节的更替。

(9)熟:熟练。这里是精细的意思。厉:同“砺”,磨。

(10)醢:是肉酱,与酸无关,故疑系“醯”字形近而误。醯(xī西):醋。

【译文】

圆的东西掷在地上,东西南北,没有滚不到的,拿根棍子阻挡它,才稍微一挡就停住了。方的东西落在地上,一扔下去就停住了,至于它的移动,需要人去触动它。贤儒,是世上方的东西。他们难得移动,要移动就需要有人帮助。鸟比人轻便,能去很远的地方,人不如鸟,然而在天地之间有生命的东西当中,人是最宝贵的。蝗虫飞行能达万里,麒麟必须有人进献,才能到皇宫门前。然而蝗虫是灾祸,麒麟是祥瑞。麒麟有四只脚,尚且不能自己到达宫廷,人有两只脚,怎么会自己到达呢?所以说,燕子飞得比凤凰轻盈,兔子跑得比麒麟快速,青蛙跳得比灵龟爬行快,老蛇穿行比神龙灵便。姜太公白了头才显贵;百里奚的智慧,到晚年才表现出来。他们能为国家深谋远虑,因此成了君主的辅佐,但都是些才高德重,很难被提拔任用的人。轻浮急进的人早被任用提拔,但祸害的到来会特别迅速。所以说:“前进得快的退缩也快。”春夏秋冬,要经过几个月才会变更,而灾变的气,一个早晨就会发生不可想象的事。所以黄河的水结冰,不是一天寒冷能形成;把土堆成山,不是一会儿就可以弄成。干将宝剑,要在炉火中锻烧很久,锐利的锋刃,要经过无数次精细的冶炼磨光。由于经过长时间的熔炼,就显得形成非常迟缓,正因为形成非常迟缓,所以才能够割断东西。突然长出来的肉叫肿,突然喷出来的泉叫涌,酒太熟的容易变酸,醋太酸的容易变臭。像这样说,贤儒不能任用提拔,都有他们自己的缘故了。原因是什么呢?学问太多,先王之道太重,成了自己的负担。

【原文】

40·8草木之生者湿,湿者重,死者枯。(1)。枯而轻者易举,湿而重者难移也。然元气所在,在生不在枯。是故车行于陆,船行于沟,其满而重者行迟,空而轻者行疾。先王之道,载在胸腹之内,其重不徒船车之任也。任重,其取进疾速,难矣!窃人之物,其得非不速疾也,然而非其有,得之非己之力也。世人早得高官,非不有光荣也,而尸禄素餐之谤(2),喧哗甚矣(3)。

【注释】

(1)“重者湿”与“死者枯”对文,“湿者重”无文可对,故疑夺“枯者轻”三字。下文“枯而轻者易举,湿而重者难移”,可证。

(2)尸禄:指做官不管事白拿俸禄。

(3)喧哗:声音嘈杂。这里形容社会舆论议论纷纷。

【译文】

草木活的潮湿,潮湿的就重;草木死的枯焦,枯焦的就轻。枯焦而轻的容易拿起来,潮湿而重的难得移动。然而元气所在,是在活着的草木而不在枯死的。因此车在陆地上走,船在河中行,装得满的重的走得慢,空的轻的走得快。先王之道,装在胸中,它的重量不仅仅是车船能胜任的。胜任的重,任用和提拔要快,就困难。偷人的东西,脏物得来不能说不快当,然而别人指责他的这种占有,得来不是靠自己的能力。世人早得高官,不是不光荣,但是当官不做事白吃饭的指责,社会上议论厉害得很。

【原文】

40·9且贤儒之不进,将相长吏不开通也(1)。农夫载谷奔都,贾人赍货赴远,皆欲得其愿也。如门郭闭而不通,津梁绝而不过,虽有勉力趋时之势,奚由早至以得盈利哉?长吏妒贤,不能容善,不被钳赭之刑(2),幸矣,焉敢望官位升举,道理之早成也!

【注释】

(1)不开通:这里指不推荐、提拔。

(2)钳:用铁圈套颈的一种刑罚。赭(xhě者):赭衣,囚犯穿的衣服。钳赭之刑:泛指刑罚。

【译文】

贤儒不被提拔,是地方长官不推荐。农夫装谷子跑到城里,商人带货赶去远方,都是想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如果城门紧闭不能通过,渡口桥梁断绝不能过去,虽然有努力赶时间的劲头,怎么能及早赶到从而谋取厚利呢?要是地方长官嫉妒贤能,不能容纳好人,贤儒不受刑挨罚,就算万幸,怎么还敢奢望官位高升,使先王之道早日实现呢!

猜你喜欢
  卷六 六之三·孔颖达
  卷五·汪克宽
  第十五章 34·辜鸿铭
  卷七十六·沈廷芳
  卷十七·朱熹
  卷七·季本
  译文 卷二 为学·朱熹
  僖公·僖公十九年·左丘明
  卷十 舅甥/舅姑/妇妾/乳母·司马光
  水旱第三十六·桓宽
  卷四十九·佚名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三下·道宣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九·圆悟克勤
  起世经卷第十·佚名
   第八十一則 藥山看箭·胡兰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巻三·吴正子

    宋 吴正子 注刘辰翁 评追和何谢铜雀妓【魏志云建安十五年曹操作铜雀台于邺铸铜为雀置台上因以名焉台最高上有屋百二十间连接榱栋侵彻云汉三辅黄图云汉双阙有铜鳯凰亦曰铜雀则铜雀台乃铜鳯凰也 曹操死遗令诸子曰婕

  • 静庵集巻三·张羽

    明 张羽 撰五言律诗赠髙邮许晋兼懐王颙相见复相违尊前泣满衣交游吾与汝出处是耶非淮柳行将转江鸿去渐稀更怜王子敬此去几年归途中遇唐凯酌别前山相逢多【阙】后相别片时间旧话匆匆酒离程窅窅山军坡霜外【阙】寺舍雪

  • 卷一百九十五 嘉祐六年(辛丑,1061)·李焘

      起仁宗嘉祐六年閏八月盡是年十二月   閏八月乙酉,復以成都府為劍南西川節度。   己丑,遣官祈晴。   戶部郎中、知制誥張瓌為契丹國母生辰使,如京使朱克明副之;度支判官、刑部員外郎、集賢校理宋敏求為契丹生辰

  • ●卷一  因革第一·王克昌

         殷梦高曰:古今以来,盛衰兴废,势若循环。开辟之初,循蜚疏仡,所纪不可得而知己。若夫《典坟》《丘索》、《禹贡》、《职方》诸书斑斑可考,至于左、史、斑、范百家传记,童而习之。其间惟是天文、地理、星纬、舆图、百

  • ●卷五十一·徐梦莘

      靖康中帙三十六。   起靖康元年八月三日乙未,尽二十日癸丑。   八月三日乙未太宰徐处仁少宰吴敏并罢。   以御史中丞李回言章也。。   徐处仁观文殿大学士中太一宫使。   制曰:门下图治有要在人主所宝惟

  • ●卷九·徐梦莘

      政宣上帙九。   起宣和四年六月二十四日辛亥,尽九月二十三日己卯。   二十四日辛亥耶律淳死(改作卒)。   燕王自马扩之归。又闻天祚之信忧惧成疾是夜疾笃死无嗣萧干立其刀萧氏权主军国事号皇太后改建福元年为

  • 尚史卷六十五·李锴

    列传四十三燕诸臣传陈翠陈翠事王哙翠合齐燕将令王之弟为质于齐史记苏代説王哙乃使一子质齐王许诺太后闻之大怒曰陈公不能为人之国则已焉有离人子母者老妇欲得志焉翠欲见太后王曰太后方怒子翠曰无害也遂入见太后曰赖

  • 通志卷一百六十九·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循吏传第一史记始作而有循吏传后世因之不能易也虽晋宋梁后魏曰良吏南齐曰良政其实皆循吏也史记孙叔敖 子产 公仪休 石奢 李离前汉文翁 王成 黄霸 朱邑 龚遂 召信臣后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十八·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司马文正公光墓志铭范镇公讳光字君实自儿童凛然如成人至既没其家得遗奏八纸上之皆手扎当世要务(已上墓志全文悉取苏文忠公所撰司马公行状惟删出行状所载公论交址贡异兽 苏辙举直言及经畧安抚使便冝从事非

  • 绎史卷八十四·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郑灭许左传【成公三年】许恃楚而不事郑郑子良伐许 【四年】冬十一月郑公孙申帅师疆许田许人败诸展陂郑伯伐许取鉏任汵敦之田晋栾书将中军荀首佐之士燮佐上军以救许伐郑取泛祭楚子反救郑郑伯与许男讼

  • 一一五 蔡孑民一·周作人

    复辟的事既然了结,北京表面上安静如常,一切都恢复原状,北京大学也照常的办下去,到天津去避难的蔡校长也就回来了,因为七月三十一日的日记上载着至大学访蔡先生的事情。九月四日记着得大学聘书,这张聘书却经历了四十七年的岁

  • 居卫第七·孔鲋

    子思居卫、言茍变于卫君、曰其材可将五百乘、君任军旅、率得此人则无敌于天下矣、卫君曰吾知其材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以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大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

  • 自序·杨简

    慈湖诗传自序孔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羣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於鸟兽草木之名又曰兴於诗立於礼成於乐又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又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

  • 第四章 25·辜鸿铭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辜讲孔子说:“道德价值绝不是独立存在的,必然有成长的社会基础。”

  • 金刚顶经瑜伽观自在王如来修行法·佚名

        唐南天竺国三藏金刚智译  我今依金刚顶经。演金刚莲华达摩法要。先须入于灌顶三昧耶曼茶罗。发大菩提心。舍身命财饶益一切。勇猛精进随念相应。慈悲喜舍无有间断。如是之人方应修习。其曼茶罗画像等法。广

  • 湘行散记·沈从文

    沈从文著。由12个单篇组成(原收11篇,其中《滕回生堂的今昔》在最初结集出版时,文稿为编辑遗失漏排,1983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沈从文选集》时,重新补入)。1936年3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湘行散记》是一组以叙事

  • 管子补注·刘绩

    注释书。明刘绩撰。全书24卷。今传世。此书主要是对《管子》旧注(房玄龄注或称尹知章注)本的校补。刘氏的补注既有解词、解句,也有以反切方式注音,对旧注补充刊谬,以“绩按”附于旧注之后与之区别。其“补注”推求意

  • 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佚名

    与《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起教阿难陀缘由》同卷,总不出撰集,及译人名,恐是此土人所集,非西土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