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10章

【原文】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1)?专气致柔,能婴儿乎(2)?涤除玄览,能无疵乎(3)?爱民治国,能无知乎(4)?天门开阖,能为雌乎(5)?明白四达,能无为乎(6)?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7)?

【题解】

这里进一步发挥了老子消极无为的政治观点。

注释:

(1)马王堆本乙本如此。惟“魄”作“柏”,“无”作“毋”,都是异体字,古通用。

甲本损掩。王弼、傅奕及《淮南子·道应训》所引亦用,惟傅“抱”作“袌”。景龙、开元、唐人写本残卷及龙兴碑等,无“乎”字,下五“乎”字亦无。刘师培说:“《楚辞·远游》‘载营魄而登霞(遐)兮’,王注:‘抱我灵魂而上升也。’以抱训载,以灵魂训营魄,此汉人故训。”高亨说:“《淮南子·俶真篇》:‘人之事其神而娆其精营,慧然而有求于外。’精营,犹云精魂也。《法言·修身篇》:‘营魂旷枯。’营魂犹云灵魂也。”朱谦之说:“魄,形体也,与魂不同,故《礼运》有‘体魄’,《郊特牲》有‘形魄’。”高亨说:“一,谓身也。抱一,犹云守身也。身为个体,故《老》《庄》或名之曰一。《老子》二十二章:‘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庄子·庚桑楚》:“《老子》曰:‘卫生之经,能抱一乎!能勿失乎!’并此义也。灵魂外驰,神与身离,道家大忌,故曰:‘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2)傅、范及唐宋诸通行本“专”不作“抟”,“能”下无“如”字。马王堆本乙本无“如”字,“专”作“抟”,“致”作“至”。甲本前句损掩。经纶堂本无“乎”字,下同。“婴”作“樱”,注亦作“樱”,景福本同。“气”范本作,“能”下傅奕本、室町本有“如”字。《淮南子·道应训》引“致”作“至”。奚侗说:“傅奕本‘能’下有‘如’字,乃增字以足其谊。”俞樾说:“无‘如’字于文义未足。”刘师培说:“‘能’下当有‘如’字。”高亨说:“《管子·内业篇》:‘抟气如神,万物备存。’尹注:‘抟,谓结聚也。’《老子》之‘专气’与《管子》之‘抟气’同。气者人之精神作用也。婴儿之精神作用,不分驰于物,故曰:‘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3)马王堆本乙本作“脩除玄监,能毋有疵乎?”甲本作“脩除玄蓝,能毋疵乎?”

河上、王、傅、范诸今本都作“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涤除,清除。高亨说:“洗垢之谓涤,出尘之谓除。”玄览,是一种神秘主义的直观方法。涤除玄览,就是要把自己的内心打扫干净,清除外物,做到没有瑕疵(采任继愈说)。疵,《说文》:“病。”

训弊病,瑕疵。

(4)王弼本如此。马王堆本乙本“治”讹作“栝”,“无”作“毋”,“毋”下有“以”字。甲本只残余一个“爱”字。范、傅本“无”下有“以”字。景龙、龙兴碑、王真、李荣“民”作“人”。景龙、开元及唐宋诸本“知”多作“为”,与下文重复。

(5)傅奕及唐宋诸通行本悉如此。马王堆本乙本“开”作“启”。甲本全部损掩。河上公、王弼“为”作“无”。任继愈说:“‘为’,王本及河上公本均作‘无’,唐碑本作‘为’,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正是‘为雌’的意义。‘无雌’与老子的‘柔弱’、‘谦下’的基本思想不合。”“天门开阖”,成玄英疏曰:‘河上公本作‘天地开阖’。”劳健从之,谓天地犹乾坤也。这里是指天地间阴阳相推、变化无穷的自然现象。即《易·系辞》所谓:“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之谓变。”阖,关闭。开阖,指事物的运动变化。

(6)敦煌丙本作“能无为”。武英殿王本同。傅、范本作“能无以为乎”。马王堆本乙本作“能毋以知乎”。甲本损掩。

(7)王、傅如此。马王堆本乙本“不”作“弗”,但无“为而不恃”句。甲本“生而弗”至末一字“德”中间八字损掩。高亨说:“此五句重见五十一章。”马叙伦说:“此文为五十一章错简。石田羊一郎依余说。”奚侗说:“‘玄德’犹云至德,以其深远,故云玄也。”按:“玄德”一词是从“玄”字派生出来的,它指天地间生养万物,幽冥难知的“德”。

【今译】

精神与身体合一,可以不相分离吧?结聚精气以致柔顺,可以像无欲的婴儿吧?清除杂念,深入静观,可以没有瑕疵吧?爱护人民,治理国家,可以不用私智吧?在万物运动变化中,可以处居柔雌吧?明白通达,可以自然无为吧?产生万物,养育万物,产生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促成了万物而不自恃有恩,长养万物而不主宰他们。这就是深远难知的至德。

猜你喜欢
  卷一 天子章第二·邢昺
  思贤 第八·王符
  ○ 卷下·叶梦得
  提要·陆粲
  卷十·蔡清
  卷五十六·胡广
  卷八·欧阳修
  卷二十九·秦蕙田
  第二十四章 新儒家:两个学派的开端·冯友兰
  卷二百五十四·佚名
  卷十·道世
  卷第十·道宣
  佛法之分宗判教·太虚
  卷第十九·佚名
  菩萨处胎经 第二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丁绍仪

    汉高帝刘邦〖邦。字季。沛丰邑中阳里人。初为泗上亭长。秦二世元年。起兵。称沛公。明年。楚怀王以为砀郡长。封武安侯。以子婴元年西入关。立为汉王。都南郑。以汉五年破项羽。即皇帝位。都长安。汉十二年卒。年五十

  • 第七十五回 销金帐琴瑟调和·陈端生

    第七十五回销金帐琴瑟调和诗曰:如鼓琴瑟乐旦晚,销金帐里好清谈。夫夫妇妇从今顺,燕尔新婚兆赐男。话说梁相爷退朝回来,素华小姐道过万福。夫人亦云:相公回来了么?请坐。夫人请。梁相爷,将身坐定叫夫人,妆奁已发吉期临。素华

  • 第一齣~第十齣·沈采

    第一齣 开宗【满庭芳】〔末上〕世态有常有变。英雄能弱能强。从来海水斗难量。运乖金失色。时至铁生光。休论先期胜负。何须预扣兴亡。高歌一曲解愁肠。柳遮庭院绿。花覆酒樽香。〔问答照常〕【沁园春】勇士年乖。佳

  • 提要·晁补之

    【臣】等谨案晁无咎词六卷宋晁补之撰补之字无咎钜野人能改斋漫録及复斋襍録咸称其元丰二年已未登第栁塘词话谓为元祐进士传写误也元祐初为著作郎绍圣末谪监信州酒税起知泗州入党籍有鸡肋集别着録是集陈振孙书録解题作

  • 四集卷五十四·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五十四古今体六十六首【戊戌十】大政殿六韵一殿正中据十亭左右分【大政殿前建亭左右各五居首者为宗室王贝勒议政所其八则八旗大臣议政之处】同心筹上下合志立功勲辛苦缅相共规模迥不羣世臣胥

  • 唐诗镜卷五十二·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五十二 明 陆时雍 编 晩唐第四 陆龟蒙【字鲁望吴中人举进士不第居松江甫里多所论撰有田数百亩屋三十楹性嗜茶置圉顾渚山下岁取租茶自判品第又不喜与俗交虽造门不肯见不乘马升舟设篷席齎束书

  • 二集 三卷·钱德苍

    连环记议剑(生冠带上)【引】官僚不合生矛盾,漫敎昼夜萦心。上方假剑斩奸臣,何日利吾双刃!赤手难将捋虎须,劳心焦思日踌蹰。乱臣贼子春秋例,记得人人尽可诛。下官土允,前日在温明园中闻得丁建阳与吕布领兵前来征讨董贼,连日不闻

  • 卷八·黎民表

    钦定四库全书瑶石山人稿卷八明 黎民表 撰五言律诗春草堂为巍甫作谢公携屐处坐爱一池幽朱邸依兰阰青山入蕙楼云容开浩渺客思满汀洲莫叹羣芳歇王孙正薄游尚雅斋为佳甫作试问通侯印何如乐志园传家为竹素入室有兰荪玉度

  • 庞统法正传第七·陈寿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襄阳记曰: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皆庞德公

  • 卷二十二 太平興國六年(辛巳,981)·李焘

      起太宗太平興國六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春正月庚子朔,御乾元殿受朝。   癸卯,以保寨軍為保州,以梁門口寨為靜戎軍。   乙巳,詔曰:「百里之長,字民之要官也。今縣邑廣而闕員多,選曹拘以常調,歷年未補,非所以振淹土,惠

  • 卷一百四十八·杨士奇

    永乐十二年二月乙巳朔行在兵部言苑马寺军士千七百余人自陈愿随征宜选精壮者从征其疲弱者令运兵饷从之○丙午 敕都督谢芳率领舟师漕运北京○命成山侯王通往宣府大同阅辽东等都司调至军马 上谕之曰兵贵精多而不精徒

  • ●南疆绎史勘本卷二十七·温睿临

    霅川温氏原本古高阳氏勘定目录列传二十一宁国:邱祖德(钱龙文、沉寿荛)、麻三衡泾县:尹民兴(赵初浣)、吴汉超池州:吴应箕青阳:庞昌胤江上:卢象观、方明、潘文焕、葛麟无锡:顾杲庐皖:冯宏图、周损、傅梦鼎(傅谦之、桂蟾、僧义堂、侯

  • 原序·吴缜

    ●新唐书纠谬原序史才之难尚矣游夏圣门之高弟而不能赞春秋一辞自秦汉迄今千数百岁若司马迁班固陈夀范蔚宗者方其着书之时岂不欲曲尽其善而传之无穷然终亦未免後人之诋斥至唐独称刘知几能於修史之外毅然奋笔自为一书贯

  • 孙觉传·脱脱

    孙觉字莘老,高邮人。刚刚二十岁,跟从胡瑗受学。胡瑗的弟子千数,区分其老成者为经社,孙觉年纪最轻,俨然居于其间,大家都对他推重佩服。登进士第,调任合肥主簿。有一年发生旱灾,州府劝课百姓捕蝗虫输纳给官府,孙觉说:“正是吃饭艰

  • 第二章 2·辜鸿铭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辜讲孔子说:“《风》《雅》《颂》 这些诗书总共有三百首诗。其中的道德理念或许可以总结为一句话:毫无邪念。”辜解真正的中国人在精神生活中,同时具有成年人的理性和儿童单

  • 卷三·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三曲礼上凡为君使者已受命君言不宿於家君言至则主人出拜君言之辱使者归则必拜送于门外若使人於君所则必朝服而命之使者反则必下堂而受命此言人臣敬君命之礼也人臣不可称主人称主人者对使者

  • 起世经卷第六·佚名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阿修罗品第六之余诸比丘。彼阿修罗七头会处。有二岐道。为通彼王往来游戏故。鞞摩质多罗阿修罗王宫殿之处。有二岐道。亦复如是。诸小阿修罗王宫殿之处。亦二岐道。诸小阿修罗住止之处。亦二岐

  • 长者音悦经·佚名

    一卷,吴支谦译。王舍城之音悦长者,得四种之吉祥,佛往赞叹之,使植福。后得四种之不吉祥,尼犍子往赞叹之,乃被痛打。佛因说长者之夙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