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破斧

——古来征战有几人生还

【原文】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周公东征,四国是皇①。

哀我人斯,亦孔之将②。

既破我斧,又缺我锜③。

周公东征,四国是吪(4)。

哀我人斯,亦孔之嘉。

既破我斧,又缺我銶⑤。

周公东征,四国是遒(6)。

哀我人斯,亦孔之休(7)。

【注释】

①四国:指商、管、蔡、霍四国。它们在周成王时作乱,周公率兵去平定。皇:匡正。②将:大,好。③锜(qi):古代的一种凿子。④吪(e):感化,教化。⑤銶(qiu):古时的一种凿子。(6)遒(qiu):安定,坚固。(7)休:完美。

【译文】

我的圆孔斧战破,我的方孔斧缺损。

周公率师去东征,四国叛乱被匡正。

可怜我们从军者,能够生还是幸运。

我的圆孔斧战破,我的凿已经残缺。

周公率师去东征,四国臣民被感化。

可怜我们从军者,能够生还是喜事。

我的圆孔斧战破,我的凿已经残缺。

周公率师去东征,四国局势已安定。

可怜我们从军者,能够生还是美事。

【读解】

周公东征平叛,对统治者来说是英明之举,正义之举,受到大肆赞颂。对打仗的普通士兵来说,他们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命安危和家庭生活的幸福,因而有幸死里逃生,自然是要大肆庆贺的。

对于战争,平民百姓的苦恼肯定与肉食者们的苦恼不一样。肉食们担心的是自己的既得利益和特权会丧失,关心的是保持和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的稳固。用平民百姓的痛苦和死亡来换取他们所看重的一切,完全可以在所不惜,并且还会想出种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来装点自己。平民百姓关心的是丰衣足食,平安和睦,充军打仗是迫不得已,杀人饮血是迫不得已,眼看同乡同伴战死,武器残破,白骨遍野,得以不死,能不庆幸吗?

肉食者的利益与老百姓的利益大概从来都难以取得一致,这很自然。但是,是不是可以多多设身处地为老百姓想想,想想他们那些最基本、最没有非份之想的生存愿望?老百姓如水,导向哪里就流向哪里;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

猜你喜欢
  有司彻第十七·佚名
  第四章 小学院·梁启超
  卷十九【起文公十一年尽十五年】·杜预
  卷八十六·卫湜
  春秋集传纂例卷七·陆淳
  尚书大传补遗·孙之騄
  卷二·朱朝瑛
  卷七十四·顺治
  诗说·顾镇
  究竟一乘寶性論卷第三·欧阳竟无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七·唐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九·唐慧琳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三之一·智旭
  佛说人本欲生经·佚名
  答傅汶明问(二则)·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丁集第十三之下·钱谦益

    李先辈流芳四十一首【过皋亭龙居湾宿永庆禅院同一濂澄心恒可诸上人步月二首】归装出西湖,间道向黄鹤。屡愆桐坞期,偶遂龙居诺。轻舟凌晨风,遥山满晴郭。丹林尚可数,寒条纷无托。披松指微径,听水扪暗壑

  • 跋 钱陈羣·乾隆

    钦惟我皇上文思光被久道化成宵旰时几寄情篇什焕然蔚炳与岁俱增要皆本至诚无息之一心发为大圣多能之余事而卷帙之富亦遂超轶古今盖自御极以来丙辰至丁卯一纪所作四千有奇订为初集戊辰至己卯一纪所作八千有奇编为二集以

  • 卷二百五十三·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五十三羮类五言古狄韶州煮蔓菁芦菔羮   【宋】苏 轼我昔在田间寒庖有珍烹常支折脚鼎自煮花蔓菁中年失此味想象如隔生谁知南岳老解作东坡羮中有芦菔根尚含晓露清勿语贵公子从

  • 卷六百四·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四许棠送前汝州李侍御罢归宣城吟诗早得名戴豸又加荣下国闲归去他人少此情云移寒峤出烧夹夜江明重引池塘思还登谢眺城失题【一作送前汝州李侍御罢归宣城第二首一

  • 两汉刋误补遗卷九·吴仁杰

    字误光武纪深略纬文仁杰按文选作纬天恐当从文选为是又冯衍传周宣齐威犹有申伯召虎夷吾吉甫注吉甫谓尹吉甫按吉甫当作成父谓王子成父也若尹吉甫不应序于夷吾之下又黄琼傅忠臣惧死而杜口万夫怖祸而木舌注引法言金口木舌

  • 卷之一百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第二十六卷 待访目·缪荃孙

    江宁府秦李斯篆刻秦始皇帝二十七年游会稽还,於此山埋白璧一双,深七尺,李斯篆刻,文云:始皇圣德,平章江山,巡狩苍川,勒碑素璧。文见周应合《景定建康志》引《茅山志》。秦峄山碑李斯篆书,至元三十年李处巽摹。见《江宁金石记》。

  • 列传卷第二十七 高丽史一百十四·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尹桓。○尹桓军簿判书秀之孙也。 忠肃时拜护军。 忠惠立授代言。 忠肃在元复位党狱起囚桓于巡军夺告身杖流海岛遂亡入元。 桓尝与曹益淸执忠

  • 卷七·彭百川

    钦定四库全书太平治迹统类卷七宋 彭百川撰皇佑论乐同异皇佑二年三月诏罢今岁亲祠南郊以九月择日有事於明堂六月丙寅翰林学士承旨王尧臣等言奉诏与太常参议阮逸所上编钟四清声谱法请用之於明堂者尧臣等言自唐末多故乐

  • 卷首·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通礼︵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  【臣】来保等恭承勅防编纂御定大清通礼今已成书谨奉表上进者【臣】等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上言窃惟天秩天叙勅惇典而慎修人纪人纲本伦常以立极肇虞廷之咨命文在典谟继周室

  • 卷12·陈邦瞻

    太祖建隆元年夏四月,北汉主刘钧自将兵至潞州赴李筠。筠兵败,北汉主惧,引师归。(八)[九]〈据《宋史》一《太祖纪》、薛《鉴》改。〉月,昭义节度使李继勋焚北汉平遥县,俘获甚众。晋州钤辖荆罕儒复率众攻汾州,为北汉大将郝贵超所袭

  • 姓氏·吕祖谦

    吕氏家塾读诗记姓氏毛氏【苌】郑氏【康成】孔氏【安国】陆氏【玑】何氏【休】杜氏【预】郭氏【璞】韦氏【昭】韩氏【愈】明道程氏伊川程氏横渠张氏成都范氏荣阳吕氏蓝田吕氏上蔡谢氏山杨氏庐陵欧阳氏眉山苏氏眉山苏

  • 卷四十四·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四十四钱塘程川撰书四虞书二舜典自虞舜侧微至乃命以位一本无之直自尧典帝曰钦哉而下接起愼徽五典所谓伏生以舜典合于尧典也德难晓书传中亦无言者今人避讳多以为元也其他如黄之本

  • ·格物无分动静··王守仁

    陆澄&middot;录陆澄,字原静,又字清伯,湖之归安人(今浙江吴兴)。进士。官至刑部主事。王阳明曾经叹曰:&ldquo;曰仁(徐爱)殁,吾道益孤,至望原静者不浅&rdquo;。他的第一位学生徐爱英年早逝后,即将弘扬心学的期望寄托于陆澄。黄宗羲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六·慧立

    沙门慧立本 释彦悰笺起十九年春正月入西京终二十二年夏六月谢御制经序并答贞观十九年春正月景子。京城留守左仆射梁国公房玄龄等。承法师赍经像至。乃遣右武侯大将军侯莫陈寔雍州司马李叔慎长安县令李乾祐等奉迎。自

  • 佛教对于将来人类之任务、种性·太虚

    地点:汉藏教理院客堂  时间:民国三十一年一月二日午后  出席人:太虚、王恩洋、法尊、苇舫、严定、张纯一、陶冶公、阳懋德、周贯仁、福善、慧明、印法、天慧、超明、北海、常光。太  王居士的研究佛学,到现在已经有

  • 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第十三·明佺

    (见定流行入藏录卷上)大唐天后敕佛授记寺沙门明佺等撰大小乘三藏及贤圣集传等合八百六十部(三千九百二十九卷)三百九十三帙。&middot;大乘修多罗藏右四百五十一部(一千八百七十三卷)一百八十八帙。&middot;大乘毗尼藏

  • 一六 大般涅槃经·佚名

    第一 诵品一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王舍城之灵鹫山。其时,韦提希子,摩揭陀王阿阇世欲征伐跋耆人。于此,彼如是言:&ldquo;彼等虽有如是大神力、大威力,我欲伐此跋耆人,我欲根绝跋耆人,我欲令灭亡跋耆人,我欲令致破灭跋耆人。&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