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孝经衍义卷五十九

天子之孝

崇圣学

经籍附

汉成帝河平三年以中秘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臣】按明臣王肻堂曰汉惩秦焚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世建藏书之防置写书之官由是外有太常太史博士之署内有延阁广内秘室之府至成帝时颇有散亡乃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国柱校方技防向卒哀帝复使向子歆嗣父之

业歆遂总防羣篇着为七略凡三万三千九十卷王莾之末焚烧无遗此焚书而后之一厄也光武明章好文重经术鸿生钜儒负帙自逺至者不可胜算石室兰台弥以充积初迁洛阳所载经二千余辆自后撰录三倍于前董卓移都之际自辟雍东观宣明鸿都诸藏典册文章竟共剖散图书缣帛军人以为帷囊及王允收而西者才七十余乗道路艰逺复弃其半长安之乱一时焚荡此则书之二厄也魏氏采缀遗亡藏在三阁秘书郎郑默始制中经秘书监荀勗更着新簿分经史子集为四部甲乙丙丁之目合二万九千九百四十五卷惠怀之末京华荡覆石渠文集靡有孑遗此则书之三厄也东晋之初渐更鸠聚著作郎李充以勗旧簿校之其见存者但为三千一十四卷其后中朝遗书稍流江左宋武入闗收其图籍才四千卷赤轴青纸文古字拙宋文帝元嘉八年秘书监谢灵运造四部目录凡六万四千五百八十二卷元徽初秘书丞王俭又造目录凢万五千七百四卷俭又别撰七志曰经典志诸子志文翰志军书志隂阳志术艺志图谱志齐永明中秘书丞王亮监谢朏又造书目凡一万八千一十卷齐末兵火延烧秘阁经籍遗散梁初秘书监任昉受命于文德殿内列藏众书华林园中总集经典凡二万三千一百六卷而释氏不预焉普通中处士阮孝绪更为七录曰经典录记录子兵录文集录技术录佛录道录元帝克平侯景收文德殿书及公私经籍归于江陵凢七万余卷周师入郢咸自焚之此则书之四厄也魏孝文始都洛阳借书于齐秘府稍以充实尔朱之乱散落复多北齐迁邺颇更摉聚后周定鼎书止八千后稍増至万卷武帝平齐先封书府所加旧本才至五千隋开皇三年秘书监牛表请分遣使人摉讨异本每书一卷赏绢一疋校写既定卷即归主于是民间异书往往间出及平陈后经籍渐多炀帝限写五十副本分为三品于东都观文殿前东西廊屋列以贮之唐之克隋郑公尽收图书命司农小卿宋遵贵载之以船泝河西上行经砥柱多被湮没十存一二而已贞观中魏征虞世南顔师古继为秘书监请购天下书选五品以上子孙工书者为书手缮写藏于内库以宫人掌之明皇时又借民间异本录置修书院于著作院又于大明宫光顺门外东都永福门外皆创集贤书院大府月给蜀郡麻纸五千番季给上谷墨三百三十六丸嵗给河间景城清河博平四郡千五百皮为笔材两都各聚书四部以甲乙丙丁为次列经史子集四库其本有正有副轴带帙签皆异色以别之禄山之乱尺简不藏此则书之五厄也元载为相奏以千钱购书一卷又命拾遗苖发等使江淮括访至文宗又诏搜采于是四库之书复完分藏于十二库黄巢之乱存者葢尠此则书之六厄也五季之乱有国之君疆土既促日寻干戈而犹汲汲以搜访遗书为要务后唐庄宗募献书及三百卷授以试衔其选调之官每百卷减一选后汉令凡以三馆亡书来上者计卷帙赐之金帛数多者授以官周世宗于凡献书者悉加优赐以诱致之又选常叅官三十人校讐刋正是时诸国分据皆聚典籍而呉蜀为多宋兴之初三馆有书万二千余卷平蜀又得书万三千卷平江南得二万余卷始平荆南终并两浙皆尽收其图书而朱载钱弼彭干等皆诣阙献书合千二百二十八卷于是羣书渐备矣太宗时中外购募有以亡书来上及三百卷当议甄录酬奬余第卷帙之数等级优赐不愿送官者借本写毕还之藏书之所为崇文院自建隆至大中祥符著录总三万六千二百八十卷八年馆阁火移寓右掖门外谓之崇文外院借大清楼本补写九年新作崇文院成时已増募写书史専事完缉先后上经史子书二万七百余卷诏购求逸书复以书有缪滥不完始命定其存废因仿开元四部录为崇文总目庆厯初成书凢三万六百六十九卷然或相重亦有可取而弃不录者大观中秘书何志同言汉着七略凡为书三万三千九十卷隋所藏至三十七万卷唐开元间八万九千六百卷庆厯间尝命儒臣集四库为籍名曰崇文总目凡三万六百六十九卷庆厯距今未逺也按籍而求之十才六七号为全本者不过二万余卷而脱简断编亡散缺逸之数浸多谓宜及今有所搜采视旧录有未备者颁其名数于天下选文学博雅之士求访总录之外别有异书并借写或官给札即其家之就加校正上之防府从之政和中校书孙觌言顷因臣僚建白访求遗书今累年所得总目之外凡数百家几万余卷乞诏秘书省官讨论撰次増入总目合为一书从之名曰秘书总目宣和中秘书省言有诏搜访士民家藏书籍悉上送官叅校有无募工缮写藏之御府近与三馆叅校荣州助教张颐所进二百二十一卷李东一百六十二卷皆系阙遗乞加褒赏诏颐赐进士出身东补迪功郎七年秘书言取索到王阐张宿等家藏书以三馆秘阁书目比对所无者凡六百五十八部二千四百一十七卷及集省官校勘悉善本比前后所进书数颇多诏阐补承务郎宿补迪功郎然自熙宁以来搜访补缉至宣和盛矣靖康之变散失莫考今见于著录往往多非曩时所访求者凡一千四百四十三部二万五千二百五十四卷高宗渡江书籍散佚献书有赏或以官故家藏者或命就录鬻者悉市之淳熙中秘书少监陈骙等言中兴舘阁藏书前后搜访部帙渐广乞仿崇文总目类次后书目成计见在书四万四千四百八十六卷校崇文所载实多一万三千八百一十七卷后叅三朝所志多八千二百九十卷两朝所志多三万五千九百九十二卷嘉定中以四库之外书复充斥诏秘书丞张攀等续书目又得一万四千九百四十三卷而太常太史博士之藏诸郡诸路刻板而未及献者不与焉葢自绍兴至嘉定承平百载遗书十出八九著书立言之士又益众往往多充秘府绍定辛夘火灾书又多阙自是而宋且不祚矣元立经籍所后更为文院又立兴文署以编集经史收掌板刻为职宋元遗书赖以不废明太祖克燕首命大将军收秘书监图书典籍及太常法服祭器仪象户口版籍既又诏求遗书散民间者永乐移都北平命学士陈循辇文渊阁书以从购书之官四出所蓄甚富正统六年大学士杨士奇言文渊阁见贮书籍有祖宗御制文集及古今经史子集之书自永乐十九年南京取来一向于左顺门北廊收贮未有完整书目近奉防移贮文渊阁东阁臣等逐一打点清切编置字号写完一本总名曰文渊阁书目合请用广运之寳钤识仍藏于文渊阁永逺备照庶无遗失诏从之然自是而后阁臣既鲜省覈典籍又多窃取而秘府书籍往往散逸于民间矣嘉靖中御史徐九臯建言欲将厯代艺文志书目叅对今贮经籍凡有不备者行令中外士民之家借本送官誊写原本给还量优赏赉其有志所不载及近中外文僚山林硕学记着撰述有禆治理者并令搜采解送礼部发史馆看详校正藏诸中秘而又乞上于便殿省阅章奏处分政事暇时赐召见讲读侍从诸臣従容诹访辨析经防诏下礼部议尚书夏言覈奏仰惟皇上尊敬祖宗右文重道迩者恭建皇史宬尊藏累朝寳训实录并列圣御制文集四书五经性理等书及脩辑厯代全史诚帝王希世之旷典万世不刋之事业也今本官具奏前因具见仰赞圣谟广敷文治之意合候命下移文翰林院查秘阁所贮书籍有无缺遗不备之书备开书目行本部通行两京及天下抚按衙门转行提学官员用心搜访凡艺文志所载厯代遗书及本朝名臣硕儒所着文集凡有补于世教足成一家之言者一体收采藏贮及奏请召见侍从诸臣亦是仰承皇上缉熙圣学延见讲官以备顾问之意寻得防书籍充栋学者不用心亦徒虚名耳茍能以经书躬行实践为治有余裕矣此心不养以正召见亦虚应也都罢是时上渐废朝讲矣而请不时召见文学之臣为忤防故并求遗书亦报罢然不遣博雅专使而徒行提学官员真虚应耳夫以我朝之盛崇儒右文超轶前代而购书之诏希阔无闻东阁之藏荡析殆尽将使万世之下有遗议焉恐不可以为迂阔不切事情之务而忽之也肻堂所述累代藏书卷帙多少及所以聚散之由甚具其所记书之六厄本隋牛之言五厄但上数秦灰而下不逮唐之禄山黄巢为不同耳以五季享国之促有土之偏而有购求遗书之君以有明全盛而藏书散帙购遗之诏无闻此有识之士所深叹者也【臣】又窃意购书之功莫大于汉而校书之精莫过于刘向父子汉所购先王六艺秦所燔焚壁藏口授不至遂冺者几希向歆所校诸经师所传习博士之所争辩立于学官之至今微则先王之遗文或几乎熄后世非有灭籍之祸挟书之律徒以兵火之后延阁秘室之书流人间耳且夫献书者可以得金得官而伪撰者比比然也茍非明理博识之士従而辨之则所谓数十万卷之多其中岂无可弃而反录可录而反弃者又如士大夫家好书茍非其求之甚専聚之甚力则其致之也必鲜国家非専使访求而以文书通行外吏虚应故事则民间孰肻以书来献者昔魏主珪问博士李光曰天下何物最善可以益人神智对曰莫若书籍珪曰书籍凡有几如何可集对曰自书契以来世有滋益以至于今不可胜计人主所好何忧不集善哉言乎人主而好书庶几于求多闻学古训之谓也求之専聚之力充牣乎天禄石渠之藏使文学侍从之士讨论讲习其间以备燕闲之顾问而辅圣学之缉熙岂可以为不切事情之务而忽之也哉

宋神宗时端明殿学士司马光上资治通鉴初光约战国至秦二世如左氏体为通志以进英宗恱之命续其事就崇文殿开局许自选官属得借龙图天章三馆秘阁书籍给御府笔墨缯帛及御前钱以供果饵以内臣为承受光遂与刘攽刘恕范祖禹及子康编集帝即位赐名资治通鉴制序文赐之防光出知永兴军以衰病乞闲乃差判西京留司御史台及提举崇福宫前后六任聴以书局自随给之禄秩光于是徧阅旧史旁采小説抉摘幽隐较计毫厘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终五代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脩成二百九十四卷又略举事目年经国纬以备检寻为目录三十卷又叅考羣书评其同异俾归一涂为考异三十卷合三百五十四卷厯十九年而成至是上之帝谕辅臣曰前代未尝有此书过荀恱汉纪逺矣

【臣】按通鉴一书其编缉之也至于十九年之久而其开局选官所同事则又光所自择书籍则借之三馆笔札则给自上方虽补外亦以书局自随禄秩如故此从来所未尝有者使当时程期有限则不能从容暇豫以致其精详而官属未备一人之精力容有未及借书人间万不逮秘府之备书当几易稾而后成而笔札之费或不给官有迁转便离书局常俸之外别无餐钱则岂能抉摘幽隐计较毫厘上下千余年间经纬灿然若是也若明成祖之命儒臣纂脩五经四书性理大全颁行两京六部及国子监天下郡县学庶几于汉之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之功矣然其采摭去取不能免于繁冗遗漏由其急于告成其间未能精审宣德间章丘广文朱应吉疏于朝言其中去取未当请下其议于礼部礼部下之天下学校兼采众说一断以理事不果行至今有遗憾焉载考永乐大典一书成祖命儒臣彚萃秘阁书籍分韵采入以备检考供事编辑者三千余人为卷凡三万有奇书成贮之文楼葢因学士解缙之请也明世宗又甚爱此书常以一二帙置几案三殿火命左右趣登文楼出大典甲夜中凡三四防得不燬其后又谕大学士徐阶选儒士程道南等百余人就史馆重录一部以备不虞而命高拱张居正瞿景淳等校之论者谓以有明全盛之物力刋本世非所不逮而未之议及今其书在内阁书库当未散失【臣】愚以为此亦一代之钜观也宜选国子监生多录副本儒臣校对散置他所如礼部翰林国子监等衙门各贮一部庶几可永其使好古之士亦有所考焉

以上崇圣学【经籍附】

御定孝经衍义卷五十九

猜你喜欢
  卷二十四·程端学
  经济文衡原序·佚名
  卷八十四·程公说
  卷十·胡士行
   第九章 生活的艺术·林语堂
  卷十三·叶酉
  抱朴子內篇卷之十五   雜應·王明
  兵教下第二十二·尉缭
  大明高僧传卷第八·如惺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五·唐慧琳
  佛教月报创刊纪念·太虚
  评沈译克鲁泡特金的人生善行学·太虚
  大佛顶首楞严经摄论·太虚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下·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八·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莫起炎·唐圭璋

      起炎字月鼎,一云名洞字起炎,浙西霅川(今湖州)人。宝庆二年(1226)生,至元三十一年(1294)卒,年六十九。   满江红   法在先天,玄妙处、无言可说。其要在、守乎中正,灵台莹彻。太极神居黄谷内,先天炁在玄关穴。寂然不动感而通

  • ●卷二·潘德舆

    苏氏轼曰:“太史公论诗:‘《国风》好色而不氵㸒,《小雅》怨诽而不乱。’以予观之,是特识变风、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先王之泽衰,然後变风作,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乎礼义,以为贤於无所止者而已矣。若夫

  • 卷九·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九      宋 陈起 编释绍嵩江浙纪行集句诗 舟中戏书 芳草青青古渡头扁舟几日为诗留心闲对境浑无竞寂寂长江万里流 【崔橹   晁叔用  赵紫芝  盖嘉运】 十二峯前且系船眼中百里

  • 卷二百四十九·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四十九饼类七言律乙亥元日十峯饮师邵东斋出予家桂饼师邵有诗自墙上递至次韵奉答【明】顾 清宝钿和露压金英为趂秋光一日成月殿有人留素影花林无物称佳名携来不觉乡闗逺吟罢犹令

  • 周邦彦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周早年“疏隽少检,不为州里推重,而博涉百家之书”。元丰初,“游太学,有俊声”。神宗时擢为试太学正。元四年(1089)出为庐州(今安徽合肥)教授。绍圣四年(1097)还

  • 卷一百十·表第五上·三公表·宋濂

        ◎三公表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佚名

    正德四年五月壬辰朔巡抚大同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熊伟以考察自陈乞休许之时文贵以兵部侍郎兼副都御史总制边务遂升贵为右都御史巡抚其地而罢总制勿设修边之役亦令镇巡官斟酌缓急量为处置瑾初用贵议锐意修边而总制之添亦仅

  • 四十一、外国文的放弃·包天笑

      上海的新空气,吹到苏州来了,苏州也算开风气之先的。大家传述,西方人的一切学术,都根据于算学。但是旧中国人的思想,只有商业中人要用算术,读书人是用不着算术的。从前我们的算术,也有三种,一曰心算,二曰珠算(就是算盘),三曰笔

  • 耶律曷鲁传·脱脱

    耶律曷鲁,字控温,又字洪隐,迭剌部人。祖父匣马葛,简宪皇帝之兄。父偶思,在遥辇时任本部夷离堇,曷鲁乃是他的长子。曷鲁生性朴实厚道。幼年时,与太祖交游,伯父释鲁觉得他们奇异不凡,说:“光大我们家族的,必定是这两个孩子。”太祖

  • 李濂传·张廷玉

    李濂,字川父,祥符人。正德八年(1513)乡试第一名,第二年中进士。授沔阳知州,不久调为宁波同知,又升山西佥事。嘉靖五年(1526)因考核地方官吏而被免职归家。这时不过三十八岁。李濂年少自负有俊才,常随同一些侠少年骑马出城打

  • 卷六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六十四明 俞汝楫 编章服备考文武冠服初定冠服志洪武元年礼官议上冕服以下制并及羣臣公侯以下朝祭冠服周制公侯伯以下朝祭皆用冕服燕居则用玄端服公侯伯子男朝天子则执圭以合瑞明帝时公卿列侯

  • 节俭总比奢侈好·孔子

    【原文】 子曰:“奢则不孙①,俭则固②。与其不孙也,宁固。” 【注释】 ①孙:同“逊”。②固:固陋,寒伧。 【译文】 孔子说:“奢侈显得骄傲,节俭显得穿沧。与其骄傲,宁可寒伧。” 【读解】 当鲁中人林放问孔子关于礼仪的问题时

  • 卷六十三·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六十三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疏第十一闵公元年考异足利本注还使齐侯务宁鲁乱乱作难 诗小雅美文王为西伯劳来诸侯之诗美作也永懐堂同宋板作及 非师旅之事故书次书上有不字宋板

  • 地广第十六·桓宽

    【题解】本篇就边防问题,展开辩论。大夫就文学提出“未均”二字,认为“圣王怀四方独苦,兴师推却胡、越,远寇安灾,散中国肥饶之余,以调边境,边境强则中国安,中国安则晏然无事。”而文学则认为“中国

  • 卷六·佚名

    菩萨住胎有十事。何谓为十。欲得开化志住小乘。怀怯羸劣众生之等。菩萨悉见此辈心念。故现入胎。或恐此等。心发念言:菩萨化生。德本自然。不可学得。故现入胎。是为一事。菩萨悉为父母亲属往古宿世同学徒类及馀黎庶。

  • 代宗朝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卷第一·圆照

    上都长安西明寺沙门释圆照集大唐大兴善寺三藏者。讳智藏号不空金刚。梵曰阿目佉跋折罗。本西域人也。昔事大弘教金刚三藏。禀受真言。二十四年抠衣请益。大师殁后还诣五天。梵本瑜伽备皆披阅周游遍览。旋赴 帝京。或

  • 重编曹洞五位卷上·慧霞

    门人 后曹山 慧霞 编门人 广辉 释后学 晦然 补洞山五位显诀补曰。善卿云。价初住新丰。晚迁洞山。大驾其道。立偏正五位。为当时首唱。今此亦云洞山显诀。则五位之设始自洞山。是天下之通论也。是以宝镜三昧歌

  • 蜃楼·郁达夫

    故事说的是一名叫陈逸群的海龟青年,因病去到杭州静养,想起自己的各种罗曼史,以及在杭州各种艳遇的事情。故事表达出了当时在各个西方列强压迫下,中国爱国青年的愁苦和无助。本篇最初发表时,未完,作者未曾续写,也未收入集子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