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孝经衍义卷十

衍要道之义

兄弟

诗小雅常棣【篇名】其一章曰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常棣今薁李也华鄂相承甚力又众花俱发实韡韡然而光明故以兴兄弟】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二章曰死丧之威【畏也】兄弟孔懐【思也】原隰裒【聚也】矣兄弟求矣【言死丧之祸他人所畏惟兄弟爲相恤耳至于积尸裒聚于原野之间亦惟兄弟爲能相求也】三章曰令在原兄弟急难毎有良朋况【发语词】也永叹【令水鸟飞则鸣行则揺有急难之意故以起兴而言当此之时虽有良朋不过爲之长叹息而已力或不能相及也】

四章曰兄弟防【许歴反鬬很也】于墙外御【禁也】其务【春秋传作侮罔甫反】每有良朋烝【发语词】也无戎【叶而主反助也言兄弟设有不幸鬬很于内然有外侮则同御之矣当此之时虽有良朋岂能有所助乎】

五章曰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此章言安宁之后乃有视兄弟不如友生者悖理之甚也】

六章曰傧【陈也】尔豆饮酒之饫【于虑反飨也】兄弟既具【俱也】和乐且孺【小儿之慕父母也 言陈豆以醉饱而兄弟有不具焉则无与共享其乐矣】

七章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合也】和乐且湛【叶持林反 言妻子好合如琴瑟之和而兄弟有不合焉则无以久其乐矣】

八章曰宜尔室家乐尔妻孥【子也】是究【穷也】是图【谋也】亶【信也】其然乎【宜尔室家者兄弟具而乐且孺也乐尔妻孥者兄弟翕而后乐且湛也兄弟于人其重如此诚以是究而图之岂不信然乎】

朱熹集传曰此诗首章略言至亲莫如兄弟之意次章乃以意外不测之事言之以明兄弟之情其切如此三章但言急难则浅于死防矣至于四章则又以其情义之甚薄而犹有所不能已者言其序若曰不待死丧然后相收但有急难便当相助言又不幸而至于或有小忿犹必共御外侮其所以言之者虽若轻以约而所以着夫兄弟之义者益深且切矣至于五章遂言安乐之后乃谓兄弟不如友生是则至亲反爲路人而人道或几乎息矣故下两章乃复极言兄弟之异形同气生死苦乐无适而不相须之意卒章又申告之使反覆穷极而验其信然可谓委曲渐次説尽人情矣

【臣】按诗序曰常棣燕兄弟也闵管蔡之失道故作常棣焉盖周公所作以明兄弟之道也故先儒以爲诗凡八章惟卒章无兄弟字余章反覆言兄弟者凡八其言人情之委曲天伦之厚重者哀伤激切故不若其他宴乐兄弟者乐歌之和平也【臣】窃以爲首章言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是呼天下之人而告之以真情实理之所在也卒章言是究是图亶其然乎是又叮咛告诫于读此诗者当穷究而图谋之知此言之不谬也中庸引第七章复节取第八章前二句而继之以夫子之言曰父母其顺矣乎人知兄弟之翕即父母之所以顺不但宜其室家乐其妻子而已则兄爱弟敬无非爱亲敬亲之心室家妻子之私不以易其孺子之慕有不待究图而信其诚然者彼谓兄弟不如友生者岂非不爱其亲而爱他人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乎非惟不弟亦不孝矣

小雅斯干【篇名】其一章曰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斯此也干水涯也此以篇首秩秩斯干句名篇乃筑室既成而爲颂祷之词一章言其兄弟相保于此室也】朱熹集传张子曰犹似也人情大抵施之不报则辍故恩不能终兄弟之间各尽己之所宜施者无学其不相报而弃恩也 或问不要相学指何事而言朱子曰不要相学不好处且如兄能友其弟弟却不能恭其兄兄岂可学弟之不恭而遂亦不友如弟能恭其兄兄乃不友其弟爲弟者岂可亦因兄之不友而遂忘其恭

【臣】按欧阳修云犹训爲谋因天子诸侯继立多疑忌其兄弟故祝其相好而无相谋也然如张载之説则是卿大夫士庻人之所同取类甚广爲友恭之通义故朱子亦有取焉

小雅小宛【篇名】其四章曰题彼令载飞载鸣我日斯迈而月斯征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臣】按此又以令之飞则鸣行则揺兴兄弟之宜各务努力罔或逸豫以致祸败之来不及相救恤此诗人遭世之乱故兄弟相诫然也日迈月征者孝子爱日之义首章言明发不寐有懐二人而卒言如临于谷如履薄氷盖守身之难于乱世尤不易其兄友弟恭蚤作夜思者惟俱期无贻父母羞辱而已常棣之作在既安且寕之后此诗之作正死防急难之时故此诗忧危而常棣激切

仪礼防服子夏传曰父子一体也夫妻一体也昆弟一体也故父子首足也夫妻牉【普半反】合也昆弟四体也故昆弟之义无分然而有分者则辟【音避】子之私也子不私其父则不成爲子故有东宫有西宫有南宫有北宫异居而同财有余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

贾公彦释曰昆弟四体也者四体谓二手二足在身之旁昆弟亦在父之旁故云四体也昆弟之义无分者手足四体本在一身不可分别若昆弟共成父身亦不可分别是昆弟之义不合分也然而有分则避子之私也者昆弟理不合分然而分者则避子之私也使昆弟之子各自私朝其父故须分也子不私其父则不成爲子者内则子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潄栉纚筓总朝事父母若兄弟同在一宫则尊崇诸父之长者第二已下不得私其父不成爲子之法也故有东宫有西宫云云者内则云命士以上父子异宫不命之士父子同宫纵同宫亦有隔别亦爲四方之宫也

【臣】按兄弟爲同父虽同父而各有私爱焉所私也者仁也可见兄弟之道在于开诚洞达表里无疑而后世之人虑其子或各私于父母防启猜嫌之端遂不克尽其天显友恭之谊此诗人之所以歌式好无犹也异居而同财笃友爱者尤当念兄弟同财之义而汉世王侯贫者或乘牛车明代亦有以宗室广大至禄廪寖防不能给者不足则资之宗讲明其制则自天子至于庻人皆着于首足四体之义矣

昆弟【仪礼期服章】

【臣】按贾公彦以爲昆明也以其次长故以明爲称弟第也以其小故以次第爲名【臣】以爲明也者即经所谓天之明书之所谓天显义亦同之也第也者即长幼有序之义尔雅昆作晜注曰后也书云垂裕后昆然则晜亦取爲父后之义

春秋夏五月郑伯【庄公名寤生】克段【郑伯弟共叔段】于鄢【郑 隐公邑 元年】左传曰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敎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黄榦曰郑庄公无孝友之诚又不明于予夺之大义故勉强以徇其母而处心积虑以杀其弟也使有孝友之诚心而又明于予夺之大义则必能委曲顺承而区处得宜如舜之于象也

【臣】按郑伯之罪在养成段之恶耳若乃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矣尚可不伐之耶伐之矣有不期于必克者耶孝子之于母仁人之于弟必有至诚以动之使不格奸必有大义以禁之使不敢肆然后乃有以曲全之耳故左氏之言讥失教者近之而谷梁传所谓犹曰取之其母之懐中而杀之云尔者亦有以诛郑伯之心也此所以正兄弟之伦也

齐侯【僖公名禄父】使其弟年来聘【七年】

程颐曰凡不称公子而称弟者或责其失弟兄之义或罪其以弟之爱而宠任之过

【臣】按年者齐僖公之母弟夷仲年也僖公私其同母宠任之过至于年之子尚礼秩如嫡酿成簒弑之祸【庄公八年齐无知弑其君诸儿无知即年之子】此因偏系之私而反失友恭之谊不称公子所以正兄弟之伦也此年来聘结艾之盟桓三年来聘致夫人春秋书之无异词

郑伯【厉公名突】使其弟语来盟【桓公十有四年】

胡安国传曰诸侯之兄弟例以字通而书名者罪其有宠爱之私也

【臣】按此亦所以正兄弟之伦也

秋八月蔡季【蔡侯之弟】自陈归于蔡【十有七年】

何休曰蔡侯封人【桓侯】无子季次当立封人欲立献舞【哀侯】而疾季季辟之陈封人卒反归奔防无怨心故贤而字之

【臣】按胡安国传曰既归何以不有国献舞立矣若季者刘敞所谓智足以与权而不乱力足以得国而不居逺而不擕迩而不廹者也是以见贵于春秋盖封人虽不友而季不可以不恭襃之以正兄弟之伦也

齐人取子纠【齐襄公之庶子小白庶兄】杀之【庄公九年】

【臣】按鲁纳子纠不克桓公【小白】既立请于鲁而杀之先儒以爲前书纳纠而不书子所以责子纠天伦之义此复书子所以责桓公天伦之恩也齐桓首霸方将倡天下以尊君亲亲而推刃于先君之遗体春秋书曰齐人取子纠杀之若出自国人之意者然病桓之志而爲贤讳也此所以正兄弟之伦也

晋人纳捷菑于邾弗克纳【文公十有四年】

胡安国传曰邾文公【名籧篨】元妃齐姜生定公【名貜且】二妃晋姬生捷菑文公卒邾人立定公捷菑奔晋赵盾【宣子】以诸侯之师八百乘纳捷菑于邾邾人辞曰齐出貜且长宣子曰非吾力不能纳也义实不尔克也引师而去之故君子善之而书曰弗克纳也

【臣】按友恭之道笃于让而衰于争乃推梨让枣则让而土地人民则争者义不胜其利也圣人垂训使人以推梨让枣之心视土地人民而已纳捷菑是兄弟争国也邾人立长则顺盾服义还师故深与其不成乎争此所以正兄弟之伦也

十有一月壬午公弟叔肹【许乙反】卒【宣公十有七年】谷梁传曰其曰公弟叔肹贤之也其贤之何也宣弑【公子遂弑子赤而立宣公事在文公十有八年】而非之也非之则胡爲不去也曰兄弟也何去而之与之财则曰我足矣织屦而而食终身不食宣公之禄

【臣】按不食其禄则足以全节矣兄弟之亲不可絶也叔肹守死善道内全亲亲爲得弟道以取贵乎春秋书曰公弟而称字以表之此亦所以正兄弟之伦也

衞侯【定公名臧】弟黑背帅师侵郑【成公十年】

【臣】按称弟之例或美之或恶之或责其兄无则友之谊或尤其兄以宠爱之私皆所以正兄弟之伦也此与齐侯之弟年一例黒背生公孙剽【衞殇公名】鲁襄公十四年孙林父殖出其君衎【卫献公名】而立剽齐侯宠年酿成无知之祸衞侯宠黑背让成剽之祸也

乙酉刺公子偃【十有六年】

【臣】按公子偃者先公之子成公之庶弟也偃无罪常爲穆姜【公母】所指曰是皆君也云尔未尝有今将之心也成公不能制其母而迁怒其弟竟杀之忍矣此夫子所以正兄弟之伦也

衞侯【献公名衎】之弟鱄【音专】出奔晋【襄公二十有七年】

左传曰子鲜【鱄字】出奔晋公使止之不可及河又使止之止使者而盟于河托于木门【晋邑】不乡【去声】衞国而坐终身不仕公防之如税服终身

【臣】按鱄惧祸将及己见几而作不成其兄有杀弟之名盖亦贤矣而献公之税服实亦痛愍子鲜之奔故书曰衞侯之弟此所以正兄弟之伦也

天王【景王】杀其弟佞夫【三十年】

谷梁传曰君无忍亲之义天子诸侯所亲者长子母弟耳天王杀其弟佞夫甚之也

【臣】按此亦直书其事而其义自著者也所以正兄弟之伦也于是天王之子瑕奔晋瑕不能明爲子之孝有罪而奔自絶于父则景王于父子兄弟之道其胥失之矣所以卒召子朝【昭公二十有六年景王崩王室乱子朝子猛争立】之乱

夏秦伯【景公未同盟卒不书】之弟鍼出奔晋【昭公元年】

左传曰秦后子有宠于桓如二君于景【后子鍼也桓公子景公母弟其权宠如两君】其母曰弗去惧选【数也恐景公数其罪而加戮】鍼遂出奔

【臣】按胡安国传曰春秋以均爱望人父以能友责人兄父母有爱妾犹没身敬之不衰况兄弟乎兄弟翕而后父母顺矣故不曰公子而称秦伯之弟云夫宜兄弟所以事父母也此所以正兄弟之伦也

陈侯【哀公名溺】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八年】

左传曰陈哀公元妃生悼太子偃师二妃生公子留下妃生公子胜二妃嬖留有宠属诸司徒招与公子过哀公有废疾三月甲申公子招公子过杀悼太子偃师而立公子留

【臣】按此见陈侯之所以亲信其弟者出于嬖惑之私而非友爱之正招之所以宠任于陈侯者出于逢迎之术而非恭顺之常故殒冢嗣而立庶孽者陈侯之本懐也而春秋特书曰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盖陈侯无此不令之弟则其父子之间或不致乎此也故谷梁传曰向曰公子招今曰陈侯之弟招尽其亲所以恶招也此所以正兄弟之伦亦所以正父子之伦也

秋盗杀衞侯【灵公名元】之兄絷【二十年】

【臣】按孟絷以恶疾故不得立衞侯之母兄也狎齐豹而夺之邑豹愤而杀之春秋书之曰盗故左传明以爲欲求不畏彊御之名而不得也又按晋范甯曰诸侯之尊兄弟不得以属通经不书衞公子而斥言衞侯之兄者恶其不能保防其兄乃爲盗所杀故称至贱杀至贵春秋之义以爲絷贵爲公母兄而盗得窃发而杀之则灵公之恶不待贬絶而见矣所以正兄弟之伦也

孟子曰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

【臣】按疾徐先后在跬步之间而顺逆分焉一则予之以至美一则称之以甚恶盖其心之存乎长长与其心之不存乎长长不待以他事观之而立辨矣孝父母必善兄弟不弟之人亦必大伤厥考之心故复举孝弟竝言之以见尧舜之道不过孝弟之至而洒扫应对子弟之职即所以通于神明者也

正防曰生有先后所以爲天序【人之生也先者爲长后者爲幼此所谓得于天者自然之伦序】 天之生物也有序【上天生物皆有不可易之序】 知序然后经以正【知长幼之序则大经以正】

【臣】按尔雅【不着撰人或云周公所作而后儒增定】释亲【篇名】云男子先生爲兄后生爲弟父之兄弟先生爲世父后生爲叔父女子谓先生爲姊后生爲妹女子同出谓先生爲姒后生爲娣史记兄弟之妻相谓爲先后宛若【封禅书见神于先后宛若孟康注云兄弟之妻相谓爲先后宛若】此序之先后所以起兄弟之名义也推而广之天地之间无非先后之序惟君父至尊不得以先后言耳官之有长属齿之有老少闻道之有早暮皆兄弟也诗言兄弟无逺子夏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则朋友一兄弟也尔雅曰妇之党爲婚兄弟壻之党爲姻兄弟诗云宴尔新婚如兄如弟曽子问致命女氏曰某之子有父母之防不得嗣爲兄弟夫妇一兄弟也经言父子之道君臣之义而事兄事长亦言之屡矣惟士有争【去声】友一见于书而夫妇不之及也岂非以朋友夫妇之伦即兄弟而推者哉是故张子曰知序然后经正也

程颢曰周公之于兄舜之于弟皆一类观其用心爲何如哉推此心以待人亦只如此然有差等耳 问事兄尽礼不得兄之欢心奈何曰但当起敬起孝不求伸己可也曰接弟之道如何曰尽友爱之道而已

【臣】按舜能曲全其弟而周公不能曲全其兄其事迹相悬殊而颢以爲一类者其心之当理而无私则同也且象之不恭乃家人事耳虽防舜亦不得爲天子而脩怨也管蔡谋叛本国获罪君父常赦所不原亦不在八议之条此周公所无可如何者也周公之爱管蔡曷尝秋毫有异于舜之爱象哉若以常情言之则事兄接弟各尽其道敬兄而或不得兄之爱爱弟而或不得弟之敬惟有反而自责而已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礼人不答反其敬君子之于天下无不自反也况兄弟乎

许衡曰兄弟同受父母一气所生骨月之至亲者也今人不明义理悖逆天性生虽同胞情同吴越居虽同室迹如路人以至计分毫之利信妻子之言而结爲死怨岂知兄弟之义也

【臣】按此衡所以爲世俗之人立训也然而起于细而极于大始于防而卒于彰争千万乘之冨与计分毫之利固无别也有所必争无论分毫也有所必让无论千万乘也爲世俗之人立训而责备贤者之意益严矣哉

曹端曰人不爱兄弟是不以父母之心爲心也茍体父母爱子之心则于兄弟自不容不爱矣不睦宗族者是不以祖宗之心爲心也苟体祖宗爱子孙之心则于宗族自不容于不恤矣噫传祖宗父母之体背祖宗父母之心诚天地之罪人耳祸可迯乎

【臣】按体父母爱子之心以亲兄弟人所易知也体祖宗爱子孙之心以睦宗族则都邑之士有不得而知者矣然此理亦易明也以祖宗言之则有高祖王父之兄弟曽祖王父之兄弟王父之兄弟父之兄弟以本身言之则有亲兄弟有从兄弟有从祖兄弟有族兄弟所谓宗族者皆有兄弟之道在焉如此则明乎孝慈之道即所以宜兄宜弟明乎友恭之道即所以敬宗睦族也

以上兄弟之道之要

御定孝经衍义卷十

猜你喜欢
  卷十七·郑玄
  重令第十五·管仲
  理学类编卷五·张九韶
  卷三·余萧客
   三 粘指民族·林语堂
  卷八十·乾隆
  芄兰·佚名
  提要·盛世佐
  卷七·李光地
  贵直论第三 直谏·吕不韦
  南安岩严尊者·惠洪
  卷一·佚名
  优婆塞戒经讲录上(二)·太虚
  佛说须达经·佚名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石才·唐圭璋

      一箩金   武陵春色浓如酒。游冶才郎,初试花间手。绛蜡烛残人静后。眉峰便作伤春皱。   一霎风狂和雨骤。柳嫩花柔,浑不禁僝僽。明日馀香知在否。粉罗犹有残红透。

  • 班惟志·隋树森

    班惟志,字彦功,号恕斋,大梁(今河南开封市)人;或以为松江(今上海松江县)人,寓居杭州。邓文原为杭州路儒学正,班惟志师从邓文原。元贞间,邓文原应聘为皇室写《大藏经》,班惟志随行。泰定间,经荐,补浮梁(今江西鄱阳

  • 唐诗镜卷二十八·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二十八 明 陆时雍 编 盛唐第二十 元结【字次山瀼州人少不羁年十七始折节向学天宝中举进士苏源明荐於肃宗上时议三篇乃摄监察御史发宛叶军屯泌阳全十五城帝善之代宗时侍亲归樊上後拜道州刺史

  • 方岳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方岳(1199-1262)字巨山,号秋崖,歙州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调南康军及滁州教授。嘉熙间,除淮东安抚司幹官。为制置使赵葵所重,进礼、兵部架阁,添差淮东制之司幹官。以忤史嵩之,罢居四年,淳祐五年(1245),除太学

  • 卷第二百二十八 唐紀四十四·司马光

      起昭陽大淵獻(癸亥)正月,盡十月,不滿一年。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建中四年(癸亥、七八三年)   春,正月,丁亥,隴右節度使張鎰與吐蕃尚結贊盟于清水。   庚寅,李希烈遣其將李克誠襲陷汝州,執別駕李元平。元平,本湖南判官,薄

  • ●卷 八·曾布

      八月乙亥,熙河奏,招到西蕃部族。涇原奏,已於減猥鹽池增築一堡子守護。西人謂鹽為減,謂窪下處為猥。有鹽池長十里,有紅鹽、白鹽,如解池無異,可作畦種。涇原等路運判李諺見經畫蓄水,召解州畦夫種鹽次。  學士院諮報,昨郭知

  • 卷二十五·杨士奇

    永乐元年十一月乙亥朔册故兵部尚书唐铎孙女为庆成王妃 钦天监永乐二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颁赐诸王及文武鲜臣仍遣赐颁朝鲜诸番国著为令○朝鲜国王李芳远遣陪臣赵狷等来朝贡方物赐金织文绮袭钞币表里○丙子先是有

  • 卷九下·杨士奇

    四年六月癸丑朔吴庸等集高邮通泰诸郡县之舟于州 甲寅 上祭大江之神祝曰予为奸恶所迫不得己起兵御祸誓欲清君恻之恶以安 宗社予有厌于神者不得度此江神鉴孔迩昭格予言○乙卯誓于众曰予及若等之来不得已为救祸计且上

  • 卷二十八·高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纪事本末卷二十八詹事府詹事髙士竒撰秦晋交兵文公六年八月乙亥晋襄公卒灵公少晋人以难故欲立长君赵孟使先蔑士防如秦逆公子雍 七年夏秦康公送公子雍于晋曰文公之入也无卫故有吕郤之难乃多与之徒

  • 十国春秋卷一百八·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北汉五列传郭忠恕郭忠恕字恕先【宣和画谱云恕字国寳】洛阳人幼敏慧七歳童子及第富有文学尤工篆籀常有人于龙门得鸟迹篆示之忠恕一见辄诵有如宿习干祐初湘阴公赟镇徐州辟为推官隠帝遇弑于北冈侍中郭威命宰

  • 晋纪(陆机)·干宝

    晋纪 惠帝起居注 西晋。陆机著 清。汤球辑☆《晋书限断议》 :三祖实终为臣,故书为臣之事不可如传,此实录之谓也。而名为帝王,故自帝王之籍,不可以不称纪,则追王之义。(陆机《晋纪》*《初学记》21)P。367文帝势崇于三分,而身终

  • 第十一章 10·辜鸿铭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辜讲当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回死后,孔子的其他学生建议孔子给予厚葬。但是孔子说:“不要看我的面子而这么

  •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五·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心品第三(有十经)(第四分别诵)心.浮.受法二行禅.说.猎师五枝财物主瞿昙弥.多界(一七二)中阿含心品心经第一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尔时。有一比丘独安靖处宴坐思惟。心作是

  • 征求佛生年考·太虚

    兹接中国佛教会公函云:“迳启者:查释尊降生之年,各家考据不同,迄今未曾确定。以是现在国内所用佛历均不一致,竟有距至数百年之久者。兹由本会议决,推定大德暨谛闲、印光、圆瑛等诸法师,许止净居士,负责考定,以便通告全国一律遵

  • 盂兰盆经赞述·佚名

    自他之□□□□□□□□□□□□□畅八辨而动□□□□□声而流□□□□□□□□□□□□言经从教主为名故称佛说盂□□□□□□□□□□□异流上出才连皮骨命似倒悬既□□□发起□□称曰盂兰盆者。即成食之器。甘□百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李道纯

    元李道纯注。劝人以照心灭妄心。

  • 机警·王文禄

    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 一卷。明王文禄撰。 《千顷堂书目》编入子部小说类, 今存有《百陵学山》本、《续说郛》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卷首有撰者自题曰: “予生也朴窒,见事每迟。阅书史中应变神速转败为功者,录以开予心

  • 上林赋·司马相如

    汉赋。司马相如作。《史记》,《汉书》的司马相如传将《子虚赋》、《上林赋》连成一气,南朝梁代萧统编《文选》,始分为两篇,《子虚赋》收入卷7,《上林赋》收入卷8。据《西京杂记》所载,司马相如写此赋时,“意思萧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