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

<子部,儒家类,御定孝经衍义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孝经衍义卷一

衍至德之义

臣按德者天所赋人所受之正理曰仁曰义曰礼曰智曰信是为五性之德爱曰仁宜曰义理曰礼通曰智守曰信其用有五者之别而皆以孝为之本故经谓之至德曽子亲受经于圣师者也礼记祭义【篇名】载曽子之言则曰仁者仁此者也礼者履此者也义者宜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强者强此者也不言智者强而不变即知而弗去之意盖曽子固以五性发明至德矣有宋大儒朱熹亦云以爱亲而言则为仁之本也其顺乎亲则为义之本也敬乎亲则为礼之本也其知此者则为智之本也其诚此者则为信之本也孟子论仁义礼智乐之实正为是尔此其所以为至德要道也熹之言正解经文又与曽子相为表里臣今衍至德之义

以五者分疏一遵先贤先儒之遗防而仁为众善之首若元气之统贯于四时故于仁之德又加详焉诸凡经之言五性有连而及之者则析而置之各条之内或词意相须不可割裂者则统之于仁以见仁之德之大实孝之德之至也

易【周易】干【卦名】彖【彖即文王所系之辞者孔子释经之辞也彖断也】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贯乎天德之始终】

兰廷瑞曰乾元者天阳一元之气亦如人之有元气也人知万物之生于地而不知天以乾元之气为之始亦如人之生于母而不知资始于父之元气也始之于未生之前生之于有始之后

臣按廷瑞之説盖以父道明天道也人物之生同此生理经所谓续莫大焉者也物之生资始于天之元物物有此元之德所以物又生物人之生资始于父之元人人有此元之德所以人又生人不然而人物或几乎息矣桂实生桂桐实生桐夫物则有然者也诗言君子有孝子君子既孝而嗣子又孝其所以为始终终始者也

干文言【他卦彖象而已独乾坤更设文言以发明其义谓释二卦之经文故称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

朱熹曰仁包义礼智三者仁是长兄管束得义礼智又曰春秋【左丘明传】作体之长也觉得体字较好是一体之长也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

游酢曰犹万物发育乎春而震为长子也

臣按依左氏作体之长则干父坤母与六子为一体自父母而言为长子自六子而言为长兄文言推干之道施于人事盖以父母万物之意责备于天之宗子者也凡厥庶民莫不知其身为父母之遗体故能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君子以其身与万物为一体故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九二仁以行之所以为君德

坤【卦名】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程颐曰万物资干以始资坤以生父母之道也顺承天施以成其功坤之厚德持载万物合于干之无疆也

臣按万物资干以始而有气资坤以生而有形坤所生之物乃干所始之物也经曰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惟其德之合也乾坤者万物之父母故为上篇之首咸恒者人之父母故为下篇之首圣人之于天地犹人子之于父母则事天地事父母皆在于体元而已

系辞【孔子赞易之辞】上第四章曰安土敦乎仁故能爱朱熹曰安土者随寓而安也敦乎仁者不失其天地之心也安土而敦乎仁则无适而非仁矣所以能爱也

臣按此圣人道济天下之仁也笃厚于仁则其爱自广爱者仁之用也立爱自亲始故必爱亲之心在在皆安充足盈满而后济物之心循循有序普遍周浃不然而墨子之兼爱乃仁道之贼子贡之博济亦仁术之穷也正防【宋儒张载着】曰安所遇而敦仁故其爱有常心有常心则物被常爱也防哉言乎又可鍼兼爱博济之病矣

第五章曰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

朱熹本义曰显自内而外也仁谓造化之功德之发也藏自外而内也用谓机缄之妙业之本也

杨万里曰圣人之于天地可同者圣人显藏之德业也不可同者天地无心圣人有心也圣人仁万物而独任其忧天地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其忧盖圣人有心则有忧天地无心则无忧也

臣按圣人之德业既与天地同矣何以复有忧也先儒言圣人循天理而欲万物同之所以有忧患是已天地气化之偏必待圣人财【财与裁同】成辅相如帝尧时洪水懐山襄陵逸居无教乃所当财成辅相之大者舜禹益稷契并起而分尧之忧当是时也尧为天之宗子舜禹益稷契为宗子之家相茍不至于地平天成于变时雍何以为事天明事地察且舜禹二圣人亦何以致克谐何以为干蛊圣人之所忧者重于亲亦重于天地一物不得其所即为子道之未尽也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

臣按富有者万事万物无非得此理所谓藏用也日新者运用流行生生不已所谓显仁也生生之谓易邢昺作孝经正义释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句引以为证昺之言曰按説文续连也言子继父母相连不絶易称生生之谓易言后生次于前生也此则续之义臣以为生生不已者惟其显诸仁耳无是仁则无以生矣所谓心如谷种者也所以果木之实可复种而生者亦谓之仁也诗云孝子不匮永尔类岂非美其能续耶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斯不能续之谓矣朱熹本义云理与书皆然亦推广言之也

系辞下第一章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古本作人】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吴澄曰生生不已者天地之大德然天地生物生人又生与天地合德之圣人命之居君师之位为人物之主而后能使天地之所生各遂其生也茍或有其德而无其位则亦不能相天地而遂人物之生故位为圣人之大宝守谓保有之必得众人归向乃能保有君师之位聚谓养之而使蕃盛众多也

臣按万物父母者天地作民父母者圣人圣人之至德天地之大德也生即父母生之续莫大焉之生在天曰元而亦可言仁前言显诸仁者是也在人曰仁而亦可言元书称其惟王位在德元者是也大宝曰位乃位乎天德也人以守位财以聚人义以理财所以曲全此好生之心而终天地生物之责要惟推此爱亲之心而加百姓刑四海耳先儒以为此圣人以义成其仁也臣以为此见圣人之爱人无已而成其孝治者矣使庶人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理财之大者也使卿大夫非法不言言满天下无口过正辞之大者也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禁非之大者也是故圣人德足以父母天下而后父天母地

书仲虺之诰【商书篇名仲虺汤之左相作此以告成汤】曰克寛克仁彰信兆民

臣按元儒陈栎以为六经言仁始于此遂开万世言仁之端是已臣请因其説而推论之盖史臣赞尧曰以亲九族契为司徒敬敷五教莫先于父子有亲则亲之一字乃仁之根柢唐虞以来不言仁而仁之全体大用已发露于亲之一字矣成汤乃契之后裔反身修德屏去声色货利之私其学问以仁为体以寛为用夫子又其圣孙其道统心法祖契而宗汤者也其所自言仁与答门弟子之问仁屡矣有若之言似夫子者也其言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则欲使人知仁之本在于此也曾子授孝经而卒一以贯之之防者也而大学曰一家仁一国兴仁仁即孝弟慈也曰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言其亲睦九族而后百姓昭明万邦于变也子思夫子之孙也于中庸哀公问政章反覆言仁而一章之要则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第三十二章言惟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肫肫其仁孟子私淑子思者也其七篇之书首言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然则圣贤之学帝王之治莫大于仁而夫子之作经则直指之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而于心之德爱之理一言蔽之矣求仁者于此当知爱亲为人所共知共能亦终身由之而不能尽者无庸虚谈性命可也

泰誓【周书武王誓师之辞】曰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

蔡沈集曰亶诚实无妄之谓言聪明出于天性然也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万物之生惟人得其秀而灵具四端备万善知觉独异于物而圣人又得其最秀而最灵者先知先觉首出庶物故能为大君于天下而后天下之疲癃残疾得其生鳏寡孤独得其养举万民之众无不得其所焉则元后者又所以为民之父母也臣按天地之父母万物者生物之仁元后之父母万民者养民之仁惟人万物之灵犹经言天地之性人为贵

召诰【周书召公所作以告成王】曰其惟王位在德元

陈大猷曰德元亦犹乾元坤元之始生万物者也臣按此因洛邑既成成王始政召公勉之以统嗣服当思体仁以长人也人之行莫大于孝君之德莫大于仁武王誓师既称元后亦称曽孙召公告成王既称元子亦称德元以至于春秋之书改元即位合观之而仁孝之义备矣

诗小雅【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小雅燕飨之乐】车舝【篇名】其五章曰高山仰止景行【大道】行止

朱熹集曰表记曰子曰诗之好仁如此乡【音向】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俛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

朱善曰于六义属兴而断章取义则于行道进德之喻为尤切仁之不如尧也孝之不如舜也学之不如孔子也犹之陟高山而不至其巅行大路而不达乎国都是即所谓半涂而废也岂不惜哉

【臣】按此夫子即诗人思慕贤女之情以喻求仁者之心体由其望之甚切好之无厌悦之甚诚以至于人欲净尽天理流行无一息之间断如陟高山者之必至其巅行大道者之必达国都茍非力极罢顿不能复行不肻自画也盖仁之为德瞻之则峻极由之则康庄故取喻于高山景行

大雅【会朝之乐受厘陈戒之辞】板【篇名】其卒章曰昊天曰明及尔出王【往通】昊天曰旦及尔游衍

朱熹集曰张子载曰天体物而不遗犹仁体事而无不在也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无一事而非仁也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无一物之不体也

臣按朱熹言天与仁非有二也言仁体事而无不在是指心而言物物各有天理洒扫应对进退皆以天为体事事皆有仁温凊抑搔拜伏擎跪皆以仁为体知天与仁之非二即知仁与孝之非二也

礼记【汉儒戴圣所辑竝仪礼周礼为三礼】礼运【篇名】曰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者尊

陈澔集説曰仁者本心之全德故为义之本是乃百顺之体质也元者善之长也体仁足以长人故得之者尊

臣按礼运先言人者天地之德五行之秀气亦犹经之言天地之性人为贵也五行之秀气即为五性之德而五性之德以仁为首故又言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天地之心非仁而何五行之端非善之长而何此一节以仁为义之本亦如经文以孝为德之本之意顺即经之言以顺天下者是也义则所行合冝尽爱于其亲而爱及他人无不在于善者故为百顺之体质如是则能成其德敎而行其政令故曰得之者尊孟子以仁为天之尊爵亦此意也

祭义【篇名】曾子曰树水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夫子曰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

【臣】按王制【礼记篇名】曰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树木非终不伐也豺祭兽【季秋之月】鸠化为鹰【仲秋之月】然后设罻罗【罻音尉罻罗皆捕鸟兽之网】禽兽非终不杀也取之有时用之有节但恶其不时耳此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由本及末之义也释氏以杀生为戒于众人万物则当发大慈悲于父母妻子则当割慈忍爱可谓颠倒迷惑之甚也

哀公问【礼记篇名哀公问而孔子对也】曰仁人不过乎物孝子不过乎物是故仁人之事亲也如事天事天如事亲是故孝子成身【物者实然之理不过乎物犹大学之言止于仁止于孝也】

方慤曰仁人者主事天言之也孝子者主事亲言之也亲则近而疑其不尊天则逺而疑其难格徒以近而不尊则父子之间或几乎防矣徒以逺而难格则天人之际或几乎絶矣故事亲如事天者所以致其尊而不欲其防也事天如事亲者所以求其格而不欲其疎也

马希孟曰孝者仁之始仁者孝之终亲则迩而不嫌乎无爱嫌于无敬而已故事亲如事天所以致其敬也天则逺而不嫌乎无敬嫌于无爱而已故事天如事亲所以致其爱也爱与敬两得之而后孝子之行全故曰成身成身者言其德之不亏也

【臣】按仁人之事亲二句先儒以为非圣人不能言或问朱子西铭【宋儒张载着】仁孝之理朱子曰是将孝形容仁事亲之道理即事天之様子也臣以为西铭一书原于乾坤二卦其作用则在此二语方马二説又推究得精切深合孝经爱敬交尽之旨

表记【礼记篇名记君子之德见于仪表者】曰子言之君子之所谓仁者其难乎诗云凯弟君子民之父母凯以强【平声】敎之弟以説【音悦】安之乐【音洛】而母荒有礼而亲威庄而安孝慈而敬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亲如此而后可以为民父母矣非至德其孰能如此乎

陈澔集説曰强敎之者以道驱之如佚道使民虽劳不怨者也説安之者得其心之谓也説以使民民忘其劳説以犯难民忘其死者也乐説安也毋荒则有教矣威庄强教也安则説矣孝慈説也敬则有教矣强教则父之尊存焉説安则母之亲存焉此言君子仁民之道如此非圣人莫能与也

臣按此以德教加于百姓者推本君子之仁故赞之以至德

春秋【本鲁史记之名孔子修之遂为圣经】隠公【鲁君名息姑諡曰隠】元年

董仲舒曰一者万物之所从始也元者辞之所谓大也谓一为元者视大始而欲正本也

杜预曰凡人君即位欲其体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一月

胡安国传曰即位之一年必书元年者明人君之用也乾元资始天之用也坤元资生地之用也成位乎其中则与天地参故体元者人君之职而调元者宰相之事元即仁也仁即人心也

臣按胡安国传又以为舜典【虞书篇名典者常也】纪元日伊训【啇书篇名伊尹作以训太甲】称元祀而夫子祖述其义书元年也然而泰誓之言元后召诰之言元子皆以元为君德矣易书即天德以着之人事是以谓元为仁春秋援人事以合于天德是以谓一为元孝经又深探其本但曰爱亲而元之德已备原夫未逾年称子逾年而后改元则承国于先君当永言孝思者矣推是心以及于人则必如董仲舒所谓隂阳调而风雨时羣生和而万民植五谷熟而草木茂诸福之物莫不毕至而后体元之事尽而后为王道之成孝治之顺也

论语有子【孔子弟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程颢曰孝弟本其所以生乃为仁之本

程颐曰孝弟顺德也德有本本立则其道充大孝弟行于家而后仁爱及于物所谓亲亲而仁民也故为仁以孝弟为本论性则以仁为孝弟之本

朱熹曰仁是性孝弟是用譬如一粒粟生出为苗仁是粟孝弟是苗便是仁为孝弟之本又如木有根有干有枝叶亲亲是根仁民是干爱物是枝叶便是行仁以孝弟为本

臣按二程之释此章其义精矣朱熹复推程颢之言而释之曰推原孝弟之理本于人之所以生所以为行仁之本也臣以经义揆之经言夫孝德之本也德既为仁义礼智之总名而以孝为德之本则有子之言孝弟为为仁之本正应经义熹又称程颐顺德二字足以尽孝弟之义而不好犯上作乱之事已具乎其中臣今更以经义揆之夫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经谓之悖德亦曰防德又曰以顺则逆民无则焉【立敎者将以顺示则而先以应顺者而逆行之民又何所取法乎】盖未有本乱而末治者也若夫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以是顺天下而民亦顺之矣犯上作乱之事何自而起乎二程俱有防于是经之深防者矣

子曰仁者安仁

臣按此指处境遇而言也先儒以为舜之饭糗茹草若将终身被袗衣鼓琴若固有之此安仁者之久处约长处乐也臣今复申其义曰虞舜不得于亲负罪引慝号泣于田濵危井廪若将终身安仁者之可以久处约也及至克谐底豫禄位名夀尊富飨保若固有之安仁者之可以长处乐也故曰中心安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矣

子曰据于德

朱熹曰德是得这物事于我故事亲必孝必不至于不孝事君必忠必不至于不忠若今日孝明日又不孝今日忠明日又不忠是未得于我不可谓之德又曰如孝便是自家原得孝道理非从外旋取来

依于仁

朱熹曰据德是因事发见如因事父有孝因事君有忠依仁是本体不可须臾离底又是据于德之骨子臣按据则一本万殊从万处理防仁义礼智信因事而发见然自性中所自有非从外来也依则万殊一本从一处归宿义礼智信统于一仁亦所谓本于人之所以生也

顔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克胜也已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程颐曰不能克己则为杨氏为我不能复礼则为墨子兼爱故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此之谓也真德秀曰仁之一字见于经者自仲虺之诰始曰克寛克仁彰信兆民伊尹继之曰民罔常懐懐于有仁前乎此者如虞书所谓好生之德安民则惠即所谓仁而未有仁之名至商书而名始着然其所言大抵皆仁之用顔子之问孔子之答乃仁之体也二帝三王虽无己之可克然舜所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成汤之以义制事以礼制心者其用功初无异于顔子也盖必有顔子之仁而后有二帝三王之仁

臣按克己则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如尽爱于其亲亦必爱人之亲初无彼此间隔故不流为杨氏之为我复礼则知本末轻重之序而为之品节等差亲亲之杀礼所生也何至如墨氏之兼爱哉孔顔问答固仁之体然曰天下归仁焉乃敎不肃而成政不严而治之气象亦仁之用也

中庸第二十章曰脩道以仁

黄洵饶曰脩道以仁犹论语以孝为仁之本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朱熹章句曰人指人身而言具此生理便有恻怛慈爱之意

臣按仁是生理本其所以生故曰亲亲为大经曰父母生之续莫大焉亲亲所以续也若王者父天母地便当推此亲亲之仁以及天下国家然后与乾元坤元之气相连续也三十二章之言肫肫其仁亦谓经纶人道须如此之恳切详细耳至于渊渊其渊浩浩其天则圣人与天地为一矣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朱熹集注曰天地以生物为心而所生之物因各得夫天地生物之心以为心所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也

臣按血气之身父母生之亦天地生之也续莫大焉续此天地生物之心耳各得夫天地之心以为心亦各得夫父母之心以为心所以乍见孺子将入于井而怵惕恻隠者也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隠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隠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譲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隠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朱熹曰仁字是个生底意思通贯周流于四者之中仁固仁之本体义则仁之断制礼则仁之节文智则仁之分别正如春之生气贯彻四时春则生之生也夏则生之长也秋则生之收也冬则生之藏也又曰春时尽是温厚之气仁便是这般气象夏秋冬虽不同皆是春生之气行乎其中若晓得此理便见得克己复礼私欲尽净纯是温和冲粹之气乃天地生物之心也

胡居仁曰性之理一而已矣名其德则有四焉以其浑然无间也名之曰仁以其灿然有条也名之曰礼以其截然有止也名之曰义以其判然有别也名之曰智凡其灿然截然判然者皆不出于浑然之中此仁之所以包四德而为性之全体也截然者即其灿然之不可移者也判然者即其截然之不可乱者也名虽有四其实一也然其所以如是之浑然灿然截然判然莫非自然而然不假纎毫布置安排之力此其所以为性命之理也

臣按仁包四德之义莫着于此毋容辞费矣不忍之心天地父母之心也能扩充之则为善事天地父母正防【张载着】曰恻隠仁也如天亦仁也扩而充之不可胜用知本哉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实对华而言凡仁义之见于日用者惟此为根本】

蔡模曰有子以孝弟为为仁之本孟子乃以事亲属之仁从兄属之义若不同矣朱子乃以为其意亦犹此何耶盖有子言仁専言之仁也孟子言仁义偏言之仁也事亲主乎爱而已义则爱之冝者也合而言之推其事亲者以从兄此孝弟所以为为仁之本分而言之则事亲而孝从兄而弟所以为仁义之实也臣按经之所明者孝而广至德章则敎以孝敎以弟并提广名章则以事亲孝事兄弟并提而感应章则曰孝悌之至盖兄者为吾亲所均爱之人而吾与之共事吾亲者故曰从若曰吾之兄则既致孝于吾亲矣而吾乃从其后也

御定孝经衍义卷一

猜你喜欢
  国风·邶风·佚名
  卷三·佚名
  孟子纂笺卷九·詹道传
  卷三十五·陆陇其
  大学证文卷一·毛奇龄
  第四章 3·辜鸿铭
  卷四·刘敞
  序·钱穆
  檀弓上·姚际恒
  卷九·僧祐
  卷三百四十三·佚名
  昙无竭菩萨品第二十九·佚名
  妙义品第二十七·佚名
  魔品第十一·佚名
  经业品第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傅自得·唐圭璋

      自得字安道,福建晋江人。父察,宣和末使金,遇害。生于徽宗政和五年(1115)。尝通判漳州、泉州,知兴化。积官至朝奉大夫。孝宗淳熙十年(1183)卒,年六十八。朱熹朱子大全卷九十八有行状,宋史翼卷十二有传。宋史卷二百八有傅自得

  • 附录一宋人话本小说中人物词·唐圭璋

      梁意娘   醉翁谈录云:意娘,五代后周时人,适李生。其词盖南宋人所依托。   秦楼月   春宵短。香闺寂寞愁无限。愁无限。一声窗外,晓莺新啭。起来无语成娇懒。柔肠易断人难见。人难见。这些心绪,如何消遣。   茶

  • 米友仁·唐圭璋

      友仁字元晖,自称懒拙老人。芾子。生于熙宁五年(1072)。力学嗜古,亦善书画,世号小米。仕至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绍兴二十一年(1151)卒,年八十。有阳春集,知不足斋丛书自宝真斋法书赞录出。   临江仙   昨夜扁舟沙外

  • 第六出 由房·陆采

    【临江仙】〔旦上〕蝉吟蚊静人初起。朝霞掩映庭墀。〔贴上〕乘凉试卷绛绡衣。〔合〕风前开翠榻。窗下绣花枝。〔旦〕绿树阴浓夏日长。〔贴〕珍珠帘箔掩兰堂。〔合〕绣床斜凭娇无那。烧尽金炉百和香。〔旦〕采苹。连

  • 卷三十四·郭知达

    钦定四库全书九集集注杜诗卷三十四 宋 郭知达 编近体诗多病执热奉懐李尚书【之芳】衰年正苦病侵凌首夏何须气郁蒸【谢灵运首夏犹清和应壉书曰处凉台而有郁蒸之烦】大水淼茫炎海接奇峯硉兀火云升【陶诗夏云多奇峰淮

  • 卷三百八十·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八十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待清轩遗稿潘音字声甫天台人宋季躬耕不仕筑室南洲山中诏征天下遗逸亷访使檄赞之行固辞有待清轩遗稿采芝歌【四首】晔晔紫芝在彼高冈于以采之可以充肠

  • 赵佶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宋神宗第十一子。元丰八年(1085)封遂宁郡王。绍圣三年(1096)封端王。元符三年(1100),哲宗死,无嗣,佶以弟继位。初号建中靖国,调和熙宁、元丰与元祐间的党争。不久即改元崇宁,任蔡京为相,变乱新

  • 第四十一回 太和殿受禅承帝统 白莲教倡乱酿兵灾·蔡东藩

      却说乾隆帝在位六十年,多福多寿多男子,把人生荣华富贵的际遇,没一事不做到,没一件不享到。他的武功,上文已经略叙,他的文字亦非常讲究。即位的第一年,就开博学鸿词科;第二年又令未曾预考各生,一律补试。十四年,特旨命大学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佚名

    弘治八年十月庚戌朔孟冬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井之神○遣驸马都尉黄镛崔元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遣仪宾周钺祭 景皇帝陵寝○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辽东广宁地震有声如雷○壬子大同镇巡等官奉旨修理边墙东

  • 方信孺传·脱脱

    方信孺字孚若,兴化军人。他才华出众,未成年时就能写文章,周必大、杨万里见到后都感到很惊讶,认为是个奇才。方信孺以父亲方崧卿恩荫进入仕途,补为番禺县尉。盗贼抢劫海商,方信孺接到报案后,带领人马前往追捕。盗贼正聚在一起

  • 李常传·脱脱

    李常字公择,南康建昌人。年青时在庐山白石僧舍读书。既登进士第,留下所抄书九千卷,给僧舍取名叫李氏山房。调任江州判官、宣州观察推官。发运使杨佐打算推荐他改官秩,李常推荐他的朋友刘琦,杨佐说:“世间没有此种风气很久了

  • 卷二百十一·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十一明 杨士奇等 撰法令宋英宗治平间知谏院司马光乞今後有犯恶逆不令长官自劾疏曰臣窃以国家承百王之弊俗化陵夷不肖愚民犯分侵礼无所不至此朝廷所宜留意不可忽也昔贾谊叹秦俗之薄恶

  • 六年·佚名

    天啓八年上之六年(戊辰)春正月1月1日○朔癸亥,上御崇政殿,行正朝望闕禮。○幸魂宮,行正朝拜謁禮。○接待所啓曰:「兩差送言於臣等曰:『汗以爲仲男、高化逢、高倍等,有往來兩國之勞,授以職名。接遇之際,雖不可坐於交椅,亦宜別鋪紅

  • 卷一百五·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五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疏第五十三昭公二十九年传相与偕出请相与皆告正误皆当作偕考异足利本乃以帏裹之帏作帷永怀堂同注放此注以干侯至至作致 二十八年尹固与子朝俱奔楚

  • 《国风》·傅斯年

    &ldquo;国风&rdquo;一词起来甚后&ldquo;雅颂&rdquo;均是春秋时已经用了的名词,而风之一词出来甚后。《论语》上只有&ldquo;南&rdquo;&ldquo;郑&rdquo;等称,无&ldquo;国风&rdquo;一个统称。《诗经》自己文句中有&ldquo;

  • 摄大乘论释 第九卷·无性

    摄大乘论释 第九卷无性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果断分第十论曰。如是已说增上慧殊胜。彼果断殊胜云何可见。断谓菩萨无住涅槃。以舍杂染不舍生死。二所依止转依为相。此中生死。谓依他起性杂染分。涅槃谓依

  • 摩利支菩萨略念诵法·佚名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 诏译先应结毗卢遮那佛印。次印相者。二手内相叉。并竖二大指即成。诵真言七遍顶上散。真言曰。曩莫三满多没驮南阿尾罗吽欠次结摩利支菩萨根本真言印。次印相者。以二手内相叉。竖合二

  • 东园文集·郑纪

    文集。明郑纪撰。十三卷,附录一卷。纪字廷纲,号东园,仙游(今属福建)人。天顺进士。曾官太常卿,南京户部尚书。工文辞,尤长于诗。入翰林后,曾归卧屏山,读书二十余年。有《归田录》等。此集乃乾隆三年(1738)刊本。约九万四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