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周官新义卷十二    宋 王安石 撰

夏官一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夏官司马使帅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政官之属大司马卿一人小司马中大夫二人军司马下大夫四人舆司马上士八人行司马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六人胥三十有二人徒三百有二十人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军将皆命卿二千有五百人为师师帅皆中大夫五百人为旅旅帅皆下大夫百人为卒卒长皆上士二十五人为两两司马皆中士五人为伍伍皆有长一军则二府六史胥十人徒百人司勲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马质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贾四人徒八人

量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四人徒八人

小子下士二人史二人徒八人

羊人下士二人史一人贾二人徒八人

司爟下士二人徒六人

掌固上士二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司险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史二人徒四十人

掌疆中士八人史四人胥十有六人徒百有六十人人上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史六人徒百有二十人环人下士六人史二人徒十有二人

挈壶氏下士六人史二人徒十有二人

射人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服不氏下士一人徒四人

射鸟氏下士一人徒四人

罗氏下士一人徒八人

掌畜下士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士下大夫二人中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诸子下大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右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虎贲氏下大夫二人中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十人虎士八百人

旅贲氏中士二人下士十有六人史二人徒八人节服氏下士八人徒四人

方相氏狂夫四人

太仆下大夫二人小臣上士四人祭仆中士六人御仆下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隷仆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弁师下士二人工四人史二人徒四人

司甲下大夫二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司兵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司戈盾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司弓矢下大夫二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缮人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藳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戎右中大夫二人上士二人

齐右下大夫二人

道右上士二人

大驭中大夫二人

戎仆中大夫二人

齐仆下大夫二人

道仆上士十有二人

田仆上士十有二人

驭夫中士二十人下士四十人

校人中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趣马下士皁一人徒四人

巫马下士二人医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贾二人徒二十人

牧师下士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廋人下士闲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圉师乘一人徒二人圉人良马匹一人驽马丽一人职方氏中大夫四人下大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十有六人胥十有六人徒百有六十人

土方氏上士五人下士十人府二人史五人胥五人徒五十人

怀方氏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合方氏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训方氏中士四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方氏中士四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山师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川师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邍师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匡人中士四人史四人徒八人

撢人中士四人史四人徒八人

都司马每都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家司马各使其臣以正于公司马

大司马之职掌建邦国之九灋以佐王平邦国制畿封国以正邦国设仪辨位以等邦国进贤兴功以作邦国建牧立监以维邦国制军诘禁以纠邦国施贡分职以任邦国简稽乡民以用邦国均守平则以安邦国比小事大以和邦国

以九伐之灋正邦国冯弱犯寡则眚之贼贤害民则伐之暴内陵外则坛之野荒民散则削之负固不服则侵之贼杀其亲则正之放弑其君则残之犯令陵政则杜之外内乱鸟兽行则灭之

正月之吉始和布政于邦国都鄙乃县政象之灋于象魏使万民观政象挟日而敛之乃以九畿之籍施邦国之政职方千里曰国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衞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鎭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蕃畿

方千里曰畿则禹贡所谓甸服也甸服面五百里则为方千里矣其外侯畿甸畿禹贡所谓侯服也又其外男畿采畿禹贡所谓绥服也又其外衞畿蛮畿禹贡所谓要服也又其外夷畿鎭畿禹贡所谓荒服也又其外蕃畿在禹贡五服之外

凡令赋以地与民制之上地食者参之二其民可用者家三人中地食者半其民可用者二家五人下地食者参之一其民可用者家二人

中春敎振旅司马以旗致民平列陈如战之陈辨鼔铎镯铙之用王执路鼓诸侯执贲鼓军将执晋鼓师帅执提旅师执鼙卒长执铙两司马执铎公司马执镯鼓阳也尊者执之金隂也卑者执之铙以止鼓与阳更用事焉故卒长执之通鼓节鼓佐阳而已故两司马公司马执之谓之公以别于私亦称司马所谓家司马是也

以敎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遂以搜田有司表貉誓民鼓遂围禁火弊献禽以祭社

中夏敎苃舍如振旅之陈羣吏撰车徒读书契辨号名之用帅以门名县鄙各以其名家以号名乡以州名野以邑名百官各象其事以辨军之夜事其他皆如振旅遂以苖田如搜之灋车弊献禽以享礿

中秋敎治兵如振旅之陈辨旗物之用王载太常诸侯载旂军吏载旗师都载旜乡遂载物郊野载旐百官载旟各书其事与其号焉其他皆如振旅遂以狝田如搜田之灋罗弊致禽以祀祊

中冬敎大阅前期羣吏戒众庶脩战灋虞人莱所田之野为表百步则一为三表又五十步为一表田之日司马建旗于后表之中羣吏以旗物鼓铎镯铙各帅其民而致质明弊旗诛后至者乃陈车徒如战之陈皆坐羣吏听誓于陈前斩牲以左右徇陈曰乃不用命者斩之中军以鼙令鼓鼓人皆三鼓司马振铎羣吏作旗车徒皆作鼓行鸣镯车徒皆行及表乃止三鼓摝铎羣吏旗车徒皆坐又三鼓振铎作旗车徒皆作鼓进鸣镯车骤徒趋及表乃止坐作如初乃鼓车驰徒走及表乃止鼓戒三阕车三发徒三刺乃鼓退鸣铙且却及表乃止坐作如初遂以狩田以旌为左右和之门羣吏各帅其车徒以叙和出左右陈车徒有司平之旗居卒间以分地前后有屯百步有司廵其前后险野人为主易野车为主旣陈乃设驱逆之车有司表貉于陈前中军以鼙令鼓鼓人皆三鼓羣司马振铎车徒皆作遂鼓行徒衔枚而进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及所弊鼓皆駴车徒皆噪徒乃致禽馌兽于郊入献禽以享烝使民以其死刑诛不如是之严则民弗为使矣然前期戒众庶而后至可诛旣陈而誓然后不用命者可斩

及师大合军以行禁令以救无辜伐有罪若大师则掌其戒令涖大卜帅执事涖衅主及军器及致建太常比军众诛后至者及战廵陈眂事而赏罚若师有功则左执律右秉钺以先恺乐献于社若师不功则厌而奉主车王吊劳士庶子则相大役与虑事属其植受其要以待攷而赏诛大会同则帅士庶子而掌其政令若大射则合诸侯之六耦大祭祀飨食羞牲鱼授其祭大防平士大夫防祭奉诏马牲

小司马之职掌凡小祭祀会同飨射师田防纪掌其事如大司马之灋

军司马【阙】

舆司马【阙】

行司马【阙】

司勲掌六乡赏地之灋以等其功王功曰勲国功曰功民功曰庸事功曰劳治功曰力战功曰多凡有功者铭书于王之大常祭于大烝司勲诏之大功司勲藏其贰掌赏地之政令凡赏无常轻重眂功凡颁赏地参之一食唯加田无国正

大烝冬之大享当是时百物皆报焉祭有功宜矣

马质掌质马马量三物一曰戎马二曰田马三曰驽马皆有物贾纲恶马凡受马于有司者书其齿毛与其贾马死则旬之内更旬之外入马耳以其物更其外否马及行则以任齐其行若有马讼则听之禁原者纲谓以縻索维之所以制其奔踶也

量人掌建国之灋以分国为九州营国城郭营后宫量市朝道巷门渠造都邑亦如之营军之垒舍量其市朝州涂军社之所里邦国之地与天下之涂数皆书而藏之凡祭祀飨宾制其从献脯燔之数量掌防祭奠竁之俎实凡宰祭与郁人受斝厯而皆饮之

受斝厯而皆饮之受斝传之他器而皆饮之也郁人于祭祀逹其气臭以始之量人祭祀制其量数以成之二者本末相成皆所以致福而逹臭以始之者主王制量数以成之者主宰故郁人大祭祀与量人受举斝之卒爵而饮之量人宰制则与郁人受斝厯而皆饮之皆饮所以致福者尽矣

小子掌祭祀羞羊肆羊殽肉豆而掌珥于社稷祈于五祀凡沈辜候禳饰其牲衅邦器及军器凡师田斩牲以左右徇陈祭祀赞羞受彻焉

羊人掌羊牲凡祭祀饰羔祭祀割羊牲登其首凡祈珥共其羊牲宾客共其灋羊凡沈辜候禳衅积共其羊牲若牧人无牲则受布于司马使其贾买牲而共之饰羔若礼所谓饰羔鴈者以缋也灋羊谓牢礼之灋所用也

司爟掌行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季春出火民咸从之季秋内火民亦如之时则施火令凡祭祀则祭爟凡国失火野焚莱则有刑罚焉

举火曰爟祭祀用爟故祭焉

掌固掌脩城郭沟池树渠之固颁其士庶子及其众庶之守设其饰器分其财用均其稍食任其万民用其材器凡守者受灋焉以通守政有移甲与其役财用唯是得通与国有司帅之以赞其不足者昼三巡之夜亦如之夜三鼜以号戒

士者公卿大夫之适而已命者也庶子者国子之倅而未命者也众庶则其地之人民逓守者也夫士庶子所使帅众庶而颁其守则逺近均焉劳逸更焉分其财用以给守事均其稍食以养守者

若造都邑则治其固与其守灋凡国都之竟有沟树之固郊亦如之民皆有职焉若有山川则因之

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而逹其道路设国之五沟五涂而树之林以为阻固皆有守禁而逹其道路国有故则藩塞阻路而止行者以其属守之唯有节者逹之

掌疆【阙】

人各掌其方之道治与其禁令以设人若有方治则帅而致于朝及归送之于竟

方各设其人以候有方治者致之送之

环人掌致师察军慝环四方之故巡邦国搏谍贼讼敌国扬军旅降围邑

搏谍贼以下皆环人巡邦国之事

挈壶氏掌挈壶以令军井挈辔以令舍挈畚以令粮凡军事县壶以序聚凡防县壶以代哭者皆以水火守之分以日夜及冬则以火爨鼎水而沸之而沃之射人掌国之三公孤卿大夫之位三公北面孤东面卿大夫西面其挚三公执璧孤执皮帛卿执羔大夫鴈诸侯在朝则皆北面诏相其灋

三公执璧则以有君之体而不致其用也

若有国事则掌其戒令诏相其事掌其治逹

射之为道利以直逹有括则不至治逹如之故掌治逹者在射人也

以射灋治射仪王以六耦射三侯三获三容乐以驺虞九节五正诸侯以四耦射二侯二获二容乐以貍首七节三正孤卿大夫以三耦射一侯一获一容乐以采苹五节二正士以三耦射豻侯一获一容乐以采蘩五节二正若王大射则以貍步张三侯王射则令去侯立于后以矢行告卒令取矢祭侯则为位与太史数射中佐司马治射正

侯而祭之则神无不在而君子无所不用其至

祭祀则赞射牲相孤大夫之灋仪会同朝觐作大夫介凡有爵者大师令有爵者乘王之倅车有大宾客则作卿大夫从戒太史及大夫介大防与仆人迁尸作卿大夫掌事比其庐不敬者苛罚之

服不氏掌养猛兽而敎扰之凡祭祀共猛兽宾客之事则抗皮射则赞张侯以旌居乏而待获

抗皮赞张侯待获皆服不服之意故服不氏掌之

射鸟氏掌射鸟祭祀以弓矢乌鸢凡宾客会同军旅亦如之射则取矢矢在侯高则以并夹取之

先王置官大抵兼职射鸟氏虽无所兼其所射以共賔祭膳献亦足以偿禄矣使乌鸢以并夹取矢虽若不急然上下无乏事则以事为之制故也

罗氏掌罗乌鸟蜡则作罗中春罗春鸟献鸠以养国老行羽物

掌畜掌养鸟而阜蕃敎扰之祭祀共卵鸟嵗时贡鸟物共膳献之鸟

共卵及鸟物与兽同义翠肾羽翮之属是也

司士掌羣臣之版以治其政令嵗登下其损益之数辨其年嵗与其贵贱周知邦国都家县鄙之数卿大夫士庶子之数以诏王治以德诏爵以功诏禄以能诏事以乆奠食唯赐无常

赐出于王之恩恩有厚薄赐有多寡又何常之有且赐而有常则无以作福矣

正朝仪之位辨其贵贱之等王南乡三公北面东上孤东面北上乡大夫西面北上王族故士虎士在路门之右南面东上大仆大右大仆从者在路门之左南面西上

乡明以听天下者王也故南乡面王而荅之者公也故北靣孤佐王者也故东面卿大夫佐王者也故西面王族故士虎士大仆大右大仆从者则从王者也故南面顺王所向焉三公东上则北面以左为右故也自孤以下皆以近尊为上公以下皆言面王独言向不斥其体尊故也

司士摈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士旁三揖王还揖门左揖门右大仆前王入内朝皆退

掌国中之士治凡其戒令掌摈士者膳其挚凡祭祀掌士之戒令诏相其灋事及赐爵呼昭穆而进之帅其属而割牲羞爼豆凡会同作士从賔客亦如之作士适四方使为介大防作士掌事作六军之士执披凡士之有守者令哭无去守国有故则致士而颁其守凡邦国三嵗则稽士任而进退其爵禄

诸子掌国子之倅掌其戒令与其敎治辨其等正其位国有大事则帅国子而致于大子惟所用之若有兵甲之事则授之车甲合其卒伍置其有司以军灋治之司马弗正凡国正弗及

司马弗正国正弗及则是诸子正之大子用之而已

大祭祀正六牲之体凡乐事正舞位授舞器大防正羣子之服位会同賔客作羣子从凡国之政事国子存游倅使之脩德学道春合诸学秋合诸射以攷其艺而进退之

司右掌羣右之政令凡军旅会同合其车之卒伍而比其乘属其右凡国之勇力之士能用五兵者属焉掌其政令

比其乘则比其乘之马使齐力属其右则属其右之人使同心先王旣合万民之卒伍以时习之皆使知战又属勇力之士能用五兵者于司右使掌其政令则军旅之事有选锋以待敌齐民得免死焉无事之时武夫皆寓于官府无所奋其私鬭矣

虎贲氏掌先后王而趋以卒伍军旅会同亦如之舍则守王闲王在国则守王宫国有大故则守王门大防亦如之及葬从遣车而哭适四方使则从士大夫若道路不通有徴事则奉书以使于四方

旅贲氏掌执戈盾夹王车而趋左八人右八人车止则持轮凡祭祀会同賔客则服而趋防纪则衰葛执戈盾军旅则介而趋

旅贲则王衞之尤亲者王吉服则亦吉服王凶服则亦凶服王戎服则亦戎服亦与王同其忧乐也

节服氏掌祭祀朝觐衮冕六人维王之太常诸侯则四人其服亦如之郊祀裘冕二人执戈送逆尸从车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衣朱裳执戈盾帅百隷而时难以索室疫大防先匶及墓入圹以戈击四隅方良

猜你喜欢
  卷一 开宗明义章第一·邢昺
  卷四·湛若水
  读诗略记卷三·朱朝瑛
  第十八章 10·辜鸿铭
  赵文子与叔誉观平九原①·戴圣
  卷十·佚名
  卷五十七·佚名
  知五阴慧章第二·佚名
  阿速达经正文·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玄奘
  卷十四·佚名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一·佚名
  佛说决定义经·佚名
  宗镜录卷第五十四·延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毛滂·唐圭璋

      滂字泽民,衢州人。为杭州法曹,元符二年(1099)知武康县。崇宁初,除删定官。五年(1106)送吏部与监当。政和中,守嘉禾。有东堂词。  水调歌头  元会曲  九金增宋重,八玉变秦馀。千年清浸,洗净河洛出图书。一段升平光景,不

  • 第二折·佚名

    (曹操同许褚领卒子上)(曹操云)官封九锡位三公,玉带金鱼禄万钟。日服鸩酒千条计,夜卧丸枕有谁同?某姓曹,名操,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也。幼习韬略遁甲之书,曾为行军参谋之职。因某累建奇功,自破吕布之后,加某为大汉左丞相之职。颇奈

  • 高栻·隋树森

    高栻,一作高拭,燕山人。与张可久同时。生平不详。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以为其人字则诚,即作《琵琶记》者,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已辨其非。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

  • 松陵集巻九·陆龟蒙

    今体五七言诗八十六首过张祜处士丹阳故居【并序】 顔 萱萱与故张处士祜世家通旧尚忆孩稚之歳与伯氏尝承处士抚抱之仁目管辂为神童期孔融于伟器光隂徂谢二纪于兹适经其故居已易他主访遗孤之所止则距故居之右二十余步

  • 第五十五回 返豹房武宗晏驾 祭兽吻江彬遭囚·蔡东藩

      却说武宗坠入水中,险些儿被水淹死,幸亏操舟的两太监,曾在京内太液池中,习惯泅水,虽遭覆溺,毫不畏惧,亟游近武宗身旁,将武宗手脚握住,推出水面。各舟闻警齐集,才将武宗搀入舟中,还有两太监入水,用力挣扎,也经旁人救起。惟武宗

  • 东汉会要卷三十九·徐天麟

    蕃夷上东夷【阙】南蛮【前半原阙】程等大冦郡县遣武威将军刘尚击之尚军大败二十四年相单程等下攻临沅明年春遣伏波将军马援等将兵撃破之单程等乞降防援病卒谒者宗均聴受降羣蛮遂平肃宗建初元年武陵澧中蛮陈从等反叛零

  • 东汉会要卷五·徐天麟

    礼三【吉礼】社稷建武二年立大社稷于洛阳在宗庙之右方坛无屋有墙门而已二月八月及腊一嵗三祠皆太牢具使有司祠孝经援神契曰社者土地之主也稷者五谷之长也礼记及国语皆谓共工氏之子曰句龙为后土官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烈

  • 台湾关系文献集零十四·佚名

    岑襄勤公奏稿选录岑毓英谢调福建巡抚恩折(光绪七年五月初六日)酌带官兵赴闽筹办海防折(同日)调文员赴闽差遣片(同日)起程赴闽折(五月十三日)黔铸炸炮带往福州片(同日)抵闽接印谢恩折(七月初七日)会商台湾防务大概情形折(七月二十四

  • 卷之四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四百十·佚名

    光绪二十三年。丁酉。九月。丁亥。朔上诣颐和园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庚寅皆如之。起居注  ○谕内阁、内务府奏、燕郊等处行宫殿宇墙垣坍塌。请派员勘修一摺。着派启秀世续、敬

  • 北上日记 光绪八年壬午·恽毓鼎

    光绪八年,元黓敦牂,正月初一日起(予年二十)正月初一日,戊子晴。早起拜年。孙乐亭、家容生叔、小园、韵梅来。灯后抹牌。初二日晴。掌灯抹牌。初三日晴。晚间落影,抹牌。初四日晴。饭后往藩司前看灯,因登黄鹤楼,游人甚众,稍坐即

  • 完颜福寿传·脱脱

    完颜福寿,是曷速馆人。其父完颜合住,建国之初前来归顺,被授予猛安。天眷二年(1139),完颜福寿继承父亲完颜合住的职位,被授予定远大将军,直至升到金吾卫上将军。海陵王减少合并猛安谋克,于是停止了他的加封。正隆末年,海陵王攻

  • 汉纪十三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上元封二年(壬申、前109)·司马光

    汉纪十三汉武帝元封二年(壬申,公元前109年) [1]冬,十月,上行幸雍,祠五;还,祝祠泰一,以拜德星。 [1]冬季,十月,汉武帝巡幸至雍,祭祀于五;回长安后,祭祀泰一神,并叩拜“德星”。 [2]春,正月,公孙卿言:“见神人东莱山,若云欲见天子。”天子

  • 渔樵问对 原文·邵雍

    渔者垂钓于伊水之上。樵者过之,弛担息肩,坐于磐石之上,百问于渔者。曰:“鱼可钩取乎”曰:“然。”曰:“钩非饵可乎”曰:“否。”曰:“非钩也,饵也。鱼利食而见害,人利鱼而蒙利,其

  • 卷三·王昭禹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详解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详解卷三宋 王昭禹 撰小宰之职掌建邦之宫刑以治王宫之政令凡宫之纠禁【宫刑施于王宫中者之刑杜子春云宫当为官而后郑不从其説盖见下文以宫刑宪禁于王宫故知宫刑明矣夫

  • 青崖集·魏初

    元代诗文别集。5卷。魏初撰。据明人焦竑《国史经籍志》,魏初撰有《青崖集》10卷,但今已不存。现存5卷本《青崖集》,是清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本集卷首无序。卷1为五、七言古诗及五、七言

  • 钦定礼记义疏·乾隆

    《礼记》研究著作。清乾隆皇帝敕修,八十二卷,其中阐释四十九篇《礼记》的正文七十七卷,附载图集五卷。该书的特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此编广摭群言,于郊、社、乐、舞、裘、冕、车、旗、尊、彝、圭、鬯、燕饮、

  • 佛说月灯三昧经·佚名

    此经有别生经二种,皆刘宋先公译。其一题为月灯三昧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又称文殊师利菩萨十事行经,一卷,存于宋、元、明诸藏中,相当于本经第六卷前半。其二亦名月灯三昧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一卷,高丽藏亦收之,缩刷藏经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