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32章 微子篇第十八

18·1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译文纣王凶暴残虐,同母兄长微子离开了他,他的叔父箕子被降为奴隶,另一个叔父比干因进谏纣王而被纣王处死。孔子说:“殷商时有三个仁人啊!”

名家注解朱熹注:“微、箕,二国名。子,爵也。微子,纣庶兄。箕子、比干,纣诸父。微子见纣无道,去之以存宗祀。箕子、比干皆谏,纣杀比干,囚箕子以为奴,箕子因佯狂而受辱。三人之行不同,而同出于至诚恻怛之意,故不咈乎爱之理,而有以全其心之德也。”

18·2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译文柳下惠担任鲁国掌管司法刑狱的官员,多次被罢官。有人对他说:“您不能离开鲁国吗?”柳下惠说:“坚持正直之道为人做事,到哪里能不被多次罢免呢?以邪门歪道去为人做事,又为什么一定要离开生育自己的国家呢?”

名家注解朱熹注:“柳下惠三黜不去,而其辞气雍容如此,可谓和矣。然其不能枉道之意,则有确乎其不可拔者。是则所谓必以其道,而不自失焉者也。”

张居正注:“柳下惠是鲁之贤人。士师是掌刑狱的官。三黜是屡遭罢斥。父母之邦指鲁国说。昔柳下惠为鲁士师之官,屡被退黜。”又注:“柳下惠以此解或人之言,盖自信其直道而行,不以三黜为辱也。要之,衰世昏乱,故正直见恶于时,惟治朝清明,斯君子得行其志,是以有道之君于秉公持正者,必崇奖而保护之,倾险邪媚者,必防闲而斥远之,则众正之路开,而群枉之门杜矣!”

18·3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译文齐景公谈到怎样对待孔子时说:“像鲁君对待季氏那样对待他,那我做不到;我可以用对季氏和孟氏中间的态度对待他。”又说:“我老了,不能做什么了。”孔子便离开了齐国。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季氏强臣,君待之之礼极隆,然非所以待孔子也。以季、孟之间待之,则礼亦至矣。然复曰‘吾老矣不能用也’,故孔子去之。盖不系待之轻重,特以不用而去尔。”

朱熹注:“鲁三卿,季氏最贵,孟氏为下卿。孔子去之,事见《世家》。然此言必非面语孔子,盖自以告其臣,而孔子闻之尔。”

张居正注:“夫孔子至齐,本为行道,既不能用其道,而徒拟议于礼节之间,则已虚拘焉耳。盖不合则去,一重道之义也。”

18·4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译文齐国送给鲁国许多歌女,季桓子都接受了,鲁君便三天不理朝政,孔子离开了鲁国。

名家注解朱熹注:“归,如字,或作馈。朝,音潮。季桓子,鲁大夫,名斯。按《史记》,‘定公十四年,孔子为鲁司寇,摄行相事。齐人惧,归女乐以沮之’。”

18·5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译文论穆公霸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车前走过,他唱道:“凤鸟啊,凤鸟啊!你的德行为什么衰退了呢?过去的事情已经不能挽回了,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呀。算了吧,算了吧!如今那些从政的人都危险啊!”孔子下车,想和他交谈。接舆却赶快走开了,孔子没能和他交谈。

名家注解朱熹注:“夫子时将适楚,故接舆歌而过其车前也。凤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接舆以比孔子,而讥其不能隐为德衰也。孔子下车,盖欲告之以出处之意。接舆自以为是,故不欲闻而避之也。”

18·6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译文长沮、桀溺两个人一起耕种,孔子从那儿经过,让子路去问渡口在哪里。长沮说:“那位驾车的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问:“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已经知道渡口在哪里了。”子路又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问:“你是鲁国孔丘的徒弟吗?”子路回答说:“是的。”桀溺又说:“社会纷乱就像滔滔的洪水一样弥漫,谁能把纷乱的社会变革过来呢?与其跟着像孔子这样的避人之士东奔西走,不如跟着我们这样避于世外的隐士隐居不出来呢!”说完继续耕种了。子路回来告诉了孔子。孔子若有所失地说:“人是不能同鸟兽共处的,我不能同这些人相处,还同谁相处呢?如果天下有道,我就不参与政治改革了。”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圣人不敢有忘天下之心,故其言如此也。”

朱熹注:“言所当与同群者,斯人而已,岂可绝人逃世以为洁哉?天下若已平治,则我无用变易之。正为天下无道,故欲以道易之耳。”

18·7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耘。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译文子路跟着孔子,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位老人,用手杖挑着耕田的用具担在肩上。子路问老人说:“您见过孔老先生吗?”老人说:“你这种人四肢不会劳动,五谷分不清楚。谁知道孔老先生是谁?”说完把手杖放到一边耕田去了。子路拱手站在那里。老人留下子路在他家过夜,他杀了鸡做了黄米饭给子路,又让他的两个儿子来见子路。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并把见到老人的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这是个隐居避世的人。”并让子路返回去见老人。子路到了那里,老人却离开了。子路说:“不出来做官没有君臣之义。长幼之间的礼节,不可废除;君臣之义,怎么能废除呢?想要洁身自好,却违背了君臣之义。君子出来做官,是履行君臣之义。良好的道德秩序不能实行,我们早已经知道了。”

名家注解朱熹注:“子路述夫子之意如此。盖丈人之接子路甚倨,而子路益恭,丈人因见其二子焉。则于长幼之节,固知其不可废矣,故因其所明以晓之。伦,序也。人之大伦有五: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仕所以行君臣之义,故虽知道之不行而不可废。然谓之义,则事之可否,身之去就,亦自有不可苟者。是以虽不洁身以乱伦,亦非忘义以殉禄也。福州有国初时写本,‘路’下有‘反子’二字,以此为子路反而夫子言之也。未知是否?”

张居正注:“丈人是老人。蓧是竹器。去草叫耘。盖春秋之时,天下无道,贤人隐遁,而孔氏之徒独周游四方,欲以行道济时,故动而见沮如此,可以观世矣!夫子每倦倦接引,各因其明以通其蔽,所以扶世教而正人心者,意独至哉!”

18·8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译文古代的隐者有: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孔子说:“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侮辱自己的人格,是伯夷、叔齐吧?”又说:“柳下惠,少连降低了自己的意志,人格受到了侮辱,但是他们的言论合乎伦理之道,他们的行为符合大家的心愿,那也不过如此罢了。”接着又说道:“虞仲、夷逸隐居山野,不再谈论世事,行为廉洁,抛弃了通达权变。我却和他们都不一样,没有绝对可以,也没什么绝对不可以。”

名家注解朱熹注:“逸,遗逸。民者,无位之称。虞仲,即仲雍,与大伯同窜荆蛮者。夷逸、朱张,不见经传。少连,东夷人。”

18·9太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译文太师挚去了齐国,第二餐的乐师干去了楚国,第三餐的乐师缭去了蔡国,第四餐的乐师缺去了秦国,击鼓的方叔到了河内,摇小鼓的乐师武到了汉中,少师阳和击磬的襄到了海滨。

名家注解张居正注:“太师是乐官之长。古时国君每食,必作乐以侑食,故有亚饭、三饭、四饭之名。少师是乐官之佐。鼓、播鼗、击磬都是掌乐器的官。齐、楚、蔡、秦、河、汉、海都是地名。鲁自三家僭乱,歌雍舞佾,私家日盛,而公室反微。音乐废阙宗庙之祭,至不能备八佾之舞,于是典乐之官,皆失其职,散而之四方。有掌乐的太师名挚者,去而适齐,掌亚饭之乐名干者,去而之楚。掌三饭之乐名缭者,去而之蔡。掌四饭之乐名缺者,去而之秦。掌击鼓的官名方叔者,去而人居于河内。掌播摇鼗鼓的官名武者,去而人居于汉中。为乐官之佐名阳与击磬的官名襄者,去而人居于海岛。夫礼乐所以为国者也,鲁失其政,下陵上替,礼坏乐崩,至使瞽师乐官皆不能守其职,而纷然四散。是尚可以为国乎?记者言此,盖伤鲁之衰也。”

18·10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译文周公对鲁公说:“君子不慢待他的亲戚,不让大臣怨恨自己、不信任自己。故旧亲友没什么大的过错,就不要抛弃他。不对任何人求全责备。”

名家注解朱熹注:“大臣非其人则去之,在其位则不可不用。大故,谓恶逆。”

张居正注:“鲁公是周公之子伯禽。施字当作弛字,是废弃的意思。以,是用。周家以忠厚立国,故周公训其子治鲁之道,亦不外此。其后周祚八百,而鲁亦与周并传绵远,岂非德泽浃洽之深哉?此为国者所当法也。”

18·11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伯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

译文周朝有八个名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

名家注解朱熹注:“此篇孔子于三仁、逸民、师挚、八士,既皆称赞而品列之;于接舆、沮、溺、丈人,又每有惓惓接引之意。皆衰世之志也,其所感者深矣。在陈之叹,盖亦如此。三仁则无间然矣,其余数君子者,亦皆一世之高士。若使得闻圣人之道,以裁其所过而勉其所不及,则其所立,岂止于此而已哉?”

猜你喜欢
  桓公卷四(起元年,尽六年)·何休
  卷之五·子华子
  大学衍义卷十三·真德秀
  卷五·真德秀
  春秋诸国统纪卷二·齐履谦
  卷一百六十·秦蕙田
  目録·朱朝瑛
  卷九·柯尚迁
  卷六·范家相
  卷四百五十一·佚名
  道行品法句经第二十八(二十有八章)·佚名
  致月空书(六通)·太虚
  人人自治与世界和平·太虚
  梵网经与千钵经抉隐·太虚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265 ·佚名

    欧阳修 送京西提点刑狱张驾部 太华之松千岁青,尝闻其下多茯苓。 地灵山秀草木异,往往变化为人形。 神仙不欲世人采,覆以云气常冥冥。 台郎何年得真诀,服饵既久毛骨清。 汝阳昔见今十载,丹颜益少方

  • 卷三百六十八·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六十八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雪矶丛稿【三】谢杨孟溪县丞惠以章墨白首侯芭蜀江边曽向君家传太?射熊草赋留残墨相应当日还渠得飘零潇洒几世孙解得胶法舂?云物理往来元莫测后世子

  • 提要·陈焯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宋元诗会       总集类提要【臣】等谨案宋元诗会一百卷国朝陈焯撰焯字默公桐城人顺治壬辰进士选庶吉士以耳聋告归不复出覃思着述取所见宋元诗人之作辑为此编每人各纪其爵里本末于

  • 卷一百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八李元紘李元紘字大纲京兆万年人本姓丙氏曾祖粲率衆归高祖因赐姓元紘初为雍州司户太平公主占民碾磑元紘断还民雍州长史窦怀贞惧势促令改断元紘大署判後曰南山可移此断不可揺开元初擢京兆

  • 御选元诗卷十六·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十六五言古诗四马祖常都门一百韵用韩文公防合聨句诗韵返躬操耒耜奉身寡帷幕田居水舂硙城宿霜鸣柝凝尘尚沈冥幽赏任飘泊行歌鲜同欢起舞真独作啸咏气颇雄攀跻力或弱樛木植幢防丑石掀兽恶心耻妇女

  • 卷四百五十 元祐五年(庚午,1090)·李焘

      起哲宗元祐五年十月壬戌盡是月戊子   十一月壬戌,開封府推官王詔與知真州孫賁兩易其任。(孫賁,即文彥博私記所云與韓忠彥交結言路者,易任不知何故,當考。據蘇轍論冬溫無冰,詔實坐失入徒罪,故罷府推。)   四方館使、隨

  • 第二十回 立德光番后爱次子 杀任圜权相报私仇·蔡东藩

      却说李嗣源即位以后,更张庶政,改易百官,宰相任圜,尽心佐治,朝纲渐振,军民各饱食无忧。邺都守将赵在礼,却请唐主嗣源,转幸邺都。唐主颇以为疑,徙在礼为义成节度使。在礼不肯离邺,但表称军情未协,乃改拜邺都留守兴唐尹。尚有

  • 卷之一百五十一·佚名

    洪武十六年春正月乙巳朔皇太子亲王驸马俱浅色常服诣华盖殿行八拜礼 上御奉天殿受百官朝贺毕赐宴华盖殿不举乐以 孝慈皇后丧故也是日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遣其臣亚兰匏山南王承察度遣其臣师惹等进表贡马及方物贵州宣慰使

  • 卷一百十九·杨士奇

    永乐九年九月己未朔脩寿州卫城池 宴满刺加国王拜里迷苏刺及榜葛刺古里等国使臣云南木邦军民宣慰司等处所遣头目于午门○庚申四川仙泉井盐课司言本司盐课岁额有亏灶丁于观官井开煎比仙泉井增盐九千七百二十斤宜定为岁

  • 卷五十八·杨士奇

    永乐四年八月丁亥朔 遣官释奠先师孔子○敕征讨安南总兵官成国公朱能等曰安南僻在海陬自昔为中国郡县五季以来中国多事不能制之历宋及元亦尝悖逆用兵图之而无成功今黎贼逆命朕命尔等率师讨之期而成功然宋元所以无功者

  • 卷之二百四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第五卷 昆山新阳·缪荃孙

    经 部论语义疏二卷 隋·张 冲论语旨义十二卷 张 冲春秋左氏义略三十卷 张 冲丧服义三卷 张 冲孝经义十卷 张 冲仪礼传八十卷 张 冲五经微旨十四卷 唐·张 镒孟子音义三卷

  • 三九八 湖北巡抚陈辉祖奏遵旨查交《华严经》武则天序文折·佚名

    三九八 湖北巡抚陈辉祖奏遵旨查交《华严经》武则天序文折乾隆四十二年七月初二日*臣陈祖辉跪奏:本年二月二十三日,准礼部咨,大学士于敏中奉旨:《华严经》内有武则天制序,着删去。所有颁发过藏经之处,查明俱着撤出销毁,并将

  • 卷六十·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六十 唐 张守节 撰 三王世家第三十      史记六十 大司马臣去病昧死再拜上疏皇帝陛下陛下过听使臣去病待罪行间宜专边塞之思虑暴骸中野无以报乃敢惟他议以干用事者诚见陛下忧劳天下

  • 日者列传第六十七·司马迁

    范君石 译注【说明】这是专记日者的类传。所谓日者,即古时占候卜筮的人。《墨子·贵义》说:“子墨子北之齐,遇日者。日者曰:‘帝以今日杀黑龙于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墨子不听,遂北,至淄水。墨子不

  • 江湛传·李延寿

    江湛字徽深,守丧以孝顺闻名。喜爱文义,善于弹棋鼓琴,兼明算术。担任彭城王刘义康的司徒主簿、太子中舍人。司空檀道济为他的儿子求娶江湛的妹妹,没有答应,刘义康下了指示,又不听从。当时的人们推重他的立有志向。刘义康兴盛

  • 卷八 交道七·孙星衍

    《韩诗外传》九孔子出游少原之野,有妇人中泽而哭,其音甚哀。孔子怪之,使弟子问焉,曰:“夫人何哭之哀?”妇人对曰:“向者,刈蓍薪亡吾蓍簪,吾是以哀也。”弟子曰:“刈蓍薪而亡蓍簪,有何悲焉?”妇人曰:“非伤亡簪也,盖不忘故也。”《韩

  • 大慧普觉禅师普说 第十三卷·蕴闻

    大慧普觉禅师普说 第十三卷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 上进师到雪峰值建菩提会请普说。问话毕乃云。菩提宿将坐重围。劫外时闻木马嘶。寸刃不施魔胆碎。望风先已竖降旗。雪峰法窟真歇场中。人人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