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周书·吕刑

吕命穆王训夏赎刑,作《吕刑》。

惟吕命,王享国百年,耄,荒度作刑,以诘四方。王曰:「若古有训,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杀戮无辜,爰始淫为劓、刵、椓、黥。越兹丽刑并制,罔差有辞。民兴胥渐,泯泯棼棼,罔中于信,以覆诅盟。虐威庶戮,方告无辜于上。上帝监民,罔有馨香德,刑发闻惟腥。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报虐以威,遏绝苗民,无世在下。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群后之逮在下,明明棐常,鳏寡无盖。

皇帝清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德威惟畏,德明惟明。乃命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折民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降播种,家殖嘉谷。三后成功,惟殷于民。士制百姓于刑之中,以教祗德。穆穆在上,明明在下,灼于四方,罔不惟德之勤,故乃明于刑之中,率乂于民棐彝。典狱非讫于威,惟讫于富。敬忌,罔有择言在身。惟克天德,自作元命,配享在下。」

王曰:「嗟!四方司政典狱,非尔惟作天牧?今尔何监?非时伯夷播刑之迪?其今尔何惩?惟时苗民匪察于狱之丽,罔择吉人,观于五刑之中;惟时庶威夺货,断制五刑,以乱无辜,上帝不蠲,降咎于苗,苗民无辞于罚,乃绝厥世。」

王曰:「呜呼!念之哉。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孙,皆听朕言,庶有格命。今尔罔不由慰曰勤,尔罔或戒不勤。天齐于民,俾我一日,非终惟终,在人。尔尚敬逆天命,以奉我一人!虽畏勿畏,虽休勿休。惟敬五刑,以成三德。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宁惟永。」

王曰:「吁!来,有邦有土,告尔祥刑。在今尔安百姓,何择,非人?何敬,非刑?何度,非及?两造具备,师听五辞。五辞简孚,正于五刑。五刑不简,天于五罚;五罚不服,正于五过。五过之疵: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其罪惟均,其审克之!

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其审克之!简孚有众,惟貌有稽。无简不听,具严天威。墨辟疑赦,其罚百锾,阅实其罪。劓辟疑赦,其罪惟倍,阅实其罪。剕辟疑赦,其罚倍差,阅实其罪。宫辟疑赦,其罚六百锾,阅实其罪。大辟疑赦,其罚千锾,阅实其罪。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其属二百。五刑之属三千。

上下比罪,无僭乱辞,勿用不行,惟察惟法,其审克之!上刑适轻,下服;下刑适重,上服。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惟齐非齐,有伦有要。罚惩非死,人极于病。非佞折狱,惟良折狱,罔非在中。察辞于差,非从惟从。哀敬折狱,明启刑书胥占,咸庶中正。其刑其罚,其审克之。狱成而孚,输而孚。其刑上备,有并两刑。」

王曰:「呜呼!敬之哉!官伯族姓,朕言多惧。朕敬于刑,有德惟刑。今天相民,作配在下。明清于单辞,民之乱,罔不中听狱之两辞,无或私家于狱之两辞!狱货非宝,惟府辜功,报以庶尤。永畏惟罚,非天不中,惟人在命。天罚不极,庶民罔有令政在于天下。」

王曰:「呜呼!嗣孙,今往何监,非德?于民之中,尚明听之哉!哲人惟刑,无疆之辞,属于五极,咸中有庆。受王嘉师,监于兹祥刑。」


译文


吕侯被命为卿时,穆王在位很久,军纪老了,还是广泛谋求制定刑法,来禁戒天下。

王说:“古代有遗训,蚩尤开始作乱,扩大到平民百姓。无不寇掠贼害,冒没不正,内外作乱,争夺窃盗,诈骗强取。苗民不遵守政令,就用刑罚来制服,制定了五种酷刑以为法律。杀害无罪的人,开始放肆使用劓、刖、椓、黥等刑罚。于是,施行杀戮,抛弃法制,不减免无罪的人。

“苗民互相欺诈,纷纷乱乱,没有中信,以致背叛誓约。受了虐刑和一些被侮辱的人都向上帝申告自己无罪,上帝考察苗民,没有芬芳的德政,刑法所发散的只有腥气。颛顼皇帝哀怜众多被害的人没有罪过,就用威罚处置施行虐刑的人,制止和消灭行虐的苗民,使他们没有后嗣留在世间。又命令重和黎,禁止地民和天神相互感通,神和民再不能升降来往了。高辛、尧、舜相继在下,都显用贤德的人,扶持常道,于是孤苦之人的苦情,没有壅蔽了。

“尧皇帝清楚地听到下民和孤寡对苗民的怨言。于是提拔贤人,贤人所惩罚的,人都畏服,贤人所尊重的,人都尊重。命令三位大臣慎重地为民服务。伯夷颁布法典,用刑律制服人民;大禹平治水土,负责名山大川,后稷教民播种,努力种植庄稼。三后成功了,就富足了老百姓。士师又用公正的刑罚制御百官,教导臣民敬重德行。

“尧皇帝恭敬在上,三位大臣努力治事在下,光照四方,没有人不勤行德政,所以能勉力于刑罪的公平,治理老百姓以扶持常道。主管刑罚的官,不是终于作威,而是终于仁厚。又敬、又戒,自身不说坏话。他们肩负上天仁爱的美德,自己造就了好命,所以配天在下享有禄位。”

王说:“啊!四方的诸侯们,你们不是做上天的治民官吗?现在,你们重视什么呢?难道不是这伯夷施行刑罚的道理吗?现在你们要用什么作为惩戒呢?就是苗民不详察狱事的施行,不选择善良的人,监察五刑的公正,就是任用虚张威势,掠夺财物的人,裁决五刑,乱罚无罪,上帝不加赦免,降灾给苗民,苗民对上帝的惩罚无话可说,于是断绝了他们的后嗣。”

王说:“啊!你们要记住这个教训啊!伯父、伯兄、仲叔、季弟以及年幼的子孙们,都听从我的话,或许会享有好命。如今你们没有人不喜欢慰劳说勤劳了,你们没有人制止自己不勤劳。上帝治理下民,暂时任用我们,不成与成,完全在人。你们可要恭敬地接受天命,来辅助我!虽然遇到可怕的事,不要害怕;虽然可以休息,也不要休息,希望慎用五刑,养成这三种德行。一人办了好事,万民都受益,国家的安宁就会长久了。

王说:“啊!来吧!诸侯国君和各位大臣,我告诉你们要善用刑法。如今你们安定百姓,要选择什么呢,不是吉人吗?要慎重什么呢,不正是刑罚吗?要考虑什么呢,不就是判断适宜吗?

“原告和被告都来齐了,法官就审查五刑的讼辞;如果讼辞核实可信,就用五刑来处理。如果用五刑处理不能核实,就用五罚来处理;如果用五罚处理也不可从,就用五过来处理。五过的弊端是:法官畏权势,报恩怨,谄媚内亲,索取贿赂,受人请求。发现上述弊端,法官的罪就与罪犯相同,你们必须详细察实啊!

“根据五刑定罪的疑案有赦免的,根据五罚定罪的疑案有赦免的,要详细察实啊!要从众人中核实验证,审理案件也要有共同办案的人。没有核实不能治罪,应当共同敬畏上天的威严。

“判处墨刑感到可疑,可以从轻处治,罚金一百锾,要核实其罪行。判处劓刑感到可疑,可以从轻处治,罚金二百锾,要核实其罪行。判处剕刑感到可疑,可以从轻处治,罚金五百锾,要核实其罪行。判处宫刑感到可疑,可以从轻处治,罚金六百锾,要核实其罪行。判处死刑感到可疑,可以从轻处治,罚金一千锾,要核实其罪行。墨罚的条目有一千,劓罚的条目有一千,荆罚的条目有五百,宫罚的条目有三百,死罪的刑罚,其条目有二百。五种刑罚的条目共有三千。

“要上下比较其罪行,不要错乱供辞,不要采取已经废除的法律,应当明察,应当依法,要核实啊!上刑宜于减轻,就减一等处治,下刑宜于加重,就加一等处治。各种刑罚的轻重允许有些灵活性。刑罚时轻时重,相同或不相同,都有它的条理和纲要。

“刑罚虽不置人死地,但受刑罚的人感到比重病还痛苦。不是巧辩的人审理案件,而是善良的人审理案件,就没有不公正合理的。从矛盾处考察供词,不服从的犯人也会服从。应当怀着哀怜的心情判决诉讼案件,明白地检查刑书,互相斟酌,都要以公正为标准。当刑当罚,要详细察实啊!要做到案件判定了,人们信服;改变判决,人们也信服。刑罚贵在慎重,有时也可以把两种罪行合并考虑,只罚一种。”

王说:“啊,谨慎啊!诸侯国君以及同姓官员们,对我的话要多多戒惧,我重视刑罚,有德于老百姓的也是刑罚。如今上天扶助老百姓,你们是在下面作天之配。应当明察一面之辞,老百姓的治理,无不在于公正地审理双方的诉讼词,不要对诉讼双方的诉词贪图私利啊!狱讼接受贿赂不是好事,那是获罪的事,我将以众人犯罪来论处这些人。永远可畏的是上天的惩罚,不是天道不公平,只是人们自己终结天命。上天的惩罚不加到他们身上,众民就不知有美好的政治在天下了。”

王说:“啊!子孙们,从今以后,我监察什么呢?难道不是行德吗?对于老百姓案情的判决,要明察啊!治理老百姓要运用刑罚,使无穷无尽的讼辞合于五刑,都能公正适当,就有福庆。你们接受治理我的好百姓,可要明察这种祥刑啊!”

猜你喜欢
  卷一·湛若水
  读书不为稻粱谋·孔子
  卷三·邵宝
  卷一百三·秦蕙田
  日月·佚名
  书传会选序·刘三吾
  卷十六·李光坡
  学蔀通辨提纲·陈建
  卷七十五·顺治
  卷四百八十五·佚名
  卷二十一·赞宁
  卷二·佚名
  金刚藏菩萨·佚名
  第七卷·佚名
  花严经探玄记卷第十九·法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六·杜文澜

    卷十六垂杨陈允平词、渐浅黄媆绿句、浅误作澹、又纵嗁鹃不唤春归句、落纵字、均应从日湖渔唱及绝妙好词改补、迷神引晁补之词、向烟波路句、向字上多回字、又怪竹枝歌声怨句、多迭一声字、词谱参

  • ●卷二·郭麐

    ○冯登府词余尝谓词在难易之间,苟性所不近,虽殚心力为之而不工,亦有偶然学之而即合者。顷见冯云伯登府种芸词一卷,体物语有极工者。疏影咏帆影云:“船窗似画,看山好,蓦却被夕阴遮断。又最怜、十幅高悬处,全不怕、西风吹

  • 怨王孙·徐志摩

    困处在深闺,春要快去了,行人一点的消息都没有,寄一个信给他么?托谁寄呢?这怎么好。多情的自然是什么都放不下,寒食又到了,这静悄,秋千也空着,只有向月亮浸着白白的梨花。原词:怨王孙帝里春晚,重门深院。草绿阶前,暮天雁断。楼上远

  • 隆吉集补钞·管庭芬

    隆吉集补钞梁栋哀毗陵荆溪水腥泊船早,落日无人行古道。髑髅有眼不识春,东风吹出青青草。荒基犹认是人家,败栅曾将当城堡。当时压境兵百万,不脱靴尖堪蹴倒。短兵相接逾四旬,毒手尊拳日攻讨。内储外援两消沈,一缕人心坚自保。

  • 第十三回 闯王西走合浦还珠 清帝东来神京定鼎·蔡东藩

      却说吴三桂见城上掷下首级,拾起一看,正是他父母妻子的首级,惊得面色如土,从马上坠下。当由军士扶起,不禁捶胸大哭。想是不见陈圆圆首级,故尚未曾晕倒。恰好清兵亦赶到城下,闻报三桂家属被害,多尔衮即下了马,劝三桂收泪,并

  • 玉堂公草·高拱

    寿妃册文皇帝制曰:四星丽于天极,共赞乾行;六寝备于皇宫,并参坤教。然必茂珩璜之德,斯可称褕翟之华。咨尔尚氏,赋性柔嘉,禔身端淑,早膺宫选。遂从法相之班,夙侍宸居;克励小星之节,劳勤既著。宠数宜隆,兹特遣使持节,封尔为寿妃,锡以金

  • 大明英宗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六·佚名

    正统十年二月乙巳朔命故朵林山卫指挥同知个郎哥子乞丁哥指挥佥事忽失木子替麻哈俱袭职○夜有流星大如杯色青白光明烛地出天津东行至败瓜后二小星随之○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曹翼为右副都御史翼在甘肃参赞军务九年考满吏

  • ●南疆绎史勘本卷二十·温睿临

    霅川温氏原本古高阳氏勘定目录列传十四张国维、朱大典(子万化)、孙嘉绩沉宸荃陈函辉余煌高岱(子朗、叶汝■〈艹恒〉)董守谕王正中(王之仁附)右浙东阁辅督师从亡诸臣列传第十四。○鲁监国之事,无足言者:其在浙东,则闽有君矣;在海

  • 第一八○具领状光绪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一一四○三-二·佚名

    新竹县大轿首张邦,具领光绪九年冬季大轿班工食具领状人台下大轿首张邦等,今当大老爷台前,请领得光绪九年冬季份工食银壹拾两零捌钱伍分,扣除减平银陆钱五分外,实应银壹拾两零贰钱。邦等领回奉公,不敢冒

  • 李鉽传·令狐德棻

    李鉽字灵杰,身高不满五尺,性格果敢决断,有胆量勇气。少年时侍奉尔朱荣。魏永安元年(528),以别将身份随尔朱荣击败元颢,任命为讨逆将军。尔朱荣被害后,李鉽随着尔朱世隆护送尔朱荣之妻逃奔黄河以北。又随尔朱兆入洛阳,赐为淝

  • 卷二十·佚名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御选明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臣奏议卷二十停国戚张鹤龄等恩典疏【嘉靖二年】张 原臣谨奏昨见吏部奉敕皇亲太师寿宁侯张鹤龄进封昌国公庆阳伯夏臣加太子太保钦此又奉敕都督同知陈万言进

  • 卷一 集醒·陈继儒

    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今世之昏昏逐逐,无一日不醉,无一人不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而天下竟为昏迷不醒之天下矣,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酲,集醒第一。 倚才高而玩世,背后须防射影之虫;饰厚貌以欺人,面前恐

  • 序·江永

    乡党圗考序国家列圣相承尊崇经学诸经众説是非去取皆有钦定既颁易书诗春秋复纂仪礼周礼礼记且重镌十三经注疏流布海内广厉学宫志古之士餍饫其中如酌江河随量有获可不谓厚幸欤经籍包络三才制度名物特其间一支一节四子

  • 能断金刚般若经释序·太虚

    应城李子宽居士,尝自号了空。民国七年在沪尚贤堂闻余演说,即心归佛法。至十八年秋,余讲经于汉口,居士时任湖北财政厅长,昕夕从听,遂随众依仪皈佛法僧,仍以了空名之。以居士诵金刚般若曾得明验,了知内外法皆毕竟空,在持躬涉世间

  • 佛说佛名经卷第二十六·佚名

      南无无边华佛 南无无边净佛 南无无边光佛 南无无边明佛 南无无边照佛 南无妙明佛 南无无边境界佛 南无无边步佛 南无等盖行佛 南无宝盖佛 南无星宿王佛 南无善星宿佛 南无光明轮佛 南无光明王佛 南

  • 缘生初胜分法本经卷下·佚名

    隋天竺三藏达磨笈多译  比丘白佛。大德。惟此出生相续缘生。为更别有缘生。佛言。比丘。我说八门缘生。一谓受用世俗者。如眼缘色生眼识。三和有触触缘受如是等。二谓说助持者。缘生如四食作缘。根大得住当有增益。

  • 正一醮墓仪·佚名

    正一醮墓仪。撰人不详,似出於南北朝或隋唐。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述科仪,祭山川土地神祇,以安亡人,求子孙昌福。

  • 圣大总持王经·佚名

    一卷,赵宋施护译。佛为阿难说四咒。能知七生、十四生、二十一生及倍倍生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