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增修东莱书说卷十四   宋 时澜 撰

微子第十七      商书

殷既错天命微子作诰父师少师

此书之作深悼宗国之将亡而有志士仁人之意也大抵治乱之分观贤人君子议论之所在天下有道相与谋议于朝以辅翼其君天下无道相与私议于家而各尽致身之道非得已也使微子与父师少师在唐虞时必与稷契臯陶都俞于朝廷在成汤时必与伊尹仲虺陈告于君前不幸遇纣谏之不听进不可也不谏不能退不可也进退不可不得已谋各行其志以不拂其节圣贤处心至此则纣之时可见孔子曰商有三仁焉三仁之意即此一篇可见矣

微子若曰父师少师殷其弗或乱正四方

自此而下皆微子忧商之亡而议论其所以败德之故读此书者不可以忿嫉观之当深体其忧恻之心则一篇之中无非忧恻之辞乃三仁言之本心也其者疑而未定之辞或者疑而非断之辞曰其弗或乱正者商家乱亡之证已昭昭不可掩矣安得尚谓之其且或乎葢纣之不能治正四方固已决然微子望其君悔过之切冀其一旦豁然开明能治天下故不敢断然为已定之辞谓其果不能治四方也

我祖厎遂陈于上我用沈酗于酒用乱败厥德于下我祖成汤之为君致其功烈陈于上世昭然可考今乃沈湎于酒酒之乱德自然乱败而不知夫沈湎本纣所自为今微子以君为心以国为体虽纣之沈湎如我之沈湎同其设心若是想纣之为过其心焦然不寕恨弭其过之不早也败于下与陈于上为对祖宗之功参列在上纣沈酗于酒败厥德于下可谓忝厥祖矣微子深叹之辞也

殷罔不小大好草窃奸宄

夫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为之法度以防闲之则邪心不萌如隄以防水则无泛溢之患茍无所维持则贪冒无厌争鬭无已水决而横流不可禁止矣今商之民无小无大皆为草窃奸宄而且好之足见其心之无所畏忌而纪纲法度之尽废也

卿士师师非度凡有辜罪乃罔恒

草窃奸宄小大犹好之卿士师师非度习以成俗亦其宜也非度不合法度之事也唐虞之朝非不师师乃师师而为善善之所在何恶于师师恶之所在乃师师相勉是为恶之力方进也如见人宫室华丽从而师其华丽之是师师其非度而相则效以为恶也君臣上下同恶相济见恶人皆其臭味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有罪之人反覆匿之使执法者不得以伸其法是以不可恒得葢犯罪者皆有所倚也人君为恶可以避罪权臣为恶可以避罪贵戚为恶可以避罪虽有三尺将奚攸用乱世之象明矣

小民方兴相为敌讐

亦乱世之证也君者能羣之谓也君能羣则天下之民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亲睦之不暇何敌讐之有君不能羣则民至于大陵小彊陵弱争鬭侵夺方且兴起以乐之所以促天下于沦亡也夫草窃奸宄而至于好非度而至于师师辜罪而至于不可常敌雠而至于方兴而为之本原尽出于纣一人之沈湎而败厥德是以臣下化之纷纷而不可遏可不戒哉

今殷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

商之丧亡无日国家宗社泛然而无所止也诗刺幽王淠彼舟流不知所屇心之忧矣不遑假寐微子痛悼伤愍商室之亡其情如诗人无聊之态言之至此可胜叹哉

殷遂丧越至于今

微子深叹商业之大至此遂丧代纣而寒心也是时也孟津之防未成牧野之阵未布何以知商之遂丧盖微子贤圣之见以纣傲然酒池肉林之间虽拥如林之众知其理之必亡忧虑之切也

曰父师少师我其发出狂吾家耄逊于荒

再言之心忧而言复也微子无聊之甚愁闷忧困谓我今如狂疾之人无所复知吾之在家见纣所为言之不听不忍坐视如耆耄之人无所致力欲逃于野使耳不闻目不见尔一身若无所措至此已无可奈何矣

今尔无指告予颠隮若之何其

尔父师少师乃无一言敎我指示以理之所长使我得为谋身之计商家万一颠陨隮坠将如之何傍徨之辞也

父师若曰王子天毒降灾荒殷方兴沈酗于酒微子与二人对语独父师言者賔主相对之言也王子云者微子帝乙之长子也沈酗者纣与上下自坠于昏迷之地所谓自絶也岂天之为哉乃以为天毒降灾者箕子忠厚爱君之心也盖沈湎于酒虽纣自为之而箕子不敢指絶其君归之于天尚期纣之悔悟也可谓忠厚之至矣纣之归咎曰我生不有命在天则为长恶不悛之心箕子谓天毒降灾则无害其为爱君之心归咎于天虽同而其所处则异也

乃罔畏畏咈其耉长旧有位人

乱亡之证莫切于天下之越名犯分而其终至于无君父况于耉长旧有位之士其咈而不顾必矣其弊皆起于畏心之不存始之无所畏终至于无所或畏虽有当畏者亦不畏也语曰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此心一畏则天命大人圣言无所不畏矣此心不畏何有于天命大人圣言乎以纣观之沈湎于上小大为奸宄之好卿士有非度之师小民为敌雠之兴略无一毫畏心其咈耉长与旧有位之人固冝箕子代纣寒心之辞也

今殷民乃攘窃神只之牺牷牲用以容将食无灾古之至严者莫严于宗庙牺牷牲用所以寓敬神之意至严之中尤当敬重而不可少犯也今商民乃敢窃食之各相容隐谓其无灾则当时之纪纲法度一切扫地可知矣此举其大者言之也

降监殷民用乂雠敛召敌雠不怠

惟皇上帝昭然在上监观商民非不明也商民方且相与朝夕用工者惟结怨是尚聚敛是务多召敌雠雠敛之行敌雠之召勇于为之而无怠倦之意大抵善恶皆有不足之理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召敌雠不怠凶人之不足也纣为恶之不息特其机之不转耳使纣能反而为善则兢兢为尧舜孜孜为禹亦前日为恶不息之力耳

罪合于一多瘠罔诏

君臣上下同恶相济合而为一是以天下之多瘠无所诏告多瘠者困穷之民也君为不善犹可诏其左右之大臣大臣为不善犹可诏其僚属之大夫上下俱为恶如出一人矣虽多何自而诏告也虽然君者天下之源也纣浊其源臣下安得清其流乎罪合于一倡之者纣也

商今其有灾我兴受其败商其沦丧我罔为臣仆诏王子出迪

此箕子不欲去纣与国存亡之意也志士仁人之心于此见矣谓商今其将有灾乎我当兴而受其败亡之祸若商果沦亡我终身决不为人之臣仆矣然商家不可絶祀告微子若出乃合于道庶商家有奉祀之人也

我旧云刻子王子弗出我乃颠隮

箕子谓我旧在帝乙之前尝言微子可立纣不能无疑微子之心是我旧日所言今反为子之害耳箕子之意尚欲弥缝谏纣回其恶而之善何以知之箕子谓我之言所以不行者有旧云之疑也微子之言所以亦不行者亦旧云之刻子也今王子若逃亡于外则纣腹心之疑已去而我之言无所避忌庶几可入万一听从亦一机也若王子弗出我虽言纣必不听我亦受害丧亡无日矣欲微子速去以尽此拳拳之意也

自靖人自献于先王我不顾行遯

自靖各谋自安之理无愧于天无愧于心无愧于人自靖之道也人能反之于心而安则质之鬼神而无疑所谓自献也微子之去箕子之奴比干之死各反之于心而各得其致身之地何愧于先王哉此箕子所以安于不行遯也此心既安天地神明之理无外于此茍此心未尽指人情以为安反之于已有所违碍乖戾则欺天地神矣箕子谓我当以身徇国与国为存亡视微子不同也此所谓各行其志而孔子皆以为仁也要之比干为最难自谋所安须识此心之正有一毫之私则安非所安矣

泰誓上第一      周书

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师渡孟津作泰誓三篇

惟十有三年春

序言武王十有一年伐殷经文乃言十有三年先儒谓武王观兵三年非也使纣天命未絶人心未离武王观兵乃与后世僭乱之人同即天命已絶人心已离纣自不可一朝居于位岂待三年而后伐哉以一月戊午与中篇言惟戊午王次于河朔观之可见其同一年之事非序之误即经文之误耳一月者孔子序书深寓春秋之法也春秋十二公惟定公无正葢以昭公之丧未归定公未立旧君之天命已终新君之正朔未告故不书此书一月者亦谓当时殷之正朔已絶周之正朔未颁故只云一月又以见孔子于君臣之分毫厘有所必计以正天地之大义也

大防于孟津

大防八百国之诸侯也

王曰嗟我友冢君越我御事庶士明听誓

嗟之一辞武王深见兵为不祥之具也使武王率八百国诸侯及友冢君御事庶士之人为朝王之行正也乃相率而伐纣岂武王之本心哉甘誓嗟六事之人汤诰嗟尔万方有众皆警叹之意也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亶聦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

推本原而言之也万物无不自天地而生者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故曰万物父母也人为万物之最灵者一元之气覆冒初无厚薄得之全者为人得之偏者为万物也元后又是人之中实有聦明者亶者诚实也非灵之外别有所谓聦明不过精粹清彻不失此灵耳故为元后元后乃民之父母必思与天地同功辅相裁成賛天地之化育也此虽誓师之辞乃六经之统摄百王之标准学者通此则六经之义百王之道皆可参贯矣

今商王受弗敬上天降灾下民沈湎冒色敢行暴虐罪人以族官人以世惟宫室台榭陂池侈服以残害于尔万姓焚炙忠良刳剔孕妇皇天震怒

推原纣为恶之本也恶有所本而流派则不一矣纣之恶本于不敬上不知有天下岂知有民乎天虽在上纣既不敬谓苍苍者块然之物耳则蠢然无知之民何难于降灾为恶如是方且于恶之中日用其力沈湎冒色敢行暴虐敢者果敢之谓行之愈力无所忌惮也纣之恶此心不过于私而已惟其私故但知七尺之躯外此皆壅蔽隔塞所恶者极其恶及其族而后已所爱者极其爱及其世而后已学者欲知仁可于此子细看大抵公则有节私则何节纣全用私心故喜怒皆到极处既如此但惟宫室台榭陂池侈服以残害于尔万姓如贾山言率七国之众以奉始皇一人犹不足也焚炙忠良刳剔孕妇天理灭尽人所不忍为者纣亦为之矣故皇天从而震怒天本无怒纣之恶极天之怒亦与之俱极也

命我文考肃将天威大勲未集肆予小子发以尔友冢君观政于商惟受罔有悛心乃夷居弗事上帝神只遗厥先宗庙弗祀牺牲粢盛既于凶盗乃曰吾有民有命罔惩其侮

遂命我文王肃将天威以讨纣肃将敬将也言天命非敬则不能将肃将乃见得天威若毫髪怠惰便是人欲非天威矣纣之恶在于不敬上天文王之兴在于肃将天威大勲未集者天既以君师之职付之文王使文王已伐纣以除害是大勲之集也使文王能化纣使改过亦大勲之集也二者皆未遂所以大勲未集也遂使予小子发以尔友邦冢君观政于商者观纣之所为于商地也惟受罔有悛改之心乃夷居谓安然居处上不思祖宗之业下不思天位之重乃弗事上帝神只遗厥先宗庙弗祀如人上栋下宇不复思省皆夷居也纣之恶人皆知之但其闲日为夷居者甚多此乃蹈纣之域而不自知也纣夷居之中牺牲粢盛尽于凶人所盗亦不思有以治之天之覆亡可见矣方曰吾有民有命纣之所谓民不过林林之民纣之所谓命不过居人上之命民与命非不可恃但纣之所恃乃其虚者耳是以不知惩其侮慢之过

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有罪无罪予曷敢有越厥志

申言天所以立君之职分也天之所以立君师者兼治敎之职惟其能助上帝宠绥四方而已言纣之反此也今我更不问有罪与无罪我曷敢有越厥志武王之志即天心也葢武王与天为一非有所利亦何敢计其有罪与无罪但恭行天罚而已若计有罪无罪便是私心非本志矣

同力度德同德度义

度者有计较锱铢之意何也葢肃将之举固一顺乎天理然天理又非汗漫无考之谓也密察之功乃所以为天理之不忒故力之同必度其德德之同必度其时措之宜武王至此足以见将天威之肃也葢事不过公私两端计较利害者私也称量德义者公也

受有臣亿万惟亿万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予弗顺天厥罪惟钧

人心本同纣无以一之故亿万人惟亿万心武王有以一之故三千人惟一心也为君之理系于人心而巳人心之离独夫也人心之合天子也商纣之罪已满盈天命诛之若弗顺天其罪与纣均矣大扺公之与私天理之与人欲不外于当为与不当为之间纣之恶为其所不当为所以为逆天武王既承天命则当为也若不往伐是不为其所当为亦为逆天罪岂不与纣同乎

予小子夙夜祗惧受命文考类于上帝宜于冢土以尔有众厎天之罚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尔尚弼予一人永清四海时哉弗可失

此汤所谓敢用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也使武王有一毫愧心必不能对越而为之矣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见天之与民甚亲仲舒所谓天人之际也武王至此言尚庶几辅我一人圣人临事之心也永清四海四海本清而纣汚之伐纣四海即清矣君者四海之源也时哉不可失武王见天已的谓此天时灼不可失正勅天之命惟时惟几之时非后世所谓乗机防赴事功之比也

増修东莱书说卷十四

猜你喜欢
  有始览第一·吕不韦
  卷一百二十一 朱子十八·黎靖德
  诗译·王夫之
  卷四十四·程川
  卷一百二十八·山井鼎
  公羊折诸卷五·张尚瑗
  卷四·毛应龙
  卷一·僧祐
  卷下·佚名
  卷二十九·赞宁
  贤愚经卷第三·佚名
  佛为海龙王说法印经·佚名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行阴十魔·印光
  不可妄期圣证·印光
  法华文句记卷第三·湛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原序·魏庆之

      诗之有评,犹医之有方也。评不精,何益于诗;方不灵,何益于医!然惟善医者能审其方之灵,善诗者能识其评之精,夫岂易言也哉!诗话之编多矣,《总龟》最为踈驳,其可取者惟《苕溪丛话》;然贪多务得,不泛则冗,求其有益于诗者,如披砂简金,闷

  • 第三折·佚名

    (庞涓上,云)某庞涓是也。自从将孙子刖了二足,可早半年有余,抄写天书,将次完备。眼见得那厮便是死的人也。我己曾着人看去了,这早晚怎不见来回话。(卒子上,云)禀元帅得知,谁想孙膑正写天书,中间一阵风魔上来,将天书手中扯了一半

  • 卷五十五·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五十五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公是集【五】月夜独酌凉月被云涵碧霄暂怜尘宇断尘嚣露飞向树光明灭风度疎星影乱揺惊鹊似投人处息暗虫无恨嵗华凋短歌薄酒清辉里百感先秋不自聊咏亭前箭

  • 卷三十四·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三十四顾云送崔致远西游将还 【题拟】我闻海上三金鳌,金鳌头戴山高高。山之上兮,珠宫贝阙黄金殿;山之下兮,千里万里之洪涛。傍边一点林碧,鳌山孕秀生奇特。十二乘船渡海来,文章感动中华国。十八横行战词苑,一箭

  • 顾况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顾况( 727-815?),字逋翁,苏州人。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号“华阳真逸”。他是一个关心人民疾苦的现实主义诗人,诗歌主张与诗风都与元结相似,对白居易有一定影响,

  • ●王弇州崇论卷之六·李衷纯

    读大学读中庸读孟子读家语读三坟读逸周书读鬻子读庄子一读庄子二读庄子三读庄子让王篇读列子读关尹子读亢仓子读子华子读黄石公○读大学大学一书、古圣帝王、相传体用之大要。杂见于礼经、而朱子独表章之、今天下家喻

  • 历代名贤确论卷九·佚名

    成王下周公待士【昌黎 石守道 荆公】周公居变【东坡 颍滨】周公不乐【东坡】召公【荆公】周公待士昌黎曰周公之为辅相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髪当是时天下之贤才皆已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皆已除去四

  • 志卷第二十六 高丽史七十二·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舆服一。○东国自三韩仪章服饰循习土风。 至新罗太宗王请袭唐仪是后冠服之制稍拟中华。 高丽太祖开国事多草创因用罗旧。 光宗始定百官公服

  • ·内自讼斋文集周凯·记台湾张丙之乱·丁曰健

    台湾一郡,四县、五厅;其地在东海中。西向迤而长,南尽凤山,北尽淡水;新辟噶玛兰,由北而东,处台湾之背。澎湖一厅,又孤悬不相属,处台、厦之中。控台湾者,莫厦门若也。其民,闽之泉漳二郡、粤之近海者往焉。闽人占濒海

  • 卷二百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百十一象纬考两仪明史天文志曰楚词言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浑天家言天包地如卵裹黄则天有九重地为浑圆古人已言之矣西洋之说不背於古而有验於天其言九重天也曰最上为宗动天无星辰每日带各重

  • 卷二十七田赋六·冯煦

    学租皖省原额学田二百三十二顷一十八亩一分二厘。学租银一千五百四十三两四钱五分二厘。地丁存留项下征解银四十五两二钱七分九厘。廉惠仓银五十三两三钱四分三厘。沿革学田租银原编征解学院以为给廪、赈贫、修学之用

  • 六、俄国友谊之代价·蒋廷黻

    等到英、法联军一退出天津,目前的危急一过去,清廷就觉得《瑷珲条约》及天津诸条约损失太大,非图补救不可。《天津通商条约》的补救不在本文范围之内,但有一点不能不指出,因为中国要取消北京驻公使,长江开通商口岸及外人在内

  • 卷一百五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五十七工部十一窰冶窰冶烧造铸造诸器物及纸劄之费皆官府取用若铜钱与钞兼行於民间尤不可缺者今并载之而铸造则例加详焉砖瓦诸司职掌凡在京营造合用砖瓦每岁於聚宝山置窑烧造所用芦柴官为支给

  • 卷三十二·鄂尔泰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钦定仪礼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仪礼义疏卷三十二士虞礼第十四之一正义郑氏康成曰虞安也壬既葬其父母迎精而反日中而祭之于殡宫以安之【贾疏经及记皆云庙而此云殡宫者庙即殡宫也士丧礼注云凡宫有鬼

  • 周书·微子之命·佚名

    成王既黜殷命,杀武庚,命微子启代殷后,作《微子之命》。王若曰:「猷!殷王元子。惟稽古,崇德象贤。统承先王,修其礼物,作宾于王家,与国咸休,永世无穷。呜呼!乃祖成汤克齐圣广渊,皇天眷佑,诞受厥命。抚民以宽,除其邪虐,功加于时,德垂后裔

  • 思惟品第一之二·佚名

    贤护。我时则亦授彼佛记。是人当来必得成佛。号曰德光明如来应供等正觉乃至佛世尊,贤护。是中三昧谁当证知。今我弟子摩诃迦叶。帝释德菩萨。善德天子。及馀无量诸菩萨辈。咸已修得此三昧者,是为证。云何证。所谓空三昧

  • 卷第十二·道宣

      辩惑篇第二之八   决对傅奕废佛法僧事(并表)   绵州振响寺沙门释明概僧明概言。概闻三皇统天五帝御寓。道含弘而远大。德普覆而平均。敷善教以训民。布慈心而育物。逮乎中古其道弗亏。故汉武钦明见善而弗及。

  • 马氏文通·马建忠

    原名《文通》。我国第一部有完整体系的汉语语法著作。十卷。清·马建忠著。分为“正名”、“实字”、“虚字”、“句读”四部分。“正名”篇介绍基本概念; “实字”、“虚字”篇分析各类实词、虚词在句中的用法,将实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