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思惟品第一之二

贤护。我时则亦授彼佛记。是人当来必得成佛。号曰德光明如来应供等正觉乃至佛世尊,贤护。是中三昧谁当证知。今我弟子摩诃迦叶。帝释德菩萨。善德天子。及馀无量诸菩萨辈。咸已修得此三昧者,是为证。云何证。所谓空三昧也。贤护。我念往昔有佛世尊,号须波日。时有一人行值旷野。饥渴因苦遂即睡眠。梦中具得诸种上妙美食。食之既饱无复饥虚。从是寤已还复饥渴。是人因此即自思惟。如是诸法皆空无实。犹梦所见本自非真。如是观时悟无生忍。得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贤护。有诸菩萨若在家若出家。闻有诸佛随何方所。即向彼方至心顶礼。心中渴仰欲见彼佛。故作如是专精思惟。复应当观如是色相。亦即作彼虚空之想。而彼成就虚空想已,得住如是正思惟中。住思惟已,得见彼佛光明清彻如净琉璃。其形端正如真金柱。如是念者彼见如来亦复如是,复次贤护。譬如有人忽从本国至於他方虽在他方而常追忆本所生处。曾如是见。亦如是闻。如是忆念。如是了知。久追忆故於睡梦中明见自身在本生处。游从见闻如前所更。是人後时向诸眷属。具论梦中所见之事。我如是见。我如是闻。我如是营。为如是获得。如是贤护。有诸菩萨若在家若出家。若从他闻有佛世尊,随何方所即向彼方。至心顶礼欲见彼佛正念不乱。应念即见彼佛形像。或如琉璃或纯金色亦复如是,复次贤护。譬如比丘修不净观。见新死尸形色始变或青或黄或黑或赤。或时膖胀或已烂坏脓血俱流。虫兽食啖肉尽骨白其色如珂。如是乃至观骨离散。而彼骨散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唯心所作还见自心。如是贤护。若诸菩萨欲得成就彼念诸佛现前三昧。随何方所。先念欲见彼佛世尊,随所念处即见如来。何以故?因缘三昧得见如来。得见彼佛有三因缘。何者为三。一者缘此三昧。二者彼佛加持。三者自善根熟。具足如是三因缘故。即得明见彼诸如来应供等正觉亦复如是,复次贤护。如人盛壮容貌端严。欲观己形美恶好鬼。即便取器。盛彼清油。或持净水。或取水精。或执明镜。用是四物观己面像。善恶好鬼显现分明。贤护。於意云何。彼所见像。於此油水水精明镜四处现时。是为先有耶。贤护答言不也。曰是岂本无耶。答言不也。曰是为在内耶。答言不也。曰是岂在外耶。答言不也。世尊,唯彼油水精镜诸物。清明无浊无滓。其形在前彼像随现。而彼现像不从四物出。亦非馀处来。非自然有。非人造作。当知彼像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生无灭无有住所。时彼贤护如是答已,佛言贤护。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诸物清净彼色明朗。影像自现不用多功。菩萨亦尔。一心善思见诸如来。见已即祝住已问义解释欢喜。即复思惟。今此佛者从何所来。而我是身复从何出。观彼如来竟无来处及以去处。我身亦尔。本无出趣岂有转还。彼复应作如是思惟。今此三界唯是心有。何以故?随彼心念还自见心。今我从心见佛。我心作佛。我心是佛。我心是如来。我心是我身。我心见佛。心不知心。心不见心。心有想念则成生死。心无想念即是涅槃。诸法不真思想缘起。所思既灭能想亦空。贤护当知。诸菩萨等因此三昧证大菩提。

猜你喜欢
  卷第四十一·李通玄
  卷十二·赜藏主
  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第三·佚名
  卷二十七·佚名
  卷第五十一·志磐
  費隱禪師語錄卷第九·费隐通容
  能显中边慧日论第一·慧沼
  拘尸那与涅槃·太虚
  卷第四·永觉元贤
  华严金师子章一卷·法藏
  丛林两序须知目次·费隐通容
  正法华经卷第九·佚名
  大雲初分得转生死业烦恼健度第六·佚名
  佛说无垢贤女经·佚名
  卷八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折·佚名

    (刘无敌跚马儿领番卒上,云)某乃刘无敌是也。若不是养爷宇文庆说呵,我怎生知道。如今领兵,到的阵前,两家敌住,见了我父亲,自有个主意。兀的尘挨起处,敢是大唐家军兵来也。(正末领卒子上,云)大小三军。摆开阵势者。(唱) 【越调

  • 序·陈霆

    始余著词话,谓南词起 于唐,盖本诸玉林之说。至其以李白菩萨蛮为百代词曲祖,以今考之,殆非也。隋炀帝筑西苑,凿五湖,上环十六院。帝尝泛舟湖中,作望江南等阕,令宫人倚声为棹歌。望江南列今乐府。以是又疑南词起 于隋。然亦非也

  • 五月五日海岱会集序·冯琦

    五月五日海岱会集序盖闻百川学海羣山宗岱渟珍峙秀溜媚藴辉瀛屿风高快鹏抟之九万芝亭云冷怅鹤驾之三千谿域无疆乾坤有定宝藏兴焉材干殖焉悬藜垂棘火齐夜光鲲鳌蛟鲸琳珉琅玕神草若木黄金丹砂兰芷杜蘅梓柟豫章连城照乘之

  • 平园续集补钞·吴之振

    访诚斋杨监全胜贺监家,赐湖岂比赐书华。四环自劚三三径,顷刻常开七七花。门外有田聊伏腊,望中无处不烟霞。却惭下客非摩诘,无画无诗只谩夸。陶渊明己酉重九诗一首某以此年此日舟次吉水距永和才一程耳辄用其韵先寄二兄十三

  • 列传第二十四 申徽 陆通 弟逞 柳敏 卢柔 唐瑾·令狐德棻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也。六世祖钟,为后赵司徒。冉闵末,中原丧乱,钟子邃避地江左。曾祖爽仕宋,位雍州刺史。祖隆道,宋北兖州刺史。父明仁,郡功曹,早卒。徽少与母居,尽心孝养。及长,好经史。性审慎,不妄交游。遭母忧,丧毕,乃归于魏。元

  • ●卷二·黎庶昌

    「癸丑」咸丰三年,公四十三岁。正月,公在长沙督办街团,委在籍江苏候补知州黄廷瓒、安徽候补知县曹光汉编查保甲,以书函劝谕,不用公牍告示。又以书遍致各府州县土绅。其大致以为团练之难,莫难于集费,宜择地择人而行之;目前急务

  • 卷之七十·佚名

    宣统三年。辛亥。十二月。己酉。谕内阁、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据岑春火滟宣袁树勋等、暨出使大臣陆徵祥等、统兵大员段祺瑞等电、请速定共和国体。以免生灵涂炭等语。现在时局阽危。四民失业。朝廷亦何忍因一姓之

  • 三八一 浙江巡抚三宝奏查明《经义考》书板现存杭州并据情转谢天恩折·佚名

    三八一 浙江巡抚三宝奏查明《经义考》书板现存杭州并据情转谢天恩折乾隆四十二年五月初四日浙江巡抚臣三宝谨奏,为据情转奏恭谢天恩事。乾隆四十二年四月二十日承准大学士舒赫德、于敏中字寄内开,本年四月初六日奉上谕

  • 郝经传·宋濂

    郝经,字伯常,祖籍潞州,后迁居泽州。金末,父郝思温举家迁于河南鲁山避难。河南兵荒马乱,居民躲藏于地窖中,乱兵用火熏,民多惨死,郝经母许氏亦遇难将死,幸经用蜂蜜和寒菹救活。这时他才九岁,人称奇才。金亡后,郝经全家又迁居顺天。

  • ●宋人轶事汇编卷八·丁传靖

    庞籍 刘沆 曾公亮 赵概 张昇 外大父颍公初为黄州参军,谒夏英公。公善相人,谓颍公曰:“吾使相耳,君真相也。”视其手曰:“虽贵而贫,不如吾也。”出其手突如堆阜,曰:“此大富之相也。”后山谈丛

  • 卷七·佚名

    ——福建省外海战船做法(七)第七则赶缯船,三只。内水师提标中营「海」字七号船一只:身长六丈五尺,头起■〈乔亢〉四尺八寸、尾起■〈乔亢〉三尺五寸。船头长二丈五尺,面匀宽一丈二尺五寸、底匀宽一丈一尺;船中长二丈二尺,面匀

  • 卷九职制律·窦仪

    【八门】律条二十四并疏令敕条三暑置官过限贡举考课刺史县令私出界在官不直不上之官限满不赴从驾稽违祭祀合和御药误御膳御幸舟船乘舆服御物外膳漏泄大事禁玄象器物制书稽缓错误署置官过限贡举考课诸官有员数而署置过

  • 莫子经·佚名

    莫子经先生小传莫先生名锡纶字子经江苏上海人前清恩贡生上海自开埠以后租界市政蒸蒸日上而我华界犹付阙如不仅居民感觉不便抑亦中外观瞻之所系焉先生乃与李平书姚子让诸君提倡地方自治成立总工程局旋改城自治公所均以

  • 卷十一(闵元年,尽二年)·孔颖达

    ◎闵公(○陆曰:“闵公,名启方,庄公之子,母叔姜。《史记》云:名开。谥法:在国遭难曰闵。”)[疏]“正义曰:《鲁世家》:闵公,名开,庄公之子,惠王十六年即位。杜《世族谱》云:名启方。汉景帝讳启,启、开因是而乱。杜《谱》云:“启方”,从《

  • 慎行论第二·吕不韦

    慎行一曰:行不可不孰。不孰,如赴深溪,虽悔无及。君子计行虑义,小人计行其利,乃不利。有知不利之利者,则可与言理矣。荆平王有臣曰费无忌,害太子建,欲去之。王为建取妻于秦而美,无忌劝王夺。王已夺之,而疏太子。无忌说王曰:“晋之

  • 答李近聃书·太虚

    过蒙称崇,非能克受!而所赐教者诚是,稍俟当应来嘱。而答净悟女士之言,不唯材料问题,经济问题,并有办理问题,公其有以赐教乎!太虚复。(见海刊一卷八期)

  • 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张竹坡

    一名《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长篇小说。清张竹坡(1670—1698)评。竹坡名道深,字自得,号竹坡,铜山(今江苏徐州)人。此书为《金瓶梅》评本,评者继承冯梦龙“四大奇书”之说,称此编为“第一奇书”,故名。张氏以崇祯本《

  • 谈龙录·赵执信

    诗话著作。清赵执信撰。此书一卷,书题得名于首则记载:王士禛、赵执信和洪昇三人谈龙论诗,王士禛本于“神韵”说的立场,不同意洪昇“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的见解,主张“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