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

钦定四库全书

诗缵绪卷二      元 刘玉汝 撰

召南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此诗见诸侯身修有德得贤妃亦有德而身修足为齐家之本犹关雎也

鹊巢鸠居如序说则是比而非兴矣今以为兴盖以鹊巢鸠居二句兴之子于归一句而居之御之取词字相应观传是以二字可见盖义兴之一体也盈谓媵之多则以二句兴之子一句可知礼以成为美不成礼则迎送虽多奚以为故以成终之此篇虽据实事而咏未尝言夫人所以为德者然非有德何以称其仪成其礼哉故此诗无溢美无过词而自有以见其德家人作诗者之性情亦可见其正张子谓以平易求之则思远以广尤可以此诗类推之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前二章以两于以提起咏叹末章僮僮祁祁乃极形容盖祭以敬为主前两言采以见采之勤两言用以见用之谨含敬意而叹咏之末直以爱敬之意形容之夫人之敬如此其美可知且采蘩未祭时事僮僮正祭时事祁祁既祭後事蘩祭之物事祭之礼宫祭之所末章祭之心三章见始中终辞简意备而表里之敬可知叹美之善者也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时物不同而所感如一故上文所赋则易其辞下文惟易其韵以见思念之情既见既觏乃未见未觏时言之观亦字则字可见然其未见而忧伤止於如此亦得性情之正矣

按孔疏及仪礼此篇当在采苹後说见下篇之末按此篇当从仪礼及孔疏移置於采苹後则采蘩采苹处其常草虫处其变尤与周南之三诗相对而相似按鹊巢见诸侯身修而得贤妃采蘩见夫人身修而诸侯之家齐采苹草虫见大夫身修而得贤妻行露听讼见大夫之身修羔羊退食见大夫之家齐殷靁标梅见士庶之家齐而诸侯之国治矣

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錡及釡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案此篇永乐大典缺卷】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观伐拜败三字可以见其爱之愈深下文茇憩说随上文叶韵耳必称召伯据今而言皆足见愈久愈爱之意又甘棠所以蔽芾者以人爱之故也屡称蔽芾数戒以勿辞意愈至则不特爱之於今日者愈深而爱之於後来者尤未见其已也讽咏之自可见此篇为武王时所作盖文正时召公未称伯武王克商分周召左右而後称伯今称召伯故知其作於武王时然周南召南皆着明文王之德甘棠所言为文王时事所以列於召南之中今按此诗与何彼穠矣皆为武王时所作必当与何彼穠矣同列於後而此诗乃移而升居於前者意者采苹草虫以上为文王躬化南国之诗行露以下为召伯布文王德教所致之诗其以甘棠升居於此者欲以明行露以下为召伯布政所致召南之所以为召南者以此非何彼穠矣所可同故特移而居於采苹草虫之後行露之前也其移之者或周公或太师或孔子虽不可知然移之之故以事理推之而可知其或然也不然则二诗之作同时而何列之异所邪後日思召公之诗何乃先於前日布政之时邪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辅氏谓前章责之以礼後章断之以义此说得之以此絶其人则其所守可知以女子而能是岂无所自来揭甘棠於前而召南之义粲然矣传於末章言求室家之礼不足盖诗後章承前章意不言而前意在其中观此传尤可见

此诗南国民间女子所作并见大夫之贤则南方诸侯之国渐治矣其政教虽本文王而实召伯布政使然故揭甘棠於前以表之此篇本与采苹草虫相连今以甘棠间之然意未尝相间也盖女子能以礼自守而听讼者能使有礼者得以自直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则大夫之贤亦可知听讼者或为召伯或为诸侯不可知然前後之诗皆言大夫而此诗居其间岂非皆为南国之大夫与故曰意未尝相间也读者当以意观之可也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称美服饰易形容气象难此篇三章惟以一服饰变文叶韵以咏之而服饰之有常可见惟以退食一句反覆三变以咏之而从容自得之气象可想又举燕服以见在朝之节俭举退食以见在公之正直节俭正直见身修退食燕居见家齐大夫之在位者固可美而国人之称美之者亦知德而善咏矣

自行露至摽有梅皆民间所作行露因女子守礼而见大夫听讼者之贤羔羊因大夫而知国人作诗者之善二诗可以互见又大夫贤能治其国而国人能守礼咏德则南方诸侯之国治亦皆可以互见矣

殷其靁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靁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或遑息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靁在南山之下何斯违斯莫或遑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行役遇雨为最苦家人因闻雷声触景兴词而念君子之劳三章一意而惟易其韵者念之深也下二句美其德望其归而三章不易其辞者思之尤切也思其君子而再三美其德其所思者惟以其德妇人之亦有德可知也凡章首托兴兴辞後章同辞异韵者非有他义也若下文咏意同辞而复致其咏叹者其意为尤重当以此篇与卫北门北风王黍离扬之水等篇例推之可也 归哉归哉本章二哉字重韵为韵又合後章重韵为韵凡本章无韵者当推此例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按此篇永乐大典缺卷】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召南之诗至小星而再更端盖鹊巢以下四诗为文王后妃躬化之诗甘棠以下五篇为召伯宣化之诗然皆南方之近国也小星以下三诗则为南方之远国而野有死麕则为南方极远之地自古难化之俗至是而化亦及之矣故小星承上更端总以文王后妃召伯之化继以远方诸侯之国所以明德化极远天下渐平之实效也故以类言之则小星与鹊巢同为诸侯夫人之诗江有汜与采苹草虫同为大夫妻之诗野有死麕与摽有梅同为庶人妇女之诗然而不以类同列於前而再以列国夫人起大夫士庶於後盖王者之化自近而远得诗者近先远後其序自然如此传於汉广言文之化由近而远即此意又乾一坤二亦此意

命谓贵贱之命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夫人以后妃之德化衆妾以夫人之德感能知命而安之故有以定其心而不为怨欲之所动兴取字相应前汉广已然传於此?例後当以此类推之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後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後也处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以一句兴二句又以彼形此故传以犹字乃字释之取义兴之一例也汜渚沱一意取叶韵以起下文耳江为南方流水之通名沱则江之别名凡水由江出或入江者皆曰沱南方江水中多有不特江陵汉阳之间有此也又不必为媵妾所居之地凡所闻所见所经行皆可取以起兴始言悔中言处末总言啸且歌悔而未遂则啸相安而乐则歌相安而乐则非徒悔矣然其始何以能悔哉妇人之性最未易开悟者今乃能悔而非为人悔可谓至难故媵首言之推厥所自岂非樛木螽斯之化哉

观小星见夫人衆妾之性情观江有汜见大夫妻妾之性情可谓名得其正矣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按此篇永乐大典缺卷】

何彼襛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雝王姬之车 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 其钓维何维丝伊缗齐侯之子平王之孙

何问辞应在下句首以何起辞宋玉九辨相如长门赋皆用之末章倒用何字变文之法也曷不犹言岂不也肃雝本言车中王姬而曰王姬之车不直指王姬尊敬之也王姬平王皆追称也以孙子子孙互言反覆咏叹以美之也首次章首以兴对举次末章下以事对举诗体也湛露诗亦有此体 窃谓此诗武王时诗人追述文王为诸侯时以世子武王女嫁诸侯之世子而美之也女子能执妇道以成肃雝之德久而人犹师法之至武王有天下之後诗人欲化天下以妇道故追述其初嫁时事以美之亦如甘棠作於武王时追述文王时召伯布教之事而歌之也所以知诗作於武王时者以其言王姬平王也盖追称之也所以知文王为诸侯时者以其平王对齐侯文王非实王也所以知武王为世子者诗不称女而称孙文王以诸侯为婚主也文王既追称王则孙亦追称王姬也所以知为诸侯世子者不称齐侯而称侯之子子者侯嗣也称肃雝故知其化天下古人称德不必多也两取桃李丝缗为兴故知其为初嫁时事关雎鹊巢桃夭皆美女子於初嫁时硕人闵庄姜之不见答亦追述其嫁时之盛盖诗称美妇人女子体如是也甘棠称召伯何彼襛矣称王姬同作於武王之时同为咏文王时之事故皆得列於召南之中以甘棠例之则何彼襛矣当为追述文王时事之诗以何彼穠矣例之则甘棠既作于武王之时当与何彼襛矣同列于召南之末今甘棠既揭居前以表召南之义而此诗不移者盖又欲以驺虞并为麟趾之对而为召南之终也说见後篇

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乎驺虞 彼茁者蓬壹发五豵于嗟乎驺虞

此诗专咏诸侯之仁葭豝见其及物驺虞见其本心本心之仁推行有序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者序也由本心之仁推行已及於物则其亲亲仁民不言可知矣状仁之全莫善於此诗人因春田以发咏彼茁者春也一发者田也见草木之茂则以葭蓬咏之见禽兽之多则以豝豵咏之见其仁心自然非由勉强则以驺虞咏之举葭蓬豝豵而天地万物与吾一体之意已可想而又再三叹驺虞以咏本心不惟见诸侯之仁又因以见文王之化又且使人油然感发真可反求而自得其本心焉历观诗三百篇言仁未有如此篇之善形容者故取及物为召南之终而又用之为天子之射节欤 驺虞首章叶则音牙後章叶则音五红反与乎叶则本音一字三叶韵若合後则重韵为韵一诗而用韵之例四

麟趾见文王后妃子孙宗族之仁厚何彼穠矣见文王后妃孙女之肃雝言化不特被当时而且及後人矣麟与驺虞皆王者之瑞一彼一此言此不特及人而且及物矣子孙孙女以人而类麟与驺虞以物而类麟趾兼二义此二诗各一义故合二诗对麟趾为鹊巢之应为召南之终又合二南为关雎之应以见文王天下渐平之实而其德可法如此云

传谓鹊巢犹周南之有关雎采蘩犹葛覃草虫若卷耳窃以此意推之谓采蘩采苹犹葛覃草虫若巷耳小星江有汜犹樛木螽斯行露犹桃夭而甘棠羔羊犹兔罝摽有梅犹芣苢野有死麕若汉广殷其靁若汝坟何彼襛矣驺虞若麟趾盖内以是施之则外以是应之上以是行之则下以是效之故二南诸诗相似而相对有乾统坤承之义焉然其相似者不必真相似相对者不必真相对又有乾一坤二乾纯坤杂之义焉皆可以意观之

 

猜你喜欢
  尹文子卷上·尹文
  管子补注卷八·刘绩
  卷十二·严虞惇
  九经辨字渎蒙卷十·沈炳震
  春秋王霸列国世纪编卷三·李琪
  卷六十五·沈廷芳
  卷二十四·湛若水
  卷八·吕祖谦
  卷三十二·盛世佐
  卷首下·佚名
  卷十·朱鹤龄
  先识览第四·吕不韦
  华夷有别[原极第一]·王夫之
  庚辰重九缙云登高集序·太虚
  佛教两大要素·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十八家诗抄·卷十二·曾国藩

      韩昌黎七古七十八首  琴操十首并序  将归操  孔子之赵,闻杀鸣犊作。  狄之水兮,其色幽幽。我将济兮,不得其由。涉其浅兮,石啮我足。  乘其深兮,龙入我舟。我济而悔兮,将安归尤。归兮归兮,无与石斗兮,无应龙求。

  • ●簪花髻·沈泰

    (松陵君庸沈自徵撰西湖君珊张佩玉评武林三陈云瑞、孟含朱炯阅) 正名滇中妓龙蛇竞练裙, 杨升庵诗酒簪花髻。 (〔正旦、贴旦白衣扮上〕铜柱南边白草春,行人几日到金。玉环穿耳谁家女?自抱琵琶迎海神。奴家翠柳的便是,这妹

  • ◎职官十二·徐天麟

    ○告宁(休沐)告归。(高纪,高祖尝告归之田,李斐曰,休谒之名,吉曰告,凶曰宁,孟康曰,古者名吏休假曰告,汉律吏二千石,有予告,有赐告,予告者,在官有功最法所当得也,赐告者,病满三月当免,天子优赐其告,赐得带绶印,将官属,归家治病,至成帝时,郡国二

  • 卷二百十二·杨士奇

    永乐十七年五月乙巳朔○丙午○交阯总兵官农城侯李彬奏贼首黎利据可蓝册遣都督同知方政都指挥师祐等领军剿捕获其伪禁卫将军阮个立等逃匿老挝乃留都指挥黄成朱广于可蓝堡守备政等还交阯利复出为寇杀王局巡检梁珦等而去

  • 卷之三百二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战国策卷十·鲍彪

    宋 鲍彪 注宋【沛梁楚山阳济阴东平及东郡之颖昌夀张】景公【嗣元公元年恭王四年乙酉】公输般【鲁之巧人】为楚设机【天地疏机闗也云梯之属】将以攻宋墨子【宋人名翟】闻之百舎重茧【百里一舎】往见公输般谓之曰吾自

  • 后 记·林语堂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林语堂在大陆曾一度受到不公正的评价和对待。随着大陆经济文化的全面改革开放和两岸关系的逐渐改善,这种不公正已日渐成为历史,人们开始重新认识林语堂,林语堂的文学创作以及他这个人终于作为二十世纪

  • 一四二、公孙龙说赵惠文王偃兵考·钱穆

    《吕氏春秋?审应览》:“赵惠文王谓公孙龙曰:寡人使偃兵十余年矣,而不成,兵不可偃乎?龙对曰:偃兵之意,兼爱天下之心也。不可以虚名为,必有其实。今蔺、离石入秦,而王缟素布總。东攻齐得城,而王加膳置酒。是非兼爱之心也。此

  • 卷一百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一百十六金石略【二】石【一】内府【臣】等谨按列圣奎章皇上宸翰其奉颁发模勒太学镌刻名胜祠宇以及通行直省翠墨流播焕若日星薄海内外罔不仰瞻效法珍藏世守至於内廷秘刻非奉赏赉不能寓目尤艺林

  • 大学衍义卷三十八·真德秀

    齐家之要二严内治宫闱内外之分记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内和而家理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听天下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敎故外和而国治故曰天子

  • 卷一·易祓

    钦定四库全书周官总义卷一     宋 易袚 撰天官冢宰第一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极中也此经并列于六官之首者言六官所掌之事无非示中于天下取中于王国也诗曰商邑翼翼四方之极古者建国皆本于此

  • 十住断结经卷第八·佚名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等慈品第二十二  尔时最胜菩萨前白佛言。云何菩萨入等慈三昧。遍观三千大千世界。人阴神阴诸龙鬼界。一身二身至百千身。云何菩萨以神足力。从一佛国至一佛国。如人游虚亦无挂碍。

  •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第七·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九十事第二十此是不共戒。尼突吉罗。三众突吉罗。阐那作房。即日成即崩倒。作此大房。用三十万钱。功用甚大。诸比丘为檀越说法。房虽崩倒功德成就。房未坏时。佛已到此房中。即是受用。佛是无上福田

  • 卷第六(从第十一经至第十六经三纸)·澄观

    寿昌元年乙亥岁高丽国大兴王寺奉宣雕造 贞元新译华严经疏卷第六(从第十一经至第十六经三纸) 敕太原府大崇福寺沙门澄观述 (有十二善知识。第一尊法宝髻长者。第二普眼长者。第三甘露火王。第四大光王。第五不动优婆

  • 矩山存稿·徐经孙

    宋代诗文别集。5卷。徐经孙著。《四库全书总目》称其文章“往往直抒胸臆。不复以研炼为长,然其理明辞达,亦殊有汪洋浩瀚之致。至于奏疏诸篇,或指陈时弊,或弹劾权奸,皆敷陈剀切,辞旨凛然”。如《劾董宋臣疏》,对宋理宗

  • 曲海总目提要·董康

    董康编著。四十六卷,著录元、明、清戏曲六百八十五种(号称六百九十种),系董康汇集无名氏《传奇汇考》及《乐府考略》,又取黄文旸《曲海目》互勘,加以编订而成。该书署为董康、王国维、吴梅、陈乃乾和孟森五位名家共同

  • 卧庐词话·周曾锦

    周曾锦撰。一卷。共二十则,记述词人轶事、交游酬唱等,所录以近代词人为主,兼及宋词人,有柳永、张先、吴文英等,但不以时代先后排列,如首录杜文澜词,后录张子野词。书中间有评论,如云:“勒少仲(方锜)《榑洲词》二卷,清丽有馀,新警

  • 原鬼·韩愈

    唐韩愈著。认为有鬼存在,但在通常情况下,“鬼无声也,无形也,无气也。”每当“有忤于天,有违于民,有爽于物”,即违背了封建伦常的时候,鬼就会“有形于形,有凭于声以应之,而下殃祸”。还认为鬼无恒态,其活动分为三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