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乐者,天地之和也(1)

——以礼乐维护秩序与和谐

【原文】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

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2)。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

论伦无患(3),乐之情也;欣喜欢爱,乐之官也(4)。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庄敬恭顺,礼之制也(5)。若夫礼乐之施于金石(6),越于声音(7),用于宗庙社稷,事乎山川鬼神,则此所与民同也。

【注释]

(1)本节选自《乐记.乐论》。(2)暴:越出正道。。(3)论伦无患:意思是和谐而不乱。(4)官:功能。(5)制:指职能。(6)金石:钟、磬一类的东西。(7越:传播。

【译文】

乐所表现的是田地间的和谐;礼所表现的是田地间的秩序。因为和谐,万物能化育生长;因为秩序,万物能显现出差别。

乐依天道而凿,礼按地理而制。制礼超过分寸会造成混乱,作乐超过分寸会越出正轨。明白田地的道理,然后才能制礼作乐。

和谐而不混乱,是乐内在的精神;让人欣喜欢爱,是乐有的功能。中正无邪,是礼的本质;庄重恭顺,是礼的职能。至于运用乐器来表现礼乐,声音使礼乐得到传播,用于宗庙社稷的祭祀活动,祭祀山川鬼神,统治者与民众都要共同这样做。

【读解】

对于统治者来说,秩序与和谐是维护统治的重要前提。没有秩序,就会陷入混乱;没有和谐,人心就会涣散,这样,统治将无法维持下去。因此,秩序与和谐的确十分的重要。

礼和乐成为儒家治国安帮的支柱,他们反复申说这个道理,总让人迷惑不解。难道他们就没有想到过别的办法?看看历史就知道,春秋战国时代不仅“礼崩乐坏”,也是一个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那时的法家,便主张用强制的手段(刑罚)来维护统治,与儒家的思想针锋相对。如果儒家学者真的是现实主义者,他们大概应当知道以礼和乐来维护统治是软弱无力的,远远达不到秩序与和谐的目标。

另一方面,施行礼乐还要适度,不偏不倚,恰到好处。这就更加难了。适度很难有客观标准,现实情况也千变万化,这就给施行者提出了高难度的课题。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代不大受欢迎,恐怕并不是偶然的。

猜你喜欢
  卷三(此卷全闕)·阎若璩
  第六篇 统治的理论 第六十四章 终始·林语堂
  第十三章 19·辜鸿铭
  第六章 26·辜鸿铭
  卷十·高攀龙
  伪经传于通学成于郑玄考第八·康有为
  卷五·段昌武
  卷八十七·秦蕙田
  卷二·盛世佐
  第14章 泰伯篇第八·孔子
  第九 权篇 1·王诩
  神灭论译文·范缜
  卷八·曾国藩
  愚闇品法句经第十三(二十有一章)·佚名
  指月录卷之二十九·瞿汝稷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秋绳·戴望舒

    木叶的红色,木叶的黄色,木叶的土灰色:窗外的下午!用一双无数的眼睛,衰弱的苍蝇望得昏眩。这样窒息的下午啊!

  • 外集卷十九·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外集卷十九人事娱宾赋          【魏】曹 植遂衎賔而高防兮丹帏晔以四张办中厨之丰膳兮作齐郑之妍倡文人骋其妙説兮飞轻翰而成章谈在昔之清风兮总圣贤之纪纲欣公子之高义兮德芬芳

  • 御选明诗卷五十二·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五十二五言律诗三管讷游寳林寺金碧绚楼台禅闗向此开水分双涧出云拥万峰来古佛遗香火残僧话刧灰黄尘吾老矣何幸一徘徊独坐独坐茅堂上长吟不下牀乱书堆几席疎雨过陂塘野燕冲帘入汀花度水香应须存

  • 巻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元音卷五虞集【字伯生号邵庵蜀郡人翰林学士】题商德符华山图昔祠云台馆行穿御阶栢夕隂岚气深重碧照行客独访张超谷渐觉岩险迫冰生玉井头日射仙掌侧岂无铁锁悬翻身若飞鹘恐烦华隂令不奈昌黎伯王事况有程车

  • ●卷一百七十三·徐梦莘

      炎兴下帙七十三。   起绍兴七年正月十五日丁丑,尽其日。   汪丞相伯彦奏对臣谨奉明诏而言曰:盖闻舜好问而为五帝之盛帝汤好问而为三王之显王後这取威定霸以成帝王之业者莫不皆有谘访如汉祖赖威定霸以成帝王之业

  • ●卷十九·陶宗仪

      ◎脉人禀天地五行之气以生,手三阳三阴,足三阳三阴,合为十二经,以环络一身,往来流通,无少间断。其脉应于两手三部焉。夫脉者,血也。脉不自动,气实使之,故有九候之法。《内经》云:“脉者,血之府。”《说文》云:&ldquo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十七·佚名

    嘉靖四十二年正月庚辰朔命成国公朱希忠行拜 天礼于 玄极宝殿文武群臣各具朝服于皇极门行五拜三叩头礼免宴赐节钱钞王府进贺人员及四夷朝贡使仍宴于阙左门○升燕河营副总兵署都指挥使佟登为署都督佥事充总兵官镇守山西

  • 卷之四百三十七·佚名

    光绪二十五年。己亥。春正月。己酉朔。上诣奉先殿行礼。  ○遣官祭太庙后殿。均黄绫本  ○率王以下文武大臣诣皇极门庆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礼成。御乾清宫受朝贺。谕档  ○诣仪鸾殿问

  • 义例·萧常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        宋 萧常 撰 义例 凡後汉书有传者兹不复出事偶相涉则随事而书凡书一岁之事必有先後若旧史新载首尾失序无所 考正则书於岁末曰是岁某人某事 凡记事必系之

  • 卷七·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七 唐 张守节 撰 项羽本纪第七        史记七 项籍者下相人也【括地志云相故城在泗州宣预县西北七十里秦县项胡讲反籍秦昔反】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燕乌

  • 十七年·佚名

    (甲申)十七年大明萬曆十二年春正月1月1日○朔己卯,以庭濕,停望闕禮。1月3日○辛巳,以權停禮,行賀禮。以初二日,仁順王后國忌,故退行正朝賀禮也。1月4日○壬午,以李俊民拜兵曹判書,李遴拜戶曹判書。1月14日○壬辰,以李增拜大司諫

  • 卷五十五·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五十五钱唐程川撰诗六大雅文王诗直説出道理【呉振录文王】帝命文王岂天谆谆然命之耶只文王要恁地便是理合如此便是帝命之也【刘砺录字用之三山人未详所闻年岁建别录十九卷二十卷中】【文王

  • 卷三十四·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三十四     婺源江永撰祭法    吉禮一補祭法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嚳祖顓頊而宗堯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鯀祖顓頊而宗禹殷人禘嚳而郊冥祖契而宗湯周人禘嚳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禘郊祖宗謂祭

  • 三十四  耕柱·墨子

    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毋俞于人乎?”(2)子墨子曰:“我将上大行,驾骥与羊(3),子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子墨子曰:“何故驱骥也?”耕柱子曰:“骥足以责。”子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责。”巫马子谓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一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一卷广辩涅槃近因 亲近善友 专心听法 出舍利弗病举床诣佛听法事 如法修行 广辩涅槃佛性八种七种六种等事 释虚空义 释烦恼断处涅槃义 引昔告魔三月当涅槃事 释涅槃名德王品之第

  • 大般涅槃经疏 第二十七卷·灌顶

    大般涅槃经疏 第二十七卷隋章安顶法师撰唐天台沙门湛然再治师子吼品之五起卷是第二明定慧相资。亦是相即亦应言舍。但是略耳。又舍无别法。定慧均平即名为舍。文中先问后答。问意云。慧能断惑何须用定。举偏别

  • 卷第十六·居顶

    续传灯录卷第十六目录 大鉴下第十三世 · 黄龙慧南禅师法嗣下五十九人 ·石霜琳禅师 ·开元子琦禅师 ·上蓝顺禅师 ·三祖法宗禅师 ·四祖法演禅师 ·五祖晓常禅师 &midd

  • 欧阳行周文集·欧阳詹

    又名《欧阳四门集》、《欧阳助教集》。诗文别集。唐欧阳詹(字行周,官四门助教)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欧阳詹集》十卷,唐李贻孙编次,今传《欧阳行周文集》十卷,凡赋一卷、诗二卷、文七卷,有宋蜀刻本和明弘治、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