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七)

《近思录》卷七出处进退辞受之义,凡三十九条。伊川言:“贤者在下,岂可自进以求于君。苟自求之,必无能信用之理。古人之所以必待人君致敬尽礼而后往者,非欲自为尊大,盖其尊德乐道之心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今按:人之处家,规模小,范围狭,相与处者皆亲人。家不能齐,焉能治国,其理易知。出而从政,必先求君臣之相应相和。若自进而求,则不易得君之信用。故必待其君有尊德乐道之心,乃可进而有为。惟其多退而望在野之贤,故虽政乱于上,而社会犹得安于下。纵使社会亦乱于下,而道则犹存,则终有复归于治之望。今言民主政治,人求自进,他人不之信,故必尚法治。其用意不仅在防其下,更要在防其上。人不相信,而以法为治,则其为治终有限。君位世袭,为君者不能常有此尊德乐道心,则其为治亦有限。继自今如何觅得一长治久安之道,此乃当前世界人类政治共同一大问题。惟中国传统政治,主政府求贤,不主贤之自进以争政,此则仍有值作深长虑者。民主政治主结党竞选,主进不主退,亦有弊端。即据当前事可知。中国古人主尚贤,今人则尚多数,但多数未必即多贤,此亦一大问题。如何能有一政府安定在上,而又能一意求贤于下,此则贵继今有人能为此作深虑。

伊川又言:“贤者惟知义而已,命在其中。中人以下,乃以命处义。如言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知命之不可求,故自处以不求。若贤者则求之以道,得之以义,不必言命。”今按:此条伊川辨义命有极深意。中国人多信命,遂不求,然此乃中人以下事。少数贤者则主求之以道,惟不义则不取。今人则不信命,不尚义,遂多求,而离于道,此更要不得。今人又好言自由。遇不义宁退不进,宁舍不取,此亦我之自由。宁有惟进不退,惟取不舍,始得为自由乎?中国古人言,即在今世,亦仍有值得参考之意义与价值,此亦一例。

孔子亦言命,如曰:“五十而知天命。”又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凡人各有自由,他人之自由,即不啻为己之命。与伊川此条中人以下之言命不同。伊川谓不必言命,此非违孔子所言,则又当知。

猜你喜欢
  赏罚第十五·佚名
  卷七十五 易十一·黎靖德
  近思録集注卷九·江永
  学庸集説啓蒙凡例·景星
  人才的品质更重要·孔子
  卷三十四·毛奇龄
  卷一·傅逊
  提要·陈深
  卷五百九十·佚名
  卷三十八·佚名
  现艺品第十二·佚名
  卷第十六·道原
  佛说圣佛母小字般若波罗蜜多经·佚名
  添品妙法莲华经卷第一·佚名
  卷六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苏氏·唐圭璋

      苏氏,苏颂之妹。其先同安人,徙居润之丹阳。长于文翰,世称延安夫人。   临江仙   立春寄季顺妹   一夜东风穿绣户,融融暖应佳时。春来何处最先知。平明堤上柳,染遍郁金枝。   姊妹嬉游时节近,今朝应怨来迟。凭谁

  • 论曲源第一·王骥德

      曲,乐之支也。自《康衢》、《击壤》、《黄泽》、《白云》以降,于是《越人》、《易水》、《大风》、《瓠子》之歌继作,声渐靡矣。“乐府”之名,昉于西汉,其属有“鼓吹”、“横吹”、“相和”、“清商”、“杂调”诸曲。

  • 第四十三出 改葬·洪昇

    【商调引子·忆秦娥】〔生引二内侍上〕伤心处,天旋日转回龙驭;回龙驭,踟蹰到此,不能归去。  寡人自蜀回銮,痛伤妃子仓卒捐生,未成礼葬。特传旨另备珠襦玉匣,改建坟茔,待朕亲临迁葬,因此驻跸马嵬驿中。〔泪介〕对着这佛

  • 卷七十四 魏相丙吉传第四十四·班固

    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人也,徙平陵。少学《易》,为郡卒史,举贤良,以对策高第,为茂陵令。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 后迁河南太守,禁止奸邪,豪强畏服。会

  • 卷二百七·志第一百六十·艺文六·脱脱

        ◎艺文六   苗锐《新删定广圣历》二卷   僧一行《开元大衍历议》十三卷   启玄子《天元玉册》十卷   甄鸾《五曹算术》二卷   《海岛算术》一卷   赵君卿《周髀算经》二卷   张丘建《算

  • 卷一百六十六·毕沅

      ◎宋纪一百六十六 ∷起玄黓执徐正月,尽昭阳大荒落三月,凡一年有奇。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   绍定五年金天兴元年,蒙古太宗四年   春,正月,己丑,以孟珙为京西路兵马铃辖。初,珙父宗政知枣

  • 卷二十四 前燕录二·崔鸿

    慕容皝上 慕容皝字符贞小字万年廆第二子单于妃叚氏所生也龙颜版齿身长七尺八寸雄毅善权畧尚经学多材艺尤善天文国人称之廆为辽东公立为世子晋建武元年拜冠军将军永昌初拜左贤王封望平侯率众征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九十·佚名

    万历三十一年十一月癸丑朔 上以福王婚礼期迫钱粮亟缺今查该司官职名将治之户部请将通粮厅随粮轻赍等银所存二万四千八百余两尽数给□责令办进并乞宽假司官存之○山西巡抚白希绣以税监孙朝将按季包角□羊税银全完无欠

  • 韩匡嗣传·脱脱

    韩匡嗣因为擅长医术,在长乐宫当值,皇后把他当亲生子看待。应历十年(960),为太祖庙详稳。后来宋王喜隐阴谋反叛,供辞牵涉匡嗣,皇上置之不问。当初,景宗在藩国时,与匡嗣交好。即位后,拜为上京留守。不久,为燕王,改为南京留守。保

  • 卷54·陈邦瞻

    徽宗宣和二年冬,睦州清溪民方腊作乱。方腊世居县堨村,托左道以惑众。初,唐永徽中,睦州女子陈硕真反,自称文佳皇帝,故其地相传有天子基,腊因得凭借以自信。县境梓桐、帮源诸洞,皆落山谷幽险处,民物繁伙,有漆楮杉材之饶,富商巨贾多

  • 易经·系辞下传·第五章·佚名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子曰:“天下何思何虑?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 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往者屈也,来者信也, 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

  • 卷三十二·佚名

    △出现光明会第十一之三如来已尽於生际,大悲普覆诸世间。法王最胜人中尊,愿说何缘现微笑。无量无边大菩萨,并馀威德诸天众。悉於空中持妙盖,而此大地皆振动。谁於往昔如来所,长夜修行诸善法。平等悦意大悲尊,愿说何缘现微笑

  • 大方等陀罗尼经 第二卷·佚名

    大方等陀罗尼经 第二卷北凉沙门法众于高昌郡译善男子汝若未了此事。当更为汝略说往昔因缘本事。善男子尔时上首重告恒伽言。过去有佛号栴檀华至真等正觉。国名栴坛香。彼佛于中成等正觉。国王名宝栴檀。其王有

  • 京师坊巷志稿·朱一新

    清朱一新编写。清光绪十一年 (1885) 重修《顺天府志》,朱一新和缪荃孙为此合纂《京师志·坊巷》上下卷。以后朱一新又重新整理是书,以现书名出版单行本,分上下两卷刊行。书中把明清以来京城各坊巷胡同的变化记录下来,

  • 广嗣纪要·万全

    又名《万氏家传广嗣纪要》。十六卷(又有五卷本,前四卷与十六卷本同,末一卷为《小儿全书》。明·万全撰。约刊于16世纪中期。本书主要论述有关广嗣、妊娠及婴儿疾病的病因、证候及治疗方药,并附幼科医案18例。书中还归

  • 元始四十九章修道经·佚名

    《元始四十九章修道经》为道教至尊元始天尊所传。本经兼论内修和外功,即道与德、自度与度他、出离与菩提等,跟佛家经典真是如出一辙。与道家最重要的《道德经》相比,二者在“内圣”方面差别不大,但在“外王”方面则后者的

  • 明觉禅师语录·重显

    凡六卷。宋代僧雪窦重显(980~1052)撰,惟盖竺等编。又作雪窦明觉禅师语录。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内容包括:卷一之苏州洞庭翠峰禅寺、明州雪窦山资圣禅寺之上堂语、小参等;卷二之举古、勘辩、歌颂等;卷三之拈古百则;卷四之瀑

  • 撄宁静禅师语录·佚名

    6卷,清智静说,德亮等编,德莪等录。第一卷蕺山戒珠寺上堂(十篇)小参(三篇)吴江喻指庵上堂(五篇)茶话(四篇)第二卷黎川罗汉寺上堂(十三篇)第三卷眠牛山结制小参(七篇)示众(十六篇)第四卷拈古(三十四则)颂古(五十五首)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