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

《近思录》第一卷道体,凡五十一条,首采濂溪《太极图说》。兹录伊川一条以为例。其言曰:“乾,天也。天者乾之形体。乾者天之性情。乾,健也。健而无息之谓乾。夫天,专言之则道也。天且弗违是也。分而言之,则以形体谓之天,以主宰谓之帝,以功用谓之鬼神,以妙用谓之神,以性情谓之乾。”今按:伊川此条大体犹濂溪意,而言之尤明析。西方宗教信上帝为天地万物之主宰,然如心为身之主宰,心不能外于身而独立,则上帝亦不能外于天而独立。上帝之主宰万物亦如王者之主宰天下,必有辅佐,则为鬼神。故中国古人非不信上帝,而又信多神。近代国人则必讥之为多神教,其地位乃远不能与一神教相比。人死为鬼,亦可为神。诗曰:“文王在天,克配上帝。”是即文王之死而为鬼为神,为上帝之辅也。孟子曰:“圣而不可知之谓神。”圣已即是神,不待死后始为神。伊川谓鬼神以功用言,神以妙用言,此可谓深得古人之意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然人之德性则不谓其受自父母,而必谓之受自天。故伊川言天有性情,即谓之乾。乾者,健而无息。孔子之学不厌,教不倦,此即孔子之健而无息。而此一德,即可上通于天而为神矣。实则此一德,即自天来。通天人,合内外,即此而在矣。朱子所谓关于大体,此即道体,伊川此条所言天帝鬼神皆是也。朱子所谓切于日用,求端用力得门而入者,伊川此条所言之性情即是矣。孔子不言性与天道,伊川此条主要在言此,然而亦可谓深得孔子之遗意矣。述而不作即如此。

伊川此条言天有性情,此乃人本位之观念。近代国人则必讥之曰主观。然能无主观者其又谁?西方之学外于人以为观,近代国人则尊之曰客观。客观则无定观,故西方之学仅重功用,在己则不言性,在外则不见道体,此诚中西双方文化传统学术思想一大相歧处也。又儒家言天命,道家言自然,实同一体,亦可于伊川此条参之。

兹再引明道一条曰:“天地之间,只有一个感与应而已。更有甚事。”伊川亦言:“有感必有应,凡有动皆为感。感则必有应,所应复为感,所感复有应。感通之理,知道者默而观之可也。”今按:此两条尤简言之。《易》言阴阳,实只一气。二程言感应,实只一动。实则气即是动。性理大道之体,只此两字尽之矣。鬼神之事,亦只一感应。故伊川又曰:“鬼神者,造化之迹。”二程提出此感应二字,实可谓会通两千年来之文化精义而包括无遗。言人所未言,而实是发明前人所已言。述而不作,妙用如是。亦可谓不啻是鬼神之迹矣。又今人好言平等,若能从感应上言,斯为真平等。由性见情,惟有情始有感有应。近世一切动必求进取,有取无与,所感所应,一出于争夺。争夺必有胜败,何平等可言。

猜你喜欢
  身之養重於義第三十一·苏舆
  ●温氏母训·温璜
  思辨録辑要卷一·陆世仪
  第八章 16·辜鸿铭
  王艮尺牍·王艮
  卷三十·程川
  卷一·严粲
  卷十五·朱熹
  第六 忤合 4·王诩
  大学始教(1)·戴圣
  卷五·佚名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十·圆悟克勤
  灵峰藕益大师宗论卷第一·智旭
  佛教徒与国民外交·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一十·彭定求

        卷610_1 【太湖诗·初入太湖(自胥口入,去州五十里)】皮日休   闻有太湖名,十年未曾识。今朝得游泛,大笑称平昔。   一舍行胥塘,尽日到震泽。三万六千顷,千顷颇黎色。   连空淡无颣,照野平绝隙。好放青翰舟,堪弄

  • 第三幕·老舍

    时间 第二幕的两三日后。地点 咖啡馆内。人物 丁影秋 桃 云 吕千秋 乔仁山 乔莉香 李 颜 吕以美茶 房〔开幕:丁影秋与桃云在咖啡馆的单间内会议。单间外为小园,有些花草。〕丁影秋 包艾!包艾!茶房 (急上)还要

  • 卷八·杜甫

    (上元、宝应间,公居成都作。) 建都十二韵 苍生未苏息, 胡马半乾坤。 议在云台上, 谁扶黄屋尊? 建都分魏阙, 下韶辟荆门。 恐失东人望, 其如西极存。 时危当雪耻, 计大岂轻论? 虽倚三阶正, 终愁万国翻。 牵裾恨不死, 漏网荷殊恩。

  • 卷395 ·佚名

    王之道 次韵陈勉仲二首 十灾穷愁鸟出笼,春来天意似通融, 得书故旧颇相悯,上书朝廷应见容。 开府莫辞金帛尽,犁庭当冀祲氛空。 庙堂素定平戎策,不待文渊在目中。 王之道 次韵程德远登清淮楼 西

  • 列传第七 十一宗诸子·欧阳修

    玄宗三十子:刘华妃生琮、第六子琬、第十二子璲,赵丽妃生瑛,元献皇后生肃宗皇帝,钱妃生琰,皇甫德仪生瑶,刘才人生琚,武惠妃生一、第十五子敏、第十八子瑁、第二十一子琦,高婕妤生璬,郭顺仪生璘,柳婕妤生玢,钟美人生环,卢美人生瑝,阎

  • 绎史卷一百三十五·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乐毅为燕破齐【田单复齐】战国防齐韩魏共攻燕燕使太子请救于楚楚王使景阳将而救之暮舍使左右司马各营壁地已植表景阳怒曰女所营者水皆至灭表此焉可以舍乃令徙明日大雨山水大出所营者水皆灭其表军吏乃

  • 四五 考先生·周作人

    上边所说差不多全是客观的,集体的事情,没有多少是我个人的事,但是我原是在这个集体之中,那么这里也可以有我的一份行动在内。现在却要来说我个人的事情了。我在学校里前后六个年头,自光绪辛丑(一九〇一)九月至丙午(一九〇六)七

  • 卷十一 泰誓上第一·孔颖达

    周书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周自虞芮质厥成,诸侯并附,以为受命之年。至九年而文王卒,武王三年服毕,观兵孟津,以卜诸侯伐纣之心。诸侯佥同,乃退以示弱。○芮,如锐反。虞、芮,二国名。佥,七廉反。一月戊午,师渡孟津,十三年正月二十八

  • 卷十一 先进第十一·邢昺

    [疏]○正义曰:前篇论夫子在乡党,圣人之行也。此篇论弟子,贤人之行,圣贤相次,亦其宜也。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孔曰:“先进、后进,谓仕先后辈也。礼乐因世损益,后进与礼乐,俱得时之中,斯君子矣;先进有古风,斯

  • 中原·胡宏

      胡子曰:中原无中原之道,然后夷狄入中原也。中原复行中原之道,则夷狄归其地矣。  易、书、诗、春秋,今有其名耳,其道未尝知也。知之,然后德进业修,而天下可乎耳。  公卿大夫士,今有其名耳,其位未尝定也。位定,然后才可尽

  • 卷二十六·吕祖谦

    <经部,诗类,吕氏家塾读诗记钦定四库全书吕氏家塾读诗记卷二十六宋 吕祖谦 撰生民之什生民尊祖也后稷生于姜嫄【音原】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孔氏曰周公成王致太平制礼以王功起于后稷故惟举之以配郊天焉礼

  • 卷二十九·吕祖谦

    <经部,书类,增修东莱书说钦定四库全书増修东莱书说卷二十九  宋 时澜 撰立政第二十一     周书无逸立政二篇相为经纬者也以无逸之心明立政之体君道备矣无是心则虽具举政体不过在方防而巳故先之以无逸有是心

  •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二·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一九六)大品周那经第五(第五后诵)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跋耆。在舍弥村。尔时。沙弥周那于彼波和中而受夏坐。彼波和中有一尼揵。名曰亲子。在彼命终。终后不久。尼揵亲子诸弟子等各各破坏。

  • 达摩宝传上卷·悟真子

    偈曰达天通地一部文摩诃揭谛度众生宝秘诸仙五千道卷隐如来三藏经赞曰达摩慈悲宝卷传诸佛菩萨下九天闻听偈语忙护佑韦驮灵官排两边金炉沉檀香烟起法身清静性自然大众虔诚体佛语直超三界证涅槃南无皈依十方一切佛法僧慈

  •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第六·佚名

    大唐天竺三藏善无畏共沙门一行译  受方便学处品第十八  尔时执金刚秘密主。白佛言。世尊愿说诸菩萨摩诃萨等。具智慧方便。所修学句。令归依者。于诸菩萨摩诃萨。无有二意。离疑惑心。于生死流转中。常不可坏。如

  • 卷第四(黄字号)·朱时恩

    佛祖纲目卷第四(黄字号) 甲子(周孝王十三年起)丁卯(夷王元年)癸未(厉王元年)庚申(周共和元年)癸亥(周共和四年止) (癸巳)二祖阿难传法商那和修 阿难。王舍城人。姓剎帝利。父斛饭王。实佛之从弟也。多闻博达。智慧无

  • 笺记纲目·书玉

    序(三道)  凡例(十则)  纲目(四纸)  笺记(二卷) 上卷  悬谭(五门)  一教兴(具十缘)  二藏摄(开三)   一藏摄 又三(一三藏 二四藏 三二藏)   二乘摄 又二(一五乘 二四乘)   三教摄 又二(

  • 日本文德天皇实录·佚名

    《日本文德天皇实录》,简称《文德实录》,是日本平安时代编纂的一部史书,记录了日本文德天皇时期,从嘉祥三年(850年)至天安二年(858年)八年内的事情。该书是日本“六国史”中的第五部,全书为编年体,用汉文撰写,共10卷。由清和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