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古今音损益说

近世平议古音之士,惟四说为奇恒。顾炎武曰:古无麻部。段玉裁曰:古无去声。王念孙曰:古音盍部缉部有入声,无平上去,至部月部,有去入,无平上。钱大昕曰:古音字纽,有端透定,无知彻澄;有帮滂并明,无非敷奉微。其言至淖微闳约矣!非闭门思之十年,弗能憭也。

麻部之声,西北自陇右出,汉末中原亦然。《释名》曰:车,古者曰车声如居,言行所以居人也;今曰车,车,舍也,行者所处若舍也。又曰:库,舍也,物所在之舍也,故齐鲁谓库曰舍也。(今俗字有厍,即库字读如舍也。)此为青徐已有麻部。江南尤众,则音雅雅如白项乌。中国以外,匈奴、西域、印度诸国,虑无不有麻部者。声气凑微,发如机括,虽古之中原何以外是?其无麻部者,诸声张口嘘之,惟麻部为极侈。《记》言口容止,父母有疾,笑不至龂。此则平居笑有至龂,语则常止,不大开也。若作麻部音者,辅车动摇,<牙奇>牙若虎,堕其容矣,故约制其音使有歌戈鱼模而无麻部。非本自然,《容经》之所制也。

吴越故与上国殊俗,其民诞慢,故江南多麻音。《诗》称不吴不扬,何承天读吴为胡化反。古之名国,多本其音。其音最张口,故谓之吴。其音次张口,故谓之扬州(越即扬也,如对越即对扬)。阳唐之音,故中原旧音矣,然其声悉敛近内。今山西人呼阳唐音,皆穹口,近宵肴豪。悟气如欠以呼阳唐者,于古独有扬州。是故吴扬非正音也。

平上去入四声者,近起齐梁,以为诗律。古者不以四声制诗,非遽无四声也。四声既备,独无去声,怪其不近情矣。平上者,定气呼之。去声者,引气呼之。今作去声,必先遒促其气,劫之令吐。平上异是,故去声为引音。馀观印度十二声势,[W103]音阿可反,此径直音也;阿音阿个反,此引音也。医音伊以反,此径直音也;缢音伊异反,此引音也。坞音乌古反,此径直音也;污音坞固反,此引音也。(见慧琳《一切经音义》第二十五。)音纽相同而声势异,其引音者皆去声。中国上世无引音,发声易直,故曰放郑声,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也。无引音者,即不得有去声矣。

入声皆与平上相丽,盍缉至月,独无平上,是有枝叶无本根,此可怪也。征之近世北方之音,入声有平上者皆转为平上去。盍缉与月,北方皆作入声,此古音也。王君以为他部四声相属,独此为异。馀以他部古无入声,入声于古皆为平上,独盍缉至月为入声;古者入声与平上不相丽,各为部曲,故盍缉至月不通于诸韵矣。

汉音异他国者,独知彻澄三纽,细不至照穿床,大不及端透定。罗甸字纽,传于欧罗巴诸国,不足以切汉音者,惟汉音有知彻澄故。印度旧音,有<糸奓>姹荼三纽,斯则知彻澄也。今就问梵土诸学者,<糸奓>姹荼音,犹作多佗陀。(多佗陀入麻部,本亦有多佗陀三纽。然与此轻重有别。)故悉谈亦不足切汉音。露西亚声有上咢,与知彻澄又小异。斯齐州之土风,所以殊众。今无知彻澄,则与域外相通耶?诸纽不发声则不见,独知彻澄非敷奉微,蹙口呼之,声不暴出而清亮如呜蜩蟪蛄。此为吟啸,非语言也。语异于啸,故无上咢轻唇之音矣。

猜你喜欢
  世贤第十六·鹖冠子
  赏罚第十五·佚名
  卷六十五·卫湜
  礼记析疑卷二十八·方苞
  卷十六·孔颖达
  卷一百三十·秦蕙田
  君臣上第三十·管仲
  卷五百四十九·佚名
  卷三百一十一·佚名
  游维耶离品第二十三·马鸣
  《联 语》·太虚
  复卫西琴先生书·太虚
  佛教和平国际的提议·太虚
  佛说太子慕魄经之二·佚名
  佛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卷第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十·陈焯

    <集部,总集类,宋元诗会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九十兵部主事陈焯编倪 瓒【字元镇无锡人本大家子元季知天下将乱尽散其赀材逍遥吟讽兼寓意画图遂称名手所居有清閟阁云林堂而清閟尤胜古墨妙彛器悉藏其中晩年避乱来往江

  • ●卷二十·李攸

      经略幽燕   唐贞观初,始置松漠府,以靡会为都督,赐姓李氏—元中,降以公主。会昌中,始赐契丹之印。于是统有八部,雄据北漠,懿僖之乱,中国不靖。后有按巴坚遂僭帝号,抗衡中国,南侵镇、定、邢、洺、冀、贝之郡。朱全忠时,刘仁

  • 卷六·昭梿

    ◎平定回部本末大和卓木波罗泥都、小和卓木霍集占者,其先世本叶尔羌、喀什噶尔回酋,自策妄阿拉布坦时,即令率其回人至伊犁种地出租赋,遂囚于地牢者数载。我兵平伊犁时,释使归,俾仍长所部。二十一年,将军遣侍卫托伦泰往,未能定

  • 卷之一百五十九·佚名

    光绪九年癸未。二月壬子朔。上诣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庚辰皆如之。内起居  ○谕内阁、陈士杰奏。查明庸劣各员一摺。浙江候补通判汪谷。取巧营私。罔知大义。归安县知县吕懋荣。居心巧滑。不

  • 杨文忠三录序·杨廷和

    杨文忠三录序少师石斋先生杨公自正徳间以首相值时多虞内蛊外衅而以一身任天下之重佐理匡救啓沃扶翊凡可为社稷利者竭尽心力为之无顾忌卒成中兴济之功天下之人盖隂受其赐而有不能尽知者也今观奏藁曰答天谴遵祖训戒游

  • 隐公·隐公三年·左丘明

    【经】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三月庚戌,天王崩。夏四月辛卯,君氏卒。秋,武氏子来求赙。八月庚辰,宋公和卒。冬十有二月,齐侯,郑伯盟于石门。癸未,葬宋穆公。【传】三年春,王三月壬戌,平王崩,赴以庚戌,故书之。夏,君氏卒。声子

  • 安乐集卷下·道绰

      第四大门中有三番料简:第一、依中国三藏法师,并此土大德等,皆共详审圣教,叹归净土,今以劝依;第二、据此经宗及余大乘诸部,凡圣修入,多明念佛三昧以为要门;第三、问答解释,显念佛者,得种种功能利益,不可思议。  第一、依中国

  • 华山法师辞世记·太虚

    华山法师、亦近顷佛门中有数人物也。顺世时遗嘱白鹤寺净源和尚,要余作行述并题其象。乃述曰:师乐清陈姓,年十二出家于本邑静济寺,礼某某为师。貌奇古,资性明敏,翌年就寺中听大海法师讲经,即能依所闻义,当众敷演,时人咸惊为弥天

  • 四分律卷第四(初分之四)·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十三僧残法之三◎时尊者沓婆摩罗子去佛不远,世尊知而故问:“汝闻此比丘尼所说不?”答言:“闻!唯世尊当知之。”世尊告言:“今不应作如是报我,若实当言实,若不实当言不实。”时沓婆摩罗子闻世

  • 卷之九·别庵性统

    续灯正统卷九 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 性统 编集 临济宗 大鉴下第十七世 径山杲禅师法嗣 泉州府教忠晦庵弥光禅师 闽之李氏子。儿时寡言笑。闻梵呗则喜。十五。依幽岩慧圆顶。犹喜阅群书。一日弃之出岭。谒圆悟於云

  • 临川文钞·王安石

    十六卷。宋王安石撰,明茅坤选评。坤(1512—1601),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大名兵备副使。文学家、藏书家,曾选编《唐宋八大家文钞》一百四十四卷、《二苏文钞》四十八卷并加评

  • 难经集注·王惟一

    医经研究著作。5卷。成书于明代(1505)。是《难经》最早的一种集注本(原题宋·王惟一撰)。由明·王九思、石友谅、王鼎象等编辑。此书辑三国时吕广、唐时杨玄操、宋时丁德用、虞庶、杨康侯等各家之注,加以选录汇编而成

  • 太上说利益蚕王妙经·佚名

    灵宝天尊说蚕娥是玄名真人化身,劝人信敬、精养,以求富贵。

  • 太平经圣君秘旨·佚名

    太平经圣君秘旨,原题「传上相青童君」,青童君乃神仙之名。据近人王明考证,此书当系唐末闾丘方远从《太平经》中辑出。北宋贾善翔《犹龙传》卷四称:「《太平秘旨》一卷,上相青童君受,言守一之法」,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

  • 催眠术·程小青

    这里是我的日记中的一节最简短而又最有趣的探案记录不,简直是霍桑别开生面的医案记录。记录的年月距离我此刻叙述时也已经很远了。时候是初夏,气候已渐渐地热起来。那天早上忽然下着非丝非雾的朦朦细雨,天空中塞满了厚厚

  • 樵隐词·毛幵

    一名《樵隐诗余》。词别集。南宋毛幵撰。一卷。幵字平仲,信安(今广东高要)人。一说三衢人。尝为宛陵及东阳州倅。有《樵隐集》十五卷,已佚。此集《宋元名家词》钞本题《樵隐诗余》,毛晋刻印时题今名。录词四十二首。

  • 宝授菩萨菩提行经·佚名

    全一卷。又称宝授菩提行经。北宋法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记述宝授童子年始三岁,即以金莲供佛,并与大目干连、舍利弗、吉祥菩萨等互相问答,明示大乘之法义。又与妙吉祥菩萨问答,有八苾刍吐血命终,堕阿鼻狱。佛记彼后从

  • 四阿鋡暮抄解·佚名

    婆素跋陀阿罗汉造,苻秦鸠摩罗佛提等译,二卷。说功德法依法恶法之三法者。与三法度论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