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士丧礼

士丧之礼:须死于正寝之室,用一条被子盖住死者尸体。以一人为其招魂,招魂者服纯衣纁裳,其上衣和下裳的左边连在一起,并插其领于带间以固定;登上东面屋翼,站在屋脊中央向北用衣服招魂,喊道:“哎—某人(死者之名)回来!”连喊三次。进而将衣服从前面扔下,屋翼下面一人用衣箱接住,从东阶上堂用衣服盖住尸体。招魂之人从西面屋翼的北边下来。

用角质祭勺启开死者上下牙齿,用矮几拘正死者双足,用干肉、肉酱、甜酒祭奠死者。从东阶上堂,将祭品置放在尸体东面,又于堂上陈设帷幕。

然后向国君报丧。丧主站在西阶东面,向南嘱咐报丧者,并拜送之。

有宾客来吊唁,丧主要叩拜。

丧主进屋,坐在尸床之东。丧主之兄弟、堂兄弟皆面向西站在丧主之后。丧主之妻妾面向东坐于床西。大功以上亲属(如死者父兄姑姊妹等)在内室。小功以下亲属——其妇人在户外向北而坐,其男子在堂下向北而立。

国君派人来吊唁,要撤去帷幕。丧主到寝门外迎接,见宾而不哭;丧主先进门向北站在右边。吊者进门,从西阶上堂,向东而站。丧主进入中庭,吊者向丧主传达君命。丧主哭拜,叩首、哭踊。吊唁的宾客出来,丧主到大门外拜送。

国君派人来赠送衣衾,要撤去帷幕。丧主迎接国君之赠衣衾者之礼仪与迎接国君之使吊者之礼仪一样。赠衣衾者左手执衣领,右手执腰,入门上堂,传达国君命令。丧主叩拜赠衣者之礼仪亦与先前叩拜国君之使吊者之礼仪一样。赠衣者入内将衣衾盖在尸体上,然后出门。丧主拜送,其礼亦和先前拜送国君之使吊者一样,只有奉君命来吊禭的,丧主才出而迎、送,从西阶上、下堂。于是拜谢宾客,若有大夫来吊唁,要一一拜谢。在西阶下即位,面向东,不哭踊。大夫虽不致吊辞,也要请其入室。

大功以上的亲属赠送衣衾,不必使人传命于丧主,直接将衣衾陈列房中。众兄弟赠送衣衾,须使人到内室告诸丧主。丧主在内室确定位置拜谢,并将衣衾放在尸体东边的床上。朋友赠送衣衾,要亲自送进来。

丧主拜谢,并和先前一样置放衣衾。丧主退堂,只哭不踊。有司撤去衣衾,一如禭者左执领、右执腰,将衣衾拿回房中。

依照死者身份为其建铭。倘是不命之士,则用长一尺、宽三寸黑布一块,长二尺、宽三寸红布一块,并将其联结起来。进而于所联结部分写上铭文,称“某氏某之柩”。用三尺长的竹竿作旗竿,将其置于西阶上的屋檐下。

甸人(有司主管公田者)在两阶之间掘坎,坎偏于西阶一方;在西墙下用上块垒灶,灶口向东。用清水洗净新盆、盘、瓶、无足之敦和重鬲(罂),放于西阶下。

陈列衣服于房中,衣领向西,自南至北排列,不必两行。贴身之衣裳用帷幕之布。插发髻之笄用桑木制成,长四寸,绕于髻之中央以固发。为饭而设以覆尸面的布巾不凿孔。裹头的练帛宽二尺,长五尺,末端撕开以打结。塞两耳用新丝绵。蒙面,外用黑布,内用红布,一尺二寸见方;以絮充入缁表[赤巠]里之中,并打上结。握手外用黑色布,里用橙色布,长一尺二寸,宽五寸,中间手握部分一寸见方,也以絮充入其中,并打上结。钩弦用玉制指套,放弦用两个丝绵指套,亦打上结。套尸体,上身用黑布套,长与手齐;下身用红布套,直至遮住两足。死者穿生时所衣之服三套:纯衣浅黄裳,白布衣素裳,有红色镶边的黑衣裳。黑带,赤黄色皮袜,竹制笏板。若是在夏天,就穿白色葛屦;若是在冬天,则穿白色皮屦。而屦(鞋)带、屦头饰和屦的周边皆用黑布,屦带系于屦后跟。其他众多亲属及庶兄弟赠送的衣物只陈放在房中,不用。

盛放三枚贝壳于竹器。盛放一豆稻米于竹筐。盛放用粗葛布制成的洗头巾一条、浴身巾两条于竹器。盛放梳子于籌筐。盛放浴后所穿之衣于箱子中。以上诸物皆陈设于西墙下,自南而北排列。

管人汲水于井,不解去井绳,将其萦绕于手。夏祝用盆向南淘米于堂上。管人登上台阶,不上堂,从夏祝那里接过淘米水,用鬲在以土块垒成的炉灶上煮着。夏祝又盛米于废敦之中,并将其置于盛贝壳的竹器之北。倘若国君赐士用冰以寒尸,可用承尸之盘盛之。死者生前之小臣侍从入室,用管人所煮之淘米水结死者洗头。丧主和众兄弟等都到户外向北而立,等候着。于是死者生前侍从给死者洗头、梳头,用巾拭干;又用浴巾洗尸身,用浴衣拭干。将洗过的水及梳、巾、浴衣等一并扔于甸人所掘之坎中。然后和往日一样为其修剪指甲、头发、胡须等。接着用发髻束发,插上发笄,穿上贴身内衣。完了主人入室就位。

商祝入室依次置放送终之服:纯衣浅黄裳,白布衣素裳,红色镶边的黑衣裳。主人出室,袒露左臂,把左袖插在右腋下之带内;在盆里洗手、洗贝壳,进而捧拿贝壳而入室。宰则洗角制祭勺,然后放于废敦所盛之米上,执废敦从主人而入。商祝拿着巾跟着入室,于窗户北面撤去枕头,铺好布巾,撤去祭勺,从主人手里接过贝壳,置放于尸体西边。

主人由尸足之北转而西,上床向东而坐。商祝又从宰手里接过米,陈放在贝壳的北边。宰随从主人立于床西,在主人右侧。主人用左手往死者嘴的右侧放米三次,继放一个贝壳。于死者嘴的左侧和中间也照此处理。又放米,及满乃止。然后主人穿好衣服,返回尸东之位。

商祝先用巾蒙住尸面,次用新丝绵塞住死者双耳,再将蒙面之巾系好;继而系上屦带,于脚背处将两屦系在一起。接着为死者穿上三套衣服,贴身之衣不算在三套之内。系好大带,插笏板于带之右侧。又套上右手大拇指套,并用握手丝带将其联结于臂腕,于手背上打好结。用“冒”套好尸体,盖上衣被。然后将布巾、浴巾、祭勺、修剪而得之乱发、指甲等统统埋于坎中。

做好重,凿上眼。甸人将重置放于中庭南侧三分之一处。夏祝在西墙下用二鬲将饭尸余米煮成粥。用粗布塞住鬲口,用竹蔑系上鬲,将其悬挂于重上;又用苇席盖住重,自北而南,其右端在上而向西,直至将重完全盖住,用竹蔑系好。周祝取铭插挂于重上。

次日黎明,将小殓衣服陈列于房中,衣领向南,按照自西而东,又自东而西的顺序排列;用布收束衣服:横者三幅,竖者一幅,宽均一幅,于末端撕开并打结。被子其面用黑布,其里用红布,没有识记。衣衾按先爵弁服和皮弁服,次散衣的次序陈列,共计十九套。其余的继续陈列,但并不都用。

陈设干肉、肉酱、甜酒等于东堂之下。覆盖祭品用的小功之布盛放于竹器之中,竹器置于陈设干肉、肉酱、甜酒的东边,又在其东边陈放盥洗用的盆和巾。

斩衰之绖(带)有二:首绖宽九寸,麻根向下,在左侧;腰绖小于首绖五分之一,其下垂部分长三尺。齐衰之绖亦有二,首绖麻根向右,在上部;腰绖下垂部分亦长三尺。斩衰之绖和齐衰之绖皆陈设于东坫之南。妇人之腰绖与男子有异,要于麻根处打结,陈列于东房。

床席和覆尸之衾陈设于西坫之南边。于西堂下设盥洗之具,和于东堂下所设一样。

放一只鼎于正寝门外,其位置当在东侧之堂屋的偏南处,鼎的正面向西。鼎里放一只猪,猪分解成两前肢与两后肢,去掉四蹄,加上两肋和肺,计为七体。陈设贯鼎耳之横木和覆鼎之幂,幂的末端向西。无饰之俎放在鼎的西边,顺西置放;上放匕一只,其柄向东。

士洗手,以两人一排立于西阶的下面。在户内布席,席分两层,下铺一层莞草编的席,上铺一层细苇席。商祝铺绞衾、散衣、爵弁服和皮弁服于席上。铺爵弁服和皮弁服时不可颠倒错位,其中最好的要铺在最里边。士迁尸于铺好的服上,返回西阶下原位。有司在两楹柁之间设床席,设席情况和在户内设时一样,继放枕头一只。小殓完毕,撤去帷幕,丧主向西按着死者哭踊,不计时;主妇则向东,哭踊亦如丧主。丧主进而挽束头发,袒露左臂,众主人着絻于房中。妇人则在室中用麻束发成髻。士于尸之左右抬起尸体,丧主家之男女分别捧着死者之头与足,安放尸体于堂上,盖上覆尸柩之衣被。继而男女按室中东西之位哭踊,不计数。丧主由尸足北转而于西阶下堂。众主人随丧主下堂,即位于东阶上面。妇人也随之下堂,向西立于东阶上。丧主开始拜谢宾客,凡是大夫,要一一拜之,士共三拜即可;接着于东阶下向西之位哭踊,于东墙穿衣戴绖,回到东阶下西面位。

于是陈设祭物。抬鼎二士洗手。其在右边抬鼎之上以右手兼执匕,并仰其匕;其在左边抬鼎之士以左手横持俎;两人抬鼎入门,将鼎置放于阼阶前面,鼎之正面朝西,俎之正面朝北。右边抬鼎之士又以左手执匕,右手袖出抬鼎之横木交于左手一并执持着;又取下覆鼎之幂置于鼎北边,继放上抬鼎之横木,持立不坐。接着用匕将牲体从鼎中取出,左边抬鼎之士接过牲体而置于俎上。首先放两后肢于俎之东西两端,其次是两前肢,又次是两肋,最后是脊肺放于俎之正中间,凡此均须盖好。

骨分本末,故陈设时当让本向前,然后执俎而待。夏祝和诸执奠事者洗手,夏祝先执醴酒上堂,诸执事随从夏祝,端拿载有酒、干肉、肉酱之俎从东阶上堂。男子哭踊,甸人撤下空鼎,有司执巾立于东阶下待祝设奠。设奠于尸体之东边,夏祝执拿醴酒面北而立,以西为上。执事置放豆,又置俎于豆的东边,然后立于俎的北边,亦以西为上。夏祝继而置醴酒于豆的南边,又从有司手里接过巾盖在祭品上,由尸体脚边至西阶而下堂。妇人哭踊,设奠者由重的南边而返其门东之位。男子哭踊。宾客出门,丧主到门外拜送。

孝子及众亲属轮流哭,不用官为之哭。

如有赠送衣物的,就让傧者传命。傧者出请之辞为:“孤某使某请事”;入告之辞为:“某使某腏”。丧主于东阶下之位等着。这时傧者出门传告来宾:“孤某须矣”。并引领来宾进门。来宾进入中庭,向北传达送衣主人的使命。丧主叩首拜谢。来宾从西阶上堂,直至绕过尸体脚后,向西置放衣物,其礼仪和在室中一样,继而仍由尸足北转而西降自西阶,出门。丧主出门拜送。如有朋友亲自来赠送衣物,其礼仪和前面一样,不过朋友要于西阶向东北方哭踊三次,方可出去;这时丧主不哭踊。赠送衣物者既送衣,就必定送裳,其拿衣服的方式和前面一样。

撤衣者撤衣之方式亦如此。从西阶上堂和下堂,端拿衣物于东边收藏起来,以待大殓。

小殓日之夜,于中庭点着大烛。

次日天明,熄灭大烛。将衣衾陈设于房中,衣领朝南,先是自西向东排,继是自东往西排。有绞一,单被一,棉被二。国君赠送的衣服,包括爵弁服、皮弁服、散衣,加上死者僚友赠送的衣服,一共三十套。

而绞、单被、棉被等不算在三十套之内。凡此衣服不一定都用。东堂下陈设之祭物:两只瓦甒,均都装着甜醴酒;角质酒觯,木制祭勺;白色的豆两只,一只装着葵芋酱,一只装着蜗酱;笾两只,没有缘,底中铺着布巾,里面装着未加拣择筛选的栗子;干肉四条。奠席设在凡此祭物的北边,大殓之席设在奠席的东边。挖掘埋棺之坎,其深度要能保证露出联结棺与盖之缝的木楔。棺入坎时,丧主不哭。用輁轴外棺于坎时,棺盖在堂下,干煎的黍和稷各两筐,以及鱼和干肉,陈设于西枯的南边。又陈放三只鼎于门外,以北为上。其中,一只鼎盛放一只猪,一只鼎盛放鳡鱼或鲫鱼九条,一只鼎盛放风干兔子的左半部,去髀,其他还有匕、俎等的陈设,都和小殓时一样。执烛者在祭席的东边等候着。

夏祝撤下小殓时所设的盥洗器具,并改设于门外,进门后从东阶上堂。这时男子哭踊,夏祝又撤去覆盖小殓奠之布巾,交于执事者,并示其于东阶下等候。继而撤去祭席,夏祝先取下醴酒向北而立,其余的祭物先设者先撤,后设者后撤,均由尸足北转而于西阶下堂。这时妇人哭踊,接着将所撤下之祭物改设于西庭的西南,即庭之西边,陈设的次第和在堂上设时一样。执甜醴酒的夏祝和在奠于尸东时一样,向北而立,以西为上。诸执事立于豆的北边,向南而以东为上。夏祝和诸执事陈设醴酒、豆俎完毕,一并到东边之新馔处以待事。

于堂上陈设帷幕。妇人向东立于尸体之西侧。丧主及众主人从西阶上堂,绕过尸体之足到东边,朝西而袒露左臂。士洗手,其站之位置和小殓时一样。有司铺席,亦和小殓时一样。商祝在席上铺绞、单被、棉被,最好的铺在最上面。铺国君赠送的衣衾不能颠倒错位。此时倘有大夫来吊唁,则使有司告以方殓,主人不便出迎拜宾。士二人抬起尸体自堂上两楹间至东阶放在已铺好的衣被上,返回西阶下原位。这时丧主又哭踊,但不计数。大殓完毕,撤下帷幕。丧主抚尸而号哭,和小殓时一样,主妇也如此。

丧主和众主人将尸体抬起放到棺中,这时男女哭踊,不计数,和小殓时一样。接着盖上棺盖。丧主下堂,叩拜大夫中之后至者,随即向北察看埋棺之坎。众主人返回东阶下之位。妇人则返回东阶上之位。继而于棺的首尾、左右各陈放一筐煎炒过的黍稷,覆木料于棺上并涂上泥。

这时男女又哭踊,不计数。俟涂泥完毕,周祝取铭置于殡。丧主返回东阶下原位,哭踊,穿好衣服。

于是设奠。执烛者从东阶登堂,周祝执巾和执席者亦跟着上堂;于室中西南隅朝东设祭席。周祝返回堂下,和执事一起端拿东边所设祭物。士洗手,抬鼎进门,鼎正面朝西,以北为上,和小殓时一样。载鱼于俎上,鱼头向左,鱼脊向前,每列三条,计三列九条。载兽之俎其本向前。夏祝端拿甜醴酒先上堂,和小殓时一样,诸执事端拿酒、豆、笾、俎随着从东阶上堂。男子哭踊,甸人撤去空鼎。此时夏祝和诸执事由东楹之西入室,夏祝执甜醴酒面北而立。诸执事设豆:肉酱在右边,肉酱的南边是栗,栗的东边是干肉。豚俎在两豆的东边,鱼俎又在豚俎的东边。

兽俎特别设于豚、鱼二俎的北边,甜醴酒在笾的南边。用巾覆盖豆、俎,和小殓时一样。陈设结束,诸执事先出室,立于室户的西边,以西为上。夏祝随之出室,关上门;进而先于诸执事由西楹柱的西边经西阶下堂。

妇人哭踊。夏祝和诸执事继而从重的南边东行。男子又哭踊。

宾客出室。妇人哭踊。丧主到门外拜送,返回后即和小功以上的同族兄弟一起面北而哭殡。继而同兄弟出室,丧主又到门外拜送。众主人出门,停止哭踊,皆向西于东边而立。丧主关上门,向众主人行拱手礼,并各就斩衰、倚庐、齐衰,垩室诸丧次。

国君如果另有惠赐,须察看大殓陈设情况。先铺好绞、被、衣等,以俟国君驾至。丧主到外门之外迎接,见到国君御车之马头,即停止哭泣;返回门内,向北于右边而立,和众主人一起袒露左臂。男巫止步于庙门(殡宫门)之外,丧祝代表国君亦先至此。小臣二人执戈先行,男巫、丧祝二人随后而行。俟丧祝为国君祭过门神后,国君入门,丧主回避。国君从东阶升堂,向西而立。丧祝背靠东房之墙向南而立,丧主立于中庭。国君向尸而哭。丧主亦哭,并向尸叩首,起来又哭踊,随之出门外等候。国君命丧主返回续行大殓之事,丧主返回中庭原位。国君又命丧主升堂,丧主由西阶上堂,立于西楹柱的东边向北视殓。国君继命公、卿、大夫上堂,立于丧主之西视殓,以东为上。于是开始大殓。大殓结束,公、卿、大夫等后上堂者先下堂,返回原先位置;接着丧主下堂,行至门外。国君又命丧主返回上堂,丧主遵命回到中庭。国君坐于尸床,用手轻抚尸体之胸口。丧主叩首拜尸,起来后又哭踊,随后再次向门外走去。国君再次命丧主返回,丧主受命回到中庭原位;众主人回避,于堂下之东墙向南而立。国君下堂,向西命丧主抚尸。丧主从西阶上堂,由尸足绕至东边,向西(尸)抚尸,但不与国君所抚之处相同。

继而哭踊。主妇向东抚尸、哭踊,和丧主一样。把尸体装殓入棺,盖上棺盖;丧主下堂,行至门外。国君又命丧主返回,丧主从左边入门,察看涂泥于棺。国君登堂就位,众主人返回中庭原位。涂泥结束,丧主行至门外;国君再命丧主返回。丧主从右边入门,诸执事从西阶上堂设奠。国君候机哭踊,丧主跟着哭踊。设奠结束,丧主行至门外,哭者止哭。

国君出门,于庙(殡宫)中哭踊。丧主回避,不哭。国君登上御车凭轼。国君随从乘上副车,丧主哭,拜送国君及随从。然后穿好衣服,入门就位;众主人亦随即穿好衣服。丧主又拜谢晚来吊唁之大夫,旋即哭踊。

宾客辞行,丧主拜送之。

士死满三日后,丧主及众主人始服斩衰或缌麻的丧服,丧主兼持丧杖,拜谢国君和众宾的吊唁和慰问,但不拜谢其惠赐衣物。

既殡之后,男子妇人于每日早晚哭于殡宫,不避子卯忌日。妇人即位于堂,以南为上,哭。亲者与众兄弟向西就位于门外,以北为上;甥婿外孙、从母之子等向西就位于门外众兄弟之南,以南为上;宾客又向西就位于甥婿外孙等之南,以北为上。门外东边的来宾向北就位,以西为上;门外西边的宾客向北就位,以东为上;站在西边的宾客向东就位,以北为上。丧主就位,然后开门。这时妇人捶胸示哀,但不哭。丧主拜谢宾客,先西面拜,次南面拜,最后东面拜,每面三拜;随后右转入门而哭。妇人哭踊。丧主于堂下东墙之最北端向西就位。众兄弟皆就位,其位次与在门外时的位次相同。卿大夫于丧主的南边就位。诸公于门东稍靠前的地方就位。异国之贵宾于门西稍靠前的地方就位。倘若身份地位相同,丧主须先叩拜他国的贵宾。凡是卿大夫,丧主须就其位一一叩拜。撤大殓之宿奠者于门外洗手,执烛先入,从东阶上堂。男子哭踊。

夏祝端拿甜醴酒,面北而立;诸执事或取酒立于夏祝之东侧,或取豆、笾、俎面南而立,以西为上。夏祝取醴先出门下堂,诸执事执酒、豆、笾、俎依次出来,从西阶下堂。妇人哭踊。继而陈设祭物于堂下东面墙的西南,与西边的屋翼对齐。夏祝执拿醴酒面北而立,以西为上;执豆者朝西置放豆,然后向南立于豆的北边。执笾、俎者置放笾、俎后,立于设豆者的西边,以东为上。执酒者置放酒后,返回原位。这时,夏祝置放醴酒于西边后,先行离开,从丧主的北边行至朝奠之馔处,众执事亦跟着前往。于是设朝奠,夏祝执拿醴酒,诸执事执拿酒、干肉、肉酱等从东阶上堂。这时,男子哭踊,入于室内。祭席之设和先前一样,亦先豆次笾次酒次醴,但因无菹无栗,故不设巾。诸执事设完席后出室,立于户的西边,以西为上。夏祝随即灭烛出室,并关上门,从西阶先行下堂,诸执事跟着下堂。妇人哭踊。设奠者由重的南边东行。男子哭踊。宾客出室,妇人又哭踊,丧主拜送宾客。众主人出室,妇人哭踊。出门,停止哭泣。宾客,众主人众兄弟都回到门外东边原位。丧主关上门,拜送宾客。然后向众主人拱手拜谢,并各有倚庐、垩室诸丧次。

每月初一之日,设祭奠和大殓时一样,用一只猪,加上鱼和风干的兔子,并陈设三只鼎。东边陈设的祭物也和大殓时相同。朔月之奠和大殓所不同者在于,大殓奠有笾,而此奠无笾,大殓奠无黍稷,而此奠有黍稷。黍稷装在瓦敦之中,盖上敦盖,置放在大殓奠时笾的位置上。丧主叩拜宾客,和朝夕哭时拜宾之礼一样,完毕,撤去昨日之宿奠。接着抬鼎入门,把牲体从鼎中升出,和大殓奠时一样。用匕载牲体于俎上后,放匕于鼎中,又置俎于适当的位置。用匕载俎者随即从反向退出。甸人则撤去三只空鼎。室中陈设祭品的秩序为:先醴酒,次菹,次肉酱,次黍稷,最后是俎。室中所设祭物的位置为:盛肉酱之豆在北边,盛菹之豆在南边,豚俎置于两豆的东边,鱼俎又在豚俎的东边,兽俎则别置放在豚俎和鱼俎的北边,盛黍稷的瓦敦放在大殓时笾之位。启开敦盖,置放在敦的南边。醴酒的位置和大殓时相同。夏祝立于其南,执豆者立于其北,共同举巾把所设之奠盖好,然后退堂。丧主及丧者家中男女各各因时而哭踊(升奠时男子哭踊,降奠时妇人哭踊),其礼仪都和朝夕哭时一样。月半之时所设祭席亦和朝夕奠一样,无牲俎。如收到新熟的五谷和鲜果,其祭席就要和朔月奠一样,有牲俎。撤去朔奠时要先取下醴酒,其余的祭品先设者先撤,后设者后撤。撤敦时其盖不必再盖上,敦之足朝前,退堂出室的秩序和升堂入室时一样。祭席陈设在室外东墙下西南,其次序位置和在室中陈设时一样。

筮死者葬居,由冢人测度。先掘挖四边的土,置于四边之外;继掘挖中央之士,置于中央之南。行毕朝哭之礼仪,丧主和众主人皆来到此葬居之所,向北站在其所掘之土的南边,除去首绖和腰绖。宰(向筮者传布主人之命的人)在丧主的右边。筮者向东抽出蓍草筒,和蓍草一并用手拿着,朝南接受丧主之命。宰传达丧主之命说:“哀子某,为其父某甫筮葬居。今谋以此处作死者幽冥之居,葬居始得,不知其后或有艰难乎?”筮宅之人应诺,不重述宰所传达丧主之命,右转向北,于葬居中央的南边卜筮。这时卦者在筮者的左边。筮宅完毕,执卦者据之写好卦,筮者拿着卦交于宰看。宰接过卦看毕,还于筮者。筮者又和其随从一起占筮,完毕,上前告于宰和丧主:“占筮的结果为吉。”丧主及众主人系上首绖、腰绖,哭而不踊。倘若所筮结果非吉,则当另外择地而筮,其仪式和前面相同。丧主及众主人回去后,向北于殡的前面哭而不踊。

匠人垛好棺椁之木料,丧主于殡门外东边向西拜谢工匠,然后循“井椁”之南而西而北而东周绕而详视之,继而返回殡门外东边位,哭而不踊。妇人哭于堂上。做明器之木材放在殡门外边,向西自北至南,又自南至北屈而陈之。丧主一一视之,然后和前面一样,返回原位哭而不踊。献素、献成之时,丧主亦如上一一察看,返回原位哭而不踊。

卜葬之日,行朝哭礼之后,众人都回到殡门外之位。卜人先设龟甲于门外西塾,gui头向南,龟甲下有卜席。用于灼龟的荆焞与燋置于一处,皆在龟甲的东边。族长临视卜事,并和宗人穿着吉服向东立于门外西边,以南为上,占者三人(分掌玉兆、瓦兆、原兆者)于族长、宗人的南边而立,以北为上。卜人和执燋者、布席者皆立于西塾内之西。关上东门,主妇立于门内,卜席设干门橛的西边、门槛的外边。宗人告诉丧主已准备就绪。丧主朝北取下首绖,用左手抱着。族长莅临视卜,向西于门东边就位。卜人于西塾抱龟执燋而行向门外,先陈设龟甲,gui头朝西,后置燋于龟甲的北边。宗人接过卜人所给龟甲,显示给族长看。族长接过龟甲察看,然后还给宗人。宗人又还龟甲于卜人,稍退而接受族长之命。族长命之曰:“哀子某,来日某,卜葬其父某甫。魂神之升降不知是否近于咎悔?”宗人应诺,但不重述族长之命;回到门外西边就于席位向西而坐;告龟以所卜之事,起立;将龟甲交给卜人,背靠着东边门扉而立。卜人坐下,用荆焞烧灼龟甲,起立。宗人接过龟甲,显示给族长看。族长接过龟甲察看后,还给宗人。宗人随即将龟甲交给占者,稍退后向东而立。占者三人又共同占卜,完毕,不放下龟甲,捧龟径告于族长和丧主:“占卜的结果为:‘葬日吉。’”随后占者将龟交给卜人,并将占的结果告诉主妇。主妇哭。宗人再将占之结果告诉公卿大夫,并派人告于死者生前僚友之未来者。卜人撤去龟甲。宗人告诉族长和丧主卜葬事毕。丧主和众主人系上首绖、腰绖,入门于殡前哭,其礼和筮宅后于殡前哭一样。宾客出来,丧主拜送。倘若卜葬非吉,则须另择日而卜之,其仪式和首卜一样。

猜你喜欢
  易经·说卦传·第十章·佚名
  士相见礼第三·佚名
  卷十四 大学一·黎靖德
  卷八十四·程公说
  第八章 2·辜鸿铭
  卷四十三·胡广
  提要·毛奇龄
  问田·韩非
  《周 易》·佚名
  发意受慧品第一·佚名
  佛教与吾人之现在未来·太虚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十五·佚名
  佛说妙色王因缘经·佚名
  卷七十五·佚名
  花严经探玄记卷第十九·法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圆圆曲·吴伟业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许将戚里箜篌伎,等取将军油壁车。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

  • ●崇禎長編卷之二十四·汪楫

      纂修明史翰林院檢討汪楫編輯   崇禎二年七月   ○崇禎二年七月   崇禎二年七月甲申朔免朝   敦趨順天府府尹劉宗周入朝   丙戌申溺女之禁   賜顧起元祭葬   賜余懋衡祭葬   南道御史張繼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七·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二十有四年秋七月壬子朔右正言郑仲熊言前知雷州王趯顷在任日每有被罪南窜者则厚赂津置为之橐囊结成死党今闻在全州遂与海外罪人为地或有擅离受责之地逃匿趯家方命乱法莫此为甚切虑有司或致弛慢纵逸其

  • 卷之一百二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志卷第三十七 高丽史八十三·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兵三。看守军。○典 库: 将校二杂职将校二军人五。卤簿都监: 将校二散职将相二军人四。征袍库: 将校二军人五。仁恩馆: 将校二。龙门仓: 将

  • 平胡录·陆深

    (明)陆深 撰呜呼元政不纲久矣其乱亡之成实自顺帝帝之至元二年丙子广东朱光卿河南捧胡首难光卿增城人与其党石昆山锺大明聚众作乱国号大金改元赤符时惠州民聂秀卿亦称兵与光卿合捧胡陈州人以烧香惑众作乱于信阳州破归德

  • 朱复·周诒春

    朱复 字启明。年二十九岁。生于江苏南翔。弟维民。已婚。本籍住址。江苏南翔横街。初学于苏州东吴大学。及苏省铁路学堂。任湖南沅州中学及德山学堂教员。宣统元年。以官费游美。入威立斯顿学校。宣统二年。入理海大

  • 王松海·周诒春

    王松海 年二十七岁。生于江苏镇江。兄寿林。业商。已婚。女一。初学于镇江成志学堂及上海圣约翰大学。宣统二年。以官费游美。入米西根大学。习机器工程。民国三年毕业。得学士学位。被选入某名誉学会。民国三年回国

  • 景公见道殣自惭无德晏子谏第八·晏婴

    景公赏赐及后宫,文绣被台榭,菽粟食凫雁;出而见殣,谓晏子曰:“此何为而死?”晏子对曰:“此餧而死。”公曰:“嘻!寡人之无德也甚矣。”对曰:“君之德着而彰,何为无德也?”景公曰:“何谓也?”对曰:“君之徳及后宫与台榭,君之玩物,衣以文绣

  • 卷十七 杂言·刘向

    贤人君子者,通乎盛衰之时,明乎成败之端,察乎治乱之纪,审乎人情。知所去就,故虽穷不处亡国之势,虽贫不受污君之禄;是以太公七十而不自达,孙叔敖三去相而不自悔;何则?不强合非其人也。太公一合于周而侯七百岁,孙叔敖一合于楚而封十

  • ●一、经学开辟时代·皮锡瑞

    凡学不考其源流,莫能通古今之变;不别其得失,无以获从入之途。古来国运有盛衰,经学亦有盛衰;国统有分合,经学亦有分合。历史具在,可明征也。经学开辟时代,断自孔子删定《六经》为始。孔子以前,不得有经;犹之李耳既出,始著五千之言

  • 卷九·道世

    △出胎部第五(此别八部)▲述意部第一敬思定光授记,逆号能仁。玄符合契,故讬化释种。萌兆於未形之前,迹孚於已生之後。照炳人天,联绵旷劫。其为源也,邃乎胜矣!所以神形六动,方行七步。五净雨华,九龙洒水。神瑞毕臻,吉徵总萃。观诸

  •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二十四[宋磻]·惟白

    东京法云禅寺住持传法佛国禅师(臣)惟白集对机门南岳怀让禅师第十四世南岳福严慈感禅师法嗣明州育王山广利寺宝鉴禅师讳法达。饶州浮梁人。姓余氏。丱岁厌俗。剪爱离尘。严承师训。长通经业。比试辇下。落发天清。求道

  • 佛说福力太子因缘经卷第三·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尔时帝释天主。见是福力。现生果报。希有瑞相。又知人天悉皆胥悦。心颇异之。乃谓福力太子言。太子汝今如是勤修胜行。有何所求。太子白言。天主。

  • 不空罥索陀罗尼自在王咒经卷下·佚名

    唐天竺三藏宝思惟奉 诏译  成就入坛法分第十三  尔时圣观自在菩萨。说不空罥索神咒坛法。此坛是大乘法。为诸菩萨之所摄受。其应入坛若王若臣若诸凡夫。想持愿者与佛平等。以持咒故能益自他。不生恶趣常生善道。

  • 成实论 第十二卷·佚名

    成实论 第十二卷诃梨跋摩造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灭法心品第一百五十三问曰。汝先言灭三心名灭谛。已知灭假名心因缘。今何谓法心云何当灭。答曰。有实五阴心名为法心。善修空智见五阴空。法心则灭。问曰。行者观

  • 辩正论卷第六·法琳

    佛道先后篇第三儒生久之。更为议曰。寻佛教东夏未六百年。晋宋已来其风始盛。犹谓功无与等。世不能名。况老教中华年代绵远。经史具载略可而闻。案道经元皇历云。吾以清浊元年正月甲子。下师伏羲。治国太平白日升天。

  • 首罗比丘经·佚名

    罗问曰。更□□□□□□□□□□□□□□有一方亦得免之。首罗□□□□□□□□□□其意。大仙答曰。敬信三□□□□□□□□□□持斋礼拜敬信不懈专□□□□□□□□□□大水之难。首罗复问大仙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