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妙色王因缘经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从定起已,为诸四众演说无上甘露妙法。时有无量百千大众前后围绕,诸根不动听闻法要。

时诸苾刍既见大众身心寂静殷勤听法,咸皆有疑白佛言:“世尊!唯愿慈悲为断疑网;如来大师无上法王,今此坐中听法诸人,何故殷勤身心不动,听闻妙法如饮甘露?”

世尊告曰:“汝等苾刍!我于往昔为求法故,敬心殷重,汝等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说彼因缘。

“乃往古昔,于婆罗痆斯大城中,有王名曰妙色,以法化世,国土丰乐、人民炽盛;无诸斗战、诈伪怨贼,亦无病苦、灾横之事。稻蔗牛羊在处充满,亦无瓦砾荒梗棘刺,恩育兆人如观一子。其王敬信,意乐贤善,自利利人,发坚固愿,有慈心、希大法,愍人众、爱群官,除去悭贪,常为大舍。王之夫人名曰妙容,颜貌端正,威仪详审,众德圆满,人所爱乐。其王唯有一男,名端正子。年虽幼小忠孝仁慈,王所爱念无离左右。

“后于异时,其妙色王心悕胜法,召集群僚而告之曰:‘我于妙法情生渴仰,卿等宜应为我询访。’时诸大臣前白王曰:‘大王当知,大觉世尊出兴世者,方有妙法。’王报臣曰:‘今虽无佛,试为我求。’时王即便以箱盛妙金宝悬于幢上,鸣鼓宣令普告四方:‘若有为我宣胜法者,我以金箱报其恩德,广设音乐而庆赞之。’如是诏召经历多时,竟无一人能为说法,时王渴仰怀忧而住。

“尔时帝释,遍观下界,谁善谁恶?谁于胜因情无懈倦?遂见此王为法忧恼,便作是念:‘此妙色王久悕胜法,我当试之,其事虚实?’遂即化作大药叉,身手足异常,面目可畏,来至众中而白王曰:‘仁求胜法,我能说之。’王闻法音欢喜踊跃,告药叉曰:‘密迹主有妙法者,幸愿为说,我当谛听!’药叉告曰:‘大王今者,生轻法心,谓为易得即令宣说。事不应然,我身饥虚,何能为说?’王闻语已,寻命膳官,所有上食速宜奉进。药叉告曰:‘王厨之食,非我所餐,唯人热血肉是我常食。’王曰:‘人之血肉何可卒求?’药叉曰:‘王之爱子,宜应见与。’王闻此语,便作是念:‘我久辛苦寻求胜法,今闻法音便成无价。’时端正子在父边立,闻是语已,跪白王曰:‘唯愿父王勿生忧恼,父之所望当令满足。可持我身奉密迹主,以充其食。’王曰:‘汝见求法,舍所爱身。善哉,丈夫!随汝所乐。’其端正子即便以身奉上药叉。药叉受已,对王大众分裂其身,啖肉饮血。王虽见此,慕法情深,了无惊惧。

“时密迹主复告王曰:‘我仍未饱,更与汝妻。’时妙容夫人亦在王侧,闻斯语已,亦同其子身奉药叉。药叉受已,啖其血肉,复告王曰:‘然我饥虚尚未充足。’王便白言:‘密迹主!一子已施,妻复重食,尚云饥虚;随意当取,我愿供给,无退转心。’药叉告曰:‘王之自身,宜与我食。’王曰:‘善哉!实不敢吝,然我身死如何闻法?今我先可听其妙法;既受持已,当即舍身。’

“是时药叉共王立要,即于无量百千万亿大众之中,说胜妙伽他曰: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王既闻此胜妙法已,心生庆幸,欢悦无量,告密迹主曰:‘我已闻法,如说奉持。今我此身,随意当食。’

“时天帝释,见王为法,身心不动如妙高山,知其必当证无上觉,舍药叉像,复天帝形,信喜内充怡颜前进,一手携子、一手持妻,而告王曰:‘善哉,善哉!是善丈夫,坚装甲胄破烦恼军,济度愚迷出生死海,观斯勇猛,必当不久能成无上正等菩提。汝之妻、子我今相付。’时王即便白天帝曰:‘善哉,善哉!天主憍尸迦!降大慈悲,为善知识,已能满我乐法之心。’是时天帝于大众中忽然不现。”

尔时世尊告诸苾刍:“于汝意云何?勿生异念,彼时妙色王者,即我身是;端正子者,罗怙罗是;妻妙容者,即耶输陀罗是。汝等当知,我往昔时为求法故,舍所爱妻、子及以已身,尚无所吝,何况余物。由此缘故,今时所有一切大众从我闻法,专心听受无有疲厌;又由我昔求法忘劳,今于长夜为众说法,亦无疲倦。汝等苾刍,当学于我,恭敬尊重,勤求胜法;既闻法已,如说修行,勿为放逸。”

尔时诸苾刍及人天众闻佛说已,欢喜奉行。

佛说妙色王因缘经

猜你喜欢
  中国佛教会(临时办事处整理委员会预备处)结束通告·太虚
  金刚般若论卷下·佚名
  序·函昰
  卷十四·佚名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十四·念常
  卷七十三·佚名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五·王日休
  一 梵网经·佚名
  叙古启明读禅宗正脉法·如卺
  佛说骂意经·佚名
  佛说灌顶随愿往生十方净土经卷第十一·佚名
  释提桓因品第六十三·佚名
  卷第四·佚名
  续灯存稿叙·箬庵通问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三·自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七言巻三十五·洪迈

      七言  呉苑思         陈 陶  今人地藏古人骨古人花为今人发江南何处葬西施谢豹空闻采香月  古意  麻姑井邉一株杏花开不如古时红西邻蔡家十岁女年年二月真东风  朝元引四首  帝烛荧煌下九

  • 卷一百六十八·列传第五十六·张廷玉

        陈循 王文 江渊 许彬 陈文 万安 刘珝刘吉 尹直   陈循,字德遵,泰和人。永乐十三年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习朝廷典故。帝幸北京,命取秘阁书诣行在,遂留侍焉。   洪熙元年,进侍讲。宣德初,受命直南宫,日承

  • 序·杨士奇

    朕惟古昔圣帝明王之御天下其功德隆盛凡命令告诫之辞皆有以垂世立教若尧舜禹汤文武典谟训诰之言炳然如日星之丽天千万世所共仰也洪惟我皇考宣宗皇帝赞承 列圣尊居大宝德化之盛万方清寍爰暨 祗嗣洪业永惟帝王之孝莫先于

  •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五十四·佚名

    隆庆五年二月癸巳朔○甲午祭三皇于景惠殿遣礼部侍郎诸大绶行礼太医院官祭先医之神○文武群臣及天下朝觐官谒见皇太子于文华殿左门○升山西按察司副使董尧封为本布政使司右参政南京礼部精膳司郎中毛汝贤为湖广布政使司

  • 明名臣琬琰録卷十七·徐紘

    (明)徐纮 撰西宁侯宋公神道碑铭  杨士奇永乐五年七月某日推诚辅运宣忠効力武臣柱国后军都督府五都督西宁侯宋公终于肃州讣闻天子悼叹遣官赐祭勅有司给传还其丧明年夏至京师葬聚宝门外其考之茔之次公讳晟洪武中所赐名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七·纪昀

    列传元 【二十一】○元二十一阿珠阿尔哈雅姜卫托克托呼 【绰和尔】阿珠阿尔哈雅姜卫托克托呼△阿珠阿珠乌哩特氏都帅乌兰哈达子也宪宗时从其父征西南夷所向摧陷至平大理克诸部降交趾无不在行世祖即位留典宿卫中统三

  • 卷八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八十六羣庙考太子庙 外戚庙 诸侯宗庙 大夫士庶家庙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九月临奠宣孝太子於熙春园建庙殿皇太子允恭諡宣孝既葬帝欲加以帝号问羣臣翰林修撰赵可对曰唐高宗追諡太子弘为孝

  • 卷五十一【起昭公二十四年尽二十五年】·杜预

    <经部,春秋类,春秋左传注疏>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注疏卷五十一【起昭公二十四年尽二十五年】晋杜氏注 唐陆德明音义 孔颖达疏经二十四年春王二月丙戌仲孙貜卒注无传孟僖子也【音义】【貜俱缚反

  • 色厉内荏,穿窬之盗·孔子

    【原文】 子曰:“色厉而内荏①,譬诸小人,其犹穿窬②之盗也与?” 【注释】 ①荏:软弱。②窬(yu):同“逾”,越过。 【译文】 孔子说:“外表严厉内心虚弱,若用小人来作比喻,大概就像个钻洞爬墙的小偷吧?” 【读解】 这是非常绝妙的一个

  • 卷一百十·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十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大夫士庙祭仪礼特牲馈食礼【郑园録云谓诸侯之士祭祖祢于五礼属吉礼 疏曲礼云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彼天子大夫士此仪礼特牲少牢故知是诸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三·佚名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闻持品第四十五(丹本耳品)尔时释提桓因作是念:&ldquo;若善男子、善女人得闻般若波罗蜜经耳者,是人于前世佛作功德,与善知识相随。何况受持亲近读诵、正忆念、如说行,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多亲近

  • 佛说摩利支天经·佚名

    唐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苾刍有天女名摩利支。有大神通自在之力。常行日月天前。日天月天不能见彼。彼能见日。无人能见无人能知。无人能捉无人能

  • 卷第八·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八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断人命学处第三之三云何温堂事。尔时薄伽梵在旷野林中。苾刍造温堂事同浴室。于中别者。如世尊言。事未了者应可令诸苾刍相助营作。时诸苾刍于温堂处助其营作。共舁材

  •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佚名

    经名: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撰人不详,约出於晋代。系古《灵宝经》之一。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4《灵宝中盟经目》著录《太上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三部八景自然至真上经》1卷

  • 陶朱新录·马纯

    宋代文言志怪小说。南宋马纯著。马纯致仕后居越州陶朱乡,搜辑见闻著成此书,故名。一卷,有《说郛》本、 《墨海金壶》本、 《五朝小说》本等。本书记北宋至南宋初的杂事。涉于怪异之事占全书的大部分,如说汉泉井中有三鱼,刳

  • 吴越备史·钱俨

    四卷,补遗一卷。旧本题宋武胜年节度使掌书记范垌、巡官林禹撰,记载的是钱镠以下累世事迹。据陈振孙《书录解题》载,认为《吴越备史》为钱俶之弟钱俨作,托名林禹、范垌而已。该书原在卷首列年号世系图、诸王子弟官爵封谥表

  • 大学发微·黎立武

    一卷,宋黎立武著。其书以为,曾子传道在一以贯之,悟道在忠与恕,造道在《易》之“艮”,诚意为道之要,止至善为道的归宿所在。

  • 持明藏八大总持王经·佚名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共说十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