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产论为政宽猛(昭公二十年)
——胡萝卜和大棒都不可少
【原文】
郑子产有疾,谓于太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1)。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2),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
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崔苻之泽③。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崔苻之盗(4),尽杀之,盗少止。
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⑤;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6),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诗》曰:‘民亦劳止,讫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7)。’施之以宽也。‘母从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8)。’纠之以猛也。‘柔远能达,以定我王(9)。’平之以和也。又曰:‘不竟不俅,不刚不柔,布政优优,百禄是遒(10)。’和之至也。”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11):“古之遗爱也(12)。”
【注释】
①猛:严厉。②狎(xia):轻视,轻忽。③取:同“聚”。人。指强盗。崔苻(wanfu):湖泽的名称。(4)徒兵:步兵。⑤纠:矫正。(6)济:帮助,调节。(7)这四句诗出自《诗·大雅·民劳》。汔(qi):也许可以。康:安。中国。指京城。绥。安抚。四方:指四方诸侯国。(8)这四句诗出自《诗·大雅·民劳》。从:同“纵”,放纵。诡随:狡诈行骗的人。谨:管束。遏:制止,禁止。寇虐:指抢劫行凶的人。惨:曾,乃。明:法度。(9)这两句诗出自《诗·大雅’民劳》。柔:安抚。能:亲善。(10)这四句诗出自《诗·商颂·长发》。竞:急。求:缓。优优:温和宽厚的样子。道:聚集。(11)涕:眼泪。(12)遗爱:流传下来的慈惠的人。
【译文】
郑国的子产生了病,他对太叔说:“我死了以后,您肯定会执政。只有有德行的人,才能够用宽和的方法来使民众服从,差一等的人不如用严厉的方法。火的特点是猛烈,百姓一看见就害怕,所以很少有人死在火里;水的特点是柔弱,百姓轻视而玩弄它,有很多人便死在水里,因此运用宽和的施政方法很难。”子产病了几个月后就去世了。
子大叔执政,不忍心严厉而用宽和方法施政。郑回的盗贼很多,聚集在叫做崔苻的湖沼里。子太叔很后悔,说:“要是我早听他老人家的话,就不会到这种地步了。”于是,他派步兵去攻打崔符的盗贼,把他们全部杀了,盗贼才有所收敛。
孔子说:“好啊!施政宽和,百姓就怠慢,百姓怠慢就用严厉措施来纠正;施政严厉,百姓就会受到伤害,百姓受到伤害就用宽和的方法。宽和用来调节严厉,严厉用来调节宽和,政事因此而和谐。《诗·大雅·民劳》中说;“民众辛苦又勤劳,企盼稍稍得安康;京城之中施仁政,四方诸侯能安抚。’这是施政宽和。‘不能放纵欺诈者,管束心存不良者;制止抢夺残暴者,他们从不惧法度。’这是用严厉的方法来纠正。‘安抚远方和近邻,用此安定我王室。’这是用和睦来安定国家。又说:‘既不急躁也不慢,既不刚猛也不柔,施政温和又宽厚,百种福禄全聚。’这是宽和达到了顶点。”
等到子产去世,孔子得到了消息,流著眼泪说:“他是古代传下来的有仁爱的人。”
【读解】
凡事都有两面,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一直注意并提倡在相反的两个方面之间寻求平衡。按照传统的观点,失去平衡,偏重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事情就会出毛病。阴阳调和,刚柔相济,事情就会1烦利发展,兴旺发达。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种观点陈旧过时了,总在讲寻求平衡的中庸之道,为什么就不可以偏激一点,极端一点?为什么不可以矫枉过正?
当然可以。但不要忘记,极端到底,就会了引起强烈的反作用。正如弹簧,用以压迫的力越大,反弹就越高,反作用力就越大。认真想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仍是受著平衡律的支配。因为平衡律是宇宙间的一条普遍规律。
宽大仁慈,并不意味著软弱。它实№上既体现了胸襟和气度,也体现了涵养与明智。宽大为怀,是为了征服人心,使人心服,也是自信心的表现,可以当作笼络人心的“胡萝卜”。
威猛严厉,也不意味著残忍。它所体现的是决心和力度,为的是以强硬手段迫使越轨者和不法之徒循规蹈矩,遵纪守法,平等竞争。
过分的宽大仁慈容易使人误以为软弱,从而得寸进尺,变本加厉;过分的威猛严厉容易导致残暴,从而引起强烈反抗,法纪大乱。所以,宽和与严厉相互补充调节,可以避免走极端造成的不良后果,让人们心服口服地遵纪守法。
猜你喜欢 叙意论教乘·德清 卷二·黄道周 第十八章 7·辜鸿铭 卷四十·佚名 原版自序·胡兰成 卷十一·朱鹤龄 第十九节 论民气·梁启超 总结语·钱穆 哀公·哀公三年·左丘明 卷三百一十一·佚名 卷三百四·佚名 大雲初分增长健度第三十七之一·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八·佚名 缅甸面面观序·太虚 覆赵慧纶居士书·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