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九节 论民气

一国中大多数人,对于国家之尊荣及公众之权利,为严重之保障,常凛然有介胄不可犯之色,若是者谓之民气。民气者,国家所以自存之一要素也。虽然,仅以民气而国家遂足以自存乎?曰:必不可。何以故?以民气必有所待而始呈其效力故。

一、民气必与民力相待。无民力之民气,则必无结果。有侵犯我者,我对之而宣言曰“汝毋许尔尔”,是即所谓气也。夫我之所以能为此宣言者何也?其内容必尚含有未尽之词。若曰“汝果尔尔者,则吾将……”“吾将……”云者,是使彼惮我而果不复敢尔尔也。故当吾将发此宣言之先,必预审夫所谓“吾将……”云者,果能实行与否,能实行矣,而遂足以惮彼否,审之既熟,然后乃昂然曰“汝毋许尔尔”,夫如是而我之宣言,非戏言矣。于彼时也,彼则又诇我曰:“彼云将……能实行欤?苟实行,斯可惮欤。”彼若认我为能实行而可惮也,则不得不屈于我,而我之目的达矣。彼若认我为不能实行,即实行矣而非可惮,则必将复于我曰:“吾固尔尔矣,汝如将……吾亦将……”于是乎吾之所谓“将……”者,遂果不得不实行。既实行,则视吾之所谓“将……”者,能否厌伏彼之所谓“将……”,而我目的之能达与不能达,从兹解决焉。夫彼之所谓“将……”云者,亦必其示我以甚可惮者也。彼固有所以惮我,而我亦有所以惮彼,是之谓力;我既有所以惮彼,而遂不惮彼之惮我,是之谓气。气者,固所以成始而成终也。然非有力则不能始之,不能终之,气实力之补助品耳。使我自始辄贸贸然宣言曰:“汝毋许尔尔。”然彼果尔尔者,我将何以待之,未始计及焉。即计及矣,而其事非我所能实行,即实行矣,而曾不足以损彼之豪末,甚或非徒无损于彼,而且有损于我。若是乎,则我之宣言必毫无反响,彼之视我,直剧场中一科白耳。即彼或未审于我之内情,以为我之敢为此言,其必有盾乎此言之后者,而因屈而从我。虽然,此又未足为喜也。何也?彼今虽不察,而终必有察之之时,及其察之,而我后此同类之宣言,一归于无效也。其不足喜者一也。我见此无实力之宣言之偶一制胜也,乃自狃焉。谓即此可以制梃挞人矣,乃益怠于实力之预备,此后若更遇同类之侵犯,或加等之侵犯,而我终无待之之道。其不足喜者二也。故夫无民力之民气,其不可滥用也。有如此,问者曰:然则力不足者,虽牛马奴隶,其受之矣。曰:然也。夫孰使汝无力也。既无力矣,虽欲不受,庸安能也。虽然,受之可也,安之不可也。不安之奈何?则亦归而求所以增其力而已。力之未逮,其必非用气之时也。闻者疑吾言乎?请观日本。日本之初与我通使也,领事裁判权未收回,我最初之横滨领事范氏,以最敏活之手腕,主张我国民之权利,往往有使日人不能堪者。至今老横滨者,犹举其佚事以为美谈,彼日人岂其乐受也,而忍之若干年。琉球事件交涉中,我北洋舰队游弋长崎,为示威运动,我水兵与彼警察哄,其交涉之结果乃至勒使长崎警察不得带刀。日本耻之,乃自下令全国警察不带刀以解嘲(自甲午战胜后,全国警察始复带刀)。彼岂其乐受也,而忍之若干年。彼其忍之之时,正其汲汲焉于种种方面预备实力之时也。果也甲午一役,而二十年来对于中国之耻辱,乃尽雪也。又其与俄交涉也,维新之始,以桦太与千岛交换。彼日人岂其乐受也,而忍之若干年。甲午战胜,割我辽壤,三国干涉,夺诸其怀。彼日人岂其乐受也,而忍之若干年。彼其忍之之时,又其汲汲焉于种种方面预备实力之时也。果也甲辰一役,而三十年来对于俄国之耻辱,乃尽雪也。当其忍也,而曰日本无民气可乎?必不可。彼盖有之而不用也,尺蠖之屈,以求伸焉。鸷鸟将击,而伏且累月也。而不然者,请观朝鲜,彼朝鲜非民气不振之国也。十余年前,即有富于革命思想之东学党,振臂一呼,蔓延全国。推其起因,则政治问题也。以吾居日本七八年间,见其报纸所记朝鲜爆裂弹事件,以二三十计矣。其民之聚于钟路(朝鲜地名),为示威运动以对彼政府者,亦几于无岁无之,其对内之民气如此,即彼之对于日本,因抵制银行券事件,至于全国工商同盟实行(日本人所设之第一银行,在朝鲜发行纸币,渐已通行至明治三十六年春间。朝鲜人见利权外溢之可惧也,乃有一二有志者倡抵制之,议令各行商签名不用彼纸币,举国一致赞成。未几日本以军舰筑紫示威于仁川,复以数军舰继之,志士之运动遂成绝影)。其对外之民气如此,即至最近《日韩新协约》成立之后,其元老大臣以身殉之者且踵相接。由此观之,夫宁得曰韩民皆夸毗无骨者流也。而今日之韩,竟何如矣?夫三十年前,日与韩不相远也。即韩之民气,吾亦未见其有舆儓于日之确证也。而结局乃若此,此何以故?则韩人误以其最可贵重之蓄力的时日,而滥费之以为最无谓之竞气的举动,韩人之气日泄而日瘪,日人之力日积而日张,而最后之优胜劣败,遂永定矣。吾故曰:民气必待民力而后可用,对内有然,对外亦有然。

二、民气必与民智相待,无民智之民气,则无价值。气也者,用之以相竞者也。故语及“气”之一字,其中总含有战争的性质,无论为广义的战争、狭义的战争,其性质固不相远(狭义的战争谓用兵,广义的战争谓其他互相抗敌之行为)。以狭义的战争言之,则第一不可无宣战的理由。苟我挟完满之理由以从事战争,则以义战的观念,能使我之敌忾力随自信力而增加,其可以取胜者一。能使敌人以自反不缩之故,馁而不支,其可以取胜者二。能使中立者表同情于我,间接以增我之力而杀敌之力,其可以取胜者三。第二不可无作战的计画。我之力固自信足以与敌战矣,然以此战之故,我之损失当几何,敌之损失当几何,我而不战,其所损失当几何,我而战,其所损失当几何,战之所损失,以除以偿不战所损失,其赢得者几何,不可不一一熟计之。又同一战也,以若何之战术最足以使敌屈服,而贯彻我之目的,以若何之战术,而使不至于本战之外,生出他种支障,又不可不一一熟计之。凡兹所举,不独于狭义之战争宜然,即广义之战争亦皆有然。夫命物之名而谓之气,则其性质之非永久的可知。《传》曰:“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此最能说明气之情状者也。故气之为物也不可挫,彼气之愈挫而愈盛者,必其有所挟持焉以运乎气之外者也。苟惟气也,则遇一度挫折,而馁于其前,更遇一度之挫折,而益馁于其前,则有后此遇当用气之时,而不复能振者矣。夫以无理由而滥用其气,幸而胜,则例外之事也。若其不胜,则事过境迁,终必有自悟其为无理由之一日。遂自怨自艾,而因以减杀其自信力,而气乃一落千丈强矣。以无计画而误用其气以取挫败者,则减杀其冒险心也,亦正与此同。而何以能审其理由,能善其计画,则非全体人民有水平线以上之常识不能也。民气之为物,往往以盲从者之多数而致盛大,亦往往以盲从者之多数而致挫跌。要之,盲从之民,必非能对于外界而有坚牢之团结力,对于外界而有持久之抵抗力者也。吾故曰:民气必待民智而后可用,对内有然,对外亦有然。

三、民气必与民德相待。无民德之民气,则不惟无利益而更有祸害。凡多数人相集而图一事,则其中必有多少之权力(权力之大小及其久暂姑勿论),于是有觊觎此权力而加入团体者。又凡一事之成,则其后必有多少之名誉,于是有歆羡此名誉而加入团体者。又凡一事件之起,其事件间接之影响,或可予一种人以特别之利益,于是有取便私图而加入团体者(如革命军之起,本非为掳掠也。而会匪、绿林乘此势、假此名以掳掠,实为一好机会。故革命军可以间接予会匪、绿林以特别之利益也。又如一月前东京学界争所谓取缔问题者,本非为惰学也,而其中有游荡不事学业者,或久客思家者,乘此势假此名,堂堂然自托于志士之林以归国。故取缔问题可以间接予彼辈以特别之利益也。其他凡百事件,莫不有此现象)。又凡一事件之起,其事件直接或间接之结果,常可以败一人或一党人之事业,于是有有憾于彼一人或彼一党人,利用倾轧而加入团体者(欧美言政党之得失者,常悬此为厉禁,盖以私人之关系而牵及于公共问题,最不可也)。有一于此,则其团体自表面上视之,虽若甚大且坚,实则其内容含有种种不同性质之分子,各向于其特别之目的而进行,无论事之成不成,而皆可以生出恶果。此等败类,无论何种团体,固万难绝无,而民德高尚之国其数寡,民德污下之国其数众。若一团体中而此种类之人占多数,则其敝不可思议,即非占全团体之多数,而在团体主动者之中占多数,则其敝亦不可思议。夫此种类之人,必其稍黠而稍悍者也。故众人相集以图一事,而彼辈往往得占主动之地位,势则然也,而其敝遂不可思议。以上所举,皆假公济私,以煽动民气为一手段者也,不可谓之真民气,故勿具论。即属于真民气矣,而犹必须有诸德以纲维之:一曰坚忍之德,凡所抗争之目的,不能一蹴而达,苟无此德,则一哄热狂,若暴风疾雨,不能终朝也;二曰亲善之德,凡团体愈大,则其分子愈杂,虽同向于一大目的,其中小节,总不免意见参差,苟无此德,则团体瞬息分裂也;三曰服从之德,凡团体必有指挥者,有受指挥者,苟无此德,则人人欲为指挥者,不愿为受指挥者,群龙无首,顷刻而溃也;四曰博爱之德,气之方张,必继之以破坏,破坏有时固非得已,然当有其程度,苟无此德,将并其不必破坏、不可破坏者而亦破坏之,而全局且不可收拾也。故由前所举之四种,是与道德立于正反对之地位者也。以此等人而利用民气,其为害极深。由后所举之四种,虽非立于正反对之地位,而于应有之道德多所欠阙者也。以此等人而滥用民气,其为害亦不浅。吾于中国之义和团见之,吾于法国之大革命见之。吾故曰:民气必待民德而后可用,对内有然,对外亦有然。

吾于是研究民气之为物及其应用,得公例曰:

一、其物为补助的性质,而非绝对独立的性质,故不可以之为唯一之手段。二、其物屡用之,则易衰而竭,蓄之愈久,则其膨胀力愈大,故宜偶用不宜常用。三、其物善用之可以收莫大之良果,误用之可以收莫大之恶果,故即偶用之亦不可不慎。四、其物之发生比较的易,故常未适用时,无取煽动之。

以上四例,其前三项则前文所论,足以证明之而有余,其第四项,今更附一言。谓民气无须激厉,但放任之而可以自由发生者,非笃论也。虽然,与民力、民智、民德三者相比较,则其发生也较易。一、正当之民气,生于自卫心,而自卫心为尽人所同具,一提便醒。二、民气之为物极简单,不须有他种之预备修养而始成立,故临时可以猝办。三、民力、民智、民德三者既进,则其民自能自认其天职,自主张其权利,故民气不期进而自进。以此诸理由,故吾辈无论对内对外,当先审今日为可用民气之时代与否,如其未也,与其泄之,毋宁蓄之。姑于其最难发生、最难成立之民力、民智、民德三致意焉。迨适用之时,以百数十少年号呼焉,以三数报馆鼓吹焉,不一月而举国狂矣。谓余不信,盍观最近东京罢学事件与上海罢市事件也。故当未可用民气之时,而专以煽动民气为事者,是滥费其日力与其才力而已。

问者曰:然则子认今日为未可用民气之时乎?曰:以全局论,无论对外对内,吾皆认为未可用民气之时;以一部分论,则因于其事件之性质如何。吾认为有适用者,有不适用者,即认为适用之事件,其用之也,亦有度量分界。若日日以牛刀割鸡,则亦吾之所不敢苟同。虽然,此非可以一言尽也。

猜你喜欢
  深察名號第三十五·苏舆
  王学质疑·张烈
  提要·俞汝言
  卷七十九·秦蕙田
  卷十七·魏了翁
  卷三·黄度
  卷四十五·王天与
  上孟·章世纯
  释道家精神义·钱穆
  卷三·佚名
  卷二十二·道世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二·欧阳竟无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十八·佚名
  十住经卷第二·佚名
  证契大乘经卷上(亦名入一切佛境智陪卢遮那藏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词源卷下·张炎

    古之乐章、乐府、乐歌、乐曲,皆出于雅正。粤自隋、唐以来,声诗间为长短句。至唐人则有尊前、花间集。迄于崇宁,立大晟府,命周美成诸人讨论古音,审定古调,沦落之 后,少得存者。由此八十四调之声稍传。而美成诸人又复增演

  • 第二十一齣~第三十齣·谢谠

    第二十一齣 红楼遣思【西地锦】〔占上〕何事愁侵眉黛。燕来人未归来。梦魂不怕云山碍。一春长绕天涯。〔卜算子〕顿觉带围儿。不似前番紧。梦裏成双醒又单。眞个情难忍。过约不归来。欲倩东风引。日日簷前噪鹊声。全没

  • 白蝴蝶·戴望舒

    给什么智慧给我,小小的白蝴蝶,翻开了空白之页,合上了空白之页?翻开的书页:寂寞;合上的书页:

  • 宇宙·闻一多

    宇宙是个监狱, 但是个模范监狱; 他的目的在革新, 并不在惩旧。

  • 卷一百五十四·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五十四钱类五言古饮刘原甫家原甫怀二古钱劝酒其一齐之大刀长五寸半其一王莽时金错刀长二寸半【宋】梅尧臣主人劝客饮劝客无夭姸欲出古时物先请射以年我料孔子履久化武库烟固知陶

  • 卷一百六十九·志第一百二十二·职官九等·脱脱

        ◎职官九   ○群臣叙迁 流内铨 流外出官 文散官 武散官 爵 勋 功臣检校官兼官 试秩 绍兴以后阶官   文臣京官至三师叙迁之制   诸寺、监主簿,秘书省校书郎,秘书省正字   太常寺太祝,奉礼郎   

  • 卷九·本纪第九·宣宗·张廷玉

        ◎宣宗   宣宗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讳瞻基,仁宗长子也。母诚孝昭皇后。生之前夕,成祖梦太祖授以大圭曰:“传之子孙,永世其昌。”既弥月,成祖见之曰:“儿英气溢面,符吾梦矣。”比长,嗜书,智

  • 卷一百七十六 表十六·赵尔巽

      军机大臣年表一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初祗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今详着其人,庶后之考心腹股肱之佐,而究其时

  • 卷之四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纪昀

    独行传宋○宋刘庭式 巢谷 徐积曾叔卿 刘永一孙逢【喻汝砺】赵俊刘化源【米璞 阴啅 姚邦 基】张山翁 黄申 何时【陈子敬】刘庭式巢谷徐积曾叔卿刘永一孙逢 【喻汝砺】赵俊刘化源 【米璞 阴晫 姚邦基】张山翁

  • 卷六·胡一桂

    钦定四库全书史纂通要卷六元 胡一桂 撰秦秦始皇帝姓嬴名政年十三即王位【元年乙卯】二十六年【庚辰】初并天下始称皇帝除諡法欲传天下於万世故自号曰始皇帝後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於万推水德以建亥十月为岁首【初齐桓

  • 卷二百八十一·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八十一明 杨士奇等 撰諡号汉哀帝时郎中令冷襃黄门郎段犹等奏言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皆不宜复引定陶蕃国之名以冠大号车马衣服宜皆称皇之意置吏二千石以下各供厥职又宜为共皇立庙京师上

  • 三鱼堂剩言卷三·陆陇其

    阅左传文元年闰三月哀二十七年十一月辰在申昭二十年二月日南至哀十二年十二月螽知春秋时闰法差错最多所以杜预作长厯止就春秋日月考其节候最为有见孔疏论之亦最详后世乃欲以春秋验厯法或欲以厯法证春秋皆见笑于杜氏者

  • 卷七·吴澄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纂言钦定四库全书礼记纂言卷七      元 吴澄 撰王制【王制者王者治天下之法制也汉文帝令博士诸生采集秦以前古书所载而作此篇然杂取传记其间与周官及孟子不能悉同故郑注或谓之殷制或

  • 法华义记卷第四·法云

    光宅沙门法云述譬喻品第三此品名目未应在此。何以知之。譬喻之意本为中根人譬说开三显一。但法说开三显一化上根人犹自未竟。云何已是譬喻说耶。所以题品在中者。盖是出经者分卷令调故。割法说之余安置此中。不欲令卷

  • 湛然居士集·耶律楚材

    元代诗文别集。14卷。耶律楚材撰。《四库全书》曾据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清人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录有《湛然居士集》35卷,但这种35卷本今未见。现存《湛然居士集》都是14卷本。本集卷首有元太宗六年(12

  • 素问悬解·黄元御

    医经著作。13卷。清黄元御(坤载)撰成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作者认为“先圣传经本以起死,讵知下工学古反以伐生,良由文义玄深,加之编写凌乱”使然,故力纠错简。于是按养生、脏象、脉法、经络、孔穴、病论、治论、刺法

  • 自堂存稿·陈杰

    宋诗别集。4卷。陈杰著。作品题材多样,风格各异,如富于民歌风味的《女竹枝歌》:“南园一株雨前茶,阿婆手种黄玉芽。今年团栾且同摘,明年大姊阿谁家。”《仲宣楼》一诗,充满苍茫悲凉的怀古之情:“一雨真成五月秋,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