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问事品第一

佛在罗阅祇摩诃桓迦怜。摩诃比丘僧五百人皆得阿罗汉独阿难未。尔时有菩萨名颰陀和与五百菩萨俱。皆持五戒。晡时至佛所前以头面著佛足卻坐一面,并与五百沙门俱至佛所。前为佛作礼卻坐一面。时佛放威神。诸比丘所在远方无不来者,即时十万比丘。俱相随来会佛所。前为佛作礼卻坐一面。佛复威神。摩诃波和提比丘尼。与三万比丘尼俱相随至佛所。前为佛作礼卻坐一面。佛复放威神。罗怜那竭菩萨从舍卫堕梨大国出。桥日兜菩萨从占波大国出。那罗达菩萨从彼罗斯大国出。须深菩萨从加罗卫大国出。摩诃须萨和菩萨与阿难邠坻迦罗越。俱从舍卫大国出。因坻达菩萨从鸠睒弥大国出。和轮调菩萨从沙祇大国出。一一菩萨各与二万八千人俱来到佛所。前为佛作礼皆卻坐一面。罗阅祇王阿阇世。与十万人俱来到佛所。前为佛作礼卻坐一面。四天王释提桓因梵三钵摩夷亘天阿迦贰吒天。各各与若干亿亿百千天子俱来到佛所。前为佛作礼卻住一面。难头和难龙王。沙竭龙王。摩难斯龙王阿耨达龙王。各各与若干龙王亿亿百千万俱来到佛所。前为佛作礼卻住一面。四面阿须伦王。各与若干阿羞伦民亿亿百千万俱来到佛所。前为佛作礼卻住一面。时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诸龙诸阿羞伦民诸阅叉鬼神诸迦楼罗鬼神诸甄多罗鬼神诸摩睺勒鬼神诸人非人。无央数都不可计。颰陀和菩萨从坐起正衣服。叉手长跪白佛言:愿欲有所问。既问者欲有所因故。天中天听我言者,今当问佛佛告颰陀和菩萨。所因故者便问。佛当为若说之。颰陀和菩萨问佛言:菩萨当作何等三昧。所得智慧如大海。如须弥山。所闻者不疑。终不失人中之将。自致成佛终不还。终不生愚痴之处。豫知去来之事。未曾离佛时。若於梦中亦不离佛。端政姝好於众中颜色无比。少小常在尊贵大姓家生若其父母兄弟宗亲知识。无不敬爱者,高才广博所议作者与众绝异。自守节度常内惭色。终不自大常有慈哀。智虑通达於智中明无有与等者,威神无比精进难及入诸经中。多入诸经中。诸经中无不解安乐入禅入定入空。无想无所著。於是三事中不恐。多为人说经便随护之。在所欲生何所自恣。无异本功德力所信力。多所至到处其筋力强。无不欲爱力。无不有根力。明於所向力。明於所念力。明於所视力。明於所信力。明於所愿力。在所问如大海无有减尽时。如月盛满时悉遍照无有不感明者,如日初出时。如炬火在所照无所罣碍。不著心如虚空无所止。如金刚钻无所不入。安如须弥山不可动。如门阃正住坚。心软如鹄毛无有粗爽。身无所慕乐於山川如野兽。常自守不与人从事。若沙门道人。多所教授皆护视。若有轻尧者终无瞋恚心。一切诸魔不能动。解於诸经。入诸慧中。学诸佛法。无有能为作师者,威力圣意无有能动摇者,深入之行常随无所行常柔软。於经中常悲。承事於诸佛无有厌。所行种种功德悉逮及。所行常至所信常政。无有能乱者,所行常净洁。临事能决无有难。清净於智慧悉明。得所乐行。尽於五盖。智慧所行。稍稍追成佛之境界。庄严诸国土。於戒中清净。阿罗汉辟支佛心。所作为者皆究竟。所作功德常在上首。教授人民亦然。於菩萨中所教授无有厌。当所作者度无有极。一切馀道无有能及者,未尝离佛。不见佛。常念诸佛如父母无异。稍稍得诸佛威神。悉得诸经。明眼所视无所罣碍。诸佛悉在前立。譬如幻师自在所化作诸法。不豫计念便成法。亦无所从来。亦无所从去。如化作。念过去当来今现在如梦中。所有分身悉遍至诸佛刹。如日照水中影悉遍见。所念悉得如乡。亦不来亦不去。生死如影之分。便所想识如空。於法中无想。莫不归仰者,一切平等无有异。於经中悉知。心不可计。一切诸刹心不著无所適念。出於诸佛刹。无所复罣碍。悉入诸陀怜尼门。於诸经中闻一知万。诸佛所说经悉能受持。侍诸佛悉得诸佛力。悉得佛威神。勇猛无所难。行步如猛师子无所畏。於诸国土无不用言者,所闻者未曾有忘时。一切诸佛之议等无有异。悉了知本无经不恐。欲得诸经便自知说。如诸佛终无厌。为世间人之师无不依附者,其行方幅无有谄伪。诸刹照明朗不著於三处。所行无所罣碍。於众辈中无所適。於本际法中无所慕。持萨芸若教人入佛道中。未曾恐怖无有畏惧时。悉晓知佛诸经所有卷所在。众会中无不蒙福者,见佛极大慈欢喜。所学诸佛经通利。於大众中无所畏。於大众中无有能过者,名声极远。破坏诸疑难无不解。於经中极尊。於师子座上坐自在。如诸佛法教。悉晓知佛万种语。悉入万亿音。爱重诸佛经。常念在左右侧。未曾离於诸佛慈。於佛经中乐行。常随佛出入。常在善知识边无有厌极时。於十方诸佛刹无所適止。悉逮得愿行。度脱十方万民。智慧珍宝。悉逮得经藏。身如虚空无有想。教人求菩萨道。使佛种不断。行菩萨道未曾离摩诃衍。逮得摩诃僧那僧涅极旷大道。疾逮得一切智。诸佛皆称誉。近佛十力地一切所想悉入中。一切所计悉了知。世间之变悉晓知。成败之事生者灭者悉晓知。入经海宝开第一之藏悉布施。悉於诸刹行愿亦不在中止。极大变化如佛所乐行。心一反念佛悉在前立。一切適不复愿。適无所生处。十方不可计佛刹悉见。闻诸佛所说经。一一佛比丘僧悉见。是时不持仙道罗汉辟支佛眼视。不於是间终生彼间佛刹尔乃见。便於是间坐悉见诸佛。悉闻诸佛所说经。悉皆受。譬如我今於佛前。面见佛菩萨。如是未曾离佛。未曾不闻经。佛告颰陀和菩萨。善哉善哉!所问者多所度脱多所安隐。於世间人民不可复计。天上天下悉安之。今若能问佛如是,若乃前世过去佛时。所闻地行作功德所致。供养若干佛。以所致。乐於经中所致。作道行守禁戒所致。自守法行清白不烦浊。辄以乞丐自食。多成就诸菩萨合会教语诸菩萨。用是故极大慈哀。一切人民皆於等心。随时欲见佛即见佛。所愿极广大甚深之行。常念佛智慧。悉持经戒。悉具足佛种圣心如金刚。悉知世间人民心所念。悉在诸佛前。佛告颰陀和菩萨。若功德以不可复计。佛言:今现在佛悉在前立三昧。其有行是三昧。若所问者悉可得。颰陀和菩萨白佛言:愿佛哀说之。今佛说者,多所过度。多所安隐愿佛为诸菩萨现大明。佛告颰陀和菩萨。一法行常当习持常当守。不复随馀法。诸功德中最第一。何等为第一法行。是三昧名现在佛悉在前立三昧。

猜你喜欢
  杂阿毗昙心论 第三卷·佚名
  卷第十一·祖琇
  卷之一·佚名
  大乘位与大乘各宗·太虚
  佛说鸯崛摩经·佚名
  慈宗修习仪·太虚
  林野奇禪師語錄卷第三·通奇
  佛性论 第一卷·世亲
  凡例·性音
  北山录卷第十·神清
  卷三十七·佚名
  昭覺丈雪醉禪師語錄目次·丈雪通醉
  第二品 比丘品·佚名
  佛学院置院舍记·太虚
  第二十品 离色离相分·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三十九·彭定求

        卷839_1 【寄郑谷郎中(一作住襄州谒郑谷献诗)】齐己   高名喧省闼,雅颂出吾唐。叠巘供秋望,无云到夕阳。   自封修药院,别扫著僧床。几梦中朝事,依依鹓鹭行。   卷839_2 【归雁】齐己   塞门春已暖,连影

  • 无名氏·唐圭璋

      味词意,作者当为南宋人。   喜迁莺   春寿太守   光风转蕙,正中和节过,艳阳春半。暖日瞳昽,瑞烟蓬勃,还是生申华旦。保釐东土三载,分却九重霄旰。政成也,且凝香燕寝,雍容方面。   堪羡。德望重,敌国隐然,不假长江险

  • 唐音巻十四·杨士弘

    元 杨士宏 编张 震 注唐诗遗响七姚合【姚崇之孙元和十一年郑解榜进士工诗仕至监察御史选唐诗二十三家为极集】架水藤蒙蒙紫花藤下覆清谿水若遣随波流不如风飘起风飘或近人随波千万里春日早朝寄刘起居【起居周官

  • 卷一百·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录卷一百太上隐者【以下神仙诗不分古近体】答人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厯日寒尽不知年许宣平宣平新安歙人景云中隐城阳山不食行如奔马时或负薪卖担挂一花瓠及曲竹杖每醉腾腾拄之以归有诗题

  • 第九十回 诛逆首淮南纾患 戕外使蜀右被兵·蔡东藩

      却说姚翀闻变,抱头出窜,见外面已露刃环列,几无生路可寻。还亏李全部下的郑衍德,挺身保护,翼他出围,沿途尚闻有哗噪声,连忙薙去须髯。缒城夜走,遁至明州,未几病死。二妾不知如何着落?宋廷以淮乱相仍,再四逐帅,乃欲轻淮重江,楚

  • 唐鉴卷十·范祖禹

    宗下十载帝命有司为安禄山起第于亲仁坊敕令但穷壮丽不限财力既成具幄帟器皿【帟音亦】充牣其中虽禁中服御之物殆不及也禄山生日帝及贵妃赐衣服寳器酒馔甚厚后三日召禄山入禁中贵妃以锦绣为大襁褓裹禄山【襁居两切】

  • 卷六·杨士奇

    二年正月丙寅朔 上至蔚州城守不下指挥李诚号冲天李者仓卒城外走匿水沟中士卒搜得之 上释之诚愿献城自效遂遣归城中人不从执诚囚之诸将候诚不至遂欲攻城 上曰观其守备非旬日不能拔兵钝威挫难以符志当用智取之其城外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四·佚名

    万历三年正月辛丑朔上御皇极殿受文武群朝贺○是日赐辅臣张居正吕调阳上尊珍馔○荣阳王载阶等类奏庆贺礼部<婠勶-釒>言非故事合止照弋阳等府事例差官赍捧送部不必另具奏从之○扬州镇江府地镇○壬寅赐辅臣张居正膳九品长

  • ◎孔宋财阀·恽逸群

    宋子文和孔祥熙两人是蒋介石统治集团的两个“财神”,蒋介石通过他们搜刮民脂民膏,卖国肥己,以维持独裁****的统治与进行反人民的内战;而宋孔两人及其手下的一批喽,更加倍加几倍的搜刮,以饱私囊,这样才成为“财神”。宋孔两

  • 序·鲍彪

    战国策序防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言所校中战国策书中书余卷错乱相糅舛又有国别者八篇少不足臣向因国别者略以时次之分别不以序者以相补除复重得三十三篇本字多误脱为半字以赵为肖以齐为立如此字者多中书本号或曰国防

  • 姚察传·李延寿

    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吴国太常卿姚信的九世孙。父亲姚僧垣,是梁朝的太医正。梁元帝在荆州时,僧垣作晋安王陈伯恭的谘议参军。后来入周,官位颇高,很受恩遇。姚察从小性情淳厚,六岁便能背诵文章万余言。不贪玩耍,读书勤奋,十二

  • 李迪传·脱脱

    李迪字复古,先世为赵郡人,后来移住幽州。曾祖父李在钦,为躲避五代战乱,又移住濮州。李迪深厚稳重有才学,曾经携带他所写的文章拜见柳开,柳开认为他是一个奇才,并说:“李迪是辅佐人主之才。”推举为进士第一,授予将作监丞,历任徐

  • 张龙传·张廷玉

    张龙,濠州人。随太祖渡江,平定常州、宁国、婺州,都立有战功。从征江州,担任都先锋。平定武昌后,授予花枪所千户。平定淮东,守卫海安,在海口与张士诚的部队展开了战斗,活捉了彭元帅,俘敌几百人。进攻通州,击毙敌将,张龙被提升为威

  • 卷二百二十三上·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二十三上 朱批尹继善奏摺 雍正六年六月二十八日内阁侍读学士协理河工事务【臣】尹继善谨 奏爲恭谢 天恩事窃【臣】父子兄弟阖家受 恩至深至重毫无报称万一【臣】自拔置词林甫及五载 蒙

  • 君上大权·佚名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解散之时,即令

  • 第七章 25·辜鸿铭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辜讲有一次孔子谈到当时的国民及社会状态时说:“我不奢望遇见圣洁而德高望重的人,

  • 圆瑛法汇序一·圆瑛

    圆瑛上人,吾闽产也。幼失怙恃,依季父教养,颖悟绝人。甫成年,即受牒度,于石鼓山之涌泉寺,早参三昧,夙擅谭经,素以宏化利生为本愿。初主宁波接待寺,倡办宁波佛教孤儿院;次至泉州,重兴开元寺,创办开元慈儿院,孤露子弟,薰育者众。旋历内

  • 采果集·泰戈尔

    《采果集》是泰戈尔创作的诗集,与《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和《吉檀迦利》齐名。它以充满激情的语言赞颂生命,思索生命的本质。这些诗作充满了乐观的情绪和生机盎然的气息,表达了作者对理想追求的乐观和坚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