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六

  ●卷三十六·怨嗟门

  孟郊诗云:“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借者莫弹指,贫穷何足嗟!”可见其素窭。后有诗云:“宾秋(秩)已觉厚,私储常恐多。”是古人恐富求归之义,则贫亦何足怪!按郊为溧阳尉,县有投金濑平陵城,林薄蓊蔚。郊往来其间,曹务都废。至遣假尉代之而分其半俸,则安得有私储哉!退之《赠郊》诗云:“陋室有文史,高门有笙竽。何能辩荣辱,且欲分贤愚。”盖言贫者文史之乐,贤于富者笙竽之乐也。〔葛常之《韵语阳秋》卷四〕

  司马迁游江淮汶泗之境,纟由金匮石室之书,而作《史记》。上下数千年殆如目睹,可谓孤拔。初遭李陵之祸,不肯引决而甘腐刑者,实欲效《离骚吕览说难》之书以摅(抒)愤悱。故荆公诗云:“嗟子刀锯间,悠然止而食。成书与后世,愤悱聊自释。”观《史记》评赞于范雎蔡泽则曰:“二子不困厄,乌能激乎?”

  于季布则曰:“彼自负才,故受辱而不羞。”于虞卿则曰:“虞卿非穷愁,则不能著书以自见。”于伍员则曰:“隐忍以就功名。”至于作《货殖游侠》二传,则以家贫不能自赎,左右亲戚不为一言而寄意焉。则荆公释愤悱之言,非虚发也。

  〔《韵语阳秋》卷八〕

  晨牝妖鸱,索家生乱,自古而然。故夏姬乱陈,费无极乱楚。李义山咏北齐云:“小怜(莲)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东坡:“城(成)都画手开十眉,横云却月争新奇。游人指点小颦处,中有渔阳胡马嘶。”熟味此诗,则“吴人何苦怨西施”,岂足称咏史哉!等而下之,凡移于尤(此)物〔者〕,皆可以为戒。〔黄常明《溪诗话》卷一○〕

  杜牧张祜皆有《春申君绝句》。杜云:“烈士思酬国士恩,春申谁与快冤魂!

  三千宾客总珠履,欲使何人杀李园?”张云:“薄俗何心议感恩,谄容卑迹赖君门。春申还道三千客,寂寞无人杀李园。”二诗语意太相犯。乌乎,朱英之言义(尽)矣,而春申不能必用;李园之计巧矣,而春申不能预防;春申之客众矣,而无一人为春申杀李园者:所以起二子之论也。余亦尝有二绝云:“朱英意(若)

  在强黄敝,黄歇如何弱李园?一旦棘门奇祸作,自贻伊戚向谁论!”又:“先秦岂谓嬴为吕,东晋那知马作牛!不悟春申亦如许,敢凭宫掖妻邪谋!”〔同上〔《韵语阳秋》卷七〕

  唐淄青李师道倚蔡为重,称兵不轨。洎蔡平,师道乃始震悸。宪宗命削其官,诏诸军进讨。于是六节度之兵兴矣。故刘梦得尝为《天齐行》二篇以快师道之死。

  夫师道猖獗狂悸,反噬其主,人怨神怒,岂能居覆载之中乎?故梦得云:“牙门大将有刘生,夜半射落枪星。”又云:“太山沉寇六十年,旅祭不飨生愁烟。

  今逢圣君欲封禅,神使阴兵来助战。”夫刘悟,本军之将也,力为师道屯阳谷以当魏博,乃倒戈以攻其主;太山,本土之神也,宜福其地,而乃以阴兵助敌:则人怨神怒可知矣。将叛其君,神叛其主,岂非以此始者以此终乎?天之所报速矣。

  〔同上,同上卷八〕

  杜子美身遭离乱,复迫衣食,足迹几半天下。自少时游苏及越,以至作谏官,奔走州县,既皆载《壮游》诗矣。其后《赠韦左丞》诗云:“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则自长安之齐鲁也。《赠李白》诗云:“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则自东都之梁宋也。《发同谷县》云:“贤有不黔突,圣有不暖席。”“姑来兹山中,休驾喜地僻。奈何物迫(迫物)累,一岁四行役。”则自陇右之剑南也。

  《留别章使君》云:“终作适荆蛮,安排用庄叟。随云拜东皇,挂席上南斗。”

  则自蜀之荆楚也。夫士人既无常产,为饥所驱,岂免仰给于人,则奔走道途,亦理之常尔。王建云:“一年十二月,强半马上看圆缺。百年欢乐能几何,在家见少行见多。不缘衣食相驱遣,此身谁愿长奔波。”李颀亦云:“男儿在世无产业,行子出门如转蓬。”皆为此也。〔同上,同上卷二○〕

  陶渊明《乞食》诗云:“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而继之以“感子漂母惠,愧我韩才非(非韩才)”,则求而有获者也。杜子美《上水遣怀》云:“驱驰四海内,童稚日糊口。”而继之以“但遇新少年,少逢旧知友”,则求而无所得者也。山谷《贫乐斋诗》云:“饥来或乞食,有道无不可。”《过青草湖》云:“我虽贫至骨,犹胜杜陵老。忆昔上岳阳,一饭从人讨。”由是论之,则杜之贫甚于陶,如(而)山谷之贫尚优于杜也。〔同上,同上〕

  老杜避乱秦蜀,衣食不足,不免求给于人,如《赠高彭州》云:“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客夜》诗云:“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狂夫》诗云:“厚禄故人书断绝,常饥稚子色凄凉。”《答裴道州》诗云:“露(虚)名但蒙寒温问,泛爱不救沟壑辱。”《简韦十》诗云:“因知贫病人须弃,能使韦郎迹也疏。”观此五诗,可见其艰窘而有望于朋友故旧也。然当时能期()之者几何人哉?刘长卿云:“世情薄恩义,俗态轻穷厄。”山谷云:“持饥望路人,谁能颜色温?”余于子美亦云。〔葛常之,同上〕

  李翱赋:“众嚣嚣而杂处〔兮〕,咸叹老而嗟卑。顾予心独不怨兮,虑行道之犹非。”文忠常称之。观老杜“汉阴有鹿门,沧海有灵槎。焉能学众口,咄咄空咨嗟。”正同此意。〔同上,《溪诗话》卷五〕

  乐天谪浔阳,〔稹〕寄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得(谪)九江。垂死病中惊起坐,暗风吹雨入寒窗。”白谓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

  至今每吟,犹恻侧耳。复贻三韵云:“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去来乃士之常,二公不应如此戚戚也。子瞻《送文与可》云:“夺官遣去不自觉,晓梳脱发谁能收!”推之前诗,厥论尚(高)矣。然居易《答元书》以“三太”为报,且云可以乐之终身者。悲叹之语,恐特伤离索耳。〔《溪》卷八〕

  “诗有(者)人之情性也,非强谏争于庭,怨詈于道,怒邻詈坐之所为也。”

  余谓怨(怒)邻詈坐固非诗本指,若《小弁》亲亲,未尝无怨;《何人斯》“取彼谮人,投畀豺虎”,未尝不愤。谓不可谏争,则又甚矣,箴规刺诲何为而〔作〕?

  古者帝王尚许百工各执艺事以谏,诗独不得与工技等哉?故谲谏而不斥者,惟《风》为然。如《雅》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彼童而角,实讧(虹)

  小子。”“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虐。”“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忠臣义士欲正君定国,惟恐所陈不激切,岂尽优柔婉媚(晦)乎?故乐天《寄唐生诗》云:“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子建称孔北海文章多杂以嘲戏,子美亦戏效俳谐体,退之亦有“寄诗杂谈(诙)俳”,不独文举为然。自东方生而下,祢处士张长史颜延年辈,往往多滑稽语。大抵才力豪迈有余,而用之不尽,自然如此。韩诗“浊醪沸入口,口角如衔钳”;“试以(将)《诗》义授,如以肉贯串”;“初食不下喉,近亦能稍稍”:皆谑语也。坡类集(集类)此不可胜数。《寄蕲簟与蒲传正》云:“东坡病叟长羁旅,冻饥饿吟如饥鼠。倚赖东风先(洗)破衾,一夜雪寒披故絮。”《黄州》云:“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将之湖州》云:“吴儿脍薄(缕)薄欲飞,未去先说馋涎垂。”又“寻花不论命,爱雪长忍冻。天公非不怜,听饱即喧哄。”《食笋》云:“纷然生喜怒,似被狙公卖。”《种茶》云:“饥寒未己(知)免,已作太饱计。”“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寒来凭空案,一字不可煮。”皆斡旋其语而弄之,信恢刃有余,与血指汗颜者异矣。〔黄常明,同上卷一○〕

  《诗眼》云:山谷常言,少时曾诵薛能诗云:“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孙莘老问云:“此何人诗?”对曰:“老杜。”莘老云:“老杜诗不如此。”后山谷语传师云:。“庭坚因莘老之言,遂晓老杜诗高雅大体。”传师云:“若薛能诗,正俗所谓叹世耳。”〔《渔隐丛话》前集卷一四〕

  《后湖集》云:余每读苏州“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之语,未尝不茫然而思,喟然而叹!嗟乎,此余晚泊江西十年前梦耳。自余奔窜南北,山行水宿,所历佳处固多,欲求此梦了不可得。岂蒹葭莽苍无三湘七泽之壮,雪蓬烟艇无风樯阵马之奇乎?抑吾且老矣,壮怀销落,尘土坌没,而无少日烟霞之想也?庆长笔端丘壑固自不凡,当为余图苏州之句于壁,使余隐几静对,神游八极之表耳。

  〔同上卷一五〕

猜你喜欢
  程师孟·唐圭璋
  歴代诗话卷七十·吴景旭
  江北旧词·向子諲
  第二十九出 就缚·李渔
  陈克明·隋树森
  卷三十二·王奕清
  卷378 ·佚名
  卷八·查慎行
  卷六·房祺
  卷六十七·高棅
  卷七百五十三·佚名
  御选明诗卷一百十九·康熙
  双溪集巻八·杭淮
  张舜民词作鉴赏·佚名
  原序·杨载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十九·志第六十五·兵一·张廷玉

        ◎兵一   明以武功定天下,革元旧制,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外统之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而上十二卫为天子亲军者不与焉。征伐则命将充总兵官,调卫所军领之,既旋则将上所佩印,官军各回卫所。盖得唐府兵遗

  • 后汉书补逸卷五·姚之骃

    东观汉记第五王梁王梁为中郎将与景丹祭遵合击蛮中破之诏梁别北守天中关【案梁字君严渔阳安阳人梁与呉汉等击檀乡而梁生不奉勅槛车送至月余以为中郎将范无击蛮中事天中关范作箕关】邠任东平宪王苍为骠骑开东阁延贤士荐

  • 卷二·张九成

    钦定四库全书孟子传巻二宋 张九成 撰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

  • 卷之二百四十一·佚名

    成化十九年六月壬戌朔太监覃昌传奉 圣旨僧录司左觉义定宣右觉义圆洪俱升右阐教○癸亥命晋府灵山县主仪宾孙恕复职恕子颍多支岁禄麦二百石为按察司官参奏逮治各纳米五十石革恕冠带至是县主为奏故复之○命狭西行都司故

  • 卷之八百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史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九·叶盛

    ●水东日记卷九圭斋题彭氏程文酌定白鹿书院记夏忠靖鸱吻诗院画皆有名义东里抑庵春帖刘三吾与陈南宾书宋儒批选文章○圭斋题彭氏程文予性颇不喜场屋程文,异时所作四书经义亦不多,惟书经大小题俱有破

  • 八四○ 四库全书总裁等奏请准议叙缮校第一分书籍各员折奉旨依议·佚名

    八四○ 四库全书总裁等奏请准议叙缮校第一分书籍各员折奉旨依议乾隆四十七年正月十一日又奏缮校四库全书第一分完竣,除总校之少詹事陆费墀屡次蒙恩不敢仰邀议叙外,应将总校 编修原任中允王燕绪请旨赏给中允职衔,总校 庶

  • 志第二十九舆服上(原文)·范晔

    玉辂 乘舆 金根 安车 立车 耕车 戎车 猎车軿车 青盖车 绿车 皂盖车 夫人安车 大驾 法驾 小驾轻车 大使车 小使车 载车 导从卒 车马饰《书》曰:“明试以功,车服以庸。”言昔者圣人兴天下之大利,除天下之大害,躬亲其事,身履

  • 杜鸿渐传·刘昫

    杜鸿渐,与前相臣暹同族。祖父慎行,为益州长史。父亲鹏举,做过王友。鸿渐聪慧好学,考取进士,担任王府参军。天宝末年(756),多次升为大理司直、朔方留后、支度副使。肃宗幸驾北上,到达平凉,不知所去。鸿渐与六城水运使魏少游、

  • 乔行简传·脱脱

    乔行简,字寿朋,婺州东阳人。从学于吕祖谦的门下。考中绍熙四年(1193)的进士。历任官职为通州知州、条上便民事。主管户部架阁,召为试馆职,担任秘书省正字兼枢密院编修官。升任秘书郎,担任淮南西路转运判官,为嘉兴府知府。改

  • 三十二年(下)·佚名

    秋七月7月1日○朔戊申,上在貞陵洞行宮。○掌令柳寅吉〈爲人輕率無儀。〉啓曰:「前護軍洪汝諄,挾憾陰嗾,乘機狙擊之狀,在人耳目,昭不可掩。臣非不知其罪之大,而只請罷職不敍,物議爲非。其疲軟不職甚矣。適以私忌在家,不得與同僚

  • 辩施第三十七·佚名

    夫山皋非为鸟植林,林茂而鸟自栖之;江湖非为鱼凿潭,潭深而鱼自归之;处世非为人积财,财积而人自依之。非其所招,势使然也。怀璧之子,未必能惠,而人竞亲者,有惠人之资也;被褐之士,性能轻财,而皆疏之者,无惠人之资也。今富而俭吝,犹见亲

  • 卷八十四·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八十四    宋 卫湜 撰大传第十六孔氏曰案郑目録云名曰大传者以其记祖宗人亲之大义此於别録属通论长乐陈氏曰禘者祭之大者也追王者孝之大者也名者人治之大者也人道者礼义之大者也是篇言人

  • 修行道地经卷第五·佚名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神足品第二十二  其心清净如流泉  与比丘俱犹德华  免苦慧安若凉风  长养佛树愿稽首  应时得寂定  如山不可动  明观等如称  除瑕令无秽  以经义寂观  照曜现世间  敛心自

  • 妙法莲华经忧波提舍卷下·佚名

        大乘论师婆薮槃豆释    后魏北天竺三藏菩提留支共沙门昙林等译  方便品之余  如是已说妙法功德具足。次说如来法师功德成就应知。如经何以故舍利弗诸佛如来自在说因成就故。如来成就四种功德故能度众

  • 命案目睹记·阿加莎·克里斯蒂

    《命案目睹记》英国侦探小说大师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出版于1957年,中文名一直没变,英文名有两个:《4.50 from Paddington》;《What Mrs. McGillicuddy Saw》。侦探由简·马普尓小姐(Jane Marple)和克瑞达克督察(Craddock)出

  • 鬼门十三针·扁鹊

    鬼门十三针是中国古代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针 灸治疗方法,它起初是一种法术,是中国玄家、医家 的不传之学,在针灸学领域享有至高的地位。它所 蕴含的玄学思想博大精深,医学理论深奥难懂,经过 1000 多年的发展,该针法取长补短,

  • 论语正义·刘宝楠

    《论语》注释本。二十四卷。清刘宝楠撰。成书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论语正义》按照《论语》的编排体例进行注疏,《论语》共二十卷,其中《八佾》、《乡党》两篇多言礼乐制度,刘氏详疏,分《八佾》为两卷,分《乡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