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百一十八

△第二分超胜品第二十之二

复次善现,若种姓法是实有非非有者,则此大乘非尊非胜非上非妙。不能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善现,以种姓法非实有是非有性故。此大乘是尊是胜是上是妙。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善现,若第八法预流法一来法不还法阿罗汉法独觉法菩萨法如来法是实有非非有者,则此大乘非尊非胜非上非妙。不能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善现,以第八法乃至如来法非实有是非有性故。此大乘是尊是胜是上是妙。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复次善现,若种姓补特伽罗是实有非非有者,则此大乘非尊非胜非上非妙。不能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善现,以种姓补特伽罗非实有是非有性故。此大乘是尊是胜是上是妙。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善现,若第八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独觉菩萨如来补特伽罗是实有非非有者,则此大乘非尊非胜非上非妙。不能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善现,以第八乃至如来补特伽罗非实有是非有性故。此大乘是尊是胜是上是妙。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复次善现,若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是实有非非有者,则此大乘非尊非胜非上非妙。不能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善现,以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非实有是非有性故。此大乘是尊是胜是上是妙。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乃至安坐妙菩提座。其中所起无量种心。是实有非非有者,则此大乘非尊非胜非上非妙。不能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善现,以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乃至安坐妙菩提座。其中所起无量种心。非实有是非有性故。此大乘是尊是胜是上是妙。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金刚喻智是实有非非有者,则此大乘非尊非胜非上非妙。不能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善现,以菩萨摩诃萨金刚喻智非实有是非有性故。此大乘是尊是胜是上是妙。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金刚喻智是实有非非有者,则菩萨摩诃萨不应用此金刚喻智。达一切法自性皆空。永断一切烦恼习气相续。证得一切智智。亦不能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善现,以菩萨摩诃萨金刚喻智非实有是非有性故。诸菩萨摩诃萨用此金刚喻智。达一切法自性皆空。永断一切烦恼习气相续。证得一切智智。亦能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复次善现,若诸如来应正等觉。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随好所庄严身。是实有非非有者,则诸如来应正等觉威光妙德。不能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善现,以诸如来应正等觉。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随好所庄严身。非实有是非有性故。诸如来应正等觉威光妙德。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复次善现,若诸如来应正等觉所放光明是实有非非有者,则诸如来应正等觉所放光明。不能普照十方各如克伽沙界。亦不能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善现,以诸如来应正等觉所放光明非实有是非有性故。诸如来应正等觉所放光明。皆能普照十方各如克伽沙界。亦能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复次善现,若诸如来应正等觉所具六十美妙支音是实有非非有者,则诸如来应正等觉所具六十美妙支音。不能遍告十方无量无数世界所化有情。亦不能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善现,以诸如来应正等觉所具六十美妙支音。非实有是非有性故。诸如来应正等觉所具六十美妙支音。皆能遍告十方无量无数世界所化有情。亦能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复次善现,若诸如来应正等觉所转法轮。是实有非非有者,则诸如来应正等觉所转法轮非极清净。亦非一切世间沙门婆罗门等所不能转。亦不能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善现,以诸如来应正等觉所转法轮。非实有是非有性故。诸如来应正等觉所转法轮最极清净。一切世间沙门婆罗门等。皆无有能如法转者,亦能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复次善现,若诸如来应正等觉所化有情。是实有非非有者,则诸如来应正等觉所转法轮。不能令彼诸有情类於无馀依妙涅槃界而般涅槃。亦不能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善现,以诸如来应正等觉所化有情。非实有是非有性故。诸如来应正等觉所转法轮。皆能令彼诸有情类於无馀依妙涅槃界而般涅槃。亦能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善现,由如是等种种因缘故。说大乘是尊是胜是上是妙。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

△第二分无所有品第二十一之一

复次善现,汝说大乘与虚空等者,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所以者何。善现譬如虚空东西南北四维上下一切方分皆不可得。大乘亦尔东西南北四维上下一切方分皆不可得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长短高下方圆邪正一切形色皆不可得。大乘亦尔长短高下方圆邪正一切形色皆不可得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青黄赤白红紫碧绿缥等显色皆不可得。大乘亦尔青黄赤白红紫碧绿缥等显色皆不可得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大乘亦尔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非增非减非进非退。大乘亦尔非增非减非进非退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非染非净。大乘亦尔非染非净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无生无灭无住无异。大乘亦尔无生无灭无住无异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非善非非善非有记非无记。大乘亦尔非善非非善非有记非无记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无见无闻无觉无知。大乘亦尔无见无闻无觉无知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非所知非所达非遍知非永断非作证非修习。大乘亦尔非所知非所达非遍知非永断非作证非修习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非果非有果法非异熟非有异熟法。大乘亦尔非果非有果法非异熟非有异熟法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非有贪法非离贪法。非有瞋法非离瞋法。非有痴法非离痴法。大乘亦尔非有贪法非离贪法。非有瞋法非离瞋法。非有痴法非离痴法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非有初发心可得乃至非有第十发心可得。大乘亦尔非有初发心可得乃至非有第十发心可得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非有净观地种姓地第八地具见地薄地离欲地已办地独觉地菩萨地如来地可得。大乘亦尔非有净观地乃至如来地可得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非堕欲界非堕色界非堕无色界。大乘亦尔非堕欲界非堕色界非堕无色界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非有预流向预流果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独觉向独觉果菩萨如来可得。大乘亦尔非有预流向乃至如来可得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非有声闻地独觉地菩萨地如来地可得。大乘亦尔非有声闻地独觉地菩萨地如来地可得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非有色非无色非有见非无见非有对非无对非相应非不相应。大乘亦尔非有色非无色非有见非无见非有对非无对非相应非不相应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非常非无常非乐非苦非我非无我非净非不净。大乘亦尔非常非无常非乐非苦非我非无我非净非不净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非空非不空非有相非无相非有愿非无愿。大乘亦尔非空非不空非有相非无相非有愿非无愿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非寂静非不寂静非远离非不远离。大乘亦尔非寂静非不寂静非远离非不远离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非闇非明。大乘亦尔非闇非明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非可得非不可得。大乘亦尔非可得非不可得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非蕴界处非离蕴界处。大乘亦尔非蕴界处非离蕴界处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非可说非不可说。大乘亦尔非可说非不可说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由如是等种种因缘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复次善现,汝说犹如虚空普能容受无量无数无边有情。大乘亦尔普能容受无量无数无边有情者,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所以者何。善现,有情无所有故当知虚空亦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大乘亦无所有。由此因缘故。说大乘普能容受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何以故?善现,若有情若虚空若大乘。如是一切皆无所有不可得故。复次善现,有情无量无数无边故当知虚空亦无量无数无边。虚空无量无数无边故当知大乘亦无量无数无边。由此因缘故。说大乘普能容受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何以故?善现,若有情无量无数无边。若虚空无量无数无边。若大乘无量无数无边。如是一切皆无所有不可得故。复次善现,有情无所有故当知虚空亦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大乘亦无所有。大乘无所有故当知无量亦无所有。无量无所有故当知无数亦无所有。无数无所有故当知无边亦无所有。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法亦无所有。由此因缘故。说大乘普能容受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何以故?善现,若有情若虚空若大乘若无量若无数若无边若一切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不可得故。复次善现,我无所有故当知有情亦无所有。有情无所有故当知命者亦无所有。命者无所有故当知生者亦无所有。生者无所有故当知养者亦无所有。养者无所有故当知士夫亦无所有。士夫无所有故当知补特伽罗亦无所有。补特伽罗无所有故当知意生亦无所有。意生无所有故当知儒童亦无所有。儒童无所有故当知作者亦无所有。作者无所有故当知受者亦无所有。受者无所有故当知知者亦无所有。知者无所有故当知见者亦无所有。见者无所有故当知虚空亦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大乘亦无所有。大乘无所有故当知无量亦无所有。无量无所有故当知无数亦无所有。无数无所有故当知无边亦无所有。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法亦无所有。由此因缘故。说大乘普能容受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何以故?善现,若我乃至见者若虚空若大乘若无量若无数若无边若一切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不可得故。复次善现,我乃至见者无所有故当知法界亦无所有。法界无所有故当知虚空亦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大乘亦无所有。大乘无所有故当知无量亦无所有。无量无所有故当知无数亦无所有。无数无所有故当知无边亦无所有。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法亦无所有。由此因缘故说。大乘普能容受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何以故?善现,若我乃至见者,若法界若虚空若大乘若无量若无数若无边若一切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不可得故。复次善现,我乃至见者无所有故当知真如实际不思议界安隐界等展转亦无所有。真如实际不思议界安隐界等无所有故当知虚空亦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大乘亦无所有。大乘无所有故当知无量亦无所有。无量无所有故当知无数亦无所有。无数无所有故当知无边亦无所有。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法亦无所有。由此因缘故说。大乘普能容受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何以故?善现,若我乃至见者,若真如实际不思议界安隐界等。若虚空若大乘若无量若无数若无边若一切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不可得故。复次善现,我乃至见者无所有故当知色亦无所有。色无所有故当知虚空亦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大乘亦无所有。大乘无所有故当知无量亦无所有。无量无所有故当知无数亦无所有。无数无所有故当知无边亦无所有。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法亦无所有。由此因缘故说。大乘普能容受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何以故?善现,若我乃至见者若色若虚空若大乘若无量若无数若无边若一切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不可得故。复次善现,我乃至见者无所有故当知受想行识展转亦无所有受想行识无所有故当知虚空亦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大乘亦无所有。大乘无所有故当知无量亦无所有。无量无所有故当知无数亦无所有。无数无所有故当知无边亦无所有。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法亦无所有。由此因缘故说。大乘普能容受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何以故?善现,若我乃至见者若受想行识若虚空若大乘若无量若无数若无边若一切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不可得故。复次善现,我乃至见者无所有故当知眼处亦无所有。眼处无所有故当知虚空亦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大乘亦无所有。大乘无所有故当知无量亦无所有。无量无所有故当知无数亦无所有。无数无所有故当知无边亦无所有。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法亦无所有。由此因缘故说。大乘普能容受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何以故?善现,若我乃至见者若眼处若虚空若大乘若无量若无数若无边若一切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不可得故。复次善现,我乃至见者无所有故当知耳鼻舌身意处展转亦无所有。耳鼻舌身意处无所有故当知虚空亦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大乘亦无所有。大乘无所有故当知无量亦无所有。无量无所有故当知无数亦无所有。无数无所有故当知无边亦无所有。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法亦无所有。由此因缘故说。大乘普能容受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何以故?善现,若我乃至见者若耳鼻舌身意处若虚空若大乘若无量若无数若无边若一切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不可得故。复次善现,我乃至见者无所有故当知色处亦无所有。色处无所有故当知虚空亦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大乘亦无所有。大乘无所有故当知无量亦无所有。无量无所有故当知无数亦无所有。无数无所有故当知无边亦无所有。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法亦无所有。由此因缘故说。大乘普能容受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何以故?善现,若我乃至见者若色处若虚空若大乘若无量若无数若无边若一切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不可得故。复次善现,我乃至见者无所有故当知声香味触法处展转亦无所有。声香味触法处无所有故当知虚空亦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大乘亦无所有。大乘无所有故当知无量亦无所有。无量无所有故当知无数亦无所有。无数无所有故当知无边亦无所有。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法亦无所有。由此因缘故说。大乘普能容受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何以故?善现,若我乃至见者若声香味触法处若虚空若大乘若无量若无数若无边若一切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不可得故。复次善现,我乃至见者无所有故当知眼界亦无所有。眼界无所有故当知虚空亦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大乘亦无所有。大乘无所有故当知无量亦无所有。无量无所有故当知无数亦无所有。无数无所有故当知无边亦无所有。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法亦无所有。由此因缘故说。大乘普能容受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何以故?善现,若我乃至见者若眼界若虚空若大乘若无量若无数若无边若一切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不可得故。

复次善现,我乃至见者无所有故当知耳鼻舌身意界展转亦无所有。耳鼻舌身意界无所有故当知虚空亦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大乘亦无所有。大乘无所有故当知无量亦无所有。无量无所有故当知无数亦无所有。无数无所有故当知无边亦无所有。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法亦无所有。由此因缘故说。大乘普能容受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何以故?善现,若我乃至见者若耳鼻舌身意界若虚空若大乘若无量若无数若无边若一切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不可得故。复次善现,我乃至见者无所有故当知色界亦无所有。色界无所有故当知虚空亦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大乘亦无所有。大乘无所有故当知无量亦无所有。无量无所有故当知无数亦无所有。无数无所有故当知无边亦无所有。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法亦无所有。由此因缘故说。大乘普能容受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何以故?善现,若我乃至见者若色界若虚空若大乘若无量若无数若无边若一切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不可得故。复次善现,我乃至见者无所有故当知声香味触法界展转亦无所有。声香味触法界无所有故当知虚空亦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大乘亦无所有。大乘无所有故当知无量亦无所有。无量无所有故当知无数亦无所有。无数无所有故当知无边亦无所有。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法亦无所有。由此因缘故说。大乘普能容受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何以故?善现,若我乃至见者若声香味触法界若虚空若大乘若无量若无数若无边若一切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不可得故。复次善现,我乃至见者无所有故当知眼识界亦无所有。眼识界无所有故当知虚空亦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大乘亦无所有。大乘无所有故当知无量亦无所有。无量无所有故当知无数亦无所有。无数无所有故当知无边亦无所有。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法亦无所有。由此因缘故说。大乘普能容受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何以故?善现,若我乃至见者若眼识界若虚空若大乘若无量若无数若无边若一切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不可得故复次善现,我乃至见者无所有故当知耳鼻舌身意识界展转亦无所有。耳鼻舌身意识界无所有故当知虚空亦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大乘亦无所有。大乘无所有故当知无量亦无所有。无量无所有故当知无数亦无所有。无数无所有故当知无边亦无所有。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法亦无所有。由此因缘故说。大乘普能容受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何以故?善现,若我乃至见者若耳鼻舌身意识界若虚空若大乘若无量若无数若无边若一切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不可得故。复次善现,我乃至见者无所有故当知眼触亦无所有。眼触无所有故当知虚空亦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大乘亦无所有。大乘无所有故当知无量亦无所有。无量无所有故当知无数亦无所有。无数无所有故当知无边亦无所有。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法亦无所有。由此因缘故说。大乘普能容受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何以故?善现,若我乃至见者若眼触若虚空若大乘若无量若无数若无边若一切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不可得故。复次善现,我乃至见者无所有故当知耳鼻舌身意触展转亦无所有。耳鼻舌身意触无所有故当知虚空亦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大乘亦无所有。大乘无所有故当知无量亦无所有。无量无所有故当知无数亦无所有。无数无所有故当知无边亦无所有。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法亦无所有。由此因缘故说。大乘普能容受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何以故?善现,若我乃至见者若耳鼻舌身意触若虚空若大乘若无量若无数若无边若一切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不可得故。复次善现,我乃至见者无所有故当知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亦无所有。眼触为缘所生诸受无所有故当知虚空亦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大乘亦无所有。大乘无所有故当知无量亦无所有。无量无所有故当知无数亦无所有。无数无所有故当知无边亦无所有。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法亦无所有。由此因缘故说。大乘普能容受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何以故?善现,若我乃至见者若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若虚空若大乘若无量若无数若无边若一切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不可得故。

复次善现,我乃至见者无所有故当知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展转亦无所有。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无所有故当知虚空亦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大乘亦无所有。大乘无所有故当知无量亦无所有。无量无所有故当知无数亦无所有。无数无所有故当知无边亦无所有。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法亦无所有。由此因缘故说。大乘普能容受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何以故?善现,若我乃至见者若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若虚空若大乘若无量若无数若无边若一切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不可得故。复次善现,我乃至见者无所有故当知布施波罗蜜多亦无所有。布施波罗蜜多无所有故当知虚空亦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大乘亦无所有。大乘无所有故当知无量亦无所有。无量无所有故当知无数亦无所有。无数无所有故当知无边亦无所有。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法亦无所有。由此因缘故说。大乘普能容受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何以故?善现,若我乃至见者若布施波罗蜜多若虚空若大乘若无量若无数若无边若一切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不可得故。复次善现,我乃至见者无所有故当知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展转亦无所有。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无所有故当知虚空亦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大乘亦无所有。大乘无所有故当知无量亦无所有。无量无所有故当知无数亦无所有。无数无所有故当知无边亦无所有。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法亦无所有。由此因缘故说。大乘普能容受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何以故?善现,若我乃至见者若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若虚空若大乘若无量若无数若无边若一切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不可得故。

复次善现,我乃至见者无所有故当知内空亦无所有。内空无所有故当知虚空亦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大乘亦无所有。大乘无所有故当知无量亦无所有。无量无所有故当知无数亦无所有。无数无所有故当知无边亦无所有。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法亦无所有。由此因缘故说。大乘普能容受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何以故?善现,若我乃至见者若内空若虚空若大乘若无量若无数若无边若一切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不可得故。复次善现,我乃至见者无所有故当知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无散空本性空自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展转亦无所有。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无所有故当知虚空亦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大乘亦无所有。大乘无所有故当知无量亦无所有。无量无所有故当知无数亦无所有。无数无所有故当知无边亦无所有。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法亦无所有。由此因缘故说。大乘普能容受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何以故?善现,若我乃至见者若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若虚空若大乘若无量若无数若无边若一切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不可得故。复次善现,我乃至见者无所有故当知四念住亦无所有。四念住无所有故当知虚空亦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大乘亦无所有。大乘无所有故当知无量亦无所有。无量无所有故当知无数亦无所有。无数无所有故当知无边亦无所有。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法亦无所有。由此因缘故说。大乘普能容受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何以故?善现,若我乃至见者若四念住若虚空若大乘若无量若无数若无边若一切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不可得故。复次善现,我乃至见者无所有故当知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展转亦无所有。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无所有故当知虚空亦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大乘亦无所有。大乘无所有故当知无量亦无所有。无量无所有故当知无数亦无所有。无数无所有故当知无边亦无所有。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法亦无所有。由此因缘故说。大乘普能容受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何以故?善现,若我乃至见者若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若虚空若大乘若无量若无数若无边若一切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不可得故。

猜你喜欢
  吹万禅师语录卷之二·吹万广真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演义钞卷第九·澄观
  华严五十要问答后卷·智俨
  六度集经卷第六·佚名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佚名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六·圆晖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卷第一·代智旭
  大智度論卷第十六·欧阳竟无
  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佚名
  因明概论·太虚
  第十 夜叉相应·佚名
  答日僧荻原虚问(四则)·太虚
  隱元禪師語錄卷第十三·隐元
  重刻宝王三昧念佛直指序·妙叶
  石雨大師法檀敘·石雨明方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稼轩词 三·辛弃疾

      ☆满江红(暮春)  可恨东君,把春去春来无迹。便过眼、等闲输了,三分之一,昼永暖翻红杏雨,风晴扶起垂杨力。更天涯、芳草最关情,烘残日。  湘浦岸,南塘驿。恨不尽,愁如积。算年年孤负,对他寒食。便恁归来能几许,风流已自非

  •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一·杨慎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一第一段 总说 西江月天上乌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沉吟屈指数英才,多少是非成败。 富贵歌楼舞榭,凄凉废冢荒台。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诗曰:为爱青山日倚楼,白云红树两悠悠

  • 五集卷七十二·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七十二古今体八十首【壬子四】龙泉关六依皇祖元韵岩关界燕晋崇岭矗云空迎送两省异诹咨一意同官方戒贪墨仓贮可陈红本是旰宵念临观更切中王箭山四叠旧作韵康熙二十

  • 卷十二·黎民表

    钦定四库全书瑶石山人稿卷十二明 黎民表 撰七言律诗舟抵胥江值王师东下北来风雨满长途浊酒他乡客思孤铜柱烽烟连日夜楼船戈甲下江湖朝廷石画谁今得诸将金貂莫浪图白首看山重引兴故园三径任荒芜午日阻水横石矶同陈亮

  • 卷二十六·吴广成

      元丰五年、夏大安八年春正月,辽人为国请和。  辽燕京留守司委涿州牒雄州云:“夏国来称,南朝兵起无名,不测事端,请全两国之欢,言寻旧好。”神宗报以“夏国主受宋封爵,昨边臣言秉常见为母党囚辱,比令移问事端,同恶不报,继引

  • 第八十五回 失荆州参军殉主 弃苑川乾归逃生·蔡东藩

      却说晋廷闻谢琰战殁,亟遣将军孙无终、桓不才、高雅之等,分讨孙恩。恩转寇临海,为雅之所击,退走余姚。雅之进兵再战,竟至败绩,退保山阴,部众十死七八,诏令刘牢之都督会稽五郡,率众击恩。恩颇惮牢之兵威,复走入海。牢之乃东

  • 卷之二百二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九百四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七百八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十七·佚名

    宣统元年。己酉。十二月。丙子朔。翰林院侍读荣光奏、各省已修铁路。请仿照京奉铁路办法。安设巡警。京奉一路。于站路巡警之外。宜酌添护路巡警。下邮传部知之。现月  ○丁丑。监国摄政王面奉隆裕皇太后懿旨。明

  • ●皇朝通典卷五十三·佚名

    禮十三 ○禮十三 嘉三 △嘉三 冊立皇后 冊封妃嬪二 聖祖 世宗聖諭 皇上諭旨 冊封諸王貝勒貝子 冊封公主 婚禮 ·冊立皇后 冊封妃嬪二 崇德元年孝莊文皇后肇封西永福宮莊妃暨冊封東關睢宮宸妃西麟趾宮貴妃東行慶宮

  • 卷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臣奏议卷四扶植纲常疏【成化二年】     罗 伦臣闻近者李贤遭丧朝廷援杨溥故事下起复之命臣窃谓李贤大臣起复大事纲常所关风化所系天下所瞻後世所监左右侍从给舍台官必有知礼义不顾流俗陈正论

  • 中庸纂疏卷一·赵顺孙

    钦定四库全书中庸纂疏卷一     宋 赵顺孙 撰朱子章句中者不偏不无过不及之名【文集曰不偏者明道体之自然即无所着之意也不则以人而言乃见其不于物耳○语録曰急些子便是过慢些子便不及】庸平常也【语

  • 春秋书法钩元卷二·石光霁

    明 石光霁 撰书郊九【南郊 周之郊二天子以冬至祭上帝又以孟祭天 春祈谷于上帝鲁得以孟春祈谷亦曰郊】【胡氏】诸侯祭天其僣极矣春秋削而不书则无以志其失为后世戒悉书之则嵗事之常有不胜书是故因礼之变而书于策【

  • 哀公·哀公二十七年·左丘明

    【传】二十七年春,越子使后庸来聘,且言邾田,封于骀上。二月,盟于平阳,三子皆从。康子病之,言及子赣,曰:「若在此,吾不及此夫!」武伯曰:「然。何不召?」曰:「固将召之。」文子曰:「他日请念。」夏四月己亥,季康子卒。公吊焉,降礼。晋荀

  • 静心听佛语·李叔同

    世间挫折都是心魔,我愿意在菩提树下涅槃成佛,纷扰繁杂都在一念之间化作尘埃飘落,从此,一心向佛。佛说(一)这世间,人皆有欲,有欲故有求,求而不得就生出诸多烦恼,烦恼无以排遣于是有了心结,唯有放空身心,一切才能化为烟尘消散。一.

  • 益部方物略记·宋祁

    物产志。宋宋祁撰。一卷。祁,字子京, 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天圣进士。官翰林学士,吏部侍郎。是书乃嘉祐二年(1057)祁知益州(今四川成都)时所作。约四千余字。体例仿万震《南州志》。共记海椶、楠、竹栢、海芋、鸳鸯草等

  • 养命机关金丹真诀·佚名

    凡三十六条,解内丹名词及步骤,多体内神名,重三丹田、日晶月华及斋戒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