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杂宝藏经卷第十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优陀羡王缘

  罗睺罗因缘

  婆罗门谄伪缘

  婆罗门妇欲害姑缘

  乌枭报怨缘

  婢共羊斗缘

  (一一六)优陀羡王缘

  昔优陀羡王。住卢留城。聪明解达。有大智慧。其一夫人。名曰有相。姿容奇特。兼有德行。王甚爱敬。情最宠厚。时彼国法。诸为王者。不自弹琴。尔时夫人。恃已爱宠。而白王言。愿为弹琴。我为王舞。王不免意。取琴而弹。夫人即举手而舞。王素善相。见夫人舞。睹其死相。寻即舍琴。惨然长叹。夫人即白王言。如我今者。受王恩宠。敢于曲室。求王弹琴。我自起舞。用共为乐。有何不适。放琴而叹。愿王莫隐。而见告语。时王答言。我之长叹。非尔妇人之所可闻。夫人白言。我今奉王。至诚无二。若有不理。宜应告敕。殷勤不已。王以实答。我之于尔。岂容有异。尔向起舞。死相外现。计其余命。不过七日。由是之故。舍琴而叹。夫人闻已。甚怀忧惧。即白王言如王所说。命不云远。我闻石室比丘尼说。若能信心出家一。日必得生天。由是之故。我欲出家。愿王听许。得及道次。时王情重恩爱不息。语夫人言至六日头。乃当听尔出家入道。不相免意。遂至六日。王语夫人。尔有善心。求欲出家。若得生天。必来见我。我乃听尔得使出家。作是誓已。夫人许可。便得出家。受八戒斋。即于其日。多饮石蜜浆。腹中绞结至七日晨。即便命终。乘是善缘。得生天上。即生三念。一念忆本为是何身。二念本缘修何功德。三念现今定是天身。作是念已。具知本缘并与王誓。以先誓故。来诣王所。尔时光明遍满王宫。时王问言。今此光瑞。为是谁耶。愿见告示。时天答言。我是王妇有相夫人。王闻是语。愿来就坐。天答之言。如我今者。观王臭秽。不可亲近。我以先誓。故来见王。王闻是已。心即开悟。而作是言。今彼天者。本是我妇。由有善心。求索入道。出家一日。寻即命终。由是功德。而得生天。神志高远。而见鄙贱。我今何故。而不出家。我曾闻说天一爪甲。直阎浮提。况我一国。何足贪惜。作是语已。立子王军。用嗣王位。出家学道。得阿罗汉。尔时王军王。统临国已。信用谗佞。不恤国事。优陀羡王。愍念其子并及国人。欲来教化劝令修善。时王军王。闻父将至。踊悦无量。欲敕一切于路往迎。时诸佞臣。畏惧被遣即白王言。如王今者。首戴天冠。坐师子座。师子之座。法无再坐。若迎父王。还复王位。必杀于王。王若立者。须害父王。时王军王。心怀忧愕。疑惑转生。劝谏不已。遂作恶意。募栴陀罗。往杀其父。时栴陀罗。既受募已。到父王所。头面顶礼。而白之言。我之昔来。亦受恩遇于父王所。实无逆心。而今被遣来杀父王。若不加害。必受诛罚。父王答言。我今来者。欲化尔王。岂可爱身使尔被诛。便引项令长十余丈。语栴陀罗。随尔斫截。时栴陀罗。极力斫之。刀不能伤。父王愍故。而借神力。语栴陀罗。尔今为我往语尔王。尔今杀父。复害罗汉。作二逆罪。好加忏悔。可得轻罪。时栴陀罗。既受敕已。举刀复斫。斩父王首。赍向其国。时王军王。见父头已。颜色不变。知父得道。不贪王位。悔情既生。心怀懊恼。啼哭闷绝。良久乃苏。问栴陀罗父王所说。时栴陀罗。以父王敕。而白于王。尔既杀父。复害罗汉。作是二逆。须好忏悔。闻是语已。倍增断绝。而作是言。今我父王。得罗汉道。有何贪国。而使我杀父。时彼佞臣。惧王加害。而白王言。世界之中。何有罗汉。王信空语。用自苦恼。时王答言。今我父头。死来多日。颜色不变。自非得道。何由有是。又我父时。大臣婆咥师。优波咥师。普皆出家。得罗汉道。种种神变。我等所见。于此涅槃。收骨造塔如今现在。云何道无。佞臣答言。世幻咒术。及以药力。亦能神变。彼二臣者。非是罗汉比。更数日。示王证验。作是语已。便于塔所。造作二孔各置一猫。于塔养食。唤言咥师出。猫出食肉。语令还去。还入于孔。如是教之。猫便调伏。而白王言。今王欲见咥师等耶。愿往共看。王即命驾。往至塔所。时彼佞人。便唤咥师出来。猫即出孔。语令还去。猫便入孔。王既见已。迷心遂盛。任意所作。不信罪福。时王出军。游戏回还。于其路次。而见尊者迦栴延。端坐静处。坐禅入定。时王见之。便生恶心。手自把土。用坌尊者。语左右言。尔等为我各各以土坌迦栴延。于时土聚。遂没尊者。有一大臣。信心三宝。于后而至。闻见斯事。极大懊恼。即为尊者。除去其土。复语诸人。有念我者。而除此土。尔时尊者。坐琉璃宝窟。神仪鲜泽。无污坌色。大臣欢喜。头面礼足。白尊者言。今王无道。作是恶逆。善恶必报。何得无患。尊者答言。却后七日。天当雨土满其城内。积为土山。王及人民。尽皆覆灭。大臣闻已。心怀忧恼。即以白王。又自设计。造作地道。出向城外。七日既满。天雨香华珍宝衣服。于其城内无不欢喜。佞臣白王。而今此瑞。皆由王德。无智之人。反生诽谤。云当雨土。而获珍宝。如此诳惑。前后非一。恶缘之后。闻有善瑞。皆来云集。时城四门。冥缘力故。尽下铁关。逃隐无地。天便雨土。满城山积。而彼大臣。共有心者。地道而出。向尊者所。而白之言。感惟此城。一日覆没。雨土成山。君民并命。先有何缘。同受此害。尔时尊者。语大臣言。谛听谛听当为尔说。乃往过去若干劫。时于其国内。有长者女。住于楼上。清朝洒扫。除弃扫粪置比丘头。不知忏悔。会得好夫。尔时诸女。而问女言。尔作何缘。得此良匹。时女答言。更无异事。由我扫楼。坌比丘头。由是之故。值遇好婿。诸女闻已谓如其言竞共聚土。用坌比丘。由是业缘。普受斯报。作是语已。共功德天。向花氏城。自昔以来。卢留城而与彼城。迭互盛衰。此国既灭。彼城复盛。由是之故。而尊者等。向花氏城。好音声长者于其界首。供养尊者。尔时长者。素自殷富。尊者到家。财宝丰溢。殊胜于前。既至城已。尊者迦栴延。而白佛言。好音声长者。有何因缘。有好音声。巨富无量。财宝盈溢。佛言。乃往过去。有一长者。日日遣人。请五百辟支佛。就家设食。而彼使人。常将狗往。会有事缘不得往请。狗依时节。独诣僧坊。向僧而吠。时辟支佛等。而作是言。俗内多事。脱能过忘。向狗来吠。以唤我等。即便相将。诣长者家。尔时长者。甚大欢喜。如法供养。尔时长者。我身是也。尔时使人。阿那律是。尔时狗者。好音长者是。由是之故。世世好声。而多财宝。是故智者。应于福田所勤力供养。

  (一一七)罗睺罗因缘

  我昔曾闻。佛初出家夜。佛子罗睺罗。始入于胎。悉达菩萨。六年苦行。于菩提树下。降伏四魔。除诸阴盖。豁然大悟。成无上道。具足十力四无所畏。成就十八不共之法。具四辩才。悉于诸度。得到彼岸。解了一切诸佛之法。过诸声闻缘觉之上。于初成道夜。生罗睺罗。举宫婇女。咸皆惭耻。生大忧恼。而作是言。怪哉大恶耶输陀罗。不虑是非。轻有所作。不自爱慎。令我举宫都被染污。悉达菩萨。久已出家。而于今者。卒生此子。甚为耻辱。时有释女。名曰电光。是耶输陀罗姨母之女。椎胸拍髀。嗔恚呵骂。耶输陀罗。汝于尊长所亲。何以自损。悉达太子。出家学道。已经六年。生此小儿。甚为非时。从谁而得。尔无惭愧。辱我种族。不数种族。不护恶名。悉达菩萨。有大功德。名称远闻。汝今云何。不护惜彼。而方耻辱。净饭王当于尔时。在楼阁上。见此大地六种震动奇异相现。白净王见是相已。谓菩萨死。忧箭入心。生大苦恼。而作是言。我子戒香。充塞四远。相好庄严。如莲花鬘。今为死日之所干枯。戒深固根。惭愧枝叶。名誉之香。大悲厚荫。我子如树。为死象所蹋。大如金山。众宝庄严。我子金山王。相好庄严身。为无常金刚杵之所碎坏。犹如大海。满中众宝。如摩竭鱼扰乱海水。我子大海。亦复如是。为死摩竭鱼之所扰恼。犹如满月。众星围绕。我子如是无量功德。相好庄严。今为无常罗睺罗所吞。我种从大丈夫。丈夫卢越真净。如是等王。相续至此。今日将不断绝我种耶。特望我子为转轮圣王。或成佛道。而于今者。宁可死耶。设失我子。忧愁憔悴。命必不全。冀其出家法服持钵。敷演甘露。如此种种诸事。必不得见。以忆子故。种种愁思思惟是。时闻子宫中举声大哭。王倍惊怖。谓太子死。问前走使女言。是何哭声。将非我子死耶。女白王言。太子不死。耶输陀罗今产一子。举宫惭愧。是以哭耳。王闻是语。倍增忧恼。发声大哭。扬声大唤。唱言怪哉。极为丑辱。我子出家。以经六年。云何今日。而方生子。时彼国法。击鼓一下。一切军集。九万九千诸释悉会。即唤耶输陀罗。时耶输陀罗。著白净衣。抱儿在怀。都不惊怕。面小有垢。于亲党中。抱儿而立。时执杖释。作色嗔忿。骂耶输陀罗。叱尔凡鄙。可愧之甚。辱我种族。有何面目。我等前立。有释名毗纽天。是耶输陀罗舅。语耶输陀罗凡鄙婴愚。无过于尔。舅于种族。宜好实语。竟为何处而得此子。耶输陀罗。都无惭耻。正直而言。从彼出家释种名曰悉达。我从彼边。而得此子。悦头檀王。闻是语已。嗔恚而言。不护所生。便作异语。若实若虚。诸释所知。我子悉达。本在家时。闻有五欲。耳尚不听。况当有欲而生于子。如斯之言。深为鄙媟。从谁得子。毁辱我等。实是谄曲。非正直法。我子悉达。昔在家时。及众珍宝肴膳。都无染著。况今苦行。日食麻米。以此谤毁。净饭王极大嗔恚。问诸释言。今当云何苦毒杀害。复有释言。如我意者。当作火坑。掷置火中。使其母子。都无遗余。诸人皆言。此事最良。即掘火坑。以佉陀罗木。积于坑中。以火焚之。即将耶输陀罗。至火坑边。时耶输陀罗。见火坑已。方大惊怖。譬如野鹿。独在围中四向顾望。无可恃怙。耶输陀罗便自呵责。既自无罪受斯祸患。遍观诸释。无救己者。抱儿长叹。念菩萨言。汝有慈悲。怜愍一切。天龙鬼神。咸敬于汝。今我母子。薄于祐助。无过受苦。云何菩萨。不见留意。何故不救我之母子今日危厄。诸天善神。无忆我者。菩萨昔日。处众释中。犹如满月在于众星。而于今者。更不一见。即时向佛方所。一心敬礼。复拜诸释。合掌向火。而说实语。我此儿者。实不从他而有斯子。若实不虚。犹六年在我胎中者。火当消灭终不烧害我之母子。作是语已。即入火中。而此火坑。变为水池。自见己身。处莲花上。都无恐怖。颜色和悦。合掌向诸释言。若我虚妄。应即燋死。以今此儿实菩萨子。以我实语。得免火患。复有释言。视其形相。不惊不畏。以此推之。必知是实。复有释言。而此火坑。变为清池。以是验之。知其无过。时诸释等。将耶输陀罗还归宫中。倍加恭敬赞叹。为索乳母。供事其子。犹如生时。等无有异。祖白净王。爱重深厚。不见罗睺罗。终不能食。若忆菩萨。抱罗睺罗。用解愁念。略而言之。满六年已。白净王。渴仰于佛。遣往请佛。佛怜愍故。还归本国。来到释宫。佛变千二百五十比丘。皆如佛身。光相无异。耶输陀罗。语罗睺罗。谁是汝父。往到其边。时罗睺罗。礼佛已讫。正在如来左足边立。如来即以无量劫中所修功德相轮之手。摩罗睺罗顶。时诸释等。咸作是念。佛今犹有爱私之心。佛知诸释心之所念。即说偈言。

  我于生眷属  及以所生子

  无有偏爱心  但以手摩顶

  我尽诸结使  爱憎永除尽

  汝等勿怀疑  于子生犹预

  此亦当出家  重为我法子

  略言其功德  出家学真道

  当成阿罗汉

  (一一八)老婆罗门问谄伪缘

  一切狡猾谄伪诈惑。外状似直。内怀奸欺。是故智者。应察真伪。如往昔时。有婆罗门。其年既老。娉娶少妇。妇嫌夫老。傍淫不已。欲心既著。诳夫设会。请诸少壮婆罗门等。夫疑有奸。不肯延致。时彼少妇。设种种计。用惑其夫。老婆罗门前妇之子。坠于火中。尔时少妇。眼看使堕。而不捉取。婆罗门言。儿今坠火。何故不捉。妇即答言。我自少来。唯近己夫。不曾捉他其余男子。云何卒欲令我捉此男子小儿。老婆罗门闻是语已。谓如其言信明妇故。便于其家。而设大会。集婆罗门。尔时少妇。便共交通。老婆罗门闻是事已。心怀忿恨。即取宝物。盛裹衣裓。弃妇而去。离舍既远。于其路中。见一婆罗门。便共为伴。于其日暮。一处共宿。至明清旦。复共前行。离主人舍。渐渐欲远。彼婆罗门。语老婆罗门言。于昨宿处。有一草叶著我衣裳。我自少以来。无侵世物。叶著衣来我甚为愧。欲还草叶。归彼主人。尔并停住待我往还。老婆罗门闻是语已。深信其言。倍生爱敬。许当住待。彼婆罗门。诈捉草叶欲还主人。未远之间。入一沟壑。偃腹而卧。良久乃还。云以草叶还主人竟。老婆罗门信以为然。倍增爱重。老婆罗门时因便利。洗大小便。即以宝物。而用寄之。此人寻后。赍其珍宝。便弃走去。老婆罗门见偷己物。叹惋彼人。又自感伤。忧愁懊恼。惆怅进路。小复前行。憩一树下。见一鹳雀。口中衔草。语诸鸟言。我等应当共相怜愍。集会一处。而共住止。尔时诸鸟。皆信其言。而来聚集。时此鹳雀。伺众鸟等一切行后。就他巢窠。啄卵饮汁。杀他子食。诸鸟将至。更复衔草。众鸟既还。见有此事。咸皆嗔责。而此鹳雀。拒言我不。时诸鸟辈。知其谄欺。悉舍而去。于此树下。更经少时。见一外道出家之人。身服纳衣。安行徐步。去去众生。老婆罗门而问之言。何以并行。口唱去去。外道答言。我出家人。怜愍一切。畏伤虫蚁。是故尔耳。时婆罗门。见其出家口吐此言。深生笃信。即时寻逐。往至其家。于其暮宿语婆罗门。我须闲静以自修心。尔止别屋于彼而卧。时婆罗门。喜闻行道。心怀庆悦。至夜后分。但闻作乐歌舞之声。便出看之。乃见出家外道住室。有一地孔。中出妇女。与共交通。若女人舞。外道弹琴。若外道舞。女人弹琴。见此事已。而自念言。天下万物。不问人兽。无一可信者。说偈言曰。

  不捉他男子  以草还主人

  鹳雀诈衔草  外道畏伤虫

  如是谄伪语  都无可信者

  尔时国内。有一长者。居家巨富。多诸珍宝。于其一夜。多失财物。时王闻已。问长者言有谁来去。致令亡失。长者白王。初无奸杂而与往返。唯一婆罗门。长共出入。清身洁己。不犯世物。草叶著衣。犹还其主。自此己外。更无异人。王闻是已。摄婆罗门而诘问之。尔时长者。往白王言。彼人净行。世之无比。如何一旦。而被拘执。宁失财物。愿王放舍。时王答言。我昔曾闻。有如是比外诈清净内怀奸恶。尔勿忧恼。听我核实。作是语已。即便捡究。辞穷理屈。依实伏首。是故智者。处世如镜。善别真伪。为世导师。

  (一一九)婆罗门妇欲害姑缘

  昔有婆罗门。其妇少壮。姿容艳美。欲情深重。志存淫荡。以有姑在。不得遂意。密作奸谋。欲伤害姑。诈为孝养。以惑夫意。朝夕恪勤。供给无乏。其夫欢喜。谓其妇言。尔今供给。得为孝妇。我母投老。得尔之力。妇答夫言。今我世供。资养无几。若得天供。是为愿足。颇有妙法。可生天不。夫答妇言。婆罗门法。投岩赴火。五热炙身。行如是事。便得生天。妇答夫言。若有是法。姑可生天。受自然供。何必孜孜。受世供养。作是语已。夫信其言。便于野田。作大火坑。多积薪柴。极令然炽。乃于坑上。而设大会。扶将老母。招集亲党。婆罗门众。尽诣会所。鼓乐弦歌。尽欢竟日。宾客既散。独共母住。夫妇将母诣火坑所。推母投坑。不顾而走。时火坑中。有一小隥。母堕隥上。竟不坠火。母寻出坑。日已逼闇。按来时迹。欲还向家。路经丛林。所在阴黑。畏惧虎狼罗刹鬼等。攀上卑树。以避所畏。会值贼人多偷财宝。群党相随。在树下息。老母畏惧。怖不敢动。不能自制。于树上欬。贼闻欬声。谓是恶鬼。舍弃财物。各皆散走。既至天明。老母泰然。无所畏惧。便即下树。选取财宝。香璎珠玑金钏耳珰真奇杂物。满负向家。夫妇见母。愕然惊惧。谓是起尸鬼。不敢来近。母即语言。我死生天。多获财宝。而语妇言。香璎珠玑金钏耳珰。是汝父母姑姨姊妹用来与汝。由吾老弱。不能多负。语汝使来。恣意当与。妇闻姑语。欣然欢喜。求如姑法投身火坑。而白夫言。老姑今者。缘投火坑。得此财宝。由其力弱。不能多负。若我去者。必定多得。夫如其言。为作火坑。投身燋烂。于即永没。尔时诸天。而说偈言。

  夫人于尊所  不应生恶意

  如妇欲害姑  反自焚灭身

  (一二○)乌枭报怨缘

  昔有乌枭。共相怨憎。乌待昼日。知枭无见。踏杀群枭。啖食其肉。枭便于夜。知乌眼闇。复啄群乌。开穿其肠。亦复啖食。畏昼畏夜。无有竟已。时群乌中。有一智乌。语众乌言。已为怨憎。不可救解。终相诛灭。势不两全。宜作方便殄灭诸枭。然后我等可得欢乐。若其不尔。终为所败。众乌答言。如汝所说。当作何方。得灭仇贼。智乌答言。尔等众乌。但共啄我。拔我毛羽。啄破我头。我当设计。要令殄灭。即如其言。燋悴形容。向枭穴外。而自悲鸣。枭闻声已便出语言。今尔何故。破伤头脑。毛羽毁落。来至我所。悲声极苦。欲何所说。乌语枭言。众乌仇我。不得生活。故来相投。以避怨恶。时枭怜愍。欲存养畜。众枭皆言。此是怨家。不可亲近。何缘养畜。以长怨敌。时枭答言。今以困苦。来见投造。一身孤单。竟何能为。遂便畜养。给与残肉。日月转久。毛羽平复。乌诈欢喜。微作方计。衔干树枝并诸草木。著枭穴中。似如报恩。枭语乌言。何用是为。乌即答言。孔穴之中。纯是冷石。用此草木。以御风寒。枭以为尔。默然不答。而乌于是。即求守孔穴。诈给使令。用报恩养。时会暴雪。寒气猛盛。众枭率尔来集孔中。乌得其便。寻生欢喜。衔牧牛火。用烧枭孔。众枭一时。于是殄灭。尔时诸天。说偈言曰。

  诸有宿嫌处  不应生体信

  如乌诈托善  焚灭众枭身

  (一二一)婢共羊斗缘

  昔有一婢。禀性廉谨。常为主人。曲熬麦豆。时主人家。有一羯羝伺空逐便啖食麦豆。斗量折损。为主所嗔。信已不取。皆由羊啖。缘是之故。婢常因嫌。每以杖捶。用打羯羝。羝亦含怒。来抵触婢。如此相犯。前后非一。婢因一日空手取火。羊见无杖。直来触婢。婢缘急故。用所取火。著羊脊上。羊得火热。所在触突。焚烧村人。延及山野。于时山中五百猕猴。火来炽盛。不及避走。即皆一时被火烧死。诸天见已。而说偈言。

  嗔恚斗诤间  不应于中止

  羝羊共婢斗  村人猕猴死

    杂宝藏经卷第十

猜你喜欢
  目录·彭绍升
  建立人间的永久和平·太虚
  卷二百七·佚名
  六门陀罗尼经论·世亲
  一贯别传卷五·吹万广真
  佛说佛名经卷第十一·佚名
  般若共利言等译·佚名
  卷三十九·佚名
  佛说越难经·佚名
  梵网合注卷第四·智旭
  第三十七章 斯那四王等时代·多罗那他
  大般涅槃经疏 第三卷·灌顶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十卷·世友
  佛教的教史教法和今后的建设·太虚
  佛说宝雨经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五百十一 元符二年(己卯,1999)·李焘

      起哲宗元符二年六月盡其月   六月壬申朔,河東轉運副使郭時亮言,幾甸百姓每歲租賦,乞令于所屬縣、鎮近便供納,特免支移。從之。   河東奏,北人于賈胡趰拆石牆,侵入天澗取水。詔經略司指揮折克行,如北人先肆麤行,令隨宜

  • 第四十二回 树威权汪直窃兵柄 善谲谏阿丑悟君心·蔡东藩

      却说叛酋满四,正在穷蹙,见杨虎狸被擒复归,亟问他脱逃情由。虎狸随口胡诌,并说官军辎重,尽在东山停顿,不妨乘夜掩取,说得满四转忧为喜,即于夜间率众出城。行至东山附近,伏兵四起,竞前相扑。满四仓皇突阵,坠马就擒,余众多半受

  • 大明宪宗纯皇帝宝训卷之二·刘吉

    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吕 本谨校 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臣陈治本 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臣朱 锦 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臣吕胤昌谨阅<宀十见>宥○成化三年七月甲子赤斤蒙古卫指挥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四·佚名

    正统二年九月戊子朔命凤阳陵户附籍太常寺祠祭署如故初供事 皇陵二十户洪武中赐以田土房屋免其徭税令隶皇陵卫后经兵流移悉取回祠祭署附籍既而凤阳府奏请附其土民籍仍免徭税有犯盗贼者黜之别籍当差至是陵户王和等言自

  • 卷之六十五·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六十五 传第四十九 扎萨克辅国公通谟克列传 通谟克喀尔喀部人姓博尔济吉特扎萨克图汗格埒克延丕勒族叔父其高祖青达玛尼默济克号车臣诺顔子二长唐古特墨尔根岱青次多尔济

  • 一六四 北大感旧录十·周作人

    十四,钱玄同 钱玄同的事情真是说来话长,我不晓得如何写法好,关于他有一篇纪念文,原名“最后的十七日”,乃是讲他的末后的这几天的,似乎不够全面,要想增补呢又觉得未免太苏了,那么怎么办才好呢?刚好在二月十九日的《人民日报》

  • 三〇 诨名·周作人

    鲁迅不常给人起诨名,但有时也要起一两个,这习惯大概可以说是从书房里来的,那里的绰号并没有什么恶意,不久也公认了成了第二个名字。譬如说小麻子,尖耳朵,固然最初是有点嘲弄的意思,但是抓住特点,容易认识,真够得上说“表德”,这

  • 戒子通録卷七·刘清之

    辨志録 吕太史【祖谦字伯恭东莱人淳熈著作郎集録辨志以训子延孙弟祖俭祖烈等 按此条原本在母训女戒之后今移于前】幼学之士先要分别人品之上下何者是圣贤所为之事何者是下愚所为之事向善背恶去彼取此此幼学所当先也

  • 东溪日谈録卷八·周琦

    物理谈列子曰太易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太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形气质具而未离故曰混沌恐亦不当如此说天地虽大亦万物中之一物也太极之所生也三五厯记天地混沌如鸡子之说旣如鸡子便有清浊之分非混沌时矣混沌

  • 第一章·王夫之

    一 章句言“命犹令也”。小注朱子曰:“命如朝廷差除。”又曰:“命犹诰勅。”谓如朝廷固有此差除之典,遇其人则授之,而受职者领此诰勅去,便自居其位而领其事。以此喻之,则天无心而人有成能,审

  • 义与利的选择·孔子

    【原文】 子日:“君子喻①于义,小人喻于利。” 【注释】 ①喻:明白,懂得。 【译文】 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读解】 这正如“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一样,把“义”与‘喇”作为一对对立

  • 卷十八·范处义

    <经部,诗类,诗补传> 钦定四库全书 诗补传卷十八    宋 范处义 撰 变小雅 节【南结】南山家父【甫】刺幽王也 家父疑周之世大夫也至鲁桓公十五年天王使家父来求车上距幽王之末已七十五年非作诗之家父明矣然世禄

  • 提要·陈师凯

    【臣】等谨案书蔡传旁通六卷元陈师凯撰师凯家彭蠡故自题曰东滙泽其始末则不可得详此书成于至治辛酉以鄱阳董鼎尚书辑录纂注本以羽翼蔡传然多采先儒问答断以已意大抵辨论义理而于天文地理律歴礼乐兵刑防河图洛书道徳

  • 卷六·姜炳璋

    钦定四库全书诗序补义卷六石泉县知县姜炳璋撰王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程子曰诗亡谓雅亡盖以风则黍离十篇犹作于东迁之后朱子本此以注孟子是也然雅亡之故实有不可晓者若谓东迁无陈善纳谏之辞则富辰苌王孙满

  •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八·欧阳竟无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奉詔譯   迦葉菩薩品第十二之六   迦葉菩薩言.世尊根本因增如是三法云何有異。善男子所言根者卽是初發.因者卽   是相似不斷.增者卽是滅相似已能生相似。復次善男子根卽是作.因卽是果.增

  • 维摩经玄疏卷第五·智顗

    第一释名前已开为二重。一释此经别名已竟。二次释通名。第二正释通名者。即是释经之一字也。若依天竺语。佛教之首通标修多罗。或云修单罗或云修妒路。例如此土楚夏方言。修多罗者既是外国之语。古今诸师解释有异。或

  • 后序·佚名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后序青莲瞬视。金色笑微。师承肇兹密着。少林华敷。神光印受。世系由是弥彰。虽枝派之有殊分。然机用之无二致。或纵夺而破古人之幽键。或捭阖而发后学之灵枢。大用现前。纤尘不立。四句独超於言外。

  • 放光般若经·佚名

    全称《放光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亦称《放光般若波罗蜜经》、《放光摩诃般若经》、《摩诃般若放光经》、《般若波罗蜜放光经》、《摩诃般若波罗蜜放光经》、《光般若波罗蜜经》、《放光经》等。佛教经典。西晋无罗叉、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