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诫初心学人文

夫初心之人。须远离恶友亲近贤善。受五戒十戒等。善知持犯开遮。但依金口圣言。莫顺庸流妄说。既已出家参陪清众。常念柔和善顺不得我慢贡高。大者为兄小者为弟。傥有诤者两说和合。但以慈心相向。不得恶语伤人。若也欺凌同伴论说是非。如此出家全无利益。财色之祸甚于毒蛇省己知非常须远离。无缘事则不得入他房院。当屏处不得强知他事。非六日不得洗浣内衣。临盥漱不得高声涕唾。行益次不得搪揬越序。经行次不得开襟掉臂。言谈次不得高声戏笑。非要事不得出于门外。有病人须慈心守护。见宾客须欣然迎接。逢尊长须肃恭回避。办道具须俭约知足。斋食时饮啜不得作声执放。要须安详不得举颜顾视。不得欣厌精粗。须默无言说。须防护杂念。须知受食但疗形枯为成道业。须念般若心经观三轮清净不违道用。赴焚修须早暮勤行自贵懈怠。知众行次不得杂乱。赞呗咒愿须诵文观义。不得但随音声。不得韵曲不调。瞻敬尊颜不得攀缘异境。须知自身罪障犹如山海。须知理忏事忏可以消除。深观能礼所礼皆从真性缘起。深信感应不虚影响相从。居众寮须相让不争。须递相扶护。慎详论胜负。慎聚头闲话。慎误著他鞋。慎坐卧越次。对客言谈不得扬于家丑。但赞院门佛事。不得诣库房见闻杂事自生疑惑。非要事不得游州猎县。与俗交通令他憎嫉失自道情。傥有要事出行。告住持人及管众者。令知去处。若入俗家切须坚持正念。慎勿见色闻声流荡邪心。又况披襟戏笑乱说杂事。非时酒食妄作无碍之行深乖佛戒。又处贤善人嫌疑之间。岂为有智慧人也。住社堂慎沙弥同行。慎人事往还。慎见他好恶。慎贪求文字。慎睡眠过度。慎散乱攀缘。若遇示师升座说法。切不得于法作悬崖想生退屈心。或作串闻想生容易心。当须虚怀闻之。必有机发之时。不得随学语者但取口办。所谓蛇饮水成毒。牛饮水成乳。智学成菩提。愚学成生死是也。又不得于主法人生轻薄想。因之于道有障。不能进修切须慎之。论云。如人夜行罪人执炬当路。若以人恶故不受光明。堕坑落堑去矣。闻法之次如履薄冰。必须侧耳目而听玄音。肃情尘而赏幽致。下堂后默坐观之。如有所疑博问先觉。夕惕朝询不滥丝发。如是乃可能生正信。以道为怀者欤。无始习熟爱欲恚痴缠绵意地。暂伏还起如隔日疟。一切时中直须用加行方便智慧之力痛自遮护。岂可闲谩游谈无根虚丧天日。欲冀心宗而求出路哉。但坚志节责躬匪懈。知非迁善改悔调柔。勤修而观力转深。炼磨而行门益净。长起难遭之想道业恒新。常怀庆幸之心终不退转。如是久久自然定慧圆明见自心性。用如幻悲智还度众生。作人天大福田。切须勉之。泰和乙丑冬月。海东曹溪山老衲知讷志。

皖山正凝禅师示蒙山法语

师见蒙山来礼。先自问云。尔还信得及么。山云。若信不及不到这里。师云。十分信得更要持戒。持戒易得灵验。若无戒行如空中架楼阁。还持戒么山云。见持五戒。师云。此后只看个无字。不要思量卜度。不得作有无解会。且莫看经教语录之类。只单单提个无字。于十二时中四威仪内。须要惺惺如猫捕鼠如鸡抱卵无令断续。未得透彻时。当如老鼠咬棺材相似不可改移。时复鞭起疑云。一切含灵皆有佛性。赵州因甚道无意作么生。既有疑时默默提个无字回光自看。只这个无字要识得自己。要识得赵州。要捉败佛祖得人憎处。但信我如此说话。蓦直做将去。决定有发明时节。断不误尔。云云。

东山崇藏主送子行脚法语

大凡行脚须以此道为怀。不可受现成供养了等闲过日。须是将生死二字钉在额上。十二时中裂转面皮。讨个分晓始得。若秖随群逐队打空过时。他时阎罗老子打算饭钱。莫道我与尔不说。若做工夫须要日日打算时时点检。自转鼓起来至二更看。那里是不得力处。那里是打失处。那里是不打失处。若如此做将去。定有到家时节。有一般办道之人经不看佛不礼。才上薄团便打瞌睡。及至醒来又且胡思乱想。才下禅床便与人打杂交。若如此办道至弥勒下生。也未有入手底时节。须是猛著精彩提起一个无字。昼三夜三与他厮睚。不可坐在无事甲里。又不可执在蒲团上死坐。须要活弄。恐杂念纷飞起时千万。不可与他厮斗转斗转急。多有人在这里不识进退解免不下。成风成颠坏了一生。须向纷飞起处轻轻放下打一个。转身下地行一遭。又上床开两眼捏双拳。竖起脊梁依前提起。便觉清凉。如一锅汤搀下一杓冷水相似。但如此做工夫。日久月深自有到家时节。工夫未得入手。莫生烦恼。恐烦恼魔入心。若觉省力不可生欢喜。恐欢喜魔入心。种种病痛言之不尽。恐众中有老成兄弟办道者。千万时时请益。若无将祖师做工夫底言语看一遍。如亲见相似。而今此道难得其人。千万向前望汝早早打破漆桶归来为我揩背。至嘱至嘱。

蒙山和尚示众语

若有来此同甘寂寥者。舍此世缘除去执著颠倒。真实为生死大事。肯顺庵中规矩。截断人事随缘受用。除三更外不许睡眠。不许出街。不许赴请。未有发明不许看读。非公界请不许阅经。如法下三年工夫。若不见性通宗。山僧替尔入地狱。

后跋

夫心者。是世间出世间万法之总相也。万法即是心之别相。然其别有五。一肉团心。状如蕉蕾。生色身中。系无情摄。二缘虑心。状若野烧。忽生忽灭。系妄想摄。三集起心。状如草子。埋伏识田。系习气摄。四赖耶心。状如良田。纳种无厌。系无明摄。五真如心。状同虚空。廓彻法界。系寂照摄。已上五心。前四皆妄念念生灭后一是真。三际一如。若不拣辩分明。犹恐认妄为真。其失非小。故引佛经祖语。问辩征释。开示迷妄根源。指陈修证本末。次第一十六章。始于正信。终乎所往。深明真心之捷径。故名直说。予获是书。仅十余载。朝夕观览。以为栖神之秘要。一日出示众。信善士感节庵。居士陈普忠。慨然乐施绣梓流传。庶修心之士观之者。感悟真心之妙。迥出直说之表也。是为跋。

正统十二年岁在丁卯。腊月八日大天界蒙堂比丘。

猜你喜欢
  卷第十四·佚名
  卷三百二十九·佚名
  卷八十四·佚名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二·佚名
  显扬圣教论 第四卷·无著
  卷二十四·赞宁
  普曜经卷第三·佚名
  观自在如意轮菩萨瑜伽法要一卷·佚名
  卷上·佚名
  佛说大阿弥陀经卷上·佚名
  知五阴慧章第二·佚名
  佛母大金曜孔雀明王经序·佚名
  序·虚舟普度
  卷第四·永觉元贤
  佛法救世主义(注一)·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列传第九十九·刘昫

    ○于休烈 子肃 肃子敖 敖子琮 令狐峘 归崇敬 子登 登子融奚陟 张荐 子又新 希复 希复子读 蒋乂 子系 伸 柳登 弟冕子璟沈传师 子询 于休烈,河南人也。高祖志宁,贞观中任左仆射,为十八学士。父默成,沛县令,早卒

  • 卷之一千二百五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八二红禀光绪十六年正月廿九日一一二一五-一·佚名

    堂书(传供)许兴,禀请新竹知县张,准予再承充具禀案下堂书许兴,为恳请批准接办,以便奉公当差,以资度活事。缘兴自幼在衙学习传供,迨淡厅分治时,由堂总分拨传供,值日:每月初一日起,至初五日止,计五日,与兴胞弟许礼

  • 一三七五 直隶总督梁肯堂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一三七五 直隶总督梁肯堂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折乾隆五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直隶总督臣梁肯堂跪奏,为遵旨汇奏事。恭照乾隆四十八年三月内奉上谕:前因披阅《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各条,于辽、金

  • 六朝通鉴博议卷一·李焘

    (宋)李焘 撰序论臣焘曰博议之作臣敢言之自古帝王之一天下必先为胜天下之具君者胜负之主地势民心兵将事机皆其具也凡欲善其事必先备其具况于制敌国一天下而可亡其具乎圣人初起妖氛未清则借险于地系本于民寄力于兵取谋于

  • 史记集解卷八·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八髙祖本纪第八髙祖【汉书音义曰讳邦张晏曰礼諡法无髙以为功最髙而为汉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李斐曰沛小沛也刘氏随魏徙大梁移在丰居中阳里孟康曰后沛为郡丰为县】字季父曰太公

  • 汉纪九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上建元无年(辛丑、前140)·司马光

    汉纪九汉武帝建元元年(辛丑,公元前140年) [1]冬,十月,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上亲策问以古今治道, 对者百余人。广川董仲舒对曰:“道者,所繇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故圣王已没,而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

  • 卷一百四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四十六人物志二十六大臣传十二【满洲镶黄旗十二 海兰察 阿尔素纳 图钦保】海兰察海兰察满洲镶黄旗人姓多拉尔世居黑龙江乾隆二十年以索伦马甲

  • 食货六五·徐松

    免役一题上原批:「免役,又曰免役钱。」题下原批:「起治平四年,讫干道九年。」【宋会要】治平四年六月二十五日天头原批:「此卷与《大典》一万七千五百四十九重。」,诏曰:「农,天下之本么。祖宗以来,务功惠养,每勤劳勉,屡下宽恤之

  • 思辨録辑要卷二十三·陆世仪

    天道类五经中他经皆言人事惟易独言天道人欲知天道非研穷乎易不可孔子五十知天命又曰五十以学易应是孔子天命之知亦得力于羲经也系辞传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学问必到至命地位方称极则非天下之至人其孰能与于此忆昔戊戍歳

  • 卷十九下·王天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纂传卷十九下   元 王天与 撰泰誓下第三        周书时厥明王乃大巡六师明誓众士【唐孔氏叙章指见上篇○汉孔氏曰是其戊午明日众士百夫长已上唐孔氏曰上篇未次而誓故略言大防中篇既次乃

  • 卷四·李光坡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述注卷四安溪 李光坡 撰乡饮酒礼第四郑目録云诸侯之乡大夫三年大比献贤者能者于其君以礼賔之与之饮酒○疏曰知是诸侯之乡大夫者案春官小胥云凡县钟磬半为堵全为肆注云钟磬者编县二八十六枚而在一簴

  • 卷九十九·道世

    △杂要灾第九十九(此有十部)▲述意部第一夫神理无声,因言词以写意;言词无迹,缘文字以图音。故字为言蹄,言为理筌。音义合符,不可偏失。是以文字应用,弥纶宇宙。虽迹繁翰墨,而理契乎神。但以经论浩博,具录难周;记传纷纶,事有广略。

  • 达摩宝传叙·悟真子

    达摩宝传释氏遗文。通达之谓广大之称。括尽要道至德。不外三教正理。锄完异端邪术以及四果旁门。乃修性了命之至道。至在有情下种。为返本还源之真经。道在顺死逆生。实无愧。西天廿八菩提尊遵奉天命。兹以为东林第一

  • 新华严经论 第三卷·李通玄

    长者李通玄撰 第二明依宗教别者。夫大觉出兴。称真智而自在。法身无际。等群品以同躯。任器现形应根施教。如空谷响应击成音。谷响无心亦无处所。但以随缘而能普应。如来设教亦复如是。称自根缘得自心之法。随增广而

  • 周易参义·梁寅

    十二卷。元梁寅撰。寅字孟敬,新喻(今属江西)人。元末明初经学家。世业农,家贫。寅自力于学,淹贯百家。元末召集庆路儒学训导,以亲老辞。明初征召天下名儒修述礼乐,寅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推服。书成,将授以官,复以病辞归,结

  • 济世神验良方·佚名

    济世神验良方,撰人未详。全书分为32门,约9万字,内容丰富,诸科皆备。各门之前列有总论。首论病因、病机及症状;次论诊法、法则与适应症。每门结尾附余论。作者善于将内经、千金、金匮、河间等历代医家的主要学术思想,融汇其

  • 问辨录·高拱

    十卷,明高拱著。批评程朱理学思想的专著。此书取《四书章句集注》疑义,逐条辨驳。其说不免有有意推求之处,但又确有所见,足以备参考而广见闻的地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郑汝谐《论语原意》,颇与朱子异同,而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