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权慧品第十二

何谓族姓子。诸菩萨大士。第十最德大定权慧行。是族姓子。诸菩萨有大定。名无尽常其以此定正受者,得住身口意行无荆等住诸佛刹亦无荆致度众生行亦无荆住导众生之慧。而亦无荆放於光明而亦无荆放於明网亦无荆现出诸化亦无尽得过转法轮而亦无荆其身能现菩萨现佛。於诸国土而亦无荆其身悉达诸佛之力。其身志愿诸佛之慧。显如佛之兴行。於诸刹以佛感动佛声。以普彻。以行佛圣。以过佛行。其身以过佛之限量。修治佛事。佛行自在。是为十最德之定也。又其菩萨。住是定者,观於普智。明了普智。晓解普智。以达普智。分别普智。现於普智。以辨普智。睹於普智。以入普智广显普智。是为十。又其菩萨。亦不愿普贤菩萨之行。及其大菩萨心。及大菩萨行。及其所现行。及所入所现大世。及其所趣并所建立。其大菩萨所润泽。其大菩萨亦无断。是为十。复有十行。一曰无回还。亦无长养。亦无还反。亦无疲劳。亦不念不念我。亦不放舍。亦无动遥亦不断绝。不以音声为菩萨。是为十。何则然者如彼菩萨。於诸法致大愿。而具足於诸行。所兴大道。悉善修学佛法大海最大等愿菩萨之行。显学权慧方便之明。以善学菩萨幻化。善明达一切音声。而得建立。以善建立去来现在及诸佛一切之世。以得大悲之行。以诸行而成佛法之业兴佛法。而无罣碍。是为十。何则然者,譬如有人。得如意宝。所念无不建立。如其像而光明。其摩尼宝。与本无异也。菩萨亦如是,得建立如意宝。於慧无厌。反复明晓普智之慧。於普贤菩萨之行。而无懈。如其摩尼。尽自现其色像。不毁摩尼本体。菩萨亦如是,致成普智之像。然不毁本行之体。所以者何。以其菩萨发义。为一切故。欲度一切故。而发愿修诸佛行。而无回还。欲净诸佛无懈惓许。任一切故。而无懈退。於一切无数法。无我想念。无卻无懈。普现一切感动。於众生得清净。而无厌倦。利养普世。亦无懈退。普照明於世。己无劳退。入无数诸法幻间。而无回还。心永无卻退。是谓十。譬如红黄。在所虚空。无所住止处。而所持者,不起劳疲。亦无损弱。亦不得一切意。亦无所处。亦无系缚。亦无所见。亦不处中。亦不外。观内无所处。不坏本净。所以者何。其虚空法。本清净故。菩萨亦如是,修行广大无极之愿故。不起劳疲。为以兴发。普度众生故。譬如有灭度者,此为何人而当灭度。於三世而无尽限。亦无疲劳。亦不恐惧。亦无回还。所以者何。诸法无二故。而归灭度者,何则而劳耶也。菩萨亦如是,为普世众生。而兴於世耳。当何以而回还。用度众生故。譬如为普智故也。菩萨行亦如是,道无有疲。亦无劳故。过去无祝其现在者,住佛种种当趣(有本作起)所以者何。彼无二法故。何缘而有劳。於诸法如幻。而无所入故。其无殆。菩萨如是,故有其身修入普智。彼何由而有懈。其彼菩萨以是其光明。普遍至於诸方明曜。至诸国土。而无罣碍。诸色无数。种种之藏。难得之叶。无极之宝。无得之香。无量清净。振动庄严。大音雷震。而普遍以交露而严饰。其色甚殊好。以琦妙众宝。以为挍藏。以众宝现严净。又各处立绮栏楯。其间而有众色。如来清净而为光饰。以诸德本。外致光曜。如来吉祥所接。逮诸如来所现建立。是为十。等住一莲华。无得无限。极於十方。十德无厌千之清净。菩萨所行。由生普智之明。所可由生。持诸佛法之明。除灭普世之火。为世所礼敬。明达普现幻法。於极世行有喻无喻。是谓十。

又菩萨所坐处。足其结加趺。满其中莲花。而无空缺。悉遍菩萨所坐之处。是其威神所致。为诸佛而建於十无得。佛刹亿那术百千如尘之数。於一一之毛。放诸光明。如一一之毛孔。目亦普然。於一一之光明之目。现十无得佛刹亿那术百千如尘之数。有摩尼宝。名曰明显藏。无数异色。种种庄严。无数德所合。宝网所覆。众华交庄。而为光显。以住最尊之地。但以是定。而为其行。无馀之行。行无厌足。心无放散。以一心念。作是而行。作是无懈退。作是无恚。作是修立。作是之行。作是究竟行。所以者何。菩萨终无异行。菩萨亦无他行。菩萨言行相应。所以者何。譬如金刚。叹其无能坏。其金刚体无坏。终不失本性菩萨亦如是,以此诸法。而为光显。不越断是法之所祝譬如紫磨金。叹其焰光。而不毁其体之精明。菩萨亦如是,以精明之法。而自明显。不毁修善之行。譬如日天子。显以明常不毁光曜。菩萨亦如是,普明极世。不毁菩萨曜德。譬如须弥山王。以四宝之积美。其最高从海而现出。菩萨亦如是,美其普显於世。其菩萨德本。以显於世。而不远离。譬如大地美。能普持於世。不毁所持之本。菩萨亦如是,显以度众生。不离大悲。譬如大海美有众宝。不毁海水。菩萨亦如是,美其诸德之本。不离为众之重任而度一切。譬如便习兵师。知刀高下。举刀之轻重。便习悉了。如其形习所入战。而无难於所习。亦无误失。用晓了战慧故。菩萨亦如是,於诸如此像。修诸定门之处。而兴显之。以普智慧。而为光曜。譬如遮迦越王。至於尽寿命。其诸人类。而致究竟。菩萨亦如是,至於修菩萨之行。以是像大定正受。至致众生之界。而得究竟之清洁。譬如五通。自见宿命,并见他人。菩萨亦如是,至於兴修普贤菩萨之行。而致众生之界亦清净。以其德本。譬如大雲降雨。慧泽而以时节。普益於众生。菩萨亦如是,至於兴法雲雨。普润以菩萨之德行。以此像大定正受至於一切众生。究竟清净。然致众敬。而永安快。而永度无极。永然度於普世。永然悦於普世。永然能断一切狐疑。永然施行福田。常求来受明显受圣。永然与菩萨。普智和同等分数。而建立不退之轮。永然致慧言:莫不受。普为三世众生。而作依凭。永然为法。而致固义普智兴众生无诤。所以者何。菩萨修具此诸法。为佛所建。开法门界。无思无量。菩萨诸所言行。修慧之善为普智故。为众生修善度一切故。修土之善以誓愿故。修法之善建立之故。修其无畏无恐怯故。修其辩才宣布之故。以修於法广演说故。修其总持於法自在故。修诸佛座顺诸佛故。菩萨如是,住於此大定。於此诸德及馀众多。无得复无得。众德亿那术百千。而得清净。以此大定之常而显威曜。承诸威神。己之德本。兴显以力。其慧之地。顺入以力。於诸善友。兴显以力。一切魔事。转之以力。於诸等行诸德之本。以其一力。於诸誓愿。固以被铠力。如其种德本兴起之力。过无尽世。以众福以无降身之力。彼以此定正受。而行有十等像。去来现在一切诸佛而等像也。

何谓十。一者谓色相众好。以庄严身。彼菩萨而得等像。二者又彼菩萨光明幔网清净。而得等像。三者其彼菩萨神足感动。诸所化应。随顺众生所应度。而示现等像。四者是菩萨无称限身。无量色像。一切音声。行应清净。皆而等像。五者是彼菩萨建立诸佛土之清净德。随彼众生罪福之行。顺之普现等像。六者此彼菩萨随一切众生。诸所作行。以德力摄持。以无惑意。被服德铠。而现等像七者又彼菩萨以无尽辩才。随诸众生语言音声。所知色行。顺转法轮。而现等像。八者又彼菩萨无断无畏。极师子吼。为一切众生。说法以梵音声。普悉等像。九者又彼菩萨所入句说。於三世之积。明了神通。而亦等像。十者又彼菩萨以佛清净力如来之境界。为众生而示现等像诸如来。是谓十也。

尔时等目菩萨。而谓普贤菩萨。若此族姓子其菩萨。以此像法。而得与俱者而致等像。於诸如来。岂非为佛。岂非为十力。岂非为普智。岂非於诸法觉而等觉。岂非普眼。岂非於诸法本际而过慧。岂谁不信普贤菩萨誓愿之行。岂非法界尽其所处。菩萨所兴。而审谛。时普贤菩萨谓等目曰:善哉善哉!是族姓子。若此。如卿所言:其菩萨而现等像诸如来。岂非佛之谓也。如其族姓子。一切菩萨之常去来现在而为誓愿为有异发起耶。其慧处所。而不可得。於彼而有起佛耶。菩萨所修行。而无断於诸如来。彼菩萨而有起耶。其力为入诸如来不。其十力为彼此耶。又其力。为念想诸如来不。亦无止住普贤菩萨之行。彼此而兴菩萨如彼诸法界所演说。而为入边际而云普智。如彼诸法之说。种种所入。为从外权行耳。亦无回还。又彼菩萨之谓。如其菩萨诸法之樱而知等行。若诸法为有觉之觉。如彼菩萨於二无二行。了诸法之权慧。入诸法度无极权慧。而无回还。是乃谓菩萨。如彼菩萨。为普眼之境界。晓普门之慧。为从色生耶。而谓普眼之言耶。如彼菩萨普眼境界。而晓慧门。为从色生耶。而谓普眼。如彼菩萨为普眼境界之行。意无所行。如心起起而增益。而无远离。是乃谓菩萨如彼菩萨。诸法以光曜而明显。若以等地为现。以无碍慧而念。念诸佛而谓菩萨。如彼菩萨。得致诸如来慧眼。可谓诸法致於正觉。如其菩萨。致如来正觉慧眼。而思观之。而不限量。是谓菩萨。如其菩萨。行如来行。用一切如来。为无二故。为过去当来现在诸佛。亦无二之谓。如其菩萨。修如来神通。己自所建行。而无所行。是乃谓菩萨。如其菩萨。得住极世。至於有积。乃谓慧之积。如其菩萨。住於本积。除而分别。亦不求其本积。亦不妄有妄想。於诸法分别而行。此谓菩萨。如其菩萨。无动不动。无念不念。此乃谓兴致德本。如彼菩萨。而具满之兴造广大。而致清净。亦无回还。於是而无断绝。是乃普贤菩萨誓愿之谓。如彼菩萨。於法界。解了无量以法本无。用一相行。以诸法无相。又彼菩萨。於法界住止之谓。其妄想菩萨在於流转。如彼菩萨。於法界明了。无量晓达。入於法界。诸法各各。异相明晓。以无相。不起疲厌。至无数亿劫。亦不懈退。以大悲心。悉济普世。顺化众生。又是菩萨大士。为普贤菩萨之谓也。

猜你喜欢
  成唯识宝生论卷第三(一名二十唯识顺释论)·护法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二·澄观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十下·智顗
  佛说灌顶王喻经·佚名
  卷十八·佚名
  附錄唯識三十論·欧阳竟无
  卷第三十一·霁仑超永
  居士分灯录卷下·朱时恩
  菩萨地持经 第十卷·佚名
  目录·别庵性统
  雨法雨品第三十·佚名
  说无垢称经卷第二·佚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七·欧阳竟无
  甘露军茶利菩萨供养念诵成就仪轨一卷·佚名
  复 正 果 书·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五·赵尔巽

      赛冲阿温春 色尔滚 苏尔慎 阿哈保 纶布春格布舍 札克塔尔桑吉斯塔尔 马瑜蒲尚佐 薛大烈罗声皋 薛升   赛冲阿,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袭云骑尉世职,充十五善射,授健锐营参领。征台湾力战,赐号斐灵额巴图鲁,图形紫光

  • ●崇禎長編卷之五十三·汪楫

      崇禎四年閏十一月   ○崇禎四年閏十一月   四年辛未閏十一月庚子朔帝升殿   禮部右侍郎王應熊上言前月二十四日召對諸臣歷詢軍國重務最後諭六部以內臣之遣不過權宜葢因外廷無實心任事之臣若得文武恊力以

  • 虞預晉書·汤球

      宣帝   上雖服膺文藝。以儒素立德。而雅有雄霸之量。值魏氏短祚。內外多難。謀而鮮過。舉必獨克。知人拔善。顯揚側陋。王基、鄧艾、州泰、賈越之徒。皆起自寒門而著績于朝。經略之才。可謂遠矣。御覽九十五。

  • 皇清开国方略巻九·阿桂

      太宗文皇帝【初即位未改元天命十一年丙寅九月至十二月】  天命十一年秋九月辛未集诸贝勒约誓  初  太祖高皇帝创业  兴京之壬辰年十月二十五日  孝慈高皇后诞生  太宗文皇帝  天表竒伟面如赤日严寒

  • 后汉书补逸卷四·姚之骃

    东观汉记第四铫期铫期字次况上至蓟蓟中应王郎上惊去吏民遮道不得行期瞠目道左大呼曰跸大众披避后上即位上笑曰卿欲遂跸耶【案期颍川郯人谥忠侯卿欲遂跸语乃王郎初灭时期説光武正位故光武以此戏之如即位后似不合从范为

  • 一三一九 军机大臣奏查四库书内应行撤出销毁各书情形片(附清单一)·佚名

    一三一九 军机大臣奏查四库书内应行撤出销毁各书情形片(附清单一)乾隆五十三年十月二十四日查四库书内应营销毁各书,臣等交原办之提调等详细检查,除文源阁应撤之书,询之原办提调等,据称上年详校各书时当经销毁外,至文津阁应

  • 卷一百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一百十四图谱略臣下【八十四种四库全书着録者二十五附存四库全书总目者五十九】经学黄宗炎周易图学辨惑谨按是书附宗炎周易象辞之後别为一卷胡渭易图明辨谨按胡渭此书辨定图书究溯本末使学者知

  • 钦定南巡盛典卷四十三·高晋

    河防乾隆二十九年四月十三日江南河道总督髙晋奏言窃【臣】由徐州至清口查勘黄河各防工程料物前经恭折奏闻伏查清口为淮黄交滙之区清口以上宿桃等防専受黄水自清口东坝以下则淮黄合流计程二百余里至云梯闗迤东归海比年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七·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七 洪武二十六年夏四月乙亥朔,享太庙。 置潮州蓬山守御千户所,命凡创公宇、修城隍,惟以军士供役,不许劳民。 湖广德安府孝感县言:“民饥,官有预备仓粮万一千石,请以贷民。”即命行人乘驿往给

  • 同治元年三月十八日·曾国藩

    早饭后清理文件。旋见客二次。与柯小泉围棋一局。核改信稿十馀件,习字一纸。洪琴西来,久坐时许,戏言余有扑面相法,谓初次一见,即略知其人之梗概也。中饭后见客三次,子序谈最久。又与子序围棋一局,申末去。写对联十付。纂一联

  • 十五年·佚名

    (戊寅)十五年清光緒六年春正月1月1日初一日。辛亥。詣仁政殿,親上大王大妃殿望八稱慶致詞箋文、表裏,仍受賀,頒赦敎文。若曰「迓新正而其休用申,上天啓得一之運受介福,而方進不已,東朝躋望八之齡,爰頌如阜、如岡,誕告在朝、在野

  • 卷八·严虞惇

    <经部,诗类,读诗质疑> 钦定四库全书 读诗质疑卷八 太常寺少卿严虞惇撰 齐 郑谱曰齐者古少皥之世爽鸠氏之墟周武王伐纣封太师吕望於齐是谓齐太公地方百里都营邱周公致太平敷定九畿复夏禹之旧制成王用周公之法广大邦国

  • 提要·湛若水

    欽定四庫全書     經部五春秋正傳       春秋類提要【臣】等謹案春秋正傳三十七卷明湛若水撰若水字元明增城人弘治乙丑進士歷官南京兵部尚書致仕卒諡文莊事蹟具明史本傳此書大旨以春秋本魯史之文不可強立

  • 卷十三·鄂尔泰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钦定仪礼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仪礼义疏卷十三大射仪第七之一正义郑氏康成曰名曰大射者诸侯将有祭祀之事与其羣臣射以观其礼数中者得与于祭不数中者不得与于祭大射仪于五礼属嘉礼大戴第十三小戴及

  • 卷三十一·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要义卷三十一宋 魏了翁 撰襄公四年下【一】君夫人生已有榇定姒贱素无器备榇者亲身之棺初死即当有之将葬以殡过庙葬讫乃为虞祭今定姒初薨匠庆以君长惧之乃始作榇知此是季孙以定姒本贱素无器备议

  • 大明高僧传卷第八·如惺

      皇明天台山慈云禅寺沙门释如惺撰  习禅篇第三之四(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  南康军云居寺沙门释德升传一(慧温)  释德升号顽庵。汉州何氏子也。幼溺尘滓稍长梦醒。二十得度游心讲席。三学四众以义虎推焉。忽以支解

  • 恐怖的大漠·卡尔·麦

    茫茫北非沙漠风暴肆虐,生活于当地的阿拉伯人备受菲匪帮、猛兽和风沙的侵扰,游侠本尼西与当地居民一同经历了无数的惊险,风光、气候、民风、民俗和独特的宗教场面那以引人入胜……

  • 灯指因缘经·佚名

    全一卷。后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记述王舍城长者之子‘灯指’出家修道,证阿罗汉果之因缘。提示众生对殊胜福田种下少许善根,即能享人天之乐,进而入于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