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因明正理門論本校勘說明

  一.是書校歴三週.一譯校.二類校.三刻校。

  二.譯校對勘.凡用兩種異本。(一)西藏金鎧等譯集量論釋引文.校註略稱集量金

  本。(二)西藏寶持護等譯同釋引文。略稱集量寶本。兩種並擧則稱集量二本。

  三.譯校凡有三例。(一)集量引文歧異者.皆註出曰.勘集量某本云云。(二)引文意

  義較暢者.皆註出曰.勘集量某本意謂云云。(三)因對勘而見奘譯改文或訛略

  者.皆註出曰.勘集量某本云云.今譯云云。

  四.舊稱義淨譯因明正理門論爲本書異譯.今勘其文.祗有卷首一段係淨所出.餘

  仍奘譯.偶有異字皆係寫改.今卽附錄首段於末備考。

  五.類校用玄奘譯因明入正理論及西藏失譯因明入正理門論.勘有文句類同可

  資參證者.皆註出曰.勘入論云云.或入論藏本云云。

  六.刻校用南宋刻爲底本.對勘麗刻.校正文字.附註曰.原刻云云.依麗刻云云。

  本页图像  ********************

  七.今刊款式.以有釋之本頌頂格.複述之重頌及略例之攝頌低格.又長行中外人

  徵難用⊙絕句以醒眉目。

  八.校勘資料出處如次。

  (一)西藏譯集量論釋.tshad-ma kun-lus btus-pah!i-h!grel-pa. 金本.丹珠經

  解部.奈旦版. Ce 字函一三四頁上至九六面下.寶本.同函九六頁下至一八〇

  頁上.又曲尼版.ce字函一四頁下至八五頁下。

  (二)義淨譯因明正理門論.日本大正大藏經本。

  (三)玄奘譯因明入正理論.金陵刻經處刊本。〈大疏牒本〉

  (四)西藏譯因明入正理門論.tshad-ma rigs-par h!jug-pah!i sgo shes-bya-bah!i

  rab_tu byed_pa. 丹珠經解部.奈旦版.ce字函一八三頁下至一八八頁下。

  (五)本書南宋刻麗刻本.依據日本弘教書院縮刷正藏本及大正大藏經本

  校註。

  本页图像  ********************

猜你喜欢
  释鉴稽古略续集(二)·佚名
  卷六十九·性音
  勿欲为千古高人·印光
  卷二十·佚名
  金刚仙论 第九卷·佚名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二上·智顗
  附三大师传赞卷之全·德清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二十五卷·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八·澄观
  大乘宝要义论 第三卷·佚名
  大沩真如喆禅师·惠洪
  从容庵录目录·行秀
  佛说八师经全文·佚名
  乙三  明一乘果·太虚
  以身谤法罪过无量·印光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三十五·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増补中州集卷三十五史学【八首】学字学优延安人兄才字才长住太学有声学优正大中省试第一人释褐舞阳簿辟卢氏令卒官妻李氏国初河南尹成之孙女小诗殊有思致学优尝客京师有所眷久而不归李作诗寄之

  • 卷五百八十·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八十温庭筠病中书怀呈友人【并序】开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不得与乡计偕至王府将议遐适隆冬自伤因书怀奉寄殿院徐侍御察院陈李二侍御囘中苏端公鄠县韦少府兼呈袁郊

  • 卷五十二·志第三十三·选举二·脱脱

        ◎选举二   ○文武选   金制,文武选皆吏部统之。自从九品至从七品职事官,部拟。正七品以上,呈省以听制授。凡进士则授文散官,谓之文资官。自余皆武散官,谓之右职,又谓之右选。文资则进士为优,右职则军功

  • 卷第二百三十七·胡三省

    唐纪五十三〔起柔兆阉茂(丙戍),尽屠维赤奋若(已丑)六月,凡三年有奇。〕《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上之上》〔讳淳,改为纯,顺宗长子。通鉴书唐诸帝谥号,自玄宗已下,皆以葬陵谥册为正。帝本谥曰圣神章武孝皇帝,大中三年平河湟,始

  • 石匮书后集卷第六十二·张岱

    中国群盗列传(有总论)崇祯建元,王嘉胤以饑民创乱,李自成附之,而白水王二、边盗苗美等往往合溃兵以应;令此时有汲黯发河内之粟、秀实定郭暖之军,则解甲归农、卖刀买犊,匪异人任也。奈何应变乖方,蔓延莫制!嘉胤擒斩之后,分显道神、

  • 读礼通考卷七十一·徐乾学

    丧仪节三十四国恤六明大丧仪眀防典洪武三十一年高皇帝丧礼 遗诏一天下臣民令到出三日皆释服嫁娶饮酒皆无禁 一毋发民哭临宫殿中当临者皆以旦晡各十五举哀礼毕非旦晡临毋得擅哭 一当给丧事及哭临者皆毋跣绖带毋过三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七·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五十七·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五十七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绦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绦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集解

  • 卷三·吴师道

    <史部,杂史类,战国策校注> 钦定四库全书 战国策校注卷三    宋 鲍彪 原注 元 吴师道补正 秦【苏张说外自弘农故关以西京兆扶风冯翊北地正郡西河安定天水陇西皆秦地南有巴蜀广汉犍为武都西有金城武威张掖酒泉

  • 卷一百六十六·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六十六明 杨士奇等 撰选举宋神宗熙寜元年右正言孙觉上奏曰臣窃见朝廷设科以取天下之士而所谓进士明经者乃因隋唐五代之弊行之百有余年其法愈密得人愈踈其间虽有劳烈之臣建造功业谋谟

  • 卷二十五·李光坡

    欽定四庫全書禮記述註卷二十五安溪 李光坡 撰問喪第三十五親始死雞斯徒跣扱上衽交手哭惻怛之心痛疾之意傷腎乾肝焦肺水漿不入口三日不舉火故鄰里為之糜粥以飲食之夫悲哀在中故形變於外也痛疾在心故口不甘味身不安美

  • 刘向经说足证伪经考第十四·康有为

    汉大儒领袖当时、传书今日者,自史迁外,董仲舒、刘向而已。孔子改制,统于《春秋》。仲舒传《公羊》,向传《谷梁》,皆博极群书,兼通六艺,得孔子之学者也。然考孔子真经之学,必自董子为入门;考刘歆伪经之学,必以刘向为亲证,二子者各

  • 第三品 普行者品·佚名

    第七十一 婆蹉衢多三明经如是我闻。&mdash;&mdash;一时,世尊住毗舍离域之大林重阁讲堂。尔时,有婆蹉姓之普行者,定居在普行者园之耶伽芬多利伽。是时,世尊晨着衣,执持衣钵,入毗舍离城行乞。尔时,世尊有[此念]:&ldquo;于毗舍离

  • 波谢洪尼耶遗风·谢德林

    《波谢洪尼耶遗风》是作者最后一部作品。描绘了农奴制改革前地主生活的广阔画面。迫于80年代的反动局势,这部作品的艺术风格、情节描述和人物刻画不再采取夸张、怪诞、尖刻讽刺的形式,而是运用一般现实主义的手法,但思想

  • 伦敦杂记·朱自清

    现代游记集。朱自清著。成都开明书店1943年4月初版,列为“开明文学新刊”之一;北京三联书店1983年5月将本书与《欧游杂记》合并,统名为《欧游杂记》印行新版。初版本收《自序》1篇和《三家书店》、《公园》、《房东太

  • 灰衣人·程小青

    我深信故老们流传下来的俗谚,有好多都是有着强固的心理根据的。譬如酒人们所颂赞的那“酒逢知己干杯少”一句,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霍桑和我都是不会饮酒的。有一次他因着多喝了几杯,竟至闹出一件笑话,我曾记过一篇《失败

  • 马丹阳三度任风子·马致远

    元杂剧剧本。简名《任风子》。马致远撰。末本。剧写终南山下甘河镇任屠,浑名任风子,有神仙之分。马丹阳拟度他成仙,先劝化镇上人都不要吃荤,屠户们因而折了本,纷纷往告任风子,并推其持刀去杀马丹阳。任屠不听妻子劝阻,夜入马

  • 甲乙集·罗隐

    诗集。唐人罗隐(833—909)撰。十卷,补遗一卷。隐本名横,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新登(今浙江桐庐)人,一作余杭(今属浙江)人,屡试不第,更名“隐”。黄巢起义后,避乱归乡。晚年依附吴越王钱镠,任钱塘令、谏议大夫等。著作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