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王日休曰】此分与第七分大概同。于此再言者。为续来听者说也。佛言如是如是者。盖深许其言之当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少法可得者。谓性中无有少法可得。无有所得。则荡然空空。是不可以形相求。不可以言说求也。但说名为无上正等正觉而已。

  【陈雄曰】坛经云。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既无一法可得。宁须有菩提可证耶。我佛无得无证。无名可名。是以强名曰阿耨菩提。

  【颜丙曰】有法可得。是名法缚。无法可得。方名解脱。须菩提以无所得之辞而告世尊。世尊即以如是如是而证据之。佛又云。我于无上正等正觉。乃至无少法可得。虚名而已。

  【智者禅师颂曰】诸佛智明觉。觉性本无涯。佛因有何得。所得为无耶。妙性难量比。得理即无差。执迷不悟者。路错几河沙。

  【李文会曰】若有少法可得。亦是著相。

  【志公云】但有纤毫即是尘。举意便遭魔所扰。经云。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学道之人。但于一切诸法无取无舍。见如不见。闻如不闻。心如木石。刮削并当。令内外清净。方是逍遥自在底人。

  【法句经云】虽然日见。犹为无见。虽终日闻。犹为无闻。

  【草堂清和尚云】击石乃出火。火光终不然。碧潭深万丈。直下见青天。

  【逍遥翁云】内觉身心空。外觉万事空。破诸相讫。自然无可执。无可争。此谓禅悦。所谓大明了人。勿令有秋毫许障碍。微尘许染著。坚久不渝。便是无上士。不动尊也。

  【琪禅师云】念念释迦出世。步步弥勒下生。分别现文殊之心。运用动普贤之行。门门而皆出甘露。味味而尽是醍醐。不出旃檀之林。长处华藏之境。若如此也。行住坐卧。触目遇缘。虽应用千差。且湛然清净。

  【川禅师云】求人不如求己。颂曰。滴水生冰信有之。绿杨芳草色依依。春花秋月无穷事。不妨闲听鹧鸪啼。

猜你喜欢
  卷第十三·佚名
  卷第三十二·居顶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一·佚名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第三卷·无著
  卷五百四十四·佚名
  宏智禅师广录 第一卷·正觉
  释门自镜录条目·怀信
  下二·元照
  僧宝正续传卷第二·祖琇
  阿毗達磨品類足論卷第十·欧阳竟无
  卷八·佚名
  四分比丘戒本疏卷上·定宾
  后序·佚名
  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卷上·道液
  般若灯论释 第七卷·清辨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智觉禅师明本(中峰广录 梅花百咏)·顾嗣立

    明本,号中峰,钱塘人。住雁荡村,姓孙氏,出家吴山圣水寺。闻高峰原妙禅师居天目山,往叩之,一见驩然,薙染于师子院,遂契妙旨。与断厓义公俱为高峰座下,或问优劣,曰:义首座固是根老竹,其如七曲八曲,惟本维那却是竿上林新篁,他日成材,未易

  • 补遗卷十四·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补遗卷十四览古黄金台赋         【明】桑 悦嗟予生之好游兮拟放浪乎九垓入燕都而暂憩兮逝将去而徘徊寄身世于一哂兮独眷恋乎兹台胡置金之故地兮积千古之尘埃怅遗址之莽莽兮愁郁结

  • 第一回 孝子出妻·蒲松龄

    诗曰:二十余年老友人,买来矇婢乐萱亲;惟编姑妇一般曲,借尔弦歌劝内宾。 [西江月]家中诸人好做,惟有婆婆极难:管家三日狗也嫌,惹的人人埋怨。十个媳妇相遇,九个说婆婆罪愆;惟有一个他不言,却是死了没见。 人家众口难调,这做婆婆的

  • 卷三 高后纪第三·班固

    高皇后吕氏,生惠帝。佐高祖定天下,父兄及高祖而侯者三人。惠帝即位,尊吕后为太后。太后立帝姊鲁元公主女为皇后,无子,取后宫美人子名之以为太子。惠帝崩,太子立为皇帝,年幼,太后临朝称制,大赦天下。乃立兄子吕台、产、禄、台子

  • 卷二百二十·列传第一百八·张廷玉

        万士和 王之诰 吴百朋 刘应节 王遴 毕锵舒化 李世达 曾同享辛自修 温纯 赵世卿 李汝华   万士和,字思节,宜兴人。父吉,桐庐训导,有学术。士和成嘉靖二十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礼部主事。父丧除,乞便养母,改南京

  • 凡例·陈鼎

    一东林书院本在无锡城东弓河上宋政和间杨龟山先生从京洛南旋侨寓于此与诸贤讲学十有八年之所也歴南宋元明久已倾废至正德嘉靖间邑先达邵二泉乞休居乡在城南别建东林书院祀龟山及诸贤于内与门人华云等讲学于中故列传首

  • 卷八·陆以湉

    ◎奔走《诗》:“予曰有奔奏。”传、笺之义各不相合,正义乃强合之,既以“奏”为“宣布”之义,又以“奔走”之义属之,其说难通。传以为“喻德宣义”,于“奏”之

  • 卷之一千六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资治通鉴考异卷二十一·司马光

    宋 司马光 撰唐纪十三太和八年六月李中敏请斩郑注【新旧中敏传皆云六年夏上此防今据开成纪事太和摧凶记皆云八年六月又中敏疏言申锡临终按申锡去年七月卒若六年则申锡尚在今从开成纪事】王守澄荐季仲言【旧传李训初

  • 卷一百四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八经籍考经【诗】宋史艺文志诗类八十二部一千一百二十卷【不着録者十四部二百四十五卷】辽金元三史不立艺文志散见各纪传中明史艺文志诗类八十七部九百八卷宋张耒诗说一卷耒字文

  • 卷28·陈邦瞻

    仁宗天圣(元)[五]〈本卷校改各条,除文下注明者外,均以《宋史》一二六—一二八《乐志》为依据,并参考薛《鉴》。〉年冬十月,翰林侍讲学士孙奭言:“郊、庙二舞失序,愿下有司考议。”于是学士承旨刘筠等议曰:“周人奏《清庙》以祀文

  • 元年·佚名

    庚子春正月1月1日○丁巳朔,禮曹啓曰:「以工曹判書閔應亨所啓,有供上量減之命,䘏民除弊,瞻聆感聳。第日用如或不足,則亦涉苟簡,請朔封三十卷中,減除五卷。」上曰:「太少,七卷減之。」○持平閔光熽、呂聖齊以病未赴召,引嫌退待,掌令

  • 卷八·真德秀

    <子部,儒家类,西山读书记钦定四库全书西山读书记卷八宋 真德秀 撰义论语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朱子曰适专主也春秋传曰吾谁适从是也莫不肯也比从也○谢氏曰适可也莫不可也无可无不可茍无道以主之

  • 春秋纂言总例原序·吴澄

    屬辭比事春秋教也昔唐啖助趙匡集春秋傳門人陸淳又類聚事辭成纂例十卷今澄既采摭諸家之言各麗于經乃分所異合所同倣纂例為總例七篇初一天道次二人紀次三嘉禮次四賓禮次五軍禮次六凶禮次七吉禮例之綱七例之目八十有八凡

  • 卷一·佚名

    △序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婆伽槃。住伽耶国伽耶顶山。与大僧众七万人俱。一切皆是大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心得自在心善解脱慧善解脱。众所知识皆大龙象。所作已办不受後有。舍离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善俱解脱

  • 梵志頞波罗延问种尊经全文·佚名

    东晋西域三藏竺昙无兰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五百比丘俱。舍卫城中有婆罗门五百人。五百人相将俱出城。自至其田庐。相与共坐讲议言:本初起地上人时。皆是我曹婆罗门种,第二种者刹利,第三种者田家,第四

  •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十(末)·窥基

    大慈恩寺沙门基撰妙音菩萨品三门分别。一来意。二释名。三解妨。来意者。论云教化众生行苦行力者。妙音品示现。妙音现居东土密在此方。本传法华教行苦行。今放光召集以示众人。劝发胜心弘通经法。故此品来。释名者。

  • 钦定大清通礼·佚名

    50卷。乾隆元年 (1736) 来保等奉敕撰。二十一年告成。嘉庆年间续纂。记述各种礼仪制度。首记朝庙大典及钦颁仪式,其次记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等五礼。另附冠服通制及仪卫通制。不涉及制度沿革,器物形制,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