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十二

嘉泰普灯录卷第十二

平江府报恩光孝禅寺(臣)僧 (正受) 编

南岳第十四世(临济十世翠岩三世)

智海普融道平禅师法嗣

东京净因佛慈蹒庵继成禅师

袁之宜春人。族刘氏。冠以博学知名。崇宁中入贡。于宗伯不第。慨然有出尘志。师仰山普禅师得度。去依云盖老智。得其大略。往扣普融。深明旨要。融力称之。寻往玉泉分座。名震旧京。宣和六年春。 诏住右街显忠寺。久而徙净因。高宗皇帝潜邸时。赐 御书扇面二十一事及 赐钱饭僧。命升座。建炎初。居天台华顶。绍兴间。移闽中秀峰。 上堂。拈拄杖曰。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看看富楼那穿过释迦老子鼻孔。释迦老子钻破虚空肚皮。且道山河大地在甚么处。掷下拄杖。召大众曰。虚空翻筋斗。向新罗国里去也。是你诸人切忌认叶止啼。刻舟寻剑。 上堂。太阳门下。日日三秋。从东过西。明月堂前。时时九夏。指鹿为马。会么。珊瑚枝枝撑着月。 上堂。茫茫尽是觅佛汉。举世难寻闲道人。棒喝交驰成药忌。了亡药忌未天真。上堂。昆仑奴着铁袴。打一棒行一步。争似火中钓鳖。日里藏水。阴影问翻魍魉。虚空缚杀麻绳。 上堂。踞坐曰。擒虎兕锉於菟。坐断千圣路头。打破群魔境界。还有如是衲僧么。时有僧问。不求诸圣。不重己灵时如何。曰。一钓便上。云。学人会也。曰。休将披地竹。拟比拂云松。云。争奈上无攀仰。下绝己躬。曰。一任撑天拄地。僧礼拜。师拍禅床下座。一日。同法真.慈受.圆悟十法师。洎四禅诸讲千僧。赴太尉陈公良弼府伊蒲塞供。

徽宗皇帝私幸观之。太师鲁国公与焉。有善华严者。乃贤首宗之义虎也。对众问诸禅曰。吾佛设教。自小乘至於圆顿。扫除空有。独证真常。然后万德庄严。方名为佛。尝闻禅宗一喝。能转凡成圣。则与诸经论似相违背。今一喝若能入吾宗五教。是为正说。若不能入。是为邪说。诸禅视师。师曰。如法师所问。不足三大禅师所酬。净因小长老可以使法师无惑也。师召善。善应诺。师曰。法师所谓愚法小乘教者。乃有义也。大乘始教者。乃无义也。大乘终教者。乃不有不空义也。大乘顿教者。乃即有即空义也。一乘圆教者。乃不有而有。不空而空(或作空而不有有而不空)义也。如我一喝。非唯能入五教。至於工巧技艺。诸子百家。悉皆能入。师震声喝一喝。问善曰。闻么。云。闻。曰。汝既闻。此一喝是有。能入小乘教。须臾。又问善曰。闻么。云。不闻。曰。汝既不闻。适来一喝是无。能入始教。遂顾善曰。我初一喝。汝既道有。喝久声消。汝复道无。道无。则元初实有。道有。则而今实无。不有不无。能入终教。我有一喝之时。非有是有。因无故有。无一喝之时。非无是无。因有故无。即有即无。能入顿教。须知我此一喝不作一喝用。有无不及。情解俱忘。道有之时。纤尘不立。道无之时。横徧虚空。即此一喝入百千万亿喝。百千万亿喝入此一喝。是故能入圆教。善乃起再拜。师复谓曰。非唯一喝为然。乃至语默动静。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事.一切物。契理契机。周遍无余。闻者靡不叹仰。 皇帝顾谓近臣曰。禅宗玄妙。深极如此。净因才辩。亦罕有也。近臣奏云。此宗师之绪余耳。癸亥秋。终于秀峰。祥异甚众。

潭州南岩法轮达宗彦孜禅师

处之龙泉陈氏子也。上堂曰。若是谛当汉。通身无隔碍。举措绝毫厘。摆手出红尘。拨开向上窍。当头札定。不犯锋棱。转握将来。应用恰好。丝毫不漏。函盖相应。任是诸佛诸祖觑着。寒毛卓竖。会么。吃茶去。 僧问。如何是不涉烟波底句。曰。皎皎寒松月。飘飘谷口风。云。万差俱扫荡。一句截流机。曰。点。僧云。到。师曰。借人面具舞三台。 问。如何是佛。曰。白额大虫。云。只如洞山道麻三斤。又作么生。曰。毒蛇钻露柱。云。学人不晓。曰。踏着始惊人。

衡州开福崇哲禅师

邵州人。族刘氏。於新化广福寺得度。徧踵丛席。晚见普融。深得法忍。出住开福。 上堂曰。妙体堂堂触处彰。快须回首便承当。今朝对众全分付。莫道侬家有覆藏。掷拂子。召侍者曰。因甚打下老僧拂子。 上堂。山僧有三印。更无增减剩。觌面便相呈。能转凡成圣。诸人还知么。若也未知。不免重重注破。一印印空。日月星辰列下风。一印印泥。头头物物显真机。一印印水。捩转鱼龙头作尾。三印分明体一同。看来非赤又非红。互换高低如不荐。青山依旧白云中。 僧问。一水吞空远。三峰峭壁危。猊台重拂拭。共喜主人归。未审到家如何施设。曰。空手捻双拳。云。意旨如何。曰。突出难辨。

泐潭景祥禅师法嗣

台州鸿福德升禅师

衡阳人。幼选经得度。即依泐潭密授法印。 上堂曰。诸人恁么上来。堕在见闻觉知。恁么下去。落在动静施为。若也不去不来。正是鬼窟活计。如何道得出身底句。若也道得。则分付拄杖子。若道不得。依而行之。卓拄杖。下座。

建宁府万寿惠素禅师

郡之浦城人。族黄氏。年二十七。依南峰俊禅师下发。持头陀行。阅三载。辞谒圆悟.草堂诸宗匠。寻诣宝峰。顿悟心法。服勤久之。龙图祖公秀实闻府座以万寿固请。师不得辞。 上堂。僧问。劫火洞然。大千俱坏。未审这个还坏也无。大随云。坏。修山主云。不坏。未审孰是孰非。师曰。一坏一不坏。笑杀观自在。师子蓦齩人。狂狗尽逐块。复曰。会么。云。不会。师曰。漆桶不快。便下座。 一日。有僧来作礼。师问。甚处来。云。和尚合知某来处。曰。湖南担屎汉。江西刈禾客。云。和尚真人天眼目。某在大沩充园头。东林作藏主。师打三棒。喝出。绍兴二十三年六月朔。沐浴。趺坐书偈曰。昨夜风雷忽尔。露柱生出两指。天明笑倒灯笼。拄杖依前扶起。拂子[跳-兆+孛]跳过流沙。夺转胡僧一夺只履。於是俨然而逝。寿七十有九。腊五十有三。

庆元府香山道渊禅师

本郡人。 上堂曰。酒市鱼行。头头宝所。鸦鸣鹊噪。一一妙音。卓拄杖曰。且道这个是何佛事。狼藉不少。 上堂。香山有个话头。弥满四大神洲。若以佛法批判。还如认马作牛。诸人既不作佛法批判。毕竟是甚么道理。击拂子曰。无鑐锁子。不厌动摇。半夜枕头。要须摸着。珍重。

隆兴府泐潭惟足禅师

上堂曰。奔流渡刃。疾焰过风。已是鹞子过新罗。倒拈蝎尾。逆捋虎须。作死马医了。移星换斗。倒岳倾湫。却较些子。咦。足上座前言不副后语。便下座。

庆元府启霞德宏禅师

衡阳人。徧游师席。后契悟於泐潭。出住乌回。次迁启霞。 上堂曰。上士相逢击石火。迸出流星眨眼过。是渠成佛已多时。堪笑痴禅黑处坐。阿呵呵。冥然作梦几时休。守却饭箩空忍饿。

建宁府开善木庵道琼首座

信之上饶人。丛林以耆德尊之。泐潭亦谓其饱参。分座日。尝举只履西归语谓众曰。坐脱立亡倒化即不无。要且未有逝而复出遗履者。惟复后代儿孙不及祖师。惟复祖师剩有这一着子。乃大笑曰。老野狐。绍兴庚申冬。信守以超化革律为禅。迎为第一祖。琼语专使曰。吾初无意人间。欲为山子。正其宗派耳。然恐多不能往。受请已。取所藏宝峰绘像与木庵二字。仍书偈嘱清泉亨老。寄得法弟子慧山。偈曰。口觜不中祥老子。爱向丛林鼓是非。分付雪峰山首座。为吾痛骂莫饶伊。顾专使曰。为我传语侍郎。行计迫甚。不及修答。声绝而化。时十月十六日也。

景淳知藏

梅州人。於化度寺得度。往依宝峰。入室次。峰问。陕府紩牛重多少。淳叉手近前云。且道重多少。峰曰。尾在黄河北。头枕黄河南。善财无鼻孔。依旧向南参。淳拟议。峰便打。忽顿彻。巾侍有年。竟隐居林壑。尝作偈曰。怕寒懒剃髼松发。爱暖频添榾柮柴。破衲伽梨撩乱搭。谁能劳力强安排。

信州怀玉用宣首座

四明人。族彭氏。幼为僧。径趋丛室。侍泐潭於黄檗。一日。自临川持钵归。值潭晚参。有云。一叶飘空便见秋。法身须透闹瞅瞅。宣闻领旨。潭为证据。后依大慧。慧亦谓其类已。以是名卿巨公以列剎礼迎。不就。尝颂大愚答佛话曰。锯解秤锤。出老杜诗。红稻啄残鹦鹉颗。碧梧栖老凤凰枝。

光孝碧落慧兰禅师法嗣

庆元府芦山无相法真禅师

江南后主之裔也。於和之东城广圣圆具。饫游丛社。即光孝之室。遂举临济参黄檗因缘问之。师拟对。孝震声一喝。师闻。竟死偷心。乃蒙记莂。留一宿而退。由此名重一时。出住兴教。迁荐福及芦山。 上堂曰。芦峰深处无人到。门前雪压枯松倒。板声惊起梦中人。一条古路清风扫。 上堂。欲明向上事。须具顶门眼。若具顶门眼。始契出家心。既契出家心。常具顶门眼。要会顶门眼么。四京人着衣吃饭。两淅人饱暖自如。通玄峰顶香风清。华发蟠桃三四株。

青原第十四世(云门八世)

净慈宝印楚明禅师法嗣

温州灵岩德宗禅师

会稽人。族李氏。於大善寺得度。为城下都表白。去趋宝印之席。清苦为志。日唯一食。久乃开悟。未几。闻文关西道化盛行。往谒。文见称赏。印闻。迎归为第一座。声名籍籍。温守以灵岩遣使命住持。坚卧不答。闭户绝粮。屡日而后就。学侣云萃。入院日。僧问。如何是灵岩境。曰。地从三岛里分出。门向双峰中处开。会方腊啸聚。众奔逃。师端坐怡然。贼至。拜敬而去。宣和辛丑六月二十三日。应供次。偶中油毒病革。门人请以酒进药。师叱曰。有生则有死。可破戒而逃死乎。乃挥偈曰。一住二十四年。随宜建立因缘。如今去也何时节。风在青松月在天。饮目而化。

临安府净慈象禅师

上堂。古者道。一翳在眼。空华乱坠。拈拄杖曰。净慈拈起拄杖。岂不是一翳在眼。百千诸佛总在拄杖头。现丈六紫磨金色之身。乘其国土。游历十方。说一切法。度一切众。岂不是空华乱坠。即今莫有向拄杖未拈已前坐断得底么。出来与净慈相见。如无。切忌向空本无华。眼本无翳处着到。乃掷拄杖。下座。

福州雪峰海月隆禅师

上堂曰。一不成。二不是。口吃饭。鼻出气。休云北斗藏身。说甚南山鳖鼻。家财运出任交关。劝君莫竞锥头利。

长芦祖照道和禅师法嗣

镇江府甘露达珠禅师

福之长乐人。妙龄得度。一钵游方。高行异伦。丛林尊仰。出住甘露。 上堂曰。圣贤不分。古今惟一。可谓火就燥。水流湿。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大众。东村王老去不归。纷纷黄叶空狼藉。

沂州天宁明禅师

僧问。灵云见桃华悟道。还端的也无。曰。穷有所自。云。只如玄沙道。谛当。甚谛当。敢保老兄未彻。意作么生。曰。疑杀天下人。

临安府灵隐圆智法淳禅师

上堂曰。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师喝曰。寒山子话堕了也。诸禅德。皎洁无尘。岂中秋之月可比。灵明绝待。非照世之珠可伦。独露乾坤。光吞万象。普天匝地。耀古腾今。且道是个甚么。良久。曰。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 腊八上堂。举。祖照和尚云。半夜逾城唤不回。雪山深处绝纤埃。芦芽穿膝寻常事。一见明星眼豁开。先师恁么说话。尽善尽美。要且未有出身一路。山僧见处也要诸人共知。半夜逾城景象虚。雪山深处觜卢都。直饶一见明星悟。已是当时不丈夫。明眼衲僧。一任眨剥。

雪峰妙湛思慧禅师法嗣

临安府净慈佛行月堂道昌禅师

霅之宝溪人。族吴氏。母感异梦而生。六岁从鹿苑证大德。十三祝发。逾二年。谒妙湛於道场。闻举须弥山话。言下知归。湛戒其藏器於身。复示以雪窦为道日损偈。令洞究。一日。始彻证渊微。亟往告湛。湛为助喜。於是以徧参为志。率时辈俊杰。如闻庵宗.正堂辩。偕游淮楚湖湘间。依长灵卓.保宁玑.圆悟勤诸大宗师。咸器赏之。尤於圆悟室中。问答无滞。特加前席。命典翰。拂衣不顾。归省湛於净慈。俾掌藏。为众说法。道声蔼着(时年二十三)。久之。湖守以何山从妙湛勾有道者住持。以师应命。未几。补穹窿.瑞光。迁育王。建炎中。退席。跨黄犊。游天台。绍兴初。居闽中大吉。徙秀峰龟山。方来万指。 诏移金陵蒋山。蒋山新经戎嬧。师至一新之。复奉 旨擢径山灵隐。庚辰冬。上表乞行度牒。辛巳春。蒙放行。是年退藏灵泉。乾道丙戌秋。适净慈阙主法。衲子荷包恳师座。乞师振之。王公炎入山礼请。遂不得辞。 上堂曰。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碍他铜盘不打老鼠。所以抽身入迁。从屋里来扱。教台凳稳。聊且劝三杯。兄呼弟唤殷勤处。留得儿孙辨劫灰。 上堂。未透祖师关。千难与高难。既透祖师关。千难与万难。未透时难即且置。既透了。因甚么却难。放下笊篱虽得价。动他杓柄大无端。 上堂。与我相似。共你无缘。打翻药铫。倾出炉烟。还丹一粒分明在。流落人间是几年。咄。 上堂。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沉影之心。若能如是。正好买草鞋行脚。所以道。动则影现。觉则冰生。不动不觉。正在死水里。荐福老人出头不得即且置。育王今日又作么生。向道莫行山下路。果闻猿叫断肠声。 岁旦上堂。举拂子曰。岁朝把笔。万事皆吉。忽有个汉出来道。和尚。这个是三家村里保正书门底。为甚么将在华王座上当作宗乘。只向他道。牛进千头。马入百疋。 僧问。大用现前。不存轨则时如何。曰。张家兄弟太无良。云。恁么则一切处皆是去也。曰。莫唐突人好。 问。心生则法生。心灭则法灭。只如心法双忘时。生灭在甚么处。曰。左手得来右手用。 问。如何是从上宗门中事。曰。一亩地。云。便恁么会时如何。曰。埋没不少。 问。擎头戴角来时如何。曰。老僧只管看。云。看后如何。曰。自起自倒。云。和尚还出得么。曰。衔取一茎草来。僧拟议。师曰。着甚死急。 问。如何是诸佛本源。曰。屋头问路。云。向上还有事也无。曰。月下抛砖。 问。如何是十身调御。曰。吃水论噎。师以智证精彻。操履高邈。垂手之际不少假。透关之土多望崖而退。绍兴之来。丛林殆欲委地。师力扶之以正教。化余五十年。而王公大臣有过门者将迎。未尝垂堂。尝谓众曰。吾欲得真实慕道之士。令大彻大悟。起云门一派。俾天下向吾教者。知有此宗。则人自然如水赴壑。岂为枉道而涉丛林耶。辛卯正月二十。击鼓辞众。远近咸集。无不泣留。侍者请偈至再。师呵曰。圆照大通与先师皆不作此态。即瞑目而逝。后七日。塔全身於寺之东巘。号曰常乐。寿八十有三。腊六十有九。

临安府径山照堂了一禅师

上堂曰。参玄之士。触境遇缘。不能直下透脱者。盖为业识深重。情妄胶固。六门未息。一处不通。绝点纯清。含生难到。直须入林不动草。入水不动波。始可顺生死流。入人间世。诸人要会么。以拄杖一画。曰。只向这里荐取。

福州大吉法圆禅师

上堂。竖拂子曰。描不成。画不就。吞热铁圆。解开大口。吉山报应如斯。自笑人间罕有。

镇江府金山了心禅师

上堂曰。佛之一字孰云无。木马泥牛满道途。倚徧栏干春色晚。海风吹断碧珊瑚。还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者么。百鸟不来楼阁闭。只闻夜雨滴芭蕉。

福州石松祖天禅师

僧问。如何是一心不生。曰。七纵八横。云。如何是万法无咎。曰。一场漏逗。

报恩宝月觉然禅师法嗣

嘉兴府资圣元祖禅师

僧问。紫金莲捧干轮足。白玉毫辉万德身。如何是佛。曰。拖枪带甲。云。贯华千偈虽殊品。标月还归理一如。如何是法。曰。元丰条。绍兴令。云。林下雅为方外客。人间堪作火中莲。如何是僧。曰。披席把椀。

慧林慈受怀深禅师法嗣

临安府灵隐寂室慧光禅师

钱塘夏候氏子。为人克苦。凡四坐道场。三奉 诏旨。 上堂曰。不用求真。何须息见。倒骑牛兮入佛殿。羌笛一声天地空。不知谁识瞿昙面。 僧问。飞来峰顶山色示清净法身。合涧桥边溪声演广长舌相。正当恁么时。如何是云门一曲。曰。芭蕉叶上三更雨。云。一句全提超佛祖。满筵朱紫尽知音。曰。逢人不得错举。

台州国清愚谷妙印禅师

上堂曰。满口道得底。为甚么不知有。十分知有底。为甚么满口道不得。且道殽讹在甚么处。若也知得。许你照用同时。明暗俱了。其或未然。道得道不得。知有不知有。南山石大虫。解作师子吼。

台州国清垂慈普绍禅师

上堂曰。灵云悟桃华。贤沙傍不肯。多少痴禅和。担雪去填井。今春华又开。此意谁能领。端的少人知。华落春风静。

泉州九座慧邃禅师

上堂曰。九座今日向孤峰绝顶驾一只铁船。截断天下人要津。教他挥篙动棹不得。有个锦标子。且道在甚么人手里。举拄杖曰。看看。向道是龙刚不信。等闲夺得始惊人。

慧林月印慧海禅师法嗣

庐山万杉寿坚禅师

相州人也。 岁旦上堂曰。有一人不拜岁。不迎新。寒暑不能侵其体。圣凡不能混其迹。从来鼻孔辽天。谁管多年历日。大众。且道此人即今在甚么处。卓拄杖曰。咄咄咄。没处去。

庐山万杉寿隆禅师

自继兄坚禅师之席。学者四至。一夕。小参叙语毕。复曰。不免举个公案辞别大众。良久。曰。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声辍而卒。众愕眙。时方仲夏如焚。留七日。神色无少变。火后。设利如雨。

开先宗禅师法嗣

筠州黄檗惟初禅师

毗陵锦溪人。族蔡氏。妙龄舍家。试经得度。即诣开先。先问。十方智者。皆入此宗。只如此宗作么生入。师拟对。先喝曰。你才开口。堪作甚么。师悚然曰。愿师指示。先曰。譬如习射。念念只在红心。眼无异盻。手不虚拈。箭发离弦。管取中的。於是豁然领解。出住黄檗。 上堂曰。我见宗大哥。平生槁默危坐。所谓朽木形骸。未尝口角譊譊。将佛祖言教以当门庭。只要当人歇得十成。自然不向这壳漏子上着到。时有僧问。既不向这壳漏子上着到。未审如何保任。曰。无你用心处。曰。和尚岂无方便。曰。鏊饼既无汁。压沙那有油。

潭州岳麓海禅师

僧问。进前三步时如何。曰。撞头磕额。云。退后三步时如何。曰。堕坑落堑。云。直得不进不退时又作么生。曰。立地死汉。

雪峰圆觉宗演禅师法嗣

福州凤山道沼禅师

上堂曰。如来正眼。列祖真规。向出圣凡。超诸有表。不是目前法。莫生种种心。起灭不相知。个中无向背。既无向背。如何凑泊彻底。若能无见见。举头方证不空空。

福州西禅慧舜禅师

真定府人也。 上堂曰。五日一参。三八普说。千说万说。横说竖说。忽有个衲僧出来道。说即不无。争奈三门头两个不肯。山僧即向他道。瞎汉。若不得他两个。西禅大似不遇知音。 上堂。今朝清旦。万事成办。直饶只么休去。已是生枝引蔓。且道截断葛藤一句作么生道。卧水铁牛归北岭。双趺单枕雁南飞。 上堂。说不得处。作么生举。举不得处。作么生会。会不得处。作么生明。明不得处。作么生透。良久。曰。乞火和烟得。担泉带月归。个中如未委。红日晓来辉。

香严海印智月禅师法嗣

邓州香严倚松如璧禅师

抚之临川人。族饶氏。旧名节。字德操。业儒起家。自妙龄饱於学。优於才。工於搜抉。高於志节。深为人所知。然连蹇场屋不弟。后走京师。以诗文鸣上庠。故一时名士皆与之游。丞相曾公布闻其名。延为上客。一日。上书陈利害。曾不纳。去之邓。依俞公彦明。留数月。因馆仆占对异常。窃怪之。谓仆曰。汝其有以语我来。仆徐对曰。某向守舍。无所用心。闻邻寺海印长老有道价。往请一转语体究。忽尔觉悟。身心泰然。无它也。顾仆曰。汝能是。我乃不能。何哉。径往扣印。旬余。忽掣锁而悟。印印之以偈。师作书报友人吕公本中舍人曰。某自去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於海印老人处请话咨决。从此日日去参。正月半间。瞥然有个省处。奇哉。奇哉。世间元来有此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无量无边胜事。佛言一大事因缘。岂欺我哉。便向山河大地。草木丛林。墙壁瓦砾。鸡鸣狗吠。着衣吃饭。举手动足处。一一见本来面目。始悟无始以来。生死颠倒。为物所转。到这里。如灯破暗。一时失却。岂不是无量大缘乎。於是弃婚宦。尽发囊橐市之。与仆同祝发。仆名如琳。尊为兄。已而偕琳遍参诸名宿。所至蒙肯可。归。结茆香严之鹘壁。贤士大夫初闻师圆颅。太息曰。吾党中失一国士。重为四海惜。襄守赵公岍以天宁挽师开法。衲子争集。檀信委施无虚日。方盛而弃去。邓师王公仲痴请居香严。未几。复弃去。道俗遮留不可。遂隐於故庐。示众曰。变化密移何太急。剎那念念一呼吸。八万四千方便门。且道何门不可入。入不入。晓来雨打芭蕉湿。殷勤更问个中人。门外堂堂相对立。闻啄木鸟鸣。说偈曰。剥剥剥。里面有虫外面啄。多少茫茫瞌睡人。顶后一推犹未觉。若不觉。更听山僧剥剥剥。余语未见。惜其录非衲子所编。今唯文集行於世。建炎三年四月旦。书偈遗众。无疾而逝。士庶致祭不辍。五月旦。奉全身塔于曰崖之下。世寿六十有五。夏腊二十有七。

嘉泰普灯录卷第十二

音释

蹒音盘 泐音勒 琂音言 璘音邻 於音乌 菟音徒 与去声 眨音札 髼音蓬 松音松 榾音骨 柮音咄 饫音瘀 扱初洽切 巘鱼蹇切 譊女交初 岍口强切 [薿-(予-(丁-一))+(了-(丁-一))]音纪切

 

猜你喜欢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三·澄观
  弘明集卷第四·僧祐
  卷第四·普瑞
  诸佛要集经卷上·佚名
  显扬圣教论 第七卷·无著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十四·佚名
  中天竺舍卫国祇洹寺图经下卷·道宣
  涅槃宗要·元晓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佚名
  妙法莲华经纶贯后序·智旭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三·行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五十七·欧阳竟无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澄观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五十六·欧阳竟无
  三峰藏和尚语录卷第十三·三峰法藏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杜良臣·唐圭璋

      良臣字子卿,豫章(指今江西省)士人。善小篆。   三姝媚   花浮深岸树。迎新曦窗影,细触游尘。映叶青梅,记共折南枝,又及尝新。驻屐危亭,烟墅杳、风物撩人。虹外斜阳留晚,莺边落絮催春。   心事应辜桃叶,但自把新诗,偏

  • 蒋元龙·唐圭璋

      嘉定镇江志:元龙字子去,丹徒(今江苏镇江)人。以特科入官,终县令。   好事近   叶暗乳鸦啼,风定老红犹落。蝴蝶不随春去,入薰风池阁。   休歌金缕劝金卮,酒病煞如昨。帘卷日长人静,任杨花飘泊。   阮郎归   春雨

  • 卷五·顾瑛

    钦定四库全书草堂雅集卷五元 顾瑛 编张雨字伯雨钱塘人博覧羣书故其诗清旷俊逸时辈不能及始隐茅山后徙杭之灵石涧与赵魏公虞翰林友善诗名震京师自号句曲外史云玉笙謡我有紫霞想爱闻白玉笙县匏比竹无灵气昆丘采此十二

  • 卷三·王翰

    钦定四库全书梁园寓稿卷三明 王翰 撰七古长短句瑶台篇中条与太华天际浮修眉巨灵擘之翠壁断日月彷佛纒东西瑶台之峯去天才咫尺下视齐州九点烟雾迷中有至人骨法奇芙蓉作裳荷制衣玄云石上紫芝秀碧沙洞中瑶草肥我时来寻

  • 卷四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十五杜易简杜易简襄州襄阳人九岁能属文及长博学有高名姨兄岑文本推重之登进士第累转殿中侍御史咸亨中为考功员外郎坐党裵行俭左迁开州司马集二十卷存诗二首湘州新曲二首昭潭深无底橘洲浅而

  • 卷第二百七十·胡三省

    后梁纪五〔起强圉赤奋若(丁丑)七月,尽屠维单阏(己卯九月,凡二年有奇。〕《均王中》贞明三年〔(丁丑、九一七)〕1秋,七月,庚戌,蜀主以桑弘志为西北面第一招讨,王宗宏为东北面第二招讨,己未,以兼中书令王宗侃为东北面都招讨,武信节度

  • 窥天外乘·王世懋

    古称久安长治,亡逾唐虞三代。周历八百,国祚最长,其间兴衰之迹可考镜也。所云一统之盛,穆王而后,昭王没于楚水,夷王降为侯礼。暨东迁洛邑,徒寄空名耳。安在其为真主乎?三代而后,汉唐为盛。汉祚三百移于新莽,光武中兴,事同别构,而百

  • 卷之五百九十一·佚名

    光绪三十四年。戊申。五月。乙酉朔。上诣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甲寅皆如之。记注○谕内阁、本年三月二十九日。云南边境。猝有匪党句结生事。边防兵力单弱。河口南溪坝洒等处。相继

  • 庚申年陈墓镇记略·陆云标

    岁庚申四月初五日,喧传丹阳失守,何制军退保苏城,又传贼兵将到浒墅关矣。予谓贼纵猖狂,断无如此神速。初八九间,避难者纷纷到镇,人心甚为惶惧。适奉前中丞徐札委署周庄汛总司王飞熊来镇,协董劝办团练,尚未筹款定章。有牙侩王文

  • 卷一百十三·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一百十三宋 赵汝愚 编财赋门新法五上神宗论青苗      李 常臣闻易曰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繇伏羲以来治天下者未有不以仁守位以财聚人以义理财者也知非仁不

  • 卷三 士相见礼第三·李如圭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释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释卷三    宋 李如圭 撰士相见礼第三郑目录云士以职位相亲始承挚相见礼杂记防礼曰相见也反哭而退朋友虞祔而退士相见于五礼属宾礼大小戴及别录皆第三士相见之

  • 卷二十五上·朱熹

    仪礼经传通解续卷二十五上宋 杨复 撰宗庙上 祭礼九上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廐库为次居室为后【重先祖及国之用 曲礼下】 小宗伯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库门内雉门外之左右故书位作立郑司农云立读为位古者立位

  • 三、无为与有为·胡适

    道家哲学先建立一个&ldquo;道&rdquo;是一切理之理,并且明白规定&ldquo;道&rdquo;的特性是无形而无不在,无为而无不为。道家的学者从来不问问这些假设是否必要,也不问问这些假设是否可从成立。他们很坚决的认定这些话都是

  • 西归直指卷三·周梦颜

      启信杂说  [发明]以净土之说,劝大智慧人,化导甚易,因其宿福深厚,根器不凡也。以净土之说,劝愚夫愚妇,化导亦易,因其胸无成见,如甘之可以受和,白之可以受采也。独是以其说告之吾辈读书人,却甚不易,由其先有一番肤浅套语牢结于

  •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十七·念常

      (癸亥) 仁宗禛(真宗第六子。遗旨即位。上得皇子已晚。始生日夜啼不止。有道人能止啼。召入则曰。莫叫莫叫何似当初莫笑。啼即止。盖真宗尝龥上帝祈嗣问群仙。谁当往者。皆不答。独赤脚大仙一笑。遂降为[司/子]。

  • 卷第十七·昙噩

    新修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淛东沙门 昙噩 述 忍辱学 佛之法。诚未易以进修也。然而欲以进修者。则必摄其念。於事物之可好可恶。可喜可惧。可憎可慕。可怜可怒。而不动。则外之为辱者遣矣。持其志。於情欲之能骄能

  • 征乌梁海述略·何秋涛

    乌梁海即明时兀良哈部族,在蒙古诸部之北,而役属于蒙古诸部。大抵蒙古事游牧非平原旷野弗便也,乌梁海事采捕非深山密森弗便也。瀚海以外,迤南近内札萨克,多平原旷野,喀尔喀蒙古居之。迤北近俄罗斯,多深山密林,乌梁海居之。

  • 道德篇章玄颂·宋鸾

    题“新授郢州防御判官将仕郎试大理司直兼监察御史宋鸾”序,称宋鸾撰本颂。“匡”字缺笔,宋鸾盖北宋人。以七言韵语注《道德经》81章大意,摘引《道德经》部分词句。颂文内容强调虚静并主张修炼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