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不净观颂并序

○佛为贪欲众生,说不净观。观之既久,贪欲即除。可以越爱河而超苦海。余闲居阅大智度论,因取意而为之颂,以此自警,并以警世云。

有爱皆归尽,此身宁久长。替他空堕泪,谁解返思量。(死想○先作此想,为下九想张本。)

记得秾华态,俄成胮胀躯。眼前年少者,容貌竟何如。(胀想)

红白分明相,青黄瘀烂身。请君开眼看,不是两般人。(青瘀想)

皮肉既堕落,五藏于中现。凭君彻底看,何处堪留恋。(坏想)

无复朱颜在,空余殷血涂。欲寻妍丑相,形质渐模糊。(血涂想)

腐烂应难睹,腥臊不可闻。岂知脓溃处,兰麝昔曾熏。(脓烂想)

羊犬食人肉,人曾食犬羊。不知人与畜,谁臭复谁香。(啖想)

形骸一已散,手足渐移置。谛观妩媚姿,毕竟归何处。(散想)

本是骷髅骨,曾将诳惑人。昔时看是假,今日睹方真。(骨想)

火势既猛烈,残骸忽无有。试看烟焰中,著得贪心否。(烧想)

前诗粗示端绪,尚未谛审观察,复作五言律以广之。

所爱竟长别,凄凉不忍看。识才离故体,尸已下空棺。夜火虚堂冷,秋风素幔寒。劝君身在日,先作死时观。(死想)

风大鼓其内,须臾胮胀加。身如盛水袋,腹似断藤瓜。垢腻深涂炭,蝇蛆乱聚沙。曾因薄皮诳,翻悔昔年差。(胀想)

风日久吹炙,青黄殊可怜。皮干初烂橘,骨朽半枯椽。耳鼻缺还在,筋骸断复连。石人虽不语,对此亦潸然。(青瘀想)

肌肤才脱落,形质便遭伤。瓜裂半开肉,蛇钻欲出肠。枯藤缠乱发,湿藓烂衣裳。寄语婵娟子,休将画粪囊。(坏想)

一片无情血,千秋不起人。淋漓涂宿草,狼藉污埃尘。莫辨妍媸相,安知男女身。哀哉痴肉眼,错认假为真。(血涂想)

薄皮糊破纸,烂肉弃陈羹。脓血从中溃,蝇蛆自外争。食猪肠易呕,洗狗水难清。不是深憎恶,何由断妄情。(脓烂想)

尸骸遭啖食,方寸少完全。不饱饥乌腹,难干馋狗涎。当年空自爱,此日有谁怜。不若猪羊肉,犹堪值几钱。(啖想)

四体忽分散,一身何所从。岂唯姿态失,兼亦姓名空。长短看秋草,秾纤问晚风。请君高著眼,此事细推穷。(散想)

皮肉已销铄,唯余骨尚存。雨添苔藓色,水浸土沙痕。牵挽多虫蚁,收藏少子孙。风流何处去,愁杀未归魂。(骨想)

烈焰凭枯骨,须臾方炽然。红飞天际火,黑透树头烟。妄念同灰尽,真心并日悬。欲超生死路,此观要精研。(烧想)

猜你喜欢
  卷第十三·道宣
  第七卷·圆瑛
  卷上·佚名
  第二十二品 无法可得分·佚名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五(末)·智周
  亲近品第九·佚名
  答传佛传生书·太虚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四·道宣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十·欧阳竟无
  题慈氏菩萨像·太虚
  第十四卷·佚名
  卷九·赞宁
  普曜经卷第三·佚名
  第六十四章 向他州出游·佚名
  卷第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六百九十六·彭定求

        卷696_1 【雨霁晚眺(庚子年冬大驾幸蜀后作)】韦庄   入谷路萦纡,岩巅日欲晡。岭云寒扫盖,溪雪冻黏须。   卧草跧如兔,听冰怯似狐。仍闻关外火,昨夜彻皇都。   卷696_2 【立春日作】韦庄   九重天子去蒙尘

  • 花草稡编原序·陈耀文

    夫填词者古乐府流也自昔选次者衆矣唐则有花间集宋则草堂诗余诗盛於唐而衰於晚叶至夫词调独妙絶无伦然宋之草堂盛行而花间不显故知宣情易感含思难谐者矣余自牵拙多睡尝欲铨稡二集以备一代典章顾以纪缉天中因循有未果者

  • 宛陵羣英集巻五·汪泽民

    元汪泽民张师愚同编今体【五言律】宋李含章【按含章字时用登太平兴国庚辰进士授屯田都官员外郎累迁太常少卿封潘原县男所着有僊都集五巻】石盆寺巨石何年琢为盆势莫裁圆疑通泽国深可并天台法水长时满青莲向日开无人知

  • 卷九·胡文学

    <集部,总集类,甬上耆旧诗> 钦定四库全书 甬上耆旧诗卷九 监察御史胡文学编 布政陆石溪先生铨 先生字选之按察副使偁之第二子也美风仪质性英鋭过人读经史百家言一览辄解解辄能不忘操笔为文即奇气横发率出自胸中所造直

  • 山谷内集诗注原注【年谱附】·黄庭坚

    钦定四库全书山谷内集诗注原注【年谱附】近世所编豫章集诗凡七百余篇大抵山谷入馆後所作山谷尝仿庄子分其诗文为内外篇此盖内篇也晚年精妙之极具於此矣然诠次不伦离合失当今以事系年校其篇目各如本第其不可考者即从旧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五十八·佚名

    正统四年八月丙子朔沙州卫都督困即来密令人至瓦剌哈密诸处诇事具得其状遣使臣保童等入奏 上以困即来效力朝廷多历年岁屡奏边情忠勤可尚令礼部从优议赏于是赐困即来金织文绮表里各八仍赐敕奖谕之保童等陛见及辞皆特赐

  • 卷八十二·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八十二 唐 张守节 撰 田单列传第二十二     史记八十二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湣王时单为临菑市掾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齐湣王出奔已而保莒城燕师长驱平齐而田单走安平令其宗人尽断其

  • 祖逖·苏辙

    敌国相图,必审于彼己。将强敌弱,则利于进取;将弱敌强,则利于自守。违此二者,而求成功,难矣。东晋渡江,以江淮为境,中原虽屡有变,而南兵不出,出亦无功,皆夷狄自相屠灭而已。石勒之死也,庾亮为北伐之计,石虎之老也,庾翼为徙镇之役,皆无

  • 尚书古文疏证卷七·阎若璩

    第九十七尔雅为诂训之书特少所袭用大禹谟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即唐虞曰载征每嵗孟春遒人以木铎狥于路即夏曰嵗伊训惟元祀太甲惟三祀商曰祀也泰誓惟十有三年春毕命惟十有二年周曰年也愚及质之今文书反多未合如唐虞纯称

  • 第十四章 防闲子弟·佚名

    (谨防游手好闲子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缝隙之水,可以决堤。我认为淫念也是如此。何时起了淫念,就要当即一刀斩断。着不得一些犹豫,容不得一毫留恋。否则魔念愈深,心火愈盛,不到家破人亡不止。而其中最得力的地方,就在平

  • 卷第十(弥沙塞)·佚名

    五分律卷第十(弥沙塞)宋罽宾三藏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第一分之六悔过法佛在舍卫城。尔时和伽罗母优婆夷。信乐佛法常供养沙门。为人长雅。其后以信出家。少欲知足多致供养。乞食持归。见一比丘问言。何故行此。答言。乞

  • 皇明经世文编·陈子龙

    明陈子龙主编,列名选辑者24人,参阅者142人。成于1638年(崇祯十一年)。正编504卷,另补遗4卷,总目1卷,姓氏里爵1卷,凡例1卷。取材于明文集一千余种,以作者为纲,年代先后为序,采录有关时政、礼仪、赋役、刑法、农事、漕

  • 重修台湾府志(范志)·范咸

    纂修范咸,字贞吉。号九池,浙江仁和(今杭州)人。1745年(乾隆十年)任巡台御史。时距刘良壁《重修福建台湾府志》刊行未满三载,因嫌其遗漏较多,乃与同官满人六十七商议重修府志,合高、刘两志并有所增删,广罗典籍,多方引证,成书二

  • 春在堂随笔·俞樾

    笔记。清人俞樾(1821—1907)撰。十卷。樾有《春在堂全书》已著录。是书为平素所作笔记整理编纂而成。约十二万五千字。内容丰富。大体按撰 写年代编次,各卷不分类目。内容有对经史诸 子、文字音韵的考证,对古今诗文的评

  • 脉诀乳海·王邦傅

    诊法著作。清王邦傅纂注、叶子雨参订。六卷。王氏认为高阳生《脉诀》乃王叔和所撰,高氏只“取叔和之心法而复咏之,以便世之流通”而已。称《脉诀》“言言皆妙,字字入微”,颇为推崇。故研究十余载,详加注释而成此书。

  • 十号经·佚名

    一卷,赵宋天息灾译。阿难一一问致,佛一一答之。

  •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德清

    凡八十卷。明代德清撰。简称《华严纲要》《华严经纲要》。收于卍续藏第十二册。本书系提举澄观所撰《华严经疏钞》之要义,合八十华严之经文,而总成一部。作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成于天启二年(1622)。书中往往设补义

  • 劝善经·佚名

    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内容与《新菩萨经》大致相同,应是在《新菩萨经》的基础上改写而成。内容在于劝人日诵阿弥陀佛一千遍。本经在中国历代经录中均未见著录,历代大藏经亦均不收,仅存于敦煌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