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 芬陀利室存稿

自序

予少年多病废学,于诗文涉猎尤浅。中年饥驱,奔走于四方,学益废。匪惟境遇所牵,不好学亦其天性也。今也荏苒四十于兹矣。已及后生不足畏之年。功业、文章庸有望乎!兴之所至,任意咏歌;非惟无术求工,并无求工之想。杂录于下,聊以自娱。丙申正月既望,适吾偶笔。

述怀

余年初弱冠,束脩事龙川。虽未明道义,扫洒函丈前。

无才学干禄,乃志在圣贤。相从既已久,渐知叩两端。

孔子号时中,知时无中偏。万事譬诸物,吾道为之权。

得权识轻重,处久循自然。因物以付物,谁为任功愆。

此意虽浅近,真知良独难。灵台有微滓,一跌千仞渊。

注:①函丈:弟子对老师的代称 ②灵台:指人的心灵

春郊即目

郊游骤见海棠花,亚字阑干一树斜。蝴蝶忽然飞屋角,羁臣何以在天涯?

千枝翡翠笼朝雾,万朵胭脂艳早霞。寄语春光休烂漫,江南荡子已思家。

可怜春色满皇州,季子当年上国游。青鸟不传丹凤诏,黄金空敝黑貂裘。

垂杨踠地闻嘶马,芳草连天独上楼。寂寞江山何处是?停云流水两悠悠。

狭邪

驱车出门去,去作狭邪游。狭邪何所有,可以消百忧。

锦帐杂花聚,绣幕春云浮。燕姬舒皓腕,赵女扬轻讴。

明珰垂两耳,珠翠烂盈头。满堂芳菲菲,一举累百瓯。

履舄既交乱,客去髡独留。即此是兜率,神仙何所求。

春闺别怨

底事春风又别离?为郎憔悴感郎痴。深宵滴血凭谁诉?逐日消魂有梦知。

闻说关山千里远,那堪风雨五更时!鸳鸯一幅回环绣,往往金针却倒持。

小窗兀坐已多时,侍女催妆总未知。揽镜怕看垂泪眼,翻书偏见断肠诗。

天公何事生知觉?人世无聊是别离。纵使他年长聚首,目前先自费支持。

记得

记得当初乍定情,一帘花影坐调筝。但欣银烛垂双穗,那管铜壶到几更。

尽启栏笼招语燕,暂停丝竹听啼莺。相携不羡封侯印,只愿双栖过一生。

都中晤吴季清大令

三年苦思忆,万里偶相逢。我已成黄草,君仍似古松。

涕洟谈国事,飘泊诉游踪。跼〔足脊〕看天地,茫茫何所容。

由天津附轮舶之沪

横悬一榻似僧龛,电激雷轰睡不酣。半夜奇温通枕褥,已知海境入江南。

燕北春未至,江南春已归。两头都不着,无语对斜晖。

鄂中四咏

登黄鹤楼(略)

登洪山寺

莫问古来征战事,眼前盛世且高歌!

登晴川阁

后湖帆影参差出,隔岸钟声断续撞。

登伯牙台

…独立苍茫意惘然…此地知音寻不着,乘风海上访成连。

注:①成连:伯牙学琴于成连。

题赵文恪光《涉江采芙蓉图》(略)

除夕

北风吹地裂,萧瑟送残年。仆告无储米,人来索贳钱。

饥鸟啼暮雪,孤雁破寒天。念我尚如此,群生更可怜!

登太原西城(略)

太原返京道中宿明月店(略)

题叶鹤卿蝴蝶帐沿(略)

忆丙子岁二十六韵

…重来人杳杳,一别海茫茫…草低难蓄露,花好不经霜…

遣兴

终日摩挲上古铜,有时闲坐味无穷。窗前树影偷遮月,屋里花香不借风。

读画夜深鱼钥冷,校碑昼永蜡灯红。它年若享期颐寿,应有人呼老蛀虫。

……

迎銮(略)

壬寅四月与龙川诸学长聚于沪上之愚园…(略)

题愚园雅集图抚本后并序(略)

自嘲

…清晨舒卷至日昃,拣选精英论价值…家藏精刊殿板书,梗床插架势屴崱。

昼日搜罗夜拂拭,精神疲敝囊橐啬。债主纷纭渐相逼,呜呼!心虽未餍力已穷,此时先生得少息!

论泉绝句(略)

猜你喜欢
  卷四十二·彭定求
  卫时敏·唐圭璋
  补遗 卷一·袁枚
  歴代诗话卷三十四·吴景旭
  第一折·杨显之
  提要·李贺
  卷二十六·白居易
  跋·赵崇祚
  卷一百六十七·徐世昌
  卷三十二·查慎行
  卷七十四·陈思
  乾坤清气卷九·偶桓
  卷二百六十四·陈廷敬
  卷二百·陈廷敬
  友林乙稿·史弥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七 雍熙三年(丙戌,986)·李焘

      起太宗雍熙三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春正月戊寅,德彞為右千牛衛大將軍、判沂州,時年十九。會飛蝗入境,吏民請坎瘞火焚之,德彞曰:「上天降災,守土之罪也。」乃責躬引咎,齋戒虔禱,而蝗自殪。   先是,知雄州賀令圖與其父岳

  • 第三十四回 黜外戚群奸伏法 歼首虏定远封侯·蔡东藩

      却说司徒袁安,郁郁告终,汉廷失了一位元老,都人士无不痛惜,只有窦氏一门,却称快意。也不长久了。太常丁鸿,代袁安为司徒。鸿系经学名家,砥砺廉隅,为和帝所特拔。和帝年已十四,也知窦氏专权自恣,必为后患,故选鸿代安,倚作股肱

  • 仁宗皇帝实录(卷十)·杨士奇

    洪熙元年春正月壬申朔 上御奉天门朝群臣 命礼部鸿胪寺不作乐群臣止行五拜三叩头礼先是礼部尚书吕震请于 上曰 陛下初登大宝天下文武之臣及海外诸国皆来朝宜受贺作乐如大朝之仪不从次日震固请之大学士杨士奇杨荣金

  • 卷之七十七·佚名

    光绪四年。戊寅。八月。戊寅朔。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丙午皆如之。内记  ○谕内阁、御史李廷箫奏、近来各省州县。往往因诛求百性。不遂所欲。辄

  • 列传卷第四 高丽史九十一·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宗室二。○神宗二子。 宣靖太后金氏生熙宗襄阳公恕。 襄阳公恕神宗三年封德阳侯后封襄阳公。 崔忠献废熙宗迁于江华放恕于乔桐县。 恕子玮*

  • 六十八、新闻记者开场·包天笑

      我到了上海的几天内,即到时报馆去访问狄楚青、陈景韩两君。那时候的时报,是在福州路巡捕房对面广智书局的楼上。走上去是一条黑暗的楼梯,到了楼上,始见光明。时报是在一九○四年,清光绪三十年间开办的,到这时候,大概有一

  • ·澎湖请改募兵议·丁曰健

    台地治兵难于治民,兵安则民安。近年吕镇督饬各将官实力整饬与地方官和衷治理,渐有成效。惟澎湖一营远隔海洋,无从遥制。留心访察,闻该营戍兵由厦门、铜山、海坛、南澳四营拨调,间有桀骜不驯者,颇难钤束;欺凌民

  • 卷四十五 韩世家第十五·司马迁

    韩之先与周同姓,【索隐】:按:左氏传云“邗、晋、应、韩,武之穆”,是武王之子,故诗称“韩侯出祖”,是有韩而先灭。今据此文,云“其後裔事晋,封于韩原,曰韩武子”,则武子本是韩侯之後,晋又封之於韩原,即今之冯翊韩城是也。然按系本

  • 124.一意孤行的苻坚·林汉达

    苻坚在王猛生前对王猛是言听计从的,但是他却没有听王猛临死留下的忠告。王猛认为前秦的敌手是鲜卑人和羌人,但是苻坚却十分信任从前燕来投奔他的鲜卑贵族慕容垂和羌族贵族姚苌(cháng)。王猛劝他不要进攻东晋,但苻坚却把东

  • 路敏行·周诒春

    路敏行 字季讷。年二十八岁。生于江苏宜兴。本籍住址。江苏宜兴县署后。未婚。初学于常州溪山小学。苏州铁路学堂。苏州英文专修馆。及上海南洋公学。宣统二年。以官费游美。入威斯康心大学。习农业。宣统三年。入理

  • 圣谕广训序·康熙

    书曰毎嵗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记曰司徒脩六礼以节民性明七教以兴民德此皆以敦本崇实之道为牖民觉世之模法莫良焉意莫厚焉我圣祖仁皇帝久道化成德洋恩普仁育万物义正万民六十年来宵衣旰食祗期薄海内外兴仁讲让革薄从忠

  • 卷二·张虙

    钦定四库全书月令解卷二       宋 张虙 撰仲春之月仲春者斗建卯之辰也汉志云冒茆於卯则卯冒也颜师古曰茆谓丛生音莫保反夏正爲二月日在奎二月之中三统历云日在娄四度元嘉历云日在奎七度日与斗建常相合卯与戌

  • 卷二十八·何楷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世本古义卷二十八 明 何楷 撰 周敬王之世诗一篇 下泉曹人美晋荀跞纳周敬王也【焦贑易林蛊之归妺其繇云下泉苞稂十年无王荀伯遇时忧念周京今考诗与春秋事相符合焦氏所传确矣当从之按左传国语及杜

  • 小品经序·佚名

    释僧睿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萨成佛之弘轨也。轨不弘,则不足以寮群异指其归;性不尽,则物何以登道场成正觉。正觉之所以成,群异之所以一,何莫由斯道也。是以异教殷勤,三抚以之频发;功德叠校,九增以之屡至。如〈问相〉

  • 舍利弗陀罗尼经·佚名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毗舍离国大林精舍。与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佛念。却后三月当入涅槃。即告长老目揵连。汝当至千世界。告比丘僧令到佛所。是时目连受佛教旨。于一念间到

  • 阿育王传卷第七·佚名

        西晋安息三藏安法钦译  王极大恐怖而作是言。此三王今同心击我。我当云何有天神语言。汝以天冠著子顶上。舍王位与汝子。将五百力士足能摧伏。大军王即舍王位及以天冠结顶之具悉以与之。即名此子为难看王。

  • 卷第一百十七·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一百十七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十 【经】 此是大悲清净智  利益世间慈氏尊  灌顶地中佛长子 

  • 闲情偶寄·李渔

    杂著,清代李渔撰。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是清代著名的戏曲家和戏曲理论家。《闲情偶寄》是李渔晚年写的一部杂著,全书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