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悼亡诗》其三

原文

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逝。

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

奈何悼淑俪,仪容永潜翳。

念此如昨日,谁知已卒岁。

改服从朝政,哀心寄私制。

茵帱张故房,朔望临尔祭。

尔祭讵几时,朔望忽复尽。

衾裳一毁撤,千载不复引。

亹亹朞月周,戚戚弥相愍。

悲怀感物来,泣涕应情陨。

驾言陟东阜,望坟思纡轸。

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

徘徊不忍去,徒倚步踟蹰。

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

孤魂独茕茕,安知灵与无。

投心遵朝命,挥涕强就车。

谁谓帝宫远,路极悲有余。

赏析

这是《悼亡诗》的第三首。潘岳阐述了自己为妻守丧期满,登车离家赴原官所时种种欲去不忍、悲痛欲绝的情景。全诗可分四层:

开头四句为第一层。出句“曜灵运天机”引陈琳《柳赋》“天机之运旋,夫何逝之速也”之旨意,连接对句“四节代迁逝”是说太阳神在天空中不停地运转,四个季节不断替代,一一迁移,时光很快地过去了,与《悼亡》第一首的开头“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两相呼应,又与本诗“谁知已卒岁”前后映照,再次强调因妻亡而悲,不觉光阴如箭。继而, “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以工整的对仗列举了秋末冬初早晚两个典型景物,具体点明时光流逝,一年将尽;又从晨露滴滴,凝结成霜,晚风阵阵,凛冽劲疾的景象,为全诗布置了一个凄厉、阴沉的气氛。

由“奈何悼淑俪”至“哀心寄私制”为第二层。诗歌由此入题,概括说明自己一年来,每日每月都强忍哀心,为温顺美丽的妻子遵制守丧,以及今日将要重新换上官服“从朝政”的现实。

第三层从“茵帱张故房”至“泣涕应情陨”,是一年来因妻亡而泣涕情伤,悲怀感物的心态抒写。作者列举了妻子生前用过的“茵帱”、“衾裳”等物,目睹遗物,似乎又“怅怳如或存”,由物及人。然而马上想到“淑俪” “仪容”已是“永潜翳”,随之,许多遗物也将“一毁撤”,至于“茵帐”和前两首诗中提及的“翰墨”、“遗挂”、“枕席”、“长簟”等也因自己即日离家而再也见不到, “千载不复引”了(引,陈也)。物在人亡,今非昔比,可谓感因物起,悲由怀生。

诗人还以“祭妻”来概括自己的“悲怀”。 “朔望临尔祭”,每月初一、十五都在亡妻灵前恭肃祭奠,但未料一年竟过得这么快:“尔祭讵几时?朔望忽复尽。”时间一月又一月周尔复始地过去了,自己的哀情也一天比一天更为强烈“亹亹朞月周,戚戚弥相愍”。“亹亹”、“戚戚”叠词的运用,前者强调时光速进,后者强调哀情随之剧增,既为顺承,又为因果;就连这么一点点聊表心意的祭奠也要结束了,于是“悲怀”更甚。

由“驾言陟东阜”至“安知灵与无”为第四层,叙说临行前为亡妻上坟的情形。中心旨意是“徘徊不忍去”。为何不忍?主要原因是: “孤魂独茕茕”。此乃继《其一》中“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而来。自己将远离家乡,只留亡妻独葬于此,冷清孤寂,自己如何能忍?为烘托此景此情,诗人描绘了坟地环境。在朝露凄凄,夕风烈烈的时节,坟场比别处更为悲凉, “落叶委埏侧,桔荄带坟隅”,凋落的树叶和枯萎的草根堆积、布满了墓道周围,极其萧条肃杀。此刻,诗人“望坟思纡轸”,泪眼望坟,昨日欢笑今日悲,霎时都到眼前来。百结回肠,郁闷、沉痛,如何能忍?如果说,三首诗均为哀悼,坟地情景应为高潮。

最后四句为第五层。诗人“遵朝命”, “强就车”,非为无情,实为无奈。心中悲情永不完结,即使此去帝宫遥远,那怕远至地极,仍比之不足,量之有余。全诗在这反衬句中以“悲”作结。我们似乎看到作者饮泣忍悲,辘辘远去了,而他一路热泪,一腔悲情却永驻人心,以至后人常将纪念亡妻的诗歌题名为《悼亡》。

《悼亡诗》三首自始至终字里行间都贯串着悲情、哀意,虽皆是作于妻亡一年后的临行前夕,但表现出时间的推移:先是“春风缘隟来”,继而“清商应秋至”,再是“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由春而秋至冬,从而展示了悲情深入的过程。还表现了场面的转换:先是望庐入室,继而室内徘徊,再是坟地哀悼,登车而去,概括了一年来,日复月, “寝”复“兴”,坐立不安,悲痛不已的情形。

潘岳大部分的诗作偏重形式,机械拟古,缺乏充实的内容,但《悼亡》三首不仅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并且这种情感还有一定的社会意义。魏晋时,封建礼教极为森严,作者却毫不隐晦地直抒自己对妻子忠贞不渝的爱情,为之而慰,为之而痛;几千年的封建意识向来以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潘岳却为妻子不仅仪容美好,心地善良,而且墨宝流芳,颇有文才,深感庆幸,因而失之愈悲。这在当时是可贵的。

钟嵘《诗品》曰: “陆才如海,潘才如江。”《宋书·谢灵运传》曰: “降及元康,潘陆持秀。”这些评价虽有过誉,但却说明潘岳在西晋文坛确实有着重要影响,而他的《悼亡诗》便是很好的例证。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一十五·彭定求
  卷二百七十五·彭定求
  卷三十七·阮阅
  谭菀醍醐卷四·杨慎
  干着急·徐志摩
  卷六十七·徐世昌
  四集卷六十三·乾隆
  卷二百七十二·陈思
  卷六十二·朱彝尊
  卷三十六·曹庭栋
  卷首上·郭元釪
  卷九·陈廷敬
  卷九十六·徐倬
  卷三十一·沈季友
  燕归来簃随笔 (近人)张次溪 撰·张次溪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彊村集外词·跋·朱祖谋

    彊村集外词一卷,据先生手稿写定。稿原二册,于先生遗箧中检得之。大抵皆二十年来往还吴门沪渎閒所作,亦有成于国变前者。料其初当为零缣断楮,掇拾彙存,故不尽依岁月编次。各词每自加标识,隐寓去取之意,今悉仍之。其卷首买陂塘

  • 五集卷三·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三古今体一百五首【甲辰三】八依皇祖南巡过济南韵八度经过弗入城未为禅理契无生【戊辰春初次东巡驻跸济南 孝贤皇后於此违疾遂至不起嗣後自辛未逮今甲辰凡八度经

  • 卷三十一·方回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三十一    元 方囘 编宫阃类 长门买赋团扇托词后妃于君王犹然妇人女子疎而不怨难矣自易之咸恒诗之关雎鸡呜其义不明而後风俗衰恩义薄居宠而自损上也而或失爱怨其所可怨不诽不乱可也 五

  • 卷一百六十七·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六十七砧杵类五言古夜聼衣        【晋】曹 毘寒兴御纨素佳人治衣襟冬夜清且永皓月照堂隂纎手叠轻素朗杵叩鸣碪清风流繁节廻飚洒防吟嗟此嘉运速悼彼幽滞心二物感余懐

  • 卷四十七·黄以周

      徽宗   △宣和五年(癸卯,一一二三)   1、五月(案:钱氏《四史朔闰考》:五月癸丑朔。) 辛巳,契丹人有张瑴者,(案:《宋史》及《三朝北盟会编》、《东都事略》、《宋史全文》并作“张觉”。) 平州人也,第进士。延福中,授辽兴军

  • 序·李塨

    阅史郄视五卷,吾友蠡吾恕谷先生则古昔经世务之所为作也。其于诸史中众人嚣嚣、置论不休者,都不滥及,而独措思于其要者、切者,若兵农诸大政,尤三致意焉。其忧深,其识远,其旨约,其言文,有天下者举斯编而措之,以比隆前古之盛,有余裕

  • 卷之四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一百四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四十一人物志二十一大臣传七【满洲镶黄旗七 法海 海清德明德龄 哈达哈 顾琮 达福】法海法海满洲镶黄旗人姓佟佳祖佟图赖父佟国纲均有传法海国纲次子也康熙三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命

  • 尚书埤传凡例·朱鹤龄

    经文不全解故不全载昔赵子常【汸】说春秋有杜氏补注一书专取杜注之阙略舛譌者订正之予此书实仿其体学者先读蔡传然后参观此书斯本末毕见矣汉唐二孔氏去古未逺名物度数之学多得其真蔡氏训释义理诚迥出注疏之上然稽古却

  • 卷二十·刘瑾

    <经部,诗类,诗传通释钦定四库全书诗传通释卷二十元 刘瑾 撰诗朱子集传鲁颂四之四鲁少皥之墟在禹贡徐州防羽之野成王以封周公长子伯禽今袭庆东平府沂密海等州即其地也【愚按袭庆府令兖州路东平府今东平路海州今寜海

  • 无反省则无领略·梁漱溟

    现在秋意渐深。四时皆能激发人:春使人活泼高兴;夏使人盛大;秋冬各有意思。我觉得秋天的意思最深,让人起许多感想,在心里动,而意味甚含蓄。不似其余节气或过于发露,或过于严刻。我觉得在秋天很易使人反省,使人动人生感慨。人在

  • 卷五十六(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月藏分第十二星宿摄受品第十八尔时佛告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释提桓因四天王言:过去天仙云何布置诸宿曜辰。摄护国土养育众生。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释提桓因四天王等。而白佛言:过去天仙分布安置诸宿曜辰。摄护国土养育众

  • 目录·袾宏

    楚石琦禅师毒峰善禅师空谷隆禅师天琦瑞禅师杰峰英禅师楚山琦禅师性原明禅师雪庭 禅师笑岩宝禅师古音琴禅师附录古鼎铭禅师雪窗光禅师南堂欲禅师径山悦空禅师佛光普照禅师璧峰金禅师东溟日禅师孤峰德禅师又附高丽普济

  • 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序·佚名

    终南山释氏道宣撰  惟夫。幔幢难偃。三界由此轮回。爱水未清。四惑因兹流湎。自非独拔开士出有至人。何能裂爱网而辟重关。质深疑而启昏趣。有离垢慧菩萨者。道高初住。德跨八恒。假时俗之津途。发深识之嘉问。如来

  • 东京人·川端康成

    《东京人》是川端康成长篇小说代表作,分上下两册,描绘了战后东京一户平凡人家的悲欢离合,展现了日本社会的众生相。《东京人》洋洋洒洒60万字,直面美的残缺与毁灭,生存的艰难,人的欲望与孤独。住在东京的人,都是没有故乡的人

  • 西游原旨·刘一明

    小说评点本。清刘一明评点。一百回。有回评和夹批。其评继陈士斌《西游真诠》后,进一步阐发“三教一家之理”。然于谈玄说道中也涉及若干文学特点和表现技巧问题。原刊于嘉庆十五年(1810),嘉庆二十四年(1819)有湖南常

  • 新摘星录·沈从文

    小说。沈从文著。女主向往“诗与火”的生命,却无法拒绝“具体而庸俗”的物质爱情,长期陷于感情纠葛与内心矛盾,最终选择不能让她完全追逐浪漫却又能满足她虚荣心的“葫芦头”男子。爱情绝非“食色性也”。

  • 护净经·佚名

    佛说护净经,一卷,失译。见大池之中有虫,而说食不净食之报,并示护净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