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论北美瑜伽派

灵华居士刘仁航,立言善巧,著作等身。兹又获读其北美瑜伽学说,盖新大陆最近流行之学派,结集评论于日本禅学家忽滑谷快夫,刘君取而译述之,固将道国明民,而非第撷新辨奇已矣!

考瑜伽一派,乃印度之古禅学,渊源甚远,与佛教既不无关系;征之声论、数论、吠檀陀诸派,尤多出入。予当别作印度瑜伽哲学以明之,兹且就刘君所述北美之三种新学派一评焉。

一、新思想派之自由真理  以清静高尚简易为志行,以优闲美乐康寿为效果,以淡忘放舍乎身心世界诸所有事为方法,取径直捷痛快,殆无其比!近老庄达生外物之道,亦沙门少欲知足之义。其一切放下之工夫,通乎禅宗最初方便之一法。然禅宗放下又放下,放下到无可放下处,尚有透天透地一段大光明在,头头圆显,物物全彰,而彼未能逮知也。随顺世俗语言以解说之,盖纯乎消极之法门耳。法华经穷子喻品所谓,唯令除粪是已。

二、耶稣教理学派之权利真理  其说曰:神者,吾人生命之源泉也,意思之本根也,福智之渊海也。欲得长寿永康之真乐,唯在归依乎神,求助乎神而已矣。人之心灵,即神赋人之慧命。神者,弥满纯善,故宇宙唯有精神而无物质。凡疾病死亡罪恶,皆由妄执有物质而起种种邪思,狃于俗见俗习之故耳。如灼然真知乎神,则且无物质,况有依物质而起之苦痛哉。其致力之道,即在乎时时提醒此正知而诚明夫真神。效神之弥满纯善而行博爱,以屏除俗见俗习妄执邪思耳。慧可禅师曰:本是菩提,元无烦恼。尝有某禅者问某禅师曰:“如何是佛”?曰:“尔能信否”?曰:“师是大善知识,争能不信”。曰:“信则汝即是佛”!禅者珍重而住。又问:“如何保任”?曰:“一翳在目,空华乱坠”。则所谓耶稣教理学派,亦禅录中一重公案而已,此盖纯用积极之法门者。唯彼派之所谓神,不徒有名言而无实证,殆犹未免认境为心之倒想。

三、瑜伽学派之真自由观  此派在反观深究,拣粗入精,先外身外之物,次外其身,次外其感觉、欲情、智能、理想,而求得自在常存之神我者。然一推此神我,即为宇宙万有本体之婆罗门大梵天神,而与之浑然融合也。瑜伽古译相应,即天人合一之合一义。其修证之法,乃在宴坐静虑,使身心妙入禅定与大梵合一,到达真自由平等、全福德全智能之域也。其观念则在认清乎自在之神我,超绝宇宙万有而无上最尊,能统摄调御乎身心物境而为之用,不令欲情思想及身心物境间寒燠饥渴疲劳等感觉所牵动也。此则同时兼用消极法门以降伏物情,积极法门以证会神我者。其证明神我,有至精之言曰:“离我则无能认身心物境之为我者,故能认身心物境之为非我者,即神我也”。盖兼有前二派之义而又有加行之功,可进之乎实证者也。然按彼派所证之我,乃第六意识心王之自证量。其所谓婆罗门大梵天神,则末那识所执之阿赖耶识也。其迹似禅宗而实异禅宗者,非仅好眩神奇而已。

虽然、积极消极之说,就其功用之方便门,或侧从放舍而入或侧从持取而入以分言之耳,究之则非可划定畛域而横生执著者。新思想派之清静高尚简易与闲逸安乐康寿,非即其积极方面乎?耶稣教理学派之屏除俗见俗妄习执邪思,非即其消极方面乎?明乎此,则刘君以北美瑜伽学说为中国国民之清凉散者,又曷尝不可即为中国国民之补养剂乎?夫人心之所求者,孰大乎使我与万有本体合一,到达真自由真平等全福德全智能之域,而能统摄调御乎内外上下,得大自在,不为一物所牵动流转乎!以是尊国民之人格,则国民之人格无上而自强不息;以是尊国家之主权,则国家之主权无上而物莫能竞。乌乎!吾国民果能有得乎此,而后乃令可进悟佛乘之无我,而后乃令可妙运佛乘无我之大我,而后乃令可极证佛乘无我非无我不二之圆常真我。 (见觉社丛书第一期)

(附注) 原题“北美瑜伽学略评”,今依文钞改题。


猜你喜欢
  卷三百六十三·佚名
  笺记纲目·书玉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三十五卷·湛然
  俱舍论疏 第二十二卷·法宝
  佛教的教史教法和今后的建设·太虚
  中国前途的希望·太虚
  胜鬘宝窟卷上(之本)·吉藏
  第十五卷·佚名
  大生义经全文·佚名
  山家绪余集卷中·善月
  普贤菩萨说证明经·佚名
  摩诃止观卷第五下·智顗
  第九章 毗阇耶之到来·佚名
  宗镜录卷第十三·延寿
  人本欲生经序·道安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一十八·彭定求

        卷218_1 【贻阮隐居】杜甫   陈留风俗衰,人物世不数。塞上得阮生,迥继先父祖。   贫知静者性,自益毛发古。车马入邻家,蓬蒿翳环堵。   清诗近道要,识子用心苦。寻我草径微,褰裳蹋寒雨。   更议居远村,避喧

  • 陈凤仪·唐圭璋

      凤仪,成都乐妓。与张方平同时,见墨庄漫录卷一。按林下词选卷五、词综卷三十误以陈凤仪为元人。   一络索   送蜀守蒋龙图   蜀江春色浓如雾。拥双旌归去。海棠也似别君难,一点点、啼红雨。   此去马蹄何处。

  • 西渡集补遗·洪炎

    宋 洪炎 撰石湖院古木参天水一沟潮来曲折可蔵舟招提密映晴岚起沧海潜通夜气浮丹茘荐盘惊北客青蟳供馔识炎州却疑江左知名士不作乗桴浩荡游逍遥阁杰阁龙楼倚翠微中秋午夜望清辉桂枝委地三千尺柏影垂坛四十围箫鼔或疑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三十六·乾隆

      晋  安皇帝  【辛亥】义熙七年春正月西秦复降于秦  秦使太尉索棱镇陇西招抚西秦乞防干归遣使谢罪请降秦拜干归河南王太子炽磐平昌公【已而西秦复叛攻陇西索棱郡降于西秦】  秦王兴命羣臣举贤才  秦王兴

  • 卷之三百四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一·纪昀

    列传辽 【五】○辽五耶律仁先【托卜嘉】 耶律义先【信先】耶律罕巴 萧珠展【药师努】耶律玦耶 律布勒图萧布达耶律浩善耶律图丹 萧乌页萧迪里萧页噜萧托辉 萧罕扎萧阿噜岱 耶律纳延耶律辰嘉努萧苏色【穆喇斡

  • 一七六 江苏巡抚萨载奏遵旨办理给还遗书情形折·佚名

    一七六 江苏巡抚萨载奏遵旨办理给还遗书情形折乾隆三十九年八月初二日臣萨载谨奏,为钦奉谕旨,先行恭折奏覆事。窃臣接准乾隆三十九年六月二十六日奉上谕:各省购办遗书,其节经开单解送者,现已付馆别择校录,云云。钦此。臣伏

  • 完颜素兰传·脱脱

    完颜素兰一名叫翼,字伯扬,至宁元年(1213)以策论而考中进士。贞..初年,累迁任应奉翰林文字,代理监察御史。二年(1214),金宣宗迁往汴京,先留皇太子镇守燕都,后来又要召回太子,完颜素兰认为不应当。平章高琪说“:皇帝住在这里,太子

  • 王廷传·张廷玉

    王廷,字子正,南充人。嘉靖十一年(1532)考取进士。授任户部主事,改任御史。上疏弹劾吏部尚书汪钅宏,被贬为亳州判官。历任苏州知府,颇有政绩声誉。升任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三十九年转任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理粮食储备。南京的

  • 卷五十四·赵汝愚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宋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五十四宋 赵汝愚 编百官门台谏上哲宗论张舜民罢言职  傅尧俞臣伏闻今月二十四日敇以监察御史张舜民因论边事文彦博照管刘奉世失实罢言职差权判登闻

  • 卷七·朱申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句解卷七宋 朱申 撰夏官司马第四【象夏所立之官也司马掌兵而曰政官者政者正也圣人之用兵所以一正天下也】夏官司马上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言分职以为民极【见天官宰注】乃立夏官司马【建立

  • 卷四十九·佚名

    △初分摩诃萨品第十三之三尔时具寿舍利子问满慈子言: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为欲利乐诸有情故乘於大乘。满慈子言: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应一切智智心。大悲为上首。用无所得而为方便。乘布施波罗蜜多。

  • 摩诃般若钞经卷第二·佚名

    前秦天竺沙门昙摩蜱共竺佛念译功德品第三尔时,诸因坻天、诸梵天、诸波耶和提天、诸伊沙天、诸那提干天,同时三反作是称誉法:&ldquo;贤者须菩提!所说法甚深,怛萨阿竭皆从是生。其有闻者若讽诵读,有行者,我辈恭敬视如怛萨阿竭,

  •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卷第三·佚名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 诏译  尔时如来次说无动门。就此五门之中。第二门。云何次第得入无动门。一者入罗字观本空离尘义。阿閦如来说圆成实相无动门。就此门中说有二品。一者先说十方大菩萨出助证寤圣力第

  •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第九卷·佚名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第九卷后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问曰。行以名色二因缘识而重说者。此有何胜。答曰。初托胎识行为因缘以彼能作种子义故。已种种子名色为因缘以能和合成就事故。以二因缘住持成就依止。能取境

  • 卷七十·性音

    宗鉴法林卷七十 集云堂 编 大鉴下二十三世 燕京报恩万松行秀禅师(雪岩满嗣) 初参胜默和尚。令看长沙转自己归山河大地话。半载无所入。默曰我祇愿你迟会。师忽有省。复看玄沙未彻语。请益雪岩。岩曰。待汝头生角来

  • 婚姻与道德·罗素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著。出版于1929年。分别论述了我们为什么必须要建立一种性道德、父权统治、男性崇拜、禁欲主义与罪恶、基督教的性道德、浪漫主义的爱情、妇女解放、性禁忌及在人类生活中爱情婚姻的位置等婚姻道德

  • 中国佛教史·蒋维乔

    蒋维乔著,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收入上海书店1989年版《民国丛书》第一辑中。为近代中国最早出版的中国佛教通史,系依据日人境野哲《支那佛教史纲》(史一如于1923年译为《中华佛教史》,为武昌佛学院教材)编写,予以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