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乘宗地引论(注一)

  上卷“教”二“乘”或一多,虽为今对佛法之大分判,然以中国及个人之大乘立场,则觉余乘可含摄于“大乘”;而大乘中虽有显密等多少之区别,觉其同证实相而得菩提,平等无有高下。为详究斯义故,尝欲造“大乘宗地”、“大乘经释”以明之。大乘经释所取经本选定楞伽,发端未竟其绪。大乘宗地:地谓“能持”、“所依”,宗谓宗派;能持大乘佛法各宗派而为其“所依”,故名大乘宗地。大乘宗地又有引论、本论、余论之别。本论、正由大乘佛法之各宗以明其本义;余论则依本论成立之义,以抉择世间教、哲、科、艺诸学者。今此引论,乃条贯十余年来关于此思想所散见之言论,结成一编,以为本论之喤引也。  结前说为引论,兹又分二:一、补偏救弊者,二、总示本意者。今先结集补偏救弊之说,此有九节。

  一 为“法相”对“贤首”者  甲 三重法界观(注二)  乙 对辨唯识圆觉宗(注三)  此中“三重法界”依法相之三自性立。明三自性,较四法界切符心境;彰法相之殊胜。“唯识与圆觉”之对辨,亦针对贤首家所立法相、法性(此贤首家所云法性、非常途所云法性)而立论者;旨在平彼所云法性与法相之高下,归本戒贤、玄奘、窥基相承之“应理圆实宗”,别名“唯识圆觉宗”耳。  附一 读梁漱溟君唯识学与佛教(注四)  附二 关于支那内学院文件之摘疑(注五)

  二 为“性、相”对“台、贤”者对辨大乘一乘(注六)  按:此因台、贤二家,大抵以“法性般若”、“法相唯识”为三乘中大乘权教,而别以自所宗法华、华严等为三乘外之一乘实教;此论即泯除其三一权实之异见者。

  三 “性、相、禅”对“台、贤”者曹溪禅之新击节(注七)  按:此论以禅宗为准,以抑台、贤而扬性、相,辞意明决,颇惹宗贤首者纷诤;然其势亦从前列诸篇积成者。对之解纷释诤者有四,附录于此。  附一 答某君(注八)  附二 答某师(注九)  附三 略说贤首义(注一○)  附四 论贤首与慧苑之判教(注一一)

  四 “性、相、律”对“密宗”者今佛教中之男女僧俗显密问题(注一二)

  五 “台、贤、禅、净、律”对“密宗”者中国密宗复兴之趋势(注一三)

  六 大乘各宗对“密宗”者论即身成佛(注一四)  按:以上三篇,旨在泯平密显之胜劣见,对治时人偏蔽。执密宗者,因此起剧烈之争论,迄今未已。殊可见破著之难已!  七 大乘律对余宗者志行之自述(注一五)

  八 以“法相”对余宗者缘起抉择论(注一六)

  九 以“净土”对余宗者净土宗十住心论(注一七)

  下卷前卷或抑或扬,或为矫其积习、或为拂其时趋、或泯胜执同劣、或翻劣执为胜,要皆补偏救弊之方便耳。不知其意者每激生争辩,故当继集“总示本意”之说,此有篇七、图一。  一 “大佛顶首楞严经摄论”(注一八)录出者论曰:即惑(亦即无明妄想、性惟遍计,然亦依他所起)、业(亦即生死流转、烦恼缠缚、性惟依他,然亦遍计所执也)、苦(亦即异熟报障,亦即异生)……得其旨者,正不妨随宜而施设耳。

  二 “佛乘导言”(注一九)录出者问曰:其大乘法要义如何?答曰:菩提心为因,大慈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计度贪著常、乐、我、净,反引发尘劳增益其苦恼,名运粪入不名运粪出也。三 “整理僧伽制度论”(注二○)录出者甲 “宗名”之次序八宗──道基七对──次序表由竖观之:可见顺序之则前南山而后清凉;逆序之,则前清凉而后南山。……然师家须善于应用,无一物是药,无一物不是药者;此可深长思焉。(见论“宗依品”第一节)

  乙 “宗学”之问答问曰:既取法隋唐诸宗为依止,则相传有十三宗矣,何为仅列八宗?……权乎实乎?偏乎圆乎?幸勿为承虚触响之言哉!(见论“宗依品”第三节)

  四 “佛乘宗要论”(注二一)录出者  甲 大乘教、理、行、果的经论及宗派  (见论“纯正的佛法”第三章第六──十节乙 小乘与大乘之关系(见论“纯正的佛法”第四章附 唯性论书后(注二二)  五 佛法总抉择谈(注二三)

  六 从“摄大乘论讲录”(注二四)录出者今讲此论,先依佛教总系统中明其位置。……关于教、乘一多之义,别为一表以明大意,详待他处明之。

  七 佛法大系(注二五)

  附 评宝明君“中国佛教之现势”(注二六)  大乘宗地图(注二七)  (注一)本论由光华书局印行。本论系结编散见之论文而成;各文今已分编入全书各编中,故此但存目以见当时编结之次第及其用意,省略论文而备注其出处。  (注二)今编入全书本编。  (注三)编入全书第六编“法相唯识学”。  (注四)编入全书第十六编“书评”。  (注五)编入全书第十六编“书评”。  (注六)编入全书本编。  (注七)编入全书第七编“法界圆觉学”。  (注八)编入全书第十九编“文丛”。  (注九)编入全书第十九编“文丛”。  (注一○)编入全书第七编“法界圆觉学”。  (注一一)编入全书第七编“法界圆觉学”。  (注一二)编入全书第十编“学行”。  (注一三)编入全书第十编“学行”。  (注一四)编入全书第七编“法界圆觉学”。  (注一五)编入全书第九编“制议”。  (注一六)编入全书第六编“法相唯识学”。  (注一七)原文见“佛说无量寿经要义”。今编入全书第七编“法界圆觉学”。  (注一八)编入全书第七编“法界圆觉学”。  (注一九)编入全书第一编“佛法总学”。  (注二○)编入全书第九编“制议”。  (注二一)编入全书第一编“佛法总学”。  (注二二)编入全书第十六编“书评”。  (注二三)编入全书第六编“法相唯识学”。  (注二四)编入全书第六编“法相唯识学”。  (注二五)编入全书第一编“佛法总学”。  (注二六)编入全书第十六编“书评”。  (注二七)编入全书本编。


猜你喜欢
  优婆塞五戒威仪经·佚名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十五·佚名
  起世经卷第二·佚名
  诸法集要经卷第六·佚名
  六道集序·弘赞
  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论卷下(一名伽耶山顶经论)·佚名
  法性空慧学概论·太虚
  菩提道次第略论卷第三·宗喀巴
  卷第六十·德清
  中国文化之佛教因素·太虚
  卷二百七十七·佚名
  卷一·佚名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七·楚石梵琦
  征集大林寺四十八愿文启·太虚
  与慈云法师书(四通)·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九十九·彭定求

        卷299_1 【送人游塞】王建   初晴天堕丝,晚色上春枝。城下路分处,边头人去时。   停车数行日,劝酒问回期。亦是茫茫客,还从此别离。   卷299_2 【塞上逢故人】王建   百战一身在,相逢白发生。何时得乡信

  • ●初编·卷八·沈瘦东

    宛陵诗,少年华大谢,中岁学东野,晚岁效香山。其平生工力,得力于东野最多,盖年方盛壮,精气足也。故云:"郊死不为岛,圣俞发其藏。"又《寄永叔》云:"窃比于老郊,深愧言过实。"此言欧公亦尝以东野为比。圣俞五言律龋ǘ绝高,脱去宋人面

  • 卷二·王安石

    钦定四库全书唐百家诗选卷二宋 王安石 编高适上六十首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主簿自从别京华我心乃萧索十年守章句万事空寥落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倚劒对风尘慨然思卫霍拂衣去燕赵驱马怅不乐天长沧州路日暮邯郸郭酒肆或

  • 卷二百四十四·列传第一百四十一·柯劭忞

      ○列女上   周术忽妻崔氏 李伯通妻周氏 郭三妻杨氏 刘平妻胡氏 王氏女 杨居宽继室马氏 程鹏飞妻某氏 沈氏 载复古妻 贾琼妻韩氏 徐君宝妻某氏 临海民妇王氏 武用妻苏氏 江文铸妻范氏 柳氏 谭节妇 刘仝祖妻林氏

  •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一百十六·赵尔巽

      ◎兵十二   △马政   清初沿明制,设御马监,康熙间,改为上驷院,掌御马,以备上乘。畜以备御者,曰内马;供仪仗者,曰仗马。御马选入,以印烙之。设蒙古马医官疗马病。上巡幸及行围,扈从官弁,各给官马。以副都统或侍卫为放马大

  • 第十一回 破氐帅收还要郡 杀司空自坏长城·蔡东藩

      却说关陇南面,有一胜地,叫作仇池,地方百顷,平地起凸,四面斗绝,高约七里有奇,统是羊肠曲道,须经过三十六个回峰,力登绝顶。上面水草丰美,且可煮盐,向为氐族所据。东汉末年,氐族头目,姓杨名腾,占据此地。其孙名千万,称臣曹魏,受封

  • 补编(三)·佚名

    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南洋大臣来电(光绪十年十一月初四夜到)南洋大臣来电(光绪十年十二月初二日到)北洋大臣来电(光绪十一年正月二十八日到)左宗棠等来电(光绪十一年二月初三日到)北洋大臣来电(光绪十一年六月十三日到)·

  • 卷之二百三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二百二十三 苏州织造李煦奏谢再监察两淮盐课一年摺·佚名

    康熙五十五年十月二十一日 奴才李煦跪奏: 窃奴才与曹寅蒙万岁天高地厚之恩,轮视两淮盐课,乃十年之久,未将织造衙门亏欠补苴,上负圣恩,犬马抱愧,真觉无地可容。而我万岁大仁大慈,不但赦奴才重罪,凡亏欠钱粮,特敕接任御史臣李陈常

  • 通志卷二十五·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氏族略第一臣谨按司马迁曰书班固曰志东观曰记华峤曰典张勃曰录何法盛曰説诸史通谓之志然志者古史之名今改曰畧畧者举其大纲云氏族序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

  • 二二九 浙江巡抚三宝奏续行查缴应毁书籍折·佚名

    二二九 浙江巡抚三宝奏续行查缴应毁书籍折乾隆四十年正月十九日浙江巡抚臣三宝谨奏,为续行查出应毁各书,恭折具奏事。窃照节次钦奉谕旨,凡有诞妄不经书籍,饬令查缴净尽。经臣遴委明干丞倅,并派委诚妥晓事之敎职等,前往各处

  • 卷二十二下·徐一夔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二十二下 嘉礼 册内命妇序 王者之有内命妇所以辅皇后典六宫而成内教者也故周制有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汉初有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名武帝制婕妤娙娥傛?充依各有爵位元帝时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十三·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三 洪武元年闰七月己亥朔,遣使犒北征将士。 庚子,大将军徐达等率师发汴梁,徇取河北州县。时兵革连年,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是日次安丘,遣右丞薛显、参政傅友德等取卫辉,元守将平章龙二弃城走彰德

  • 善与恶·钱穆

    天地间只是一动,此动无终无始,不已不息。试问何以能然?而且此一动既是无终无始,不已不息,在如此长时期里,一往直前,日新又新,他将何所成就,叫人又如何去认识他?在中国传统思想里,似认为此动并非一往直前,而系循环往复。惟其是循环

  • 在仰光接见礼拜人士谈话·太虚

    ──十二月十四日──师:各位来这里,应多礼拜舍利!舍利是众生福田,礼拜了增福无量。以后送到大金塔,永远为缅人作福田。  缅妇:大师到仰光来,我们得见大师及礼拜舍利,是很荣幸的!师:各位恭敬三宝,不分中缅的界限,对中国的僧人也

  • 佛说三品弟子经·佚名

    吴月氏国居士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比丘千二百五十人共会说经。贤者阿难从坐起白佛言。愿欲有所问。唯天中天解说。欲决狐疑。佛言善哉。恣所问。多陀竭当为汝解说之。阿难问佛言。优婆塞

  •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第一·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总序戒法异名等佛陀者。秦言觉。觉了一切法相故。复次一切众生长眠三界。佛道眼既开自觉觉彼。故名为觉。佛于一切法。能一切知能得一切说。问曰。佛云何一切说。为应时适会随宜说耶。为部党相从而说

  • 黄楼赋·秦观

    辞赋名篇。北宋秦观作。《宋文鉴》、《四库全书》见载。其自序云:“太史苏公守彭城之明年,既治河决之变,民以更生;又因修缮其城,作黄楼于东门之上。以为水受制于土而土之色黄,故取名焉。楼成,使客高邮秦观赋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