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二章 22

攀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辜讲

上面提到的同一位学生(樊迟)问孔子:“道德生活的内涵是什么?”

孔子回答:“道德生活在充满爱心的人内心深处。 ”学生(樊迟)继续问:“理解的内涵是什么?”孔子回答:“理解的内涵在于理解他人。”然而似乎这位学生还是无法领会孔子所说的话。于是孔子继续说: “秉持公正的理由,而放弃所有不公正的理由,这样,即使是不公正的也会变得公正。”

另一位学生(子夏)回答:“有句谚语确实寓意非常宽。当远古的大帝舜帝执掌政权的时候,从群众中选拔人才,提拔了皋陶做司法部长,从那一刻起,所有品德不端的人都消失了。当远古的帝王,大帝汤执掌政权的时候,从群众中选拔人才,提拔了伊尹当总理,从那一刻起,所有品行不端的人都消失了。”

辜解

促使基督教徒遵守道德行为准则的并不是对上帝的纯洁的信仰,和我们一样,对道德规范的遵守源自于内心的道德戒律。这些道德法则已经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内心,如果不遵照道德法则的要求,自己就会感到生命缺失的不安。可以说,道德法则才是真正的宗教内核,而其他的不过是宗教的形式,包括教义。同样道理,如果说宗教的内核是道德法则,那么爱就是宗教的灵魂和源泉。这里的爱不单是男女情感,包含的是父母子女之间的感情、对所有生命的善良的感情,表现为同情、怜悯、仁慈的所有的真实的人类情感;这所有真实的人类情感事实上概括起来就是孔子所说的“仁”,在基督教中,称作神性——因人身上的最类似于神的高贵品质。用流行语言来说,这就是人性,或者说人性中的的爱。

总而言之,宗教来自于爱。爱不仅赋予了宗教生命,还给予了宗教灵魂。爱——你可以用别的来称呼它——爱情、亲情、兄弟情,等等。所以说,宗教真正能够让人接受并信仰下去,依靠的还是天性中对他人的爱和内心的道德法则,所以孔子才说“仁者爱人(有道德的人就会去去爱他人)。”

猜你喜欢
  景公使晏子予鲁地而鲁使不尽受第十八·晏婴
  第四章 小学院·梁启超
  卷五二·邱濬
  卷三六·邱濬
  卷四【起桓公元年尽二年】·杜预
  提要·陈士元
  刘子遗书卷二·刘宗周
  第三 内揵 1·王诩
  补篇·钱穆
  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時所必需·欧阳竟无
  昭公·昭公元年·左丘明
  佛說義足經卷下·欧阳竟无
  重校一切经音义序·唐慧琳
  卷九十六·佚名
  金刚仙论 第七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六·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三十六都邑北京赋          【明】陈敬宗惟圣皇之建北京也绍高帝之鸿业启龙潜之旧邦廓天地以宏规顺隂阳而向方准四裔以布维揭八表而提纲灿星分于箕宿映黄道之开张壮天险于居庸亘

  • 卷十二·本纪第十二·脱脱

        圣宗三   五年春正月乙丑,破束城县,纵兵大掠。丁卯,次文安,遣人谕降,不听,遂击破之,尽杀其丁壮,俘其老幼。戊寅,上还南京。己卯,御元和殿,大赉将士。壬辰,如华林、天柱。二月甲午朔,至自天柱。三月癸亥朔,幸长春宫

  • 第八十八回 代总统启节入都 投照会决谋宣战·蔡东藩

      却说国务总理段祺瑞,勘定乱祸,重造民国,中外已多数赞同,惟国民党中人物,仍拟扶持黎元洪。黎既去职,党人失主,势不能无所觖望,于是唐绍仪、汪兆铭等,同诣上海运动海军总司令程璧光、第一舰队司令林葆怿,否认国会解散后的政

  • 卷之一千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一○三卷 艺术 四·缪荃孙

    常 州 府 晋顾恺之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人。尚书左丞悦之子。义熙中为散骑常侍。师卫协,丹青特妙,如春蚕吐丝。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之,答曰:传神写照,妙正在阿堵中。俗传三绝,谓其画绝、痴绝、才

  • 卷二·吕中

    钦定四库全书宋大事记讲义卷二宋 吕中 撰太祖皇帝建隆四年干德六年开宝九年即帝位建隆元年春正月甲辰,上受周禅即皇帝位。先是,契丹、北汉连兵犯边,周帝命上领诸将御之。士卒服其恩威,军校苖训号知天文,见日下复有一日,黒光

  • 立智理威传·宋濂

    立智理威,亦力撒合之弟,在东宫为裕宗等管理文书。至元十八年,任立智理威为嘉定路达鲁花赤。他在任期间克勤克谨,达到朝廷对地方官吏提出的开辟田野、平均赋税、平息盗贼、消除诉讼等要求,使百姓安居乐业。考核他政绩的朝廷

  • 第五章 后汉的政治·吕思勉

    莽末之乱,其经过约二十年。虽然不算很久,然而蔓延的范围很广,扰乱的情形,也十分厉害。所以民生的凋敝,更甚于秦汉之间。光武帝平定天下后,亦是以安静为治。内之则减官省事,外之则拒绝西域的朝贡,免得敝中国,以事四夷。而又退功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六·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六 洪武二十六年三月丙午朔夜,太白犯诸王星。 命襄阳卫指挥佥事致仕方全、胡良、张胜署中都留守司事。 河东都转运盐使司请增盐额,上不许,止令如旧。 戊申,缅国遣其臣板南速剌进方物。初,上

  • 卷第三·佚名

    (一名中印度那兰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    唐天竺沙门般剌蜜帝译  复次阿难云何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阿难即彼目精瞪发劳者。兼目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明暗。二种妄尘发见居中。吸此尘象名为见性

  •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十六·圆悟克勤

    法语下示宗觉大师佛语心为宗。宗通说亦通。既谓之宗门。岂可支离去本逐末随言语机境作窠。窟要须径截超证透出心性玄妙胜净境界。直彻绵密稳当向上大解脱大休大歇之场。等闲虽似空豁豁地。而力用圆证不拘限量。千人万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二十六·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精进波罗蜜多品第九之二复次舍利子。时彼有情多起邪见横生计执。说法苾刍亦复减少。为人轻贱不生尊重。亦不恭敬亲近供养。有诸苾刍非法说法。

  • 提要·黄道周

    【臣】等谨案坊记集传二卷明黄道周撰道周有三易洞玑别着録此书乃道周在经筵日纂辑进呈之本其自序以为圣人之坊乱莫大于春秋故是书之体以坊记为经而每章之下皆胪举春秋之事以证之但国语所载若内史过之论虢亡近于语怪而

  • 十方千五百佛名经·佚名

      □□□ 胜慧佛 善□□□□□□□□□善见佛 毗琉璃憧佛 □□□□□□□□功德成佛 有功德净佛 □□□□□□□□功德通王佛 雨法华佛 造光明□□□□普明佛 那罗延胜业佛 爱清净佛 日月光佛 普光自在

  • 玄鉴五宗引·佚名

    直指单传初无委曲。五宗不传之妙谁敢举扬。后来法久成毙生出异端。故五家依门傍户者。或设为五位君臣。四种料拣。三关九带。十智同真。门庭各立。互相提唱。虽则一期建立。讵知后代儿孙一个个堕在参天荆棘中。枝上牵

  • 卷第四·宗密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卷第四 敕太原府大崇福寺沙门澄观撰别行疏 圭峰草堂寺沙门宗密述随疏钞 △疏第四忏除业障三一牒名。 复次善男子言忏除业障者。 忏者梵音具云忏摩此云悔过。 △若别说者忏名陈露先

  • 太上化道度世仙经·佚名

    太上化道度世仙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经文分作三品。第一《化道品》,劝人修心炼性,清心寡欲。谓修道者应「持斋奉戒,淡泊为门,身心清静,无爱无憎」。第二《五彩品》,谓

  • 义侠记·沈璟

    传奇剧本。明沈璟著。明吕天成《曲品》以此剧入“上上品”,说:“激烈悲壮,具英雄气色。但武松有妻,似赘。叶子盈添出,无紧要。西门庆斗杀。先生屡贻书于余,云:‘此非盛世事,秘无传。’乃半野商君得本,已梓,吴下竞演之矣。”明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