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耒传
张耒,字文潜,楚州淮阴人。幼时即显得聪颖奇异,十三岁便能写作文章,十七岁所做《函关赋》,已为众人传诵。张耒游学于陈州时,受到学官苏辙的钟爱,因而,能够结识苏轼,苏轼也赏识张耒,称其文章恣意洒脱,淡雅情真,有一唱三叹之声。
张耒于弱冠之年考中进士,历任临淮主簿、寿安县尉、咸平县丞等官职。后入朝为太学录,得范纯仁举荐,迁秘书省正字、著作佐郎、秘书丞、著作郎、史馆检讨。张耒任馆阁之职达八年之久,始终重义自律,淡泊行事。后擢升为起居舍人。绍圣初年(1094),以直龙图阁知润州。因坐党籍之罪徙往宣州,再遭贬谪而监黄州酒税,徙复州。徽宗即位后,张耒被起用为黄州通判,知兖州,既而被召为太常少卿,数月后,再次出知颍、汝二州。崇宁初年(1102),张耒又坐党籍之罪,被削夺官职,主管明道宫。起初,张耒在颍州时,闻知苏轼去世,便为苏轼举哀行服,遭到言官攻击,因而被贬为房州别驾,安置于黄州。崇宁五年(1106),张耒得以自便迁居陈州。
张耒仪表堂堂,有雄才大略,笔锋强健,长于诗词。在苏辙、苏轼、黄庭坚、晁补之等人相继去世后,只有张耒独生于世,因此,许多士人争相师从于他,并且分日载酒菜与之饮食。张耒教人做文强调以理为主,曾著文阐发说:“从六经以下,到诸子百家及诗人辩士的论述来看,其大概都遵循着文以载理、文以载道的原则。因此学做文章,首先要注意明了事理。如果只知做文,不知求理,或者只求做文的技巧,这是前人所不曾有过的。放水于江、河、淮、海,水顺道而行,浩浩荡荡,日夜不停,冲击砥柱,越过高山,到达江湖,归于大海。水流平缓,荡起涟漪;水势汹涌,骤起波涛、风飙、雷霆,致使蛟龙鱼鳖,翻腾出没,这都展示了水的变幻魔力。然而,最初之细水,并不如此,尽管用心开导,但终因其势不足而难遂人愿。沟渠之中,此处有水,彼处又干竭,即便你日夜激水,也不能见到奇异水势,水之所至处,不过是为蛙蛭提供了玩游的天地。江、河、淮、海之水,犹如载理之文,不求奇而奇至。激沟渠之水而求水之奇,是不知理之所在。做文如想以词句见奇,纵然你反复推敲,终究也不会有好效果。这也是做文的一大陋习。”学者认为张耒所讲乃至理名言。张耒晚年做诗崇求平淡,喜欢仿效白居易诗体,而在做词方面,主要仿效张籍。
张耒一生长期闲居,家境清贫,郡守翟汝文打算为他购买公田,却被他谢绝了。张耒晚年监南岳庙,主管崇福宫,去世时,享年六十一岁。建炎初年(1127),张耒被追赠为集英殿修撰。
猜你喜欢 宦者传第二十六·欧阳修 卷四百二十一 元祐四年(己巳,1089)·李焘 卷八·李心传 卷二 天启元年辛酉始、至七年丁·计六奇 竹书统笺卷九·徐文靖 第三章 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八)·陈寅恪 卷之八百四十一·佚名 通志卷一百四十一·郑樵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十六·杜大珪 宋弁传·魏收 辛雄传·李延寿 汉纪十二 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下元狩五年(癸亥、前118)·司马光 卷七十一·纪昀 同治九年九月廿六日·曾国藩 沈寳善·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