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十則 趙州大蘿蔔

第三十則趙州大蘿蔔

舉:僧問趙州:承聞和尚親見南泉,是否?州云:鎮州出大蘿蔔頭。

答人問有三種方法,即是詩經的興賦比。人家問一樁事情,你順理成章的陳述下去,這就是賦的答法。人家問一個道理,你想了想,用個比喻來說明,這就是比的答法。這兩種答,都是在問之後。但還有一種叫做興的答法,是答在問前。

例如詩經裏有一首詩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假如有人問你:聽說你在路上看見某家的新娘子抬過,是嗎?倘使你答這是在何日何地,男家的排場如何、女家的嫁粧如何、如何等等,這就是賦的答法。又若你的答帶上許多詼諧俏皮,把它形容得像老鼠嫁女,又像鍾馗嫁妹,使人聽得笑疼肚腸。於是又問:此時新娘子在花轎裏是怎樣的心理呢?你答、她像是在神前拔得了一支籤在手,單知道是吉籤,但是尚待領籤語來對。也許唸了籤語還是費猜詳。你這樣比來比去,就是比的答法。

而倘使人家問你有沒有看見新娘子,你脫頭脫腦的答說:「桃花」,這就是興的答法了。人家問趙州:聽說你見過南泉?他答:鎮州出大蘿蔔頭,就可比說桃花開得夭夭,是答在問前。人家間,是為想要曉得,答了卻使你更糊塗。是一片春陽的糊塗麼?

「桃之夭夭」與「之子于歸」也可以說是沒有關係。民謠有先是一聲長長的「啊!」唱得很高很遠,而什麼字義也沒有,光是個發聲,有一個世界要開始了。「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也等於發聲的意思,只是已有語義了,可以說是發意。但發聲與發意都不規定下文的內容,像風吹花開,這就是興。它能不規定開花的內容,不是比喻,亦非暗示,本文尚全然是未知,而只是個開始。與本文不相干的一個開始。那發聲是興在風,而發意則是興在於風與花之際,但都不即是說到了花。中國的童謠與民歌裏就多有像這樣的發句。好文章都要如此。不但起句,便是寫到中間亦隨處有看似不相干的句子出來,文章就別有搖曳風姿。這通於做人的道理,亦通於一切做學問的道理。若文字與科學皆只是現象的記錄,人的生涯都可以被情報學來處理,從頭到末只是一本言歸正傳,沒有不相干的字句,這樣煞風景的社會,沒有「興」,就要以「前衛」來作代替品了。偕表姊及哥哥去聽意大利的前衛音樂,愈是新作愈奇奇怪怪,出人不意。同來路上在計程車談論這個,表姊忽道:「你那趙州的說話就像前衛,叫人難懂。

若是禪宗的和尚出來,前衛的小子們就都要請他來帶頭了。」說著,三人都笑起來。天下最好的東西往往與最壞的東西相似。禪宗與前衛,一個是無心,一個是刻意,趙州的是好玩,前衛的是活得無趣了,刻意要造作有趣。

禪宗與前衛,兩者完全是異質,禪僧倒是像小孩,一歲半到二歲的男孩。佛沒有小孩氣,禪宗的小孩氣是黃老的。而佛是像十五六歲人的端正。

且看雪竇禪師對此則的頌:

鎮州出大蘿蔔,天下納孫取則。

只知自古自今,爭辨鵠白烏黑。

賊賊!納僧鼻孔曾拈得。

興的答法就是機。古人說盜天地造化之機者謂之賊。人家不從機字上頭去領會,卻來紛紛議論與考證大蘿蔔的說話,趙州只在一旁暗笑,覺得好玩。他好壞呵!

而那批笨牛亦真會鼻孔都被他拴住了,看了叫人好氣的。

猜你喜欢
  众金刚三昧大仪轨分第九·佚名
  卷四·心圆
  一八 阇尼沙经·佚名
  卷三百七十二·佚名
  成唯识论 第六卷·护法
  卷第十八·费隐通容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七(本)·智周
  金刚般若经疏记会编序·行策
  增集续传灯录卷第一·南石文琇
  集文字禅·蕰上
  卷二十四·佚名
  虚堂和尚语录 第五卷·智愚
  四分律卷第二十八(二分之七明尼戒法)·佚名
  卷第二·佚名
  卷二十五·赜藏主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八十七·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八十七    明 冯惟讷 撰 梁第十四 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隂人初为齐竟陵王府主簿历始兴内史迁广州刺史免官少与梁武帝友善及武帝平建业以云为黄门郎与约同心翊赞迁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卒諡曰文

  • 卷二十 太平興國四年(己卯,979)·李焘

      起太宗太平興國四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春正月丁亥,以右補闕石熙載為兵部員外郎,樞密直學士。   命太子中允直舍人院張洎、著作佐郎直史館華陽勾中正使高麗。   上初即位,謂齊王廷美曰:「太原我必取之。」及議

  • 邺侯外传 全文·李繁

      李泌,字长源,赵郡中山人也。六代祖弼,唐太师。父承休,唐吴房令,休娶汝南周氏。初,周氏尚幼,有异僧僧伽从泗上来,见而奇之。且曰:“此女后当归李氏,而生三子。其最小者,慎勿以紫衣衣之,当起家金紫,为帝王师。”及周氏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宝训卷之一·杨士奇

    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吕 本谨校 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臣陈治本 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臣朱 锦 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臣吕<彳胤-丿>昌谨阅敬天 ○宣德元年正月甲辰以大祀 天地

  • 卷三十·唐·蒋一葵

    【裴度】 〔字中立。元和末为宰相,历事四朝,以全德始终。李义山称为圣相。微时寓洛,尝策蹇天津桥,有二老人倚柱而立,语云:“适忧蔡州未平,须待此人为将。”其仆携书囊从后闻之,归述其事,度曰:“见我龙钟,相

  • 卷之五百七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晋政辑要卷之六·海宁

    恒霍二山 宪书经费 书院经费 书院捐数 文举中额 文场经费 进士旗匾 举人花红 会试盘费 岁进学额 晋省学租 圣贤后裔 圣裔经费 古圣陵庙 喇嘛俸银

  • 仲尼相鲁景公患之晏子对以勿忧第六·晏婴

    仲尼相鲁,景公患之,谓晏子曰:“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孔子相鲁若何?”晏子对曰:“君其勿忧。彼鲁君,弱主也;孔子,圣相也。君不如阴重孔子,设以相齐,孔子强谏而不听,必骄鲁而有齐,君勿纳也。夫绝于鲁,无主于齐,孔子困矣。”居期年

  • 論衡校釋卷第十二·黄晖

      程材篇   盼遂案:量知篇云:「材盡德成,其比於文吏亦彫琢者,程量多矣。」   論者多謂儒生不及彼文吏,漢書兒寬傳:「文史法律之吏。」見文吏利便,而儒生陸落,文選蜀都賦注引蔡邕曰:「凝雨曰陸。」釋名釋地曰:「陸,漉也,水流

  • 五、爱好人生者:陶渊明·林语堂

    所以我们已经晓得,我们如果把积极的人生观念和消极的人生观念适度地配合起来,我们便能得到一种和谐的中庸哲学,介于动作和静止之间,介于尘世的徒然匆忙和完全逃避现实人生之间;世界上所有的一切哲学中,这一种可说是人类生活

  • 卷三·项安世

    钦定四库全书项氏家説卷三宋 项安世 撰説经篇三孔氏古文尚书二十五篇按孔氏所多者虞书则大禹谟一篇夏书则五子之歌征二篇商书则仲虺汤诰伊训三太甲咸有一德三説命凡十篇周书则三泰誓武成旅獒微子蔡仲周官君陈毕命

  • 卷一百八十二·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一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世尊,不勤精进未种善根具不善根。为恶知识所摄受者,於佛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实难信解。佛言:善现,如是如是。如汝所说,不勤精进未种善根具不善根。为恶知识所摄受者,於此所说甚

  • 复周继武居士书·太虚

    继武居士慧鉴:展惠书并所附书,览之心意快然,殆非言喻。虚之起信宗地上菩萨心境说义,得楞伽藏识寄居如来藏中证之。及起信不唯以真如为真如,兼以净法为真如义,又真如亦为所缘缘义。虚皆发端而微,得附书益臻明了,喜何似之?当即将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五十·澄观

    (已下入第五十二经)第五明出现境界。正显分齐之境。兼辨所缘之境。依初义者。前约智以显心。此正明智用分齐。依后义者。前明能知今辨所缘。由所缘无边故。显分齐难思。分齐难思故方穷所缘之境。二义相成如函盖相称。

  •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五·佚名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五年同利养别说戒白二具寿邬波离请世尊曰。大德。于某聚落有一长者。造一住处。诸事具足。舍与四方僧伽。是时长者被王拘执。苾刍闻已弃寺他行。有三宝物及诸资具。被贼偷去。长者得脱。知寺被贼

  • 词学名词释义·施蛰存

    词学读物。施蛰存著。中华书局1988年6月版。《文史知识文库》之一。本书共25篇,对49个词学名词一一解释其涵义及源流演变,既是词学的入门读物,也是一本有价值的词学工具书。文笔深入浅出、通俗流畅,可读性强。

  • 用易详解·李杞

    十六卷。宋李杞撰。李杞字子才,号谦斋,眉山(今属四川)人。生卒年及仕履皆不可考。宋代有三李杞,一为北宋人,官大理寺丞,与苏轼相唱和,见“乌台诗案”。一为朱熹门人,字良仲,平江人。一为此书之作者。《经义考》及《四

  • 不空罥索陀罗尼经·佚名

    唐北天竺婆罗门李无谄译,一十六品,与《不空罥索心咒王经》同,末后心印品第十七,沙门慧日翻,续附,总有二十二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