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福盖正行所集经 第十一卷

福盖正行所集经 第十一卷

龙树菩萨集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此中复说。破戒之人。于诸如来所有种种功德善法。不能成就。譬如王女出降贫士。至彼家已。谓其夫曰。我是王女。所欲如意。当须上妙烧香花鬘。众宝璎珞。严身之具。库藏诸物。皆悉周备。若如是者。我则住此。贫士答曰。如上诸物。家中所无。王女闻已。乃呵责之。如是贫乏。我当去矣。佛言。彼破戒者。亦复如是。不能成就最上清净解脱之女。亦不能得暖顶忍等所烧之香。亦不能得别解脱戒所成之花。亦不能得禅定解脱所成之鬘。亦不能得菩提分等种种库藏。亦不能得闻思修等所成智王。亦不能得最上最胜正等菩提。亦不能得缘觉声闻为其眷属。是破戒者。由无善业。于现生中。则无福德。一切善人。不乐同住。有所言说。人不信用。于出世间所有如来功德法财。则为永失

是时会中。尊者阿难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云何世尊。于弟子中毁犯戒者。不为宣说甚深法要。不复摄受。而见摈斥。咸谓如来非大悲者。佛告阿难。我于世间一切众生。平等怜慜。于所说法。心无吝惜。由彼非器。不能堪任。故不为说。非如世间智者说法。于诸众生。有违顺相。若相违者。不为宣说。如拳握物。秘之不与。如有国王。作大施会。召诸沙门。婆罗门等。所须之物。皆给与之。有婆罗门。从余方来。住立王前。多乞诸物。王闻语已。悉不与之。时有近臣。劝王随意施婆罗门。王乃答曰。非有所吝。此人无德。故不与也。佛言。阿难。我亦如是。由彼破戒。非是法器。故不为说。设为彼说。不能领受。如器有窍。不堪贮水。纵使昼夜勤力添汲。寻复漏失。是破戒者。不能容受功德法水。亦复如是。设使少分违犯禁戒。是人亦于菩提分等。种种法宝。不能成办。当知是人。所持净戒。不名圆满。不复增长。如是戒行。不增长故。于解脱法。亦不增长。于解脱法。不增长故。彼所获得。非寂静道。但得名为相似解脱。若于戒法。坚持不犯。是人则于菩提分等。种种法财。各各入解。如理思惟。得安隐住。汝等比丘。于此经典。常乐受持。为人演说施戒功德。得成福盖

若诸比丘。住正思惟。亲近善友。乐闻正法。能除世间忧畏热恼。遮遣恶法。不令生起。如灭炽火。使无遗余。若诸比丘。住邪思惟。引生放逸。令心散乱。则唯摄取五欲因缘。是诸有情生烦恼处。决定失坏诸功德法。如非时雹。伤其苗稼。能招世间种种灾难。常怀谄曲。无有惭耻。为彼白衣。讥毁轻慢。此非法人。志意下劣。于彼沙门清净善果。心不希乐。于诸如来甘露法水。则不能饮。乐作诸恶。求趣险道。摄取地狱。饿鬼傍生。极恶苦处。而为依止。若于佛言。心不信受。虽少犯戒。则受剧报。何况广多造作恶业。所感之果。其苦难量。如伊罗叶龙王因缘经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嚩啰拏城。施鹿林中。仙人堕处。为诸大众。宣说法要。时伊罗叶龙王。知佛世尊在彼说法。发清净心。欲诣佛所。亲近供养。即作是念。我身龙属。多诸冤仇。傥相会遇。必为损害。乃变己身。作转轮王。相貌端严。威德自在。众宝璎珞。庄严其身。持妙伞盖。乘宝辇舆。七宝千子。内外营从。复以九十俱胝军众。前后围绕。复有百千外道梵志。婆罗门等。诸乞丐者。皆悉随从。威神翊卫。如天帝释。即时奔趋如来法会

尔时世尊。有诸四众。天龙药叉乾闼婆等。恭敬围绕。而为说法。时彼众会。见是事已。咸生惊疑。前白世尊。此为何王。威德乃尔。佛语大众。此非人王。且待须臾。自当知之。时彼龙王。到佛所已。头面礼足。退坐一面。佛言。龙王。汝昔愚痴。今受此报。复有何缘。而至于此。宜应速疾起离此处。舍其变现。而作本形。可复来此。显示众会。时彼龙王白言。世尊。我辈龙身。然多冤对。忽此相逢。定兴灾难。由是之故。为变化也。时佛世尊闻是说已。敕金刚手大药叉神。为彼龙王。随逐守护。令至余处。乃复本形。其身长大。粗涩干裂。种种恶相。积集成躯。由先业故。而有七头。一一头上。有伊罗树。由彼树故。动摇苦楚。脓血交流。极甚臭秽。无数蛆虫之所[口*(赞-贝+日)]食。复本形已。还至佛所。彼龙之首。在嚩啰拏城。其尾所至。怚叉尸罗国。时诸大众。久离贪者。睹是恶状。犹生惊怖。咸作是念。此何有情。感报如是。而来此耶。佛语大众。此乃适变作转轮王。来至我所。遣令起去现本相。尔时诸沙门。闻佛说已。咎嗟懊恼。默然而住。时伊罗叶龙王。既作龙身。悲啼白佛。唯愿世尊。大慈怜愍。记我何时。脱此恶趣。佛言。龙王。今为汝说。当生谛信。却后当来。众生寿命八万岁时。有佛出世。名曰慈氏。彼佛记汝所经时分。脱此龙身。是时龙王。闻佛说已。举声号哭。泪若河流。佛以大慈。善言诲喻。汝当自咎。徒增悲苦。今此会中。难可久处。时彼龙王。深自克责。我此恶业。无相似者。愿承佛力。早离此苦。乃作誓曰。从是已后。尽未来世。心不邪思。不生放逸。乃至蝼蚁。不生杀害。作是说已。顶礼佛足。即于会中。忽然不现

时彼阿难即从座起。一心合掌。乃问如来。而此龙王。先作何罪。堕龙趣中。复由何业。而有七头。一一头上。有伊罗树。动摇痛苦。脓血交流。唯愿如来。为我等辈。说其因缘。令知罪犯

尔时世尊谓阿难曰。乃往过去贤劫之中。众生寿命二万岁时。有佛出世。名迦摄波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时彼龙王。于佛法中。出家修道。作三藏比丘。厌怖烦恼。修远离行。于空闲处。习奢摩他。从定出已。日已过中。入彼聚落。而行乞食。或有所得。或无所得。为人所呵。生诸烦恼。出其聚落。至阿兰若。伊罗树下。往返游行。因以两手。而取其叶。如是数四。摘已复摘。碎以弃之。时佛知已。呵彼比丘。为说戒相。俾令悔谢。彼不信受。而作是言。此无情物。何咎之有。由二因缘。受斯苦报。过时乞食。生于龙中。由不信故。生伊罗树

佛语诸比丘。彼伊罗叶龙王。作少恶因。今受多苦。自作其因。自受其果。非外地界水火风界。而能招集。皆由内心之所造作

若诸有情。毕竟乐作非法黑业。于恶趣中。定受苦报。若诸有情。毕竟乐作清净白业。于人天中。定受乐报。若诸有情。所作之业。善恶相参。杂受其报。是故比丘。于彼黑业。毕竟莫造。于彼白业。决定修作。果报卒至。犹如瀑流。善恶之业。影响无差。如有颂云

设经无量劫  彼业不能坏

果报成熟时  众生决定受

佛言。汝等比丘。当依佛语。如理思惟。于诸禁戒。不应少犯。是故我今委细分别毁戒过患。为令有情。深生怖畏。永断诸恶。勤行众善。汝等比丘。于此经典。为人演说。成就福盖

是时会中尊者阿难陀白言。世尊。是持戒相。云何了知。佛告阿难。欲入佛法。先持五戒。谓不杀生。离不与取。远欲邪行。断虚妄语。饮酒放逸。如是行相。各各了知。阿难。在在处处。城邑聚落。有诸善人清信士女。依止善法。乐持净戒。发生净心。于此五戒。尽其形寿。而能奉持

如造作福业经说。云何持戒得成福事。若人能于一切有情。不行杀戮。是人得名持不杀戒。杀生者。从初起心。决定当杀何等物命。或令他杀。起加行心。正断彼命。剸割受用。是人名为得杀生罪

若人于他所有财物。离不与取。是人得名持不盗戒。偷盗者。谓于他物。不与而取。或行劫掠。或他遗忘。隐而不与。乃至从初。起加行心。盗其物已。是人名为得偷盗罪

若人能离一切染欲。或于他色。不生侵犯。是人得名持不淫戒。欲邪行者。非亲族家。炫卖里巷。生染欲处。皆不应往。或他亲眷。常所守护。巧设方便。遗其珠璎。或他遭难而生强逼。如是起心。乃至所作。是人名为得邪欲罪。若人能离虚妄所说。发言诚谛。心口不违。是人名持不妄语戒。妄语者。谓见言不见。不实言实。如律中说。如有比丘。自远方来。或有问言。见某人不。彼实见已。答言不见。如是等类。得妄语罪

若人于酒。诫已不饮。或风飘香。亦不欲嗅。是人名持不饮酒戒。酒有三种。一曰苏啰谓以米肌:秃显熳鳌6幻妨āNㄓ酶;蚧ㄒ兜取H≈伞4硕志啤>呱阄丁R蚍缙恪N沤杂R衙宰怼T蛏乓荨H荒宁*也](切身下同)。此略不说。是三种酒。若乐饮者。是人名为得饮酒罪。又如难祢迦经说。摩[宁*也]酒者。不应造作。比丘饮已。引生放逸。损费财物。受用不充。增益嗔恚。或相驱击。恶言相加。多诸诤讼。已至失衣。裸形无愧。恶名流布。善人远离。废忘诵习大乘经典。减损智慧。增长无明。不敬三宝。父母宗亲。于族姓中。不为崇重。如是破戒。由饮如上三种酒故。生诸过失。是故应知。于杀生等。不复造作。常当远离

猜你喜欢
  阿毗昙心论卷第一·佚名
  卷第一·道世
  序·楚石梵琦
  仰山伟禅师·惠洪
  指月录卷之十一·瞿汝稷
  第七 神足相应·佚名
  四明尊者教行录卷第六·宗晓
  大雲初分入行健度第二十六·佚名
  卷第二·呆翁行悦
  例言·行策
  四十三、首山竹篦·慧开
  卷第九·佚名
  第十四品·佚名
  净土圣贤录续编卷四·胡珽
  问慧品第一·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唐婉·唐圭璋

      陆游妻,为陆游母所逼离异,改适赵士程,怏怏而卒。   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尝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

  • 序·朱祖谋

    唐诗、宋词,各极一代文学之盛,是我国韵文发展史上光芒万丈的两座高峰。然而唐诗和宋词总集的编纂,却有迥然不同的历史。清代康熙年间问世的《全唐诗》,是一部官修书。它既有明末胡震亨的《唐音统签》和清初季振宜的《唐诗

  • 天台续集拾遗·李庚

    诗一首奉送崇教大师归天台山寿昌寺杨 亿暂别云山已及方袍初日耀兰芽吟诗池上生春草説法庭中散寳花桂檝去依随岸桞松轩归赏赤城霞御书满箧新颁得应向三吴到处夸七言八句诗一章送崇教大师南归陈尧叟能名浄行达皇闱振

  • 卷一百七十九·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七十九笔类五言古咏笔          【梁】武 帝昔闻兰蕙月独是桃李年春心倘未写为君照情筵咏笔          【梁】徐 摛木自灵山出名因瑞草传纎端奉积润弱质散

  • 卷六十一 漢紀五十三·司马光

      起閼逢閹茂(甲戌),盡旃蒙大淵獻(乙亥),凡二年。   孝獻皇帝興平元年(甲戌、一九四年)   春,正月,辛酉,赦天下。   甲子,帝加元服。   二月,戊寅,有司奏立長秋宮。詔曰:「皇妣宅兆未卜,何忍言後宮之選乎!」壬午,三公奏改葬

  • 越绝卷第十一·袁康

      越绝外传记宝剑第十三   昔者,越王句践有宝剑五,闻于天下。客有能相剑者,名薛烛。王召而问之,曰:“吾有宝剑五,请以示之。”薛烛对曰:“愚理不足以言,大王请,不得已。 ”乃召掌者,王使取毫曹。薛烛对曰:“毫曹,非宝剑也。夫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三·杨士奇

    宣德三年五月壬子朔行在礼部右侍郎李琦工部右侍郎罗汝敬等使交阯还黎利遣头目黎器何甫等随琦等奉表谢恩且告陈氏孙暠于今年正月初十日卒陈氏子孙并绝国人推利谨守其国以俟朝命○亦力把里使臣打剌罕马黑麻等以马来鬻有

  • 卷之一百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中·吴伟业

    ◎唐王明唐王聿键,小字长寿,太祖九世孙也。喜读书,好任侠;袭爵后,坐杀两叔以复父仇,废锢凤阳,弘光僭号,赦出。金陵破,随郑鸿逵入闽,抚臣张肯堂、按臣吴春枝等与郑氏拥而立之,以乙酉六月望日僭号,改元隆武。封弟聿钅粤为唐王,郑芝龙

  • ◎斯文又弱一个·李定夷

    参议院参政杨惺吾先生守敬于民国三年逝世,兹特将先生事迹详志之。先生湖北宜都县人,同治壬戍科举人,曾任黄冈县学及黄冈府学教授,选授安徽霍山县知县,由张文襄改保内阁中书,历充礼部礼学馆顾问、出使日本大臣随员、湖北勤成

  • 皇王大纪卷五十四·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灵王二十二年冬十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春正月伯薨諡曰孝公子益姑嗣晋悼夫人丧孝公晋侯不彻乐邾畀我奔鲁葬其君陈侯如楚公子黄愬二庆于楚楚人召之使庆乐往杀之庆氏以陈叛楚屈建从陈侯围陈陈人城板坠而

  • 第二十一卷 元·缪荃孙

    金泽镇颐浩寺记在青浦拓本连额高七尺五寸,广三尺八寸,正书十六行,行三十七字,字径寸许。颐浩寺记篆书二行,行二字,字径四寸。松江府颐浩寺记前朝奉大夫大理少卿牟撰杭州路大明庆寺住持宗主佛鉴智融慧照悟明净戒大师嗣良书杭

  • 卷二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二十四 【起癸丑汉武帝元朔元年○止丙子汉武帝元封六年】凡二十四年 表例说 【臣】之枢谨按武帝元鼎二年始通西域至宣帝神爵三年始置西域都护其西域五十余国因事错杂互见而道里远近

  • 非命下第三十七·墨子

    子墨子言曰:凡出言谈,则必可而不先立仪而言。若不先立仪而言,譬之犹运钧之上而立朝夕焉也,我以为虽有朝夕之辩,必将终未可得而从定也。是故言有三法。何谓三法?曰:有考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恶乎考之?考先圣大王之事。恶乎原

  • 卷三十八·王与之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订义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三十八   宋 王与之 撰春官宗伯下大司乐中大夫二人乐师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郑康成曰大司乐乐官之长○王氏详説曰周礼

  • 唐玄宗文集·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文集,据《全唐文》整理,共930篇。其中制212、诏357、敕154、诰13、批64、册文51、书29;有关宰相张说15、宰相张九龄57、玄元皇帝(老子)13、道士李含光20篇。其中有《禁弋猎诏》、《禁采捕诏》、《禁弋猎采捕诏

  • 玄虚子鸣真集·佚名

    玄虚子鸣真集,元朝玄虚子撰,卷首有元宪宗元年(1251)玄虚子门徒张志明序文,可知此书出于元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书中辑录七律、七绝诗四十五首,多抒写全真道道士闲居养索之情趣,歌咏明心修性之事。如云:「人间利害

  • 通鉴释文辨误·胡三省

    史籍考辨著作。宋末元初胡三省撰。12卷。司马光《资治通鉴》出,南宋蜀人史炤为之作《通鉴释文》30卷,然多谬误疏漏。又有托名司马康的海陵本《释文》及蜀费氏进修堂本《音释》,皆蹈袭炤作,乖舛弥甚。胡三省既撰《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