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第四卷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第四卷
尊婆须蜜造
符秦罽宾三藏僧伽跋澄等译
三昧揵度首
又世尊言。诸比丘集聚来会有二因缘。若当论经深义。若当贤圣默然口不出言。云何论经深义。云何贤圣默然口不出言。或作是说。于欲不着。观欲恶露不净是谓论经深义。于第二禅贤圣默然思惟。尊者大目揵连亦作是说。于是比丘思惟第二禅。是谓贤圣默然。或作是说。十二因缘。是谓论经深义思惟十二因缘。是谓贤圣默然。或作是说。契经偈决广布是深经义。心专一不乱而听法。是谓贤圣默然。或作是说。弃一切恶行。是深经义。念弃一切行而思惟之。是谓贤圣默然。或作是说。空无想愿分别广布。是深经义。思惟空无想愿。是谓贤圣默然。或作是说。分别四贤圣谛。是深经义。善思惟四贤圣谛。是贤圣默然。或作是说。法论者。合集人民布现等法。贤圣默然者。思惟不净观。法起则起法灭则灭。或作是说。说法声远闻。是谓法论。思惟内事。是谓贤圣默然。复次集聚来会。亦是其事。当说诸法。已说当善听之。于彼法论亲近贤圣。譬如戒轮定轮智慧轮解脱轮解脱智慧见智慧轮。乃至十二因缘轮。闻此轮已持讽诵读。意不染着不厌。心不乱善思惟。是谓贤圣默然。如所说尊大目揵连贤圣默然。此是其义。昙摩提那比丘尼作是说。彼比丘从灭尽三昧起。近三更乐寂更乐不用定更乐。无想更乐。云何寂更乐。云何不用定更乐。云何无想更乐。或作是说。空解脱门是寂更乐。无愿解脱门不用定更乐。无想解脱门是无想更乐。或作是说。彼从灭尽三昧起缘涅槃无漏故。不用定现在前。即当言不用定。彼不用定彼无想定。无漏不用定。不用定缘涅槃无想也。复次彼从灭尽三昧起。住有想无想。起若干心。当言近无想更乐。彼住时入不用定起若干心。当言近不用定更乐。若住彼时起识处起若干心。当言近寂更乐。是谓其义。于五三昧彼起若干心。当言起心。犹如渐渐睡眠觉便速起疾。如是渐渐入灭尽三昧不渐渐起。当言是观。颇有二斯陀含成就无漏一禅现在前第二禅不现在前耶。或作是说有。若应空者则现在前。若应无愿者不现在前。或作是说。若所依有力者。则现在前。若所依力少则不现在前。或作是说。若利根者则现在前。若钝根者不现在前。或作是说。若厌欲界弃欲界行则现在前。若厌三界弃三界行则不现在前。复次未曾有所造行入无漏。三昧观应无漏。颇初禅中间近灭尽三昧耶。或作是说。有若得骠骞度三昧。则于禅中间入灭尽三昧也。或作是说。若依初禅等越次取证。则于初禅中间四谛所断结使。则近灭尽三昧。问彼非近初禅中间。入三昧彼便得近。或作是说。初禅中间入第二禅时。梵天上诸相应结。则得灭尽。问必起禅中间。是故不近禅中间。或作是说。若依初禅中间等越次取证。彼于初禅中间四谛所断结。近灭尽三昧。问此非初禅中间。何以故。必起世俗禅中间。贤圣道而现在前。复次非入初禅中间近灭尽三昧。结使未尽。外观尽彼智种俱住之法。当无觉有观即起不灭尽。如乐众生入慈三昧。非一切众生有乐。彼三昧为缘何等。或作是说。诸乐众生即彼因缘。问不缘一切众生有其慈。或作是说。一切众生有其乐根彼即缘。问非一切众生有乐根现在前。亦有现在众生有乐根。或作是说。若自更乐彼一切众生解脱。问非以此乐使众生乐。或作是说。非以慈堂一切众生有乐。复次以此方便坚住其心灭诸嗔恚成就诸法。问以颠倒故灭诸嗔恚。复次觉诸众生有其乐根。求众乐解脱。施恩众生皆成就之。如本所说。彼三昧当言颠倒。当言不颠倒。或作是说。当言非颠倒。诸乐众生是其因缘。或作是说。当言非颠倒。一切众生皆乐根。此是慈因缘。如本所说。复次当言非颠倒。嗔恚灭尽。如苦众生入慈三昧。非一切众生有苦。彼三昧为缘何等。或作是说。诸苦众生彼即其因缘。或作是说。一切众生有苦根。彼悲是其缘。或作是说。非以悲堂故一切众生有苦。复次以此方便而坚住其心。灭其害心。复次觉诸众生有苦相苦解脱。并及悲一切众生。皆求使安。如本所说。彼三昧当言颠倒。当言非颠倒。或作是说。言非颠倒。诸苦众生即是其缘。或作是说。当言非颠倒。灭其害心。如喜众生入喜三昧。非一切众生喜。彼三昧为缘何等。或作是说。诸喜众生是其缘。或作是说。一切众生有喜根。是喜其缘。或作是说。自得欢喜。欲使一切众生同。或作是说。非以喜堂故一切众生有喜。复次以此方便坚住其心。灭诸愁忧。复次觉诸众生欢喜相喜解脱。于一切众生同喜。如本所说。彼三昧当言颠倒。当言非颠倒。或作是说。当言非颠倒。诸喜众生即是因缘。或作是说。当言非颠倒。一切众生有喜根。是故是喜因缘。如本所说。复次当言非颠倒。愁有差违。又世尊言。于是比丘当修安般守意断诸观想。云何当修安般守意断诸观想。或作是说。修安般守意入第二禅。已入第二禅观已越过。问亦有余方便入第二禅。是故余方便断诸观想。或作是说。修安般守意依色界回转。不依观想断诸观想。此亦如上所说。或作是说。计出入息。有一缘于中无观无觉。如是断诸观。此亦如上所说。复次安般守意缘近不缘为若干缘无众生。彼少生业断诸观想。又世尊言。遍观诸身觉出息。遍观诸身觉入息。云何遍观诸身出息。云何遍观诸身入息。或作是说。观身尽无常觉出入息。问不从三昧起耶。答曰。三昧不起。彼方便必作不疑。或作是说。观身一切不净。出息入息。俱不染着亦不舍。或作是说。一切身中出息入息皆悉觉知。或作是说。一切身中观色界观回转时。出息入息不摄其想亦不舍。复次以此方便坚住其心。以此事广思惟之。云何入第四禅尽出入息。或作是说。计出入息时。即彼觉知入第四禅。于中出入息能悉灭之。问以余方便入第四禅。彼出入息灭耶。或作是说。入第四禅时。于四禅地息有回转。壅诸毛孔无出入息。问不从起三昧。出入息不回转耶。答曰。起更依余息回转。或作是说。如入初禅遂便增长。第二禅微第三亦微。如是渐渐息时第四禅无有。复次捐弃觉彼时禅出入息不回转。以何等故。生欲界众生得禅。于禅不退。命终时便生色界。已生色界得一切禅。于禅不退。便命终还生色界。或作是说。此间行对地。此间起禅而生彼间。设彼入三昧。设生彼间者有报。不以报有报。问如今无有彼没还生彼间耶。或作是说。入第三禅净气味相应。无漏禅净得生彼间。于气味相应。退以无漏般涅槃。如是生彼间。若净禅三昧即生彼间。若入气味相应禅。于彼间退。若入无漏禅。即于彼间而般涅槃。或作是说。此间入四种禅。渐渐退住退增上退。渐渐退住退生彼间。增上退越彼间。厌退般涅槃。如是生彼间。若入渐渐退三昧。便于彼间退。若入住退三昧即生彼间。若入增退三昧超越彼地。以无漏道于彼间般涅槃。或作是说。非以禅得生彼间。行垢染着得生彼间。若已行对死者。若复住彼间。以行对不死即生彼间。若不以禅生彼间者。非中间禅生彼间。答曰。无苦。若依未来禅还欲爱尽。于中间禅得生彼间。复次此二俱非妙。众生生欲界得诸禅。色爱未尽便命终生色界。色爱尽无色爱未尽。命终不生色无色界。无色界爱尽。便命终生无处耶。问云何受报耶。答曰。若爱尽报相应则无也。如彼前则随后。中间相应报果生色界。众生得禅色爱未尽。便命终不作方便求生欲界。若不厌弃方便不增。方便求者便生。生色界爱尽。无色爱未尽。便命终不生无色界。无色界爱尽。命终生无处所。问云何今受报耶。答曰。无有定受相应行报。于色界行禅甚难得。况无色界三昧也
猜你喜欢 卷第六十五·德清 卷第三十六·佚名 法句经疏·佚名 卷一百二十七·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一·唐慧琳 卷第十·应庵昙华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四·欧阳竟无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二·佚名 卷第十·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五十卷·佚名 评宝明君中国佛教之现势·太虚 止观坐禅法要记·智顗 卷十九·佚名 选佛谱卷第三·智旭 卷第三·祖琇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