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八

五灯全书卷第八

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

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

南岳下第三世

盐官安国师法嗣

襄州关南道常禅师

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举拄杖曰。会麽。曰不会。师便打 师每见僧来参礼。多以拄杖打趂。或曰。迟一刻。或曰。打动关南鼓。而时辈鲜有唱和者。

洪州双岭玄真禅师

初问道吾。无神通菩萨。为甚麽足迹难寻。吾曰。同道者方知。师曰。和尚还知否。吾曰不知。师曰。何故不知。吾曰。去。你不识我语。师後於盐官处悟旨。

杭州径山鉴宗禅师

湖州钱氏子。依本州开元高闲出家。学通净名思益经。後往盐官。决择疑滞。唐咸通中住径山。有小师洪諲。以谭论自矜。(諲。即法济大师)师谓之曰。佛祖正法。直截亡诠。汝筭海沙。於理何益。但能莫存知见。泯绝外缘。离一切心。即汝真性。諲茫然。遂礼辞。游方至沩山。方悟玄旨。乃嗣沩山。师咸通丙戌闰三月五日示灭。諡无上大师。塔大寂岩下。

归宗常禅师法嗣

福州芙蓉山灵训禅师

初参归宗。问如何是佛。宗曰。我向汝道。汝还信否。曰和尚诚言。安敢不信。宗曰。即汝便是。师曰。如何保任。宗曰。一翳在眼。空花乱坠 师辞。宗问。甚麽处去。师曰。归岭中去。宗曰。子在此多年。装束了却来。为子说一上佛法。师结束了上去。宗曰。近前来。师乃近前。宗曰。时寒途中善为。师聆此言。顿忘前解。归寂。諡弘照大师。塔曰圆相。

襄阳谷城高亭和尚

有僧自夹山来礼拜。师便打。僧曰。特来礼拜。何得打某甲。僧再礼拜。师又打趂。僧回举似夹山。山曰。汝会也无。曰不会。山曰。赖汝不会。若会。即夹山口瘂。

新罗大茅和尚

上堂。欲识诸佛师。向无明心内识取。欲识常住不凋性。向万物迁变处识取 问。如何是大茅境。师曰。不露锋。曰为甚麽不露锋。师曰。无当者。

五台山智通禅师

初在归宗会下。忽一夜连呌曰。我大悟也。众骇之。明日上堂。众集。宗曰。昨夜大悟底僧出来。师出曰。某甲。宗曰。汝见甚麽道理。便言大悟。试说看。师曰。师姑元是女人作。宗异之。师便辞去。宗门送与提笠子。师接得笠子。戴头上便行。更不回顾。後居台山法华寺。临终有偈曰。举手攀南斗。回身倚北辰。出头天外看。谁是我般人。

大梅常禅师法嗣

新罗国迦智禅师

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待汝里头来。即与汝道 问。如何是大梅的旨。师曰。酪本一时抛。

杭州天龙和尚

上堂。大众。莫待老僧。上来便上来。下去便下去。各有华藏性海。具足功德。无碍光明。各各参取。珍重 问。如何得出三界去。师曰。汝即今在甚麽处。

佛光满禅师法嗣

杭州刺史白居易

字乐天。久参佛光得心法。兼禀大乘金刚宝戒。元和中。造于京兆兴善法堂。致四间(语见兴善章)十五年牧杭州。访鸟窠和尚。有问答语句。(见鸟窠章)甞致书于济法师。以佛无上大慧。演出教理。安有狥机高下。应病不同。与平等一味之说相反。援引维摩及金刚三昧等六经。辟二义而难之。又以五蕴十二缘说名色。前後不类。立理而徵之。竝钩深索隐。通幽洞微。然未覩法师醻对。後来亦鲜有代答者。复受东都凝禅师。八渐之目。各广一言。而为一偈。释其旨趣。自浅之深。犹贯珠焉。凡守任处。多访祖道。学无常师。後为宾客。分司东都。罄己俸修龙门香山寺。寺成自撰记。凡为文动关教化。无不赞美佛乘。见于本集。其历官次第。归全代祀。即史传存焉。

五泄默禅师法嗣

福州龟山正元禅师

宣州蔡氏子。甞述偈示徒。一曰。沧溟几度变桑田。惟有虗空独湛然。已到岸人休恋筏。未曾度者要须船。二曰。寻师认得本心源。两岸俱元一不全。是佛不须更觅佛。只因如此便忘缘。咸通己丑。终于本山。寿七十八。腊五十四。敕諡性空大师。慧观之塔。

苏溪和尚

僧问。如何是定光佛。师曰。鸭吞田螺。曰还许学人转身也无。师曰。眼睛突出。

盘山积禅师法嗣

镇州普化和尚者

不知何许人也。师事盘山。密受真诀。而徉狂。出言无度。暨盘山顺世。乃於北地行化。或城市。或塚间。振一铎曰。明头来。明头打。暗头来。暗头打。四方八面来。旋风打。虗空来。连架打。一日临济。令僧捉住曰。总不恁麽来时如何。师拓开曰。来日大悲院里有斋。僧回举似济。济曰。我从来疑着这汉 凡见人无高下。皆振铎一声。时号普化和尚。或将铎就人耳边振之。或附其背。有回顾者。即展手曰。乞我一钱 非时遇食亦吃。甞暮入临济院。吃生菜。济曰。这汉大似一头驴。师便作驴鸣。济谓直岁曰。细抹草料着。师曰。少室人不识。金陵又再来。临济一只眼。到处为人开 师见马步使。出喝道。师亦喝。道作相扑势。马步使令人打五棒。师曰。似即似。是即不是 师甞於闤闠间。摇铎唱曰。觅个去处不可得。时道吾遇之。把住问曰。汝拟去甚麽处。师曰。汝从甚麽处来。吾无语。师掣手便去 临济一日与河阳木塔长老。同在僧堂内坐。正说师每日在街市。掣风掣颠。知他是凡是圣。师忽入来。济便问。汝是凡是圣。师曰。汝且道。我是凡是圣。济便喝。师以手指曰。河阳新妇子。木塔老婆禅。临济小厮儿。却具一只眼。济曰这贼。师曰贼贼。便出去 唐咸通初。将示灭。乃入市谓人曰。乞我一个直裰。人或与披袄。或与布裘。皆不受。振铎而去。临济令人送与一棺。师笑曰。临济厮儿饶舌。便受之乃辞众曰。普化明日去东门死也。郡人相率送出城。师厉声曰。今日葬不合青乌。乃曰。明日南门迁化。人亦随之。又曰。明日出西门方吉。人出渐稀。出已还返。人意稍怠。第四日自擎棺。出北门外。振铎入棺而逝。郡人奔走出城。揭棺视之。已不见。唯闻空中铎声渐远。莫测其由。

麻谷彻禅师法嗣

寿州良遂禅师

参麻谷。谷见来。便将鉏头去鉏草。师到鉏草处。谷殊不顾。便归方丈。闭却门。师次日复去。谷又闭门。师乃敲门。谷问阿谁。师曰良遂。才称名。忽然契悟。乃曰。和尚莫谩良遂。良遂若不来礼拜和尚。洎被经论赚过一生。谷便开门相见。及归讲肆。谓众曰。诸人知处。良遂总知。良遂知处。诸人不知。

东寺会禅师法嗣

吉州薯山慧超禅师

洞山来礼拜次。师曰。汝已住一方。又来这里作麽。曰良价无奈疑何。特来见和尚。师召良价。价应诺。师曰。是甚麽。价无语。师曰。好个佛。只是无光焰。

西堂藏禅师法嗣

虔州处微禅师

僧问。三乘十二分教。体理得妙。与祖意是同是别。师曰。须向六句外鉴。不得随声色转。曰如何是六句。师曰。语底默底。不语不默。总是总不是。汝合作麽生。僧无对 问仰山。汝名甚麽。山曰慧寂。师曰。那个是慧。那个是寂。山曰。只在目前。师曰。犹有前後在。山曰。前後且置。和尚见个甚麽。师曰。吃茶去。

章敬晖禅师法嗣

京兆大荐福寺弘辩禅师

唐宣宗召问。禅宗何有南北之名。对曰。禅门本无南北。昔如来以正法眼。付大迦叶。展转相传。至二十八祖菩提达磨。来游此方为初祖。暨第五祖弘忍大师。在蕲州东山开法。时有二弟子。一名慧能。受衣法居岭南。为六祖。一名神秀。在北扬化。其後神秀门人普寂者。立秀为第六祖。而自称七祖。其所得法虽一。而开导发悟。有顿渐之异。故曰南顿北渐。非禅宗本有南北之号也。帝曰。云何名戒。对曰。防非止恶。谓之戒。帝曰。云何为定。对曰。六根涉境。心不随缘。名定。帝曰。云何为慧。对曰。心境俱空。照览无惑。名慧。帝曰。何为方便。对曰。方便者。隐实覆相。权巧之门也。被接中下。曲施诱廸。谓之方便。设为上根。言舍方便但说无上道者。斯亦方便之谭。乃至祖师元言忘功绝谓。亦无出方便之迹。帝曰。何为佛心。对曰。佛者西天之语。唐言觉。谓人有智慧觉照为佛心。心者佛之别名。有百千异号。体唯其一。无形状。非青黄赤白男女等相。在天非天。在人非人。而现天现人。能男能女。非始非终。无生无灭。故号灵觉之性。如陛下日应万机。即是陛下佛心。假使千佛共传。非外心别有所得。也帝曰。如今有人念佛如何。对曰。如来出世。为人天师。善知识。随根器而说法。为上根者。开最上乘。顿悟至理。中下者。未能顿悟。是以佛为韦提希。权开十六观门。令念佛生於极乐。故经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帝曰。有人持经念佛持呪求佛如何。对曰。如来种种开赞。皆为最上一乘。如百川众流。莫不朝宗于海。如是差别诸数。皆归萨婆若海。帝曰。祖师既契会心印。金刚经云无所得法如何。对曰。佛之一化。实无一法与人。但示众人各各自性同一法藏。当时然灯如来。但印释迦本法。而无所得。方契然灯本意。故经云。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是法平等。修一切善法。不住於相。帝曰。禅师既会祖意。还礼佛转经否。对曰。沙门释子。礼佛转经。葢是住持常法。有四报焉。然依佛戒修身。参寻知识。渐修梵行。履践如来所行之迹。帝曰。何为顿见。何为渐修。对曰。顿明自性。与佛同俦。然有无始染习。故假渐修对治。令顺性起用。如人吃饭。不一口便饱。师是日辩对七刻。赐紫方袍。号圆智禅师。仍勅修天下祖塔。各令守护。

福州龟山智真禅师

扬州柳氏子。初谒章敬。敬问。何所而至。师曰。至无所至。来无所来。敬虽默然。师亦自悟 住後上堂。动容瞬目。无出当人。一念净心。本来是佛。仍说偈曰。心本绝尘何用洗。身中无病岂求医。欲知是佛非身处。明鉴高悬未照时 後值武宗沙汰。有偈示众曰。勅命如雷下翠微。风前垂泪脱禅衣。云中有寺不容住。尘里无家何处归。明月分形处处新。白衣宁坠解空人。谁言在俗妨修道。金粟曾为居士身。忍僊林下坐禅时。曾被歌王割截肢。况我圣朝无此事。只令休道亦何悲。暨宣宗中兴。乃不复披。缁咸通乙酉。终于本山。寿八十四。腊六十。勅諡归寂禅师。塔曰秘真。

临洮金州操禅师

请米和尚斋。不排座位。米到展坐具礼拜。师下禅牀。米乃就师位坐。师却席地而坐。斋讫。米便去。侍者曰。和尚受一切人钦仰。今日坐位被人夺却。师曰。三日後若来。即受救在。米三日後果来。曰前日遭贼(僧问镜清。古人道。前日遭贼意旨如何。清云只见锥头利不见凿头方)。

朗州古堤和尚

寻常见僧来。但曰。去。汝无物性。僧无对。或有对者。莫契其旨。仰山到参。师曰。去汝无佛性。山叉手近前三步应诺。师笑曰。子甚麽处得此三昧来。山曰。我从耽源处得名。沩山处得地。师曰。莫是沩山的子麽。山曰。世谛即不无。佛法即不敢。山却问。和尚从甚处得此三昧。师曰。我从章敬处得此三昧。山叹曰。不可思议。来者难为凑泊。

河中府公畿和尚

僧问。如何是道。如何是禅。师以偈示之曰。有名非大道。是非俱不禅。欲识个中意。黄叶止啼钱。

永泰湍禅师法嗣

湖南上林戒灵禅师

初参沩山。山曰。大德作甚麽来。师曰。介胃全具。山曰。尽卸了来。与大德相见。师曰。卸了也。山咄曰。贼尚未打。卸作甚麽。师无对。仰山代曰。请和尚屏却左右。沩山以手揖曰。诺诺。师後参永泰。方谕其旨。

五台秘魔岩和尚

常持一木叉。每见僧来礼拜。即叉却颈曰。那个魔魅。教汝出家。那个魔魅。教汝行脚。道得也叉下死。道不得也叉下死。速道速道。学徒鲜有对者。霍山通访师。才见不礼拜。便撺入怀里。师附通背三下。通起拍手曰。师兄。三千里外赚我来。三千里外赚我来。便回。

湖南只林和尚

每叱文殊普贤。皆为精魅。手持木劒。自谓降魔。才见僧来参。便曰。魔来也。魔来也。以劒乱挥归方丈。如是十二年。後置劒无言。僧问。十二年前为甚麽降魔。师曰。贼不打贫儿家。曰十二年後为甚麽不降魔。师曰。贼不打贫儿家。

华严藏禅师法嗣

黄州齐安禅师

上堂。言不落句。佛只徒施。玄韵不坠。谁人知得 问。如何识得自己佛。师曰。一叶凋时消不尽。松风韵罢怨无人。曰如何是自己佛。师曰。草前骏马实难穷。妙尽还须畜生行 问。师年多少。师曰。五六四三岂得类。不同一二实难穷 师有偈曰。猛炽焰中人有路。旋风顶上屹然栖。镇常历劫谁差互。杲日无言运照齐。

南岳下四世

黄檗运禅师法嗣

睦州陈尊宿

讳道明。江南陈氏之後也。生时红光满室。祥云葢空。旬日方散。目有重瞳。面列七星。形相奇特。与众夺伦。因往开元寺。礼佛见僧如故知。归白父母。愿求出家。父母听许为僧。学通三藏。旨契黄檗。後出世住观音院。学者叩激。随问遽答。词语峻险。既非循辙。故浅机之流。往往莫窥。唯来学性敏者钦伏。诸方归慕。咸以尊宿称。後归开元。织蒲鞋以养母。故有陈蒲鞋之号。巢宼入境。师标大草屦於城门。巢欲弃之。竭力不能举。叹曰。睦州有大圣人。舍城而去。遂免扰攘 晚参谓众曰。汝等诸人。还得个入头处也未。若未得个入头处。须觅个入头处。若得个入头处。已後不得孤负老僧。时有僧出曰。某甲终不敢孤负和尚。师曰。早是孤负我了也。明明向你道。尚自不会。何况葢覆将来 示众。老僧在此住持。不会见个无事人到来。汝等何不近前。时有一僧方近前。师曰。维那不在。汝自领去。三门外与二十棒。曰某甲过在甚麽处。师曰。枷上更着杻 师寻常见衲僧来。即闭门。或见讲僧。乃召曰。座主。主应诺。师曰。担板汉。或曰。这里有桶。与我取水 一日在廊阶上立。僧问。陈尊宿房在何处。师脱草屦蓦头打。僧便走。师召大德。僧回首。师指曰。却从那边去 天使问。三门俱开。从那门入。师唤尚书。使应诺。师曰。从信门入。使又见画壁。问曰。二尊者对谭何事。师掴露柱曰。三身中。那个不说法 座主参。师问。莫是讲唯识论否。曰不敢。师曰。朝去西天暮归唐土。会麽。曰不会。师曰。吽吽五戒不持 师问一长老。了即毛端吞巨海。始知大地一微尘。长老作麽生。曰问阿谁。师曰。问长老。曰何不领话。师曰。汝不领话。我不领话 问座主。讲甚麽经。曰讲涅盘经。师曰。问一段义得麽。曰得。师以脚踢空。吹一吹曰。是甚麽义。曰经中无此义。师曰。脱空谩语汉。五百力士揭石义。却道无 师见僧乃曰。见成公案。放汝三十棒。曰某甲如是。师曰。三门头金刚。为甚麽举拳。曰金刚尚乃如是。师便打 问。如何是向上一路。师曰。要道有甚麽难。曰请师道。师曰。初三十一。中九下七 问。以一重去一重即不问。不以一重去一重时如何。师曰。昨朝栽茄子。今日种冬瓜 问。如何是曹溪的的意。师曰。老僧爱嗔不爱喜。曰为甚麽如是。师曰。路逢劒客须呈劒。不是诗人莫说诗 问僧。甚处来。曰浏阳。师曰。彼中老宿。只对佛法大意。道甚麽。曰徧地无行路。师曰。老宿实有此语否。曰实有。师拈柱杖打曰。者念言语汉 师问一长老。若有兄弟来。将何只对。曰待他来。师曰。何不道。曰和尚欠少甚麽。师曰。请不烦葛藤 僧参。师曰。汝岂不是行脚僧。曰是。师曰。礼佛也未。曰礼那土堆作麽。师曰。自领出去 问某甲讲兼行脚。不会教意时如何。师曰。灼然实语当忏悔。曰乞师指示。师曰。汝若不问。老僧即缄口无言。汝既问。老僧不可缄口去也。曰请师便道。师曰。心不负人。面无慙色 问。一句道尽时如何。师曰。义堕也。曰甚麽处是学人义堕处。师曰。三十棒教谁吃 问。高揖释迦不拜弥勒时如何。师曰。昨日有人问。趂出了也。曰和尚恐某甲不实耶。师曰。拄杖不在。苕箒柄聊与三十 上堂。我见百丈。不识好恶。大众才集。以拄杖一时打下。复召大众。众回首。乃曰。是甚麽。有甚共语处。又黄檗亦然。复召大众。众回首。乃曰。月似弯弓。少雨多风。犹较些子 问僧。近离甚处。僧便喝。师曰。老僧被你一喝。僧又喝。师曰。三喝四喝後作麽生。僧无语。师便打曰。这掠虗汉 秀才来访师。称会二十四家书。师以拄杖空中点一点曰。会麽。秀才罔措。师曰。又道会二十四家书。永字八法也不识 上堂。裂开也在我。揑聚也在我。时有僧问。如何是裂开。师曰。三九二十七。菩提涅盘。真如解脱。即心即佛。我且与麽道。你又作麽生。曰某甲不与麽道。师曰。盏子扑落地。碟子成七片。曰如何是揑聚。师乃敛手而坐 问。教意祖意。是同是别。师曰。青山自青山。白云自白云。曰如何是青山。师曰。还我一滴雨来。曰道不得。请师道。曰法华锋。前阵。涅盘句後收 问僧。今夏在甚麽处。曰待和尚有住处即说。师曰。狐非狮子类。灯非日月明 问僧。甚处来。僧瞪目视之。师曰。驴前马後汉。曰请师鉴。师曰。驴前马後汉。道将一句来。僧无对 师看经次。陈操尚书问。和尚看甚麽经。师曰。金刚经。曰六朝翻译。此当第几。师举起经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问僧。今夏在甚处。曰径山。师曰。这吃夜饭汉。曰尊宿丛林。何言吃夜饭。师连棒趂出 师闻一老宿难亲近。躬往相访。才入方丈。宿便喝。师侧掌曰。两重公案。宿曰。过在甚麽处。师曰。这野狐精。便退 问僧。近离甚处。曰江西。师曰。踏破多少草鞋。僧无对 与讲僧吃茶次。师曰。我救汝不得也。曰某甲不晓。乞师垂示。师拈油饼曰。这个是甚麽。曰色法。师曰。这入镬汤汉 紫衣大德到礼拜。师拈帽子带问曰。这个唤作甚麽。曰朝天帽。师曰。恁麽则老僧不卸也。复问。所习何业。曰唯识。师曰。作麽生说。曰三界唯心。万心。唯识。师指门扇曰。这个是甚麽。曰是色法。师曰。帘前赐紫。对御谭经。何得不持五戒。德无对 问。某甲乍入丛林。乞师指示。师曰。你不解问。曰和尚作麽生。师曰。放汝三十棒。自领出去 问。教意请师提纲。师曰。但问将来与你道。曰请和尚道。师曰。佛殿里烧香。三门头合掌 问。如何是展演之言。师曰。量才补职曰如何是不展演之言。师曰。伏惟尚飨 焦山借斧头次。师呼童子取斧来。童取斧至。曰未有绳墨且斫麤。师便喝。又问童曰。作麽生是你斧头。童遂作斫势。师曰。斫你老爷头不得 师问秀才。先辈治甚经。曰治易。师曰。易中道。百姓日用而不知。且道不知个甚麽。曰不知其道。师曰。作麽生是道。才无对 问。一气还转得一大藏教也无。师曰。有甚饆罗鎚子。快下将来 问。如何是一代时教。师曰。上大人丘乙己 问。如何是禅。师曰。猛火着油煎 僧参。师曰。汝是新到否。曰是。师曰。且放下葛藤。会麽。曰不会。师曰。担。枷陈状。自领出去。僧便出。师曰。来来。我实问你甚处来。曰江西。师曰。泐潭和尚。在汝背後。怕你乱道。见麽。僧无对 问。寺门前金刚。拓即乾坤大地。不拓即丝发不逢时如何。师曰。吽吽。我不曾见此。师却问。先跳三千。倒退八百。你合作麽生。曰诺。师曰。先责一纸罪状好。便打其僧拟出。师曰来。我共你葛藤。拓即乾坤大地。你且道。洞庭湖水深多少。曰不会量度。师曰。洞庭湖又作麽生。曰只为今时。师曰。只这葛藤尚不会。便打 问。如何是触途无滞底句。师曰。我不恁麽道。曰。师作麽生道。师曰。箭过西天十万里却向大唐国里等候 看华严经次。僧问。看甚麽经。师曰。大光明云。青色光明云。紫色光明云。却指面前曰。那边是甚麽云。曰南边是黑云。师曰。今日须有雨 问。以字不成。八字不是。是何章句。师弹指一声曰。会麽。曰不会。师曰。上来讲赞无限胜因。虾蟇[跳-兆+孛]跳上天。蚯蚓蓦过东海 问僧。近离甚处。曰河北。师曰。彼中有赵州。你曾到否。曰某甲近离彼中。师曰。赵州有何言句示徒。僧举吃茶话。师乃呵呵大笑曰。惭愧。却问。赵州意作麽生。曰只是一期方便。师曰。苦哉。赵州被你将一杓屎泼了也。便打。师却问。沙弥。你作麽生会。弥便设拜。师亦打。其僧往沙弥处问。适来和尚打。你作甚麽。弥曰。若不是我和尚。不打某甲 新到参。方礼拜。师叱曰。闍黎因何偷常住果子吃。曰学人才到。和尚为甚麽道偷果子。师曰。赃物见在 问僧。近离甚处。曰仰山。师曰。五戒也不持。曰某甲甚麽处是妄语。师曰。这里不着沙弥 师临终。召门人曰。此处缘息。吾当逝矣。乃跏趺而寂。郡人以香薪焚之。舍利如雨。乃收灵骨塑像于寺。寿九十八。腊七十六。

杭州千顷山楚南禅师

福州张氏子。初参芙蓉。蓉见曰。吾非汝师。汝师江外黄檗是也。师礼辞。遂参黄檗檗问。子未现三界影像时如何。师曰。即今岂是有耶。檗曰。有无且置。即今如何。师曰。非今古。檗曰。吾之法眼。已在汝躬 住後上堂。诸子设使解得三世佛教。如瓶注水。及得百千三昧。不如一念修无漏道。免被人天因果系绊。时有僧问。无漏道如何修。师曰。未有闍黎时体取。曰未有某甲时教谁体。师曰。体者亦无 问。如何是易。师曰。着衣吃饭。不用读经看教。不用行道礼拜。烧身炼顶。岂不易耶。曰如何是难。师曰微有念生。便俱五阴三界轮回生死。皆从汝一念生。所以佛教诸菩萨云。佛所护念 师虽应机无倦。而常寂然处定。或逾月。或浃旬。文德戊申五月迁化。寿七十六。腊五十六。塔于院之西隅。昭宗大顺辛亥。宣州孙儒寇钱塘。发塔覩师。全身俨然。爪发俱长。拜谢而去。

福州乌石山灵观禅师

寻常扄户。人罕见之。唯一信士。每至食时送供。方开 一日雪峰伺便扣门。师开门。峰蓦胸搊住曰。是凡是圣。师唾曰。这野狐精。便推出闭却门。峰曰。也只要识得你 剗草次。问僧。汝何处去。曰礼拜西院去。时竹上有一青蛇。师指蛇曰。欲识西院老野狐精。只这便是。师问。西院此一片地。堪着甚麽物。院曰。好着个无相佛。师曰。好片地被兄放不净污了也 引面次。僧参。师引面示之。僧便去。师至暮问小师。适来僧在何处。小师曰。当时便去也。师曰。是即是。只得一橛 问。如何是佛。师出舌示之。其僧礼谢。师曰。住住。你见甚麽便礼拜。曰谢和尚慈悲出舌相示。师曰。老僧近日舌上生疮 僧到敲门。行者开门便出去。僧入礼拜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适来出去者是甚麽人。僧拟近前。师便推出闭却门 曹山行脚时。问如何是毗卢师法身主。师曰。我若向你道。即别有也。曹山举似洞山。洞曰。好个话头。只欠进语。何不问为甚麽不道。曹却来进前语。师曰。若言我不道。即瘂却我口。若言我道。即謇却我舌。曹山归报。洞山洞深肯之。

杭州罗汉院宗彻禅师

湖州吴氏子。上堂。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骨剉也(师对机。多用此语。时号骨剉和尚) 问。如是何南宗北宗。师曰。心为宗。曰还看教也无。师曰。教是心 问。性地多昏。如何了悟。师曰。烦云风卷。太虗廓清。曰如何得明去。师曰。一轮皎洁。万里腾光。寂後塔于西北隅。梁贞明己卯。钱王广其院。为安国寺。移师塔于大慈山。今寺塔竝存。

相国裴休居士

字公美。河东闻喜人。守新安日。属运祖初於岭南黄檗山。舍众入大安精舍。混迹劳侣。扫洒殿堂。公入寺烧香。主事只接。因观壁画。乃问。是何图相。主事对曰。高僧真仪。公曰。真仪可观。高僧何在。主事无对。公曰。此间有禅客否。曰近有一僧。投寺执役。颇似禅者。公曰。可请来询问得否。於是遽寻檗至。公覩之。欣然曰。休适有一问。诸德吝辞。今请上人代醻一语。檗曰。请相公垂问。公举前话。檗朗声曰。裴休。公应诺。檗曰。在甚麽处。公当下知旨。如获髻珠。曰吾师真善知识也。示人尅的若是。何故汩设於此乎。寺众愕然。自此延入府署。执弟子礼。屡辞不已。复坚请住黄檗山。荐兴祖道。有暇即躬入山。或请入州中。唯道是务。公既通彻祖意。复博综教相。诸方咸谓公不浪出黄檗之门也。至迁镇宣城。思艰瞻礼。仍创精蓝。迎请居之。虽圭峰素为所重。未若归心於黄檗尤为服膺者。又撰圭峰碑云。休与师於法为昆仲。於义为交友。於恩为善知识。於教为内外护。斯可见矣 圭峰。着禅源诠。原人论。及圆觉经疏。注法界观。皆公为序 仍集黄檗语要。亲书序引。冠於编首。留镇山门。又亲书大藏经五百函。迄今宝之。公笃志内典。深入法会。有发愿文。传於世。

长庆安禅师法嗣

益州大随法真禅师

梓州王氏子。妙龄夙悟。决志寻师。於慧义寺。出家圆具。後南游。初见药山道吾云岩洞山。次至岭外大沩会下。数载。食不至充。卧不求暖。清苦链行。操履不羣。沩深器之。一日问曰。闍黎在老僧此间。不曾问一转话。师曰。教某甲向甚麽处下口。沩曰。何不道如何是佛。师便以手掩沩口。沩叹曰。子真得其髓。从此名传四海。尔後还蜀。寄锡天彭堋口龙山怀寺。於路旁煎茶普施三年。因往後山。见一古院。号大随。羣峰矗秀。涧水清冷。中有一树。围四丈余。南开一门。中空无碍。不假斤斧。自然一庵。时目为木禅庵。师乃居之。十余载影不出山。声闻于外。四方学者。千里趋风。蜀主钦尚。遣使屡徵。师皆辞以老病。署神照大师 上堂。此性本来清净。具足万德。但以染净二缘。而有差别。故诸圣悟之。一向净用。而成觉道。凡夫迷之。一向染用。没溺轮回。其体不二。故不若云。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问劫火洞然。大千俱坏。未审这个坏不坏。师曰坏。曰恁麽则随他去也。师曰。随他去。僧不肯。後到投子举前话。子遂装香遥礼曰。西川古佛出世。谓其僧曰。汝速回去忏悔。僧回大随。师已殁。僧再至投子。子亦迁化 问。如何是大人相。师曰。肚上不贴榜 问僧。甚处去。曰西山住庵去。师曰。我向东山头唤汝。汝便来得麽。曰不然。师曰。汝住庵未得 问。生死到来时如何。师曰。遇茶吃茶。遇饭吃饭。曰谁受供养。师曰。合取鉢盂 庵侧有一龟。僧问。一切众生皮里骨。这个众生为甚骨里皮。师拈草履。覆龟背上。僧无语 问。如何是诸佛法要。师举拂子曰。会麽。曰不会。师曰。尘尾拂子 问。如何是学人自己。师曰。是我自己。曰为甚麽却是和尚自己。师曰。是汝自己 问。如何是大随一面事。师曰。东西南北 问。佛法徧在一切处。教学人向甚麽处驻足。师曰。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 问。父子至亲。岐路各别时如何。师曰。为有父子 问。如何是无缝塔。师曰。高五尺。曰学人不会。师曰。鹘仑甎 问。和尚百年後法付何人。师曰。露柱火鑪。曰还受也无。师曰。火鑪露柱 行者领众参。师问。参得底人。唤东作甚麽。曰不可唤作东。师咄曰。臭驴汉。不唤作东。唤作甚麽。者无语 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赤土画簸箕。曰未审此理如何。师曰。簸箕有唇。米跳不出 问僧。讲甚麽教法。曰百法轮。师拈杖曰。从何而起。曰从缘而起。师曰。苦哉苦哉 问僧。甚处去。曰哦嵋礼普贤去。师举拂子曰。文殊普贤总在这里。僧作圆相抛向後。乃礼拜。师唤侍者。取一贴茶与这僧 众僧参次。师以口作患风势曰。还有人医得吾口麽。众僧竞送药以至。俗士闻之。亦多送药。师竝不受。七日後。师自掴口令正乃曰。如许多时。鼓这两片皮。至今无人医得。即端坐而逝。

韶州灵树如敏禅师

闽人。广主刘氏。奕世钦重。署知圣大师。僧问。佛法至理如何。师展手而已。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千年田八百主。曰如何是千年田八百主。师曰。郎当屋舍没人修 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童子莫傜儿。曰乞师指示。师曰。汝从虔州来 问。是甚麽得恁麽难会。师曰。火官头上风车子 有尼。送瓷鉢与师。师拓起问曰。这个出在甚麽。曰出在定州。师乃扑破。尼无语 问。和尚年多少。师曰。今日生来朝死。又问。和尚生缘甚麽处。师曰。日出东月落西 师四十余年。化被岭表。颇有异迹。广主将兴兵。躬入院。请师决臧否。师已先知。怡然坐化。主怒问知事曰。和尚何时得疾。对曰。不会有疾。适封一函子。合呈大王。主开函得一帖子。曰人天眼目。堂中上座。主悟师旨。遂寝兵。乃召第一座。开堂说法。(即云门也)龛塔葬仪。广主具办。諡灵树禅师。真身塔焉。

福州灵云志勤禅师

本州长谿人也。初参沩山。因见桃华悟道。有偈曰。三十年来寻劒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华後。直至如今更不疑。沩览偈。诘其所悟。与之符契。曰从缘悟达。永无退失。善自护持(有僧举似玄沙。沙云。谛当甚谛当。敢保老兄未彻在。众疑此语。沙问地藏。我恁麽道。汝作麽生会。藏云。不是桂琛。即走杀天下人) 住後上堂。诸仁者。所有长短。尽是不常。且观四时草木。叶落华开。何况尘劫来。天人七趣。地水火风。成坏轮转。因果将尽。三恶道苦。毛发不会添减。唯根蔕神识常存。上根者。遇善友伸明。当处解脱。便是道场。中下痴愚。不能觉照。沈迷三界。流转生死。释尊为伊天上人间。设教证明。显发智道。汝等还会麽。僧问。如何得出离生老病死。师曰。青山元不动。浮云任去来 问。君王出阵时如何。师曰。春明门外不问长安。曰如何得觐天子。师曰。盲鹤下清池。鱼从脚底过 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驴事未去。马事到来。曰学人不会。师曰。彩气夜常动。精灵日少逢 雪峰有偈送双峰。末句曰。雷罢不停声。师别曰。雷震不闻声。峰闻乃曰。灵云山头古月现。峰後问曰。古人道前三三後三三。意旨如何。师曰。水中鱼天上鸟。峰曰。意作麽生。师曰。高可射兮深可钓 僧问。诸方悉皆杂食。未审和尚如何。师曰。独有闽中异。雄雄镇海涯 问。久战沙场。为甚麽功名不就。师曰。君王有道三边静。何劳万里筑长城。曰罢却干戈。束手归朝时如何。师曰。慈云普润无边刹。枯树无华争奈何 长生问。混沌未分时。含生何来。师曰。如露柱怀胎。曰分後如何。师曰。如片云点太清。曰未审太清还受点也无。师不答。曰恁麽则含生不来也。师亦不答。曰直得纯清绝点时如何。师曰。犹是真常流注。曰如何是真常流注。师曰。似镜长明。曰向上更有事也无。师曰有。曰如何是向上事。师曰。打破镜来。与汝相见 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井底种林檎。曰学人不会。师曰。今年桃李贵。一颗直千金 问。摩尼珠不随众色。未审作何色。师曰白色。曰恁麽则随众色也。师曰。赵璧本无瑕。相如诳秦主 问僧。甚处去。曰雪峰去。师曰。我有一信。寄雪峰得麽。曰便请。师脱只履。抛向面前。僧便去至雪峰。峰问。甚处来。曰灵云来。峰曰。灵云安否。曰有一信相寄。峰曰。在那里。僧脱只履。抛向峰面前。峰休去。

福州寿山师解禅师

尝参洞山。山问。闍黎生缘何处。师曰。和尚若实问。某甲即是闽中人。曰汝父名甚麽。师曰。今日蒙和尚致此一问。直得忘前失後 住後上堂。诸上座。幸有真实言语。相劝诸兄弟。合各自体悉。凡圣情尽。体露真常。但一时卸却从前虗妄。攀缘尘垢。心如空虗相似。他时後日。合识得些子好恶 闽帅问寿山。年多少。师曰。与虗空齐年。曰虗空年多少。师曰。与寿山齐年。

饶州嶢山和尚

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仲冬严寒 问。如何是和尚深深处。师曰。待汝舌头落地。即向汝道 问。如何是丈六金身。师曰。判官断案相公改 长庆问。从上宗乘。此间如何言论。师曰。有愿不负先圣。庆曰。不负先圣作麽生。师曰。不露。庆曰恁麽则请师领话。师曰。甚麽处去来。庆曰。只者甚麽处去来。师嘘一嘘。

泉州国欢崇福院文矩慧日禅师

福州黄氏子。生而有异。及长为县狱卒。每每弃役。往神光观及西院安二处。吏不能禁。後谒万岁塔谭空。落发。不披袈裟。不受具戒。唯以杂彩为挂子。复谒观。观曰。我非汝师。汝礼西院去。师擕一小青竹杖。入西院法堂。院遥见笑曰。入涅盘堂去。师应诺轮竹杖而入。时有五百许僧。染时疾。师以杖次第点之。各随点而起。闽王礼重。创院以居之。厥後颇多灵迹。唐乾宁中示灭。

台州浮江和尚

雪峰领众到问。即今有二百人。寄此过夏。得麽。师将拄杖画一画曰。着不得即道。峰休去。

潞州渌水和尚

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还见庭前华药栏麽。僧无语。

广州文殊院圆明禅师

福州陈氏子。参大沩得旨。後造雪峰请益。法无异味。尝游五台山。覩文殊化现。乃随方建院。以文殊为额。开宝中。枢密使李崇矩。巡护南方。因入院。覩地藏菩萨像。问僧。地藏何以展手。僧曰。手中珠。被贼偷却也。李却问师。既是地藏。为甚麽遭贼。师曰。今日捉下也。李礼谢之。淳化年示灭。寿一百三十有六。

赵州谂禅师法嗣

洪州新兴严阳善信禅师

初参赵州。问一物不将来时如何。州曰。放下着。师曰。既是一物不将来。放下个甚麽。州曰。放不下担取去。师於言下大悟 住後。僧问。如何是佛。师曰土块。曰如何是法。师曰。地动也。曰如何是僧。师曰。吃粥吃饭 问。如何是新兴水。师曰。面前江里 问。如何是应物现形。师曰。与我拈牀子过来。师尝有一蛇一虎随从。手中与食。

杨州光孝院慧觉禅师

僧问。觉华才绽。遍满娑婆。祖印西来。合谈何事。师曰。情生智隔。曰此是教意。师曰。汝披甚麽衣服 问。一棒打破虗空时如何。师曰。困即歇去 师问相国宋齐丘曰。还会道麽。宋曰。若是道。也着不得。师曰。是有着不得。是无着不得。宋曰。总不恁麽。师曰。着不得底聻。宋无对 师领众出。见露柱乃合掌曰。不审世尊僧曰。和尚是露柱。师曰。啼得血流无用处。不如缄口过残春 舟次。僧问。远远投师。师意如何。师曰。官家严切。不许安排。曰岂无方便。师曰。且向火仓里一宿 师到崇寿。法眼问。近离甚处。师曰赵州。眼曰。承闻赵州有庭前栢树子话。是否。师曰无。眼曰。往来皆谓。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州曰庭前栢树子。上座何得言无。师曰。先师实无此语。和尚莫谤先师好 士问。争奈老何。师曰。年多少。曰八十也。师曰。可谓老矣。曰究竟如何。师曰。直至千岁也未在 俗士问。某甲平生杀牛。还有罪否。师曰无罪。曰为甚麽无罪。师曰。杀一个还一个。

陇州国清院奉禅师

僧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师曰。雨滋三草秀。春风不褁头。曰毕竟是一是二。师曰。祥云竞起。岩洞不亏 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台盘椅子。火炉牕牖 问。如何是出家人。师曰。铜头铁额。鸟觜鹿身。曰如何是出家人本分事。师曰。早起不审。夜间珍重 问。牛头未见四祖时。为甚麽百鸟衔花。师曰。如陕府人送钱财与铁牛。曰见後为甚麽不衔花。师曰。木马投明行八百 问。十二时中如何降伏其心。师曰。敲氷求火。论劫不逢 问。十二分教是止啼之义。离却止啼。请师一句。师曰。孤峰顶上双角女 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释迦是牛头狱卒。祖师是马面阿旁 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东壁打西壁 问。如何是扑不破底句。师曰。不隔毫氂。时人远向。

婺州木陈从朗禅师

僧问。放鹤出笼和雪去时如何。师曰。我道不一色 因金刚倒。僧问。既是金刚不坏身。为甚麽却倒地。师敲禅牀曰。行住坐卧 师将归寂。有偈曰。三十年来住木陈。时中无一假功成。有人问我西来意。展似眉毛作麽生。

婺州新建禅师

不度小师。有僧问。和尚年老。何不畜一童子侍奉。师曰。有瞽聩者。为吾讨来 僧辞。师问。甚处去。曰府下开元寺去。师曰。我有一信。附与丫寺主。汝将去得否。曰便请。师曰。想汝也不奈何。

杭州多福和尚

僧问。如何是多福一丛竹。师曰。一茎雨茎斜。曰学人不会。师曰。三茎四茎曲 问。如何是衲衣下事。师曰。大有人疑着在。曰为甚麽如是。师曰。月里藏头。

益州西睦和尚

上堂。有俗士举手曰。和尚便是一头驴。师曰。老僧被汝骑。士无语。去後三日再来白言。某甲三日前着贼。师拈杖趂出。

长沙岑禅师法嗣

明州雪窦常通禅师

邢州李氏子。参长沙。沙问。何处人。师曰。邢州人。沙曰。我道汝不从彼来。师曰。和尚还曾住此否。沙然之。乃容入室 住後。僧问。如何是密室。师曰。不通风信。曰如何是密室中人。师曰。诸圣求覩不见。僧作礼。师曰。千圣不能思。万圣不能议。乾坤坏不坏。虗空包不包。一切无比伦。三世唱不起 问。如何是三世诸佛出身处。师曰。伊不肯知有汝三世。僧良久。师曰荐否。不然者。且向着佛不得处体取。时中常在。识尽功亡。瞥然而起。即是伤他。而况言句乎。天佑乙丑七月示寂。寿七十二。塔於寺西南隅。

茱萸和尚法嗣

石梯和尚

因侍者请浴。师曰。既不洗尘。亦不洗体。汝作麽生。者曰。和尚先去。某甲将皂角来。师呵呵大笑 有新到。於师前立。少顷便出去。师曰。有甚麽辨白处。僧再回。师曰。辨得也。曰辨後作麽生。师曰。埋却得也。曰苍天苍天。师曰。适来却恁麽。如今还不当。僧乃出去 一日见侍者托鉢赴堂。乃唤侍者。者应诺。师曰。甚处去。者曰。上堂斋去。师曰。我岂不知汝上堂斋去。者曰。除此外。别道个甚麽。师曰。我只问汝本分事。者曰。和尚若问本分事。某甲实是上堂斋去。师曰。汝不谬为吾侍者。

子湖踪禅师法嗣

台州胜光和尚

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福州茘枝。泉州刺桐 问。如何是佛法两字。师曰。要道即道。曰。请师道。师曰。穿耳胡僧笑点头 龙华照来。师把住曰。作麽生。照曰。莫错。师乃放手。照曰。久向胜光。师默然。照乃辞。师门送曰。自此一别。甚麽处相见。照呵呵而去。

漳州浮石和尚

上堂。山僧开个卜舖。能断人贫富。定人生死。僧问。离却生死贫富。不落五行。请师直道。师曰。金木水火土。

紫桐和尚

僧问。如何是紫桐境。师曰。汝眼里着沙得麽。曰大好紫桐境也不识。师曰。老僧不讳此事。其僧拟出去。师下禅牀擒住曰。今日好个公案。老僧未得分文入手。曰赖遇某甲是僧。师拓开曰。祸不单行。

日容远和尚

因奯上座参。师拊掌三下曰。猛虎当轩。谁是敌者。奯曰。俊鹞冲天。阿谁捉得。师曰。彼此难当。奯曰。且休未要断这公案。师将拄杖舞归方丈。奯无语。师曰。死却这汉也。

关南常禅师法嗣

襄州关南道吾和尚

始经村墅。闻巫者乐神云识神无。忽然省悟。後参前关南。印其所解。复游德山之门。法味弥着。住後。凡上堂。戴莲华笠。披襴执简。系。鼓吹笛。口称鲁三郎。神识神不识。神神从空里来。却往空里去。便下座。有时曰。打动关南鼓。唱起德山歌 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以简揖曰。诺 有时执木劒。横肩上作舞。僧问。手中劒甚处得来。师掷於地。僧却置师手中。师曰。甚处得来。僧无对。师曰。容汝三日内。下取一转语。其僧亦无对。师自代拈劒横肩上。作舞曰。须恁麽始得 赵州访师。师乃着豹皮裩。执吉獠棒。在三门下。翘一足等候。才见州。便高声唱诺而立。州曰。小心只候着。师又唱诺一声而去 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下禅牀。作女人拜曰。谢子远来。无可只待 问灌溪。作麽生。溪曰无位。师曰。莫同虗空麽。溪曰。这屠儿。师曰。有生可杀即不倦。

漳州罗汉和尚

初参关南。问如何是大道之源。南打师一拳。师遂有省。乃为歌曰。咸通七载初参道。到处逢言不识言。心里疑团若栲栳。三春不乐止林泉。忽遇法王毡上坐。便陈疑恳向师前。师从毡上那伽起。袒膊当胸打一拳。骇散疑团獦狙落。举头看见日初圆。从兹蹬蹬以碣碣。直至如今常快活。只闻肚里饱膨脝。更不东西去持鉢 又述偈曰。宇内为闲客。人中作野僧。任从他笑我。随处自腾腾。

高安大愚禅师法嗣

瑞州末山尼了然禅师

因灌谿闲到问曰。若相当即住。不然即推倒禅牀。便入堂内。师遣侍者问。上座游山来。为佛法来。谿曰。为佛法来。师乃升座。谿上参。师问。上座今日离何处。曰路口。师曰。何不葢却。溪无对。始礼拜问。如何是末山。师曰。不露顶。曰如何是末山主。师曰。非男女相。溪乃喝曰。何不变去。师曰。不是神。不是鬼。变个甚麽。溪於是伏膺。作园头三载 僧到参。师曰。太褴缕生。曰虽然如此。且是师子儿。师曰。既是师子儿。为甚麽被文殊骑。僧无对 问。如何是古佛心。师曰。世界倾坏。曰世界为甚麽倾坏。师曰。宁无我身。

杭州天龙和尚法嗣

婺州金华山俱胝和尚

初住庵时。有尼名实际。来戴笠子执锡遶师三匝曰。道得即下笠子。如是三问。师皆无对。际便去。师曰。日势稍晚。何不且住。际曰。道得即住。师又无对。际去後。师叹曰。我虽处丈夫之形。而无丈夫之气。不如弃庵往诸方参寻知识去。其夜山神告曰。不须离此。将有肉身菩萨来。为和尚说法也。逾旬。果天龙到庵。师乃迎礼。具陈前事。龙竖一指示之。师当下大悟。自此。凡有学者参问。师唯举一指。无别提唱 有一供过童子。每见人问事。亦竖指只对。人谓师曰。和尚童子亦会佛法。凡有问。皆如和尚竖指。师一日潜袖刀子。问童曰。闻你会佛法。是否。童曰是。师曰。如何是佛。童竖起指头。师以刀断其指。童呌唤走出。师召童子。童回首。师曰。如何是佛。童举手不见指头。豁然大悟 师将顺世。谓众曰。吾得天龙一指头禅。一生用不尽。言讫示灭。

南岳下五世

睦州陈尊宿法嗣

睦州刺史陈操尚书

斋次。拈起餬饼问僧。江西湖南。还有者个麽。曰尚书适来吃个甚麽。公曰。敲钟谢响 又斋僧次。躬自行饼。一僧展手拟接。公却缩手。僧无语。公曰。果然果然 问僧。有个事。与上座商量得麽。曰合取狗口。公自掴口曰。某甲罪过。曰知过必改。公曰。恁麽则乞上座口吃饭得麽 又斋僧。自行食次。乃曰。上座施食。僧曰。三德六味。公曰错。僧无对 又与僚属登楼次。见数僧行来。有一官人曰。来者总是行脚僧。公曰不是。曰焉知不是。公曰。待来勘过。须臾僧至楼前。公蓦唤上座。僧皆举首。公谓诸官曰。不信道 又与禅者颂曰。禅者有元机。机元是复非。欲了机前旨。咸於句下违。

光孝觉禅师法嗣

昇州长庆道巘禅师

庐州人。初侍光孝。便领悟微言。即於湖南大光山剃度。既化缘弥盛。出住长庆。上堂。弥勒朝入伽蓝。暮成正觉。说偈曰。三界上下法。我说皆是心。离於诸心法。更无有可得。看他恁麽道。也太杀惺惺。若比吾徒。犹是钝汉。所以一念见道。三世情尽。如印印泥。更无前後。诸子生死事大。快须荐取。莫为等闲。业识茫茫。葢为迷己逐物。世尊临入涅盘。文殊请再转法轮。世尊咄曰。吾四十九年住世。不会说一字。汝请吾再转法轮。是吾曾转法轮耶。然今时众中。建立个宾主问答。事不获已。葢为初心耳 僧问。如何是长庆境。师曰。闍黎履践看 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今日三月三日。学人不会。师曰。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便下座。咸平二年示寂。

五灯全书卷第八

猜你喜欢
  目录·密行寂忍
  云外泽禅师语录原序·佚名
  卷六·水鉴慧海
  观众生业缘品第三·佚名
  众经目录序·彦琮
  佛说报恩奉盆经·佚名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七·欧阳竟无
  卷第二十一·李通玄
  在仰光与前任内阁总理答茂税务部长宇峇宇议员宇吞旺宇滚等谈话·太虚
  第七卷·圆瑛
  卷之九·佚名
  卷第二·佚名
  法华经传记卷第二·佚名
  卷第四·佚名
  卷第三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列传第五十七 胡颖 徐度 杜棱 周铁武 程灵洗 沈恪 陆子隆 钱道戢 骆文牙 孙瑒 徐世谱 周敷 荀朗 周炅 鲁悉达 萧摩诃 任忠 樊毅·李延寿

    梁承圣初,元帝授颖罗州刺史,封汉阳县侯。寻除豫章内史,随武帝镇京口。齐遣郭元建出东关,武帝令颖率府内骁勇随侯瑱,于东关大破之。后从武帝袭王僧辩,又随周文育于吴兴讨杜龛。武帝受禅,兼左卫将军。天嘉元年,除散骑常侍,吴兴太

  • 四·王元稚

    ●台湾府详报淮军初起,于七月十四日齐由澎湖开抵旗后。●七月十六日上谕军机大臣密寄,同治十三年七月十六日奉上谕:沈葆桢等奏,续陈防务暨抚番开路情形,并查办倭人失银案各折片。日本兵船,仍在龟山等处相持,日久尚未退兵。

  • 二百八十三 上谕著李秉忠绥赫德接管孙文成曹(兆页)织进事务·佚名

    雍正五年十二月十五日 内阁奉上谕:(上略)杭州织造孙文成年已老迈,李秉忠著以按察司衔管理杭州事务。江宁织造曹(兆页)审案未结,著绥赫德[注]以内务府郎中职衔管理江宁织造事务。(下略) [内阁.起居注册] [注]绥赫德,一作隋赫德。

  • 评鉴阐要卷二·乾隆

    汉文帝陈平言宰相上佐天子决狱钱谷自有主者目陈平所言相佐天子云云似矣然平非实能如此徒以口给免过何足称哉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目汉代称循吏自吴公始然史臣但云治平为天下第一而未尝实指其政岂所谓上徳不徳无迹

  • 提要·王应麟

    【臣】等谨案通鉴答问五卷宋王应麟撰应麟有周易郑康成注已著录此玉海之未附刋十三种之一始自周威烈王终于汉元帝葢未成之本也其书以通鉴问答为名而多涉于朱子纲目葢纲目本因通鉴而作故应麟所论出入于二书之间其所评隲

  • 第一章 绪言·李叔同

    古诗云:“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人生最后一段大事,岂可须臾忘耶!今为讲述,次分六章,如下所列。

  • 王盟传·令狐德棻

    王盟字子仵,是明德皇后的兄长。祖先是乐浪人。六世祖王波,任前燕太宰。祖父王珍,任魏国黄门侍郎,追赠并州刺史、乐浪公。父亲王罴,任伏波将军,以家世清白镇守武川,就在那里定居。魏正光年间,破六汗拔陵攻陷各镇,王盟也被裹胁而

  • 王建传·薛居正

    王建,陈州项城人。唐朝末年,加入忠武军。秦宗权盘踞蔡州,悬重赏来招募他,王建才从行伍之间得以补任军候。广明年间,黄巢攻陷长安,僖宗移驾蜀地。当时后梁太祖还是黄巢部将,带领众军进攻襄州、邓州,秦宗权派小校鹿晏弘跟着监军

  • 完颜赛不传(附完颜按春传)·脱脱

    完颜赛不是金始祖弟弟保活里的后代。他的相貌伟岸,为人深沉忠厚而很有谋略。起初,完颜赛不当了亲卫军,到章宗时,被选为护卫。明昌元年(1190)八月,由宿直将军任宁化州刺史。不久,他又升迁为武卫军副都指挥使。泰和二年(1202)

  • 郑士利传·张廷玉

    郑士利,字好义,宁海人。兄长士元,刚直有才学,由进士历官至湖广按察使佥事。荆、襄的士兵乘乱掠夺妇女,官吏不敢追问,郑士元立即言告将领,归还士兵所掠。安陆有冤案,御史台已经审判定罪,士元上奏,冤案得以平反。会考校钱谷册书,空

  • 卷三·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三明 俞汝楫 编圣训仁宗昭皇帝修省之训洪熙元年正月以遇冬不雪勑六部等官曰朕以眇躬托於臣民之上忧悯元元勤於夙夜而自今迄冬雪不降来牟不遂吾农柰何夫二气

  • 经济文衡前集卷二十三·佚名

    宋 滕珙 撰敬类论程子言敬之説答李子能【亢宗】此段谓涵养须是持敬程先生説涵养须是敬进学则在致知若只于此用力自然此心常存众理自着日用应接各有条理矣近思録前三四卷専説此事近修定大学解亦説得此次第分明近思録

  • 杂篇&middot;说剑第三十·庄子

    [题解]《说剑》以义名篇。“说剑”指庄子为赵文王说剑一事。有人说《说剑》为伪书,实不可从。此篇内容并非与庄子思想无关,它的主旨在于说明为政当无事,以无为而治就会得到治理,可说是《应帝王》篇观点的

  • 用人·韩非

    闻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乱。如此,则白黑分矣。治国之臣,效功于国以履位,见能于官以受职,尽力于权衡以任事。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轻其任,而莫怀余力于

  • 卷三百六十九·佚名

    △初分遍学道品第六十四之四善现,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应观大慈若常若无常。不可戏论故不应戏论。应观大悲大喜大舍若常若无常。不可戏论故不应戏论。应观大慈若乐若苦。不可戏论故不应戏论。应观大悲大喜大

  • 汉藏教理院记·太虚

    汉藏教理院之设缙云山,创始于民十九之秋。先是、予弘化欧、美,曾有世界佛学苑之发起,于教理研究概分汉藏、华日、华梵、华欧四院。是秋、入川礼普贤,刘公甫澄治渝州军次,高瞩康藏政俗,胥依佛教,方有选汉僧赴藏留学之议。予语

  • 吹万禅师语录卷之十三·吹万广真

    嗣法孙灯来重编词感赋四首(金衣公子)建极起龙光玉马金牛色杳茫论三旌孰肯换屠羊圣功余事藐姑秕糠洗耳溪头水不尝欲真乡白茅特室膝造至人旁百辟镇巍峨相成大盗守者多陈宝祠空对萍实果葵丘华胥践土南柯蜗角锱谯恨怎么快

  • 郑少谷集·郑善夫

    诗文集。明郑善夫(1485—1523)撰。二十五卷。善夫字继之,号少谷。闽县(今属福建)人。弘治进士。曾官户部主事、礼部员外郎。嘉靖初,任南京吏部郎中,游武夷山遇风雪,绝粮,病死。工诗,善画。诗学杜甫,善画丛筱怪石。有